试题集锦 >> 小学试题 | 初中试题 | 高中试题 | 专项练习 | 其它
站内搜索: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试题集锦 >> 高中试题 >> 阅读文章

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三单元测试题

来源:七色花学习网 作者:七色花学习网 发布时间:2016-10-09 查看次数:732
一、 积累•整合(15分,每小题5分)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古老建筑保护▁▁▁▁▁。古城、古民居是真正反映中国民间生活的实物,绝对不可忽视。
②广州恒大俱乐部官方宣布签下前巴西国脚保利尼奥,保利尼奥在接受巴西媒体采访时表示,他已经▁▁▁▁▁想代表恒大出战。
③新疆伊犁新源百户居民饮用水告急,官兵送水解▁▁▁▁▁。
A、迫在眉睫 迫不及待 燃眉之急 B、迫不及待 燃眉之急 迫在眉睫
C、燃眉之急 迫在眉睫 迫不及待 D、燃眉之急 迫不及待 迫在眉睫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中国是最早与法西斯势力抗争的国家,国际社会对中华民族在二战中的重要作用和巨大贡献得到越来越客观的评价。
B、据了解,专任教师量缺不稳、结构失调、技能型人才“进口”渠道不畅是近些年职业教育师资始终存在的三大结构性矛盾。
C、江南和江淮部分地区出现强降雨,局部伴有雷雨、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造成江苏、浙江等省遭受洪涝风雹灾害。
D、正当中非产能合作即将扬帆起航之际,有些西方媒体闭着眼睛,大肆渲染中国把过剩产能和污染将转移到非洲。
3、依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生态文化、生态伦理不仅是一种古老的智慧,更是破解现实难题的良策。如今,生态文明建设列入“五位一体”总布局,我国发展已经进入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阶段。我们刊发这篇写在呼伦贝尔草原的文章,是为提请大家关注生态环境、生态文化,▁▁▁▁▁。美丽中国、永续发展,当从我做起。
A、因为这不仅关乎每一个个体,更关涉国家 B、因为这不是关乎国家,而是关涉每一个个体 C、因为这不仅关乎国家,更关涉每一个个体 D、因为这不是关乎每一个个体,而是更关涉国家
二、感受•鉴赏(2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
 ①一语未了,只听外面一阵脚步响,丫鬟进来笑道:“宝玉来了!”黛玉心中正疑惑着:“这个宝玉,不知是怎生个惫(bèi)懒人物,懵懂顽童?”——倒不见那蠢物也罢了。心中想着,忽见丫鬟话未报完,已进来了一位年轻的公子: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束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绦(tāo),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缎排穗褂;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项上金螭璎珞,又有一根五色丝绦,系着一块美玉。黛玉一见,便吃一大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只见这宝玉向贾母请了安,贾母便命:“去见你娘来。”宝玉即转身去了。一时回来,再看已换了冠带:头上周围一转的短发,都结成小辫,红丝结束,共攒至顶中胎发,总编一根大辫,黑亮如漆,从顶至梢,一串四颗大珠,用金八宝坠角;身上穿着银红撒花半旧大袄,仍旧带着项圈、宝玉、寄名锁、护身符等物;下面半露松花撒花绫裤腿,锦边弹墨袜,厚底大红鞋。越显得面如敷粉,唇若施脂;转盼多情,语言常笑。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看其外貌最是极好,却难知其底细。后人有《西江月》二词,批宝玉极恰,其词曰: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sháo)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袴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②贾母因笑道:“外客未见,就脱了衣裳,还不去见你妹妹!”宝玉早已看见多了一个姊妹,便料定是林姑妈之女,忙来作揖。厮见毕归坐,细看形容,与众各别: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yè)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贾母笑道:“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他?”宝玉笑道:“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贾母笑道:“更好,更好,若如此,更相和睦了。”宝玉便走近黛玉身边坐下,又细细打量一番,因问:“妹妹可曾读书?”黛玉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宝玉又道:“妹妹尊名是那两个字?”黛玉便说了名。宝玉又问表字。黛玉道:“无字。”宝玉笑道:“我送妹妹一妙字,莫若‘颦颦’二字极妙。”探春便问何出。宝玉道:“《古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况这林妹妹眉尖若蹙,用取这两个字,岂不两妙!”探春笑道:“只恐又是你的杜撰。”宝玉笑道:“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偏只我是杜撰不成?”又问黛玉:“可也有玉没有?”众人不解其语,黛玉便忖度着因他有玉,故问我有也无,因答道:“我没有那个。想来那玉是一件罕物,岂能人人有的。”宝玉听了,登时发作起痴狂病来,摘下那玉,就狠命摔去,骂道:“什么罕物,连人之高低不择,还说‘通灵’不‘通灵’呢!我也不要这劳什子了!”吓的众人一拥争去拾玉。贾母急的搂了宝玉道:“孽障!你生气,要打骂人容易,何苦摔那命根子!”宝玉满面泪痕泣道:“家里姐姐妹妹都没有,单我有,我说没趣;如今来了这们一个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可知这不是个好东西。”贾母忙哄他道:“你这妹妹原有这个来的,因你姑妈去世时,舍不得你妹妹,无法处,遂将他的玉带了去了:一则全殉葬之礼,尽你妹妹之孝心;二则你姑妈之灵,亦可权作见了女儿之意。因此他只说没有这个,不便自己夸张之意。你如今怎比得他?还不好生慎重带上,仔细你娘知道了。”说着,便向丫鬟手中接来,亲与他带上。宝玉听如此说,想一想大有情理,也就不生别论了。
4、从两首《西江月》词中可以看出贾宝玉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6分)

