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集锦 >> 小学试题 | 初中试题 | 高中试题 | 专项练习 | 其它
站内搜索: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试题集锦 >> 高中试题 >> 阅读文章

2017年1月泰安市高中二年级语文期末考试题

来源:七色花学习网 作者:七色花学习网 发布时间:2017-01-17 查看次数:963
 
第ⅰ卷(共36分)

一、(每小题3分,共15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过去从未见过这种全是黄泥筑成的民屋,层层叠叠,那么有层次地布排着。黄泥墙厚实,碎小的石子(镶/粘)在其间。似乎少有草筋,泥土成为屹立的支柱。依旧平整的泥墙,墙壁上已分化出一棱棱的粗犷线条,令人想象出充满泥浆味儿的《打墙歌》,一堵堵的泥墙就在这般的场景中渐渐(树起/竖起),成为一栋栋黄色标志的建筑。黑的瓦,黄的墙,一排排,一层层,洒脱而成,蔚为壮观。像版画,_________;又如油画,_________。土黄,这孤独质感的颜色,如此沉寂地(映衬/陪衬)在山坳间,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震憾。即使是断壁残垣,也顽强地默然支撑着,静静地展示一种岁月的痕迹。远眺整个村落时,会分明地感觉到,村庄环境是那么幽静,幽静出一种偏僻的感受。
1、文中加点的字的注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A、犷(guǎng) 震憾 B、坳(yòu) 蔚为壮观
C、筋(jīn) 屹立 D、僻(bì) 断壁残垣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镶 竖起 映衬 B、镶 树起 映衬
C、粘 树起 陪衬 D、粘 坚起 陪衬
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底色清晰,线条分明 色彩浓郁,意境厚重
B、线条分明,底色清晰 色彩浓郁,意境厚重
C、底色清晰,线条分明 意境厚重,色彩浓郁
D、线条分明,底色清晰 意境厚重,色彩浓郁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经过中国女排主帅郎平将近四年的悉心调教,朱婷这位天赋异禀的河南姑娘已经成为世界排坛炙手可热的明星主攻。
B、黄河河曲段结冰,形成“流凌”景象,大大小小的流冰花远观如棉絮、近观似莲叶,巧夺天工,让人惊叹大自然的造化。
C、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兼收并蓄而博大精深,因求同存异而源远流长,因历史悠久而底蕴深厚,因推陈出新而独领风骚。
D、伴着落日的余晖,诗人缓步登上了江边的这座历史名楼,极目远眺,晓霞尽染,鸿雁南飞,江河日下,诗意油然而上。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春节将至,广大旅客需清楚,新规已明确指出:逃避安全检查或者扰乱民航安检工作现场秩序的行为,将移交公安机关。
B、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坚定不移地用中国人独特的思想、情感、审