5、简要赏析第①段两处画线语句的肖像描写。(6分)
(1)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
(2)越显得面如敷粉,唇若施脂;转盼多情,语言常笑。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

6、第②段画线语句写宝玉眼中的黛玉形象,这是属于哪一类描写?写出了黛玉怎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厮见毕归坐,细看形容,与众各别: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yè)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7、宝玉为什么要“摔玉”?从中可以看出他怎样的思想?细读节选文字,并联系原著相关内容,加以探究。(8分)

三、思考•探究(37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12分,每小题4分)
荀子的义利思想是以人性论为理论基础,使其既能正视人的求利之心,又深知顺其情欲、不加节制会使人性沦为恶乱。因此,在处理义与利的关系问题上,荀子提出了内容丰富而多元的主张,较之先秦诸子的义利思想更为客观合理。
先义后利,以义制利。荀子虽然坚持性恶,但不同于法家。法家认为人性的本质是自私自利的,并以追求功利 为人生要务。而荀子则明辨义利,认为虽然追求名利是人之所欲,但人有知仁义法正之质,能仁义法正之具,因此能形成自觉的道德意识,能够做到先义后利。同 时,荀子也认为义与利是相互依存的,“利”是“义”得以体现的前提,而“义”存在的价值就在于规定和调节“利”。因为欲多物寡,若放纵人的本性,顺着人的 情欲,必然发生争夺,破坏社会秩序。因此,荀子主张“以义制利”,就是通过礼义来调节人们的欲望,达到义与利的和谐。荀子这一思想基本承袭了孔子所说的 “见利思义”和“见得思义”,但与孔孟又有所不同:孔孟更为强调是作为道德价值的“义”,荀子则兼论“义”、“利”存在的事实。
义利兼重,以义变应。荀子所讲的“义”,不仅仅是一种内在的道德意志,而是将“义”与“利” 结合,承认“义”与“利”具有同时存在的可能,并把“义”作为调和二者冲突的应变之道。这个“义”在荀子看来,就是为人处世、治理国家的标准。一方面,荀 子把“义”视为辨别君子与小人的标准。在荀子看来,君子是以“义”作为处世准则,能够做到以义应变,按照礼义法度来推类世间万物法则,身处其中,既能修 身,又能义荣、势荣兼有,实现“君子两进”。而小人则不然,不知以义应变,而是以利处世,此种处世方式,义与利无法兼得,实则两废。另一方面,荀子还将 “以义应变”用于政事方面。认为国君治理国家,若能以义变应,广纳贤才,罢黜邪恶之人,国家定能国泰民安,君王“以义应变”既是修养自身,也是国家富强、 人民安康的良方。
以义为利,兼利天下。“以义为利”一词,源自《大学》,“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意思是一个 国家不能把“利”当做利益,应该把“义”当做利益,这是肯定利的存在价值。荀子对此也持肯定态度,提出“公义胜私利”、“义为公利”等主张。荀子反对一味 追求私利而不顾公利,认为所追求的“利”必须在遵循“义”的前提下才能实现,此利绝非个人一时的私欲,而是最大多数人的利,是兴天下之利。墨子是功利主义者,虽言重义,但目的是求利,而荀子是在重义的道德价值前提下,正视人的求利欲望,并以欲望的满足作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同时,荀子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价 值观冲突的时代,他不再遵循孔孟自忍自制自觉的内在道德秩序的路线,而重视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发展的影响,希望通过后天的努力实现理想。
义与利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它们各自代表不同的道德价值选择,同时又同属于利益范畴。因为坚持“义”能给人带来“利”,“义”与“利”不是绝对对立 的,可以 经调和同时并存。可见,荀子的义利思想既不是唯利是图的极端功利主义,也不是道德至上的道义论,而是在义与利之间找到的和谐之道。
(摘编自黄娟《荀子义利观探析》)
8.下列关于“义利观”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荀子的义利观的基石是人性论,荀子提出了义与利的辩证关系,与先秦诸子的义利观相比,有其进步性。
B.荀子的“以义制利”的思想与孔子的“见利思义”和“见得思义”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又有所刨新。
C.荀子不再沿袭自忍自制自觉的内在道德秩序的路线,强调后天努力是决定因素,不可忽视环境与教育。
D.荀子的义利观不是唯利是图的极端功利 主义,而是道德至上的道义论,正确处理了义与利的和谐关系。
9.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法家认为人性的本质是自私自利的,人生的目的是追求功利,而苟子有关性恶的思想与法家的观点不完全一致。
B.苟子认为“义”是调和“义”与“利”冲突的方法,承认“义”与“利”可以同时存在,能将两者有机结合。
C.荀子认为所追求的“利”必须在遵循 “义”的前提下才能实现,这个利是最大多数人的利,是兴天下之利。
D.“义”与“利”代表不同道德价值选择,绝对没有对立,同属于利益范畴,可以通过调和达到和谐的完美境地。
10.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荀子认为“义”与“利”可以和谐共存,“义”的目的是规定和调节“利”,不同于孔孟强调的作为道德价值的“义”。
B.君子与小人的区别在于“义”,君子能按照礼义法度来推类世间万物法则,能够做到以义应变,而又能做到以利处世。
C.荀子认为君王“以义应变”,除了修养自身之外,还能够广纳贤才,罢黜邪恶之人,达到国富民强、人民和谐的目的。
D.墨子虽言重义,但目的是求利。而荀子的主张则截然不同,荀子认为,在重义的前提下,正视和满足人们的求利欲望。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25分)
橘红色的伞
杜卫东
姗姗走了,走的时候连门都不关,好像故意让我看着那把橘红色的伞,消隐在茫茫的雨帘中……
我徘徊在清冷的街上,惆怅若失,思绪万千。
“对不起,让你久等了!”一位姑娘从刚刚停稳的十四路汽车上跳下来,“啪”的一声,张开自动伞,路牌下的小伙子钻进去了,两个人肩依偎着肩,像一朵浮动的红云,渐渐远去了,留下一缕沁人的芳馨,撒落一串串笑语欢言……
两个小时前,姗姗走进我的房间,也是说了一句同样的话,然后,把伞一转,嘿,雨珠甩了我一身一脸。明天,她报考文工团,要做小品,今晚,邀我当“临时导演”。于是,时间和空间在我的小屋里开始高度地交替-----两个青年,正在收听解放区广播,一群国民党特务突然出现在面前;失散多年的母女邂逅重逢,近在咫尺,却又不能相认。姗姗的表演成功极了,她时而侧面而视,神色安然;时而双眸含情,强忍泪泉……
在柔和的灯光下,看着她那窈窕的身段,不知为什么,我一下子竟想起了“她”,想起那已经飞走的春燕。于是,我鬼使神差地出了一个时代感强的小品《失恋以后》----悲剧也许就从这里发端。
姗姗娇嗔地瞥了我一眼,沉思了片刻,开始进入角色:她先把荷叶式的头发随意抚乱,又痛苦地睁大眼睛,然后紧锁眉头,一会儿啜泣,一会儿悲叹……
失恋,仅仅是这样吗?不,初恋的她,也许还无法体验失恋的伤感。我和“她”,不是感情破裂的分手,而是她那个门阀观念深重的父亲,在我们之间掘了一道不可逾越的“天堑”。那天,当“她”迈上公共汽车的踏板,回过头,向我送来最后的一瞥时,我的心都碎了。形只影单,好像漂泊在浩渺无边的大海上的一只孤帆……
“嘿!愣什么神儿?”我告诉了她应该怎样把握此时的情感。她听了,惊讶地看着我,稍后就以少女的敏感问:“你怎么有这么深切的体验?”
“我?”我支支吾吾……信口胡诌?搪塞敷衍?……不,我不愿让爱情的彩虹投下欺骗的阴影,哪怕是一丁点。
“你!”姗姗听我说完逝去的一切,脸涨得通红,呼吸急促,声调发颤,“你原来爱过?人的一生只能爱一次,可你……”她话未说完,转身拿起墙角的伞,留下一句,“咱俩就此一刀两断……”
没曾想到,伟大的表演艺术家,竟弄假成真!
雨丝,组成无数道密集的雨帘,在夜风中摇曳,捶打着我的脸。真凉!我踽踽地往回走,一股淡淡的芳馨突然飘到我的鼻尖,啊,那橘红色的伞,像一朵玫瑰,在我的头上开绽。
“啊,是你……姗姗!”
她笑了,眼角挂着两颗晶莹的泪珠:“我想起了一位哲人的话,纯洁的不一定是白的。”
雨丝,淅淅沥沥;情意,蜜蜜绵绵……
(选自《中国新文学大系•微型小说卷》,有改动)
1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小说通过创设诗化的氛围叙述了一对青年男女的感情波折,并借女主人公之口,揭示出现实生活一个普遍而深刻的哲理:“纯洁的不一定是白的。”
B、在做姗姗“临时导演”时“我”让姗姗表演《失恋以后》是想借演出之名让姗姗体验失恋以后的苦痛,以此来考验姗姗对爱情的诚意。
C、作者运用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等方法详细描写姗姗表演《失恋以后》的细节,以突出她表演时因情感投入不够而没有成功,也说明她没有失恋过。
D、“我”把自己的初恋经历和盘托出,是因为“我”认为爱情的彩虹里不能有欺骗的阴影,这体现出“我”对爱情一丝不苟的严肃态度,也表明“我”的态度。
E、小说中,“我”用“我”失恋以后的真切体会指导姗姗表演《失恋以后》,从而导致“我”和姗姗的爱情险象环生,但最终的结局是圆满的。
12、请简要分析姗姗的性格特点。(6分)

13、文中善于借助雨景描写刻画人物。文中写到了哪些雨景?这对刻画人物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14、这篇小说以“橘红色的伞”为题,有多方面的考虑,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四、应用•创新(72分)
(一)语言运用(12分)
15、用一句话概括下段消息中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5个字)(4分)
运行14年后,全国假日旅游部际协调会议(“全国假日办”)于昨日正式撤销。其全部职能并入新设机构国务院旅游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之中。昨日,中国政府网发布消息称,国务院已批准建立国务院旅游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新组建的国务院旅游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由由分管旅游的国务院副总理汪洋担任联席会议召集人,成员单位包括国务院的28个部门,其中既有与旅游产业直接相关的部门,如交通运输部、铁路局;也有旅游产业“支撑”部门,如文化部、食药检总局等。国务院旅游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的职能包括五大项:对全国旅游工作进行宏观指导;提出 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方针政策;协调解决旅游业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等。

16、下面是一幅大海图景,请对其进行描写,要求:使用比喻或比拟的修辞手法,不少于80个字。(8分)
(二)写作实践(60分)
17、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民政部副部长宫蒲光在全国地名文化建设研讨会上表示,要抓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按照中央的要求,构筑《地名文化遗产重点保护名录》制度,建立地名文化遗产数据库,使地名文化遗产得到分类、分级和分层保护。坚持“地名要保持相对稳定”的原则,慎重更名。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转载敬请注明“七色花学习网http://3w.7seha.com
您读过此篇文章后的感受是:
0
0
0
0
0
0
0
0
欠扁 支持 很棒 找骂 搞笑 扯淡 不解 吃惊
相关文章
文章评论
现在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最新更新  
·2017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详解
·山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
·高中语文必修五模块综合测试题
·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三、四单元阶段测试
·高中语文必修五第四单元检测题
·2017年1月泰安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题
·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检测题
·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一二单元阶段测试
·爱的生命的乐章---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二单元检
·人生的五彩梦---高中语文必修五单元检测题
·2017年1月泰安市高中二年级语文期末考试题
·《唐诗宋词》第四单元检测题
·《唐诗宋词》第三单元检测题
·《唐诗宋词》第二单元检测题
·《唐诗宋词》第一单元检测题
阅读排行  
·山东省2008年夏季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四单元阶段测试
·2010年高校招生考试语文(山东卷)参考答案
·2010年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全国1卷)
·2010年高校招生考试语文(全国1卷)参考答案
·2010年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山东卷)
·定和是个音乐迷---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
·2008年山东省高考语文试题(附答案)
·活着---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
·林肯中心的鼓声---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
·看松庵记---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四单元检测题
·高一语文单元检测示范卷(一)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联系方式 | 鲁ICP备11027593号| 联系邮箱:llcycy@126.com | 在线QQ:877049710 | Copyright 2025 | 版权所有 3w.llcy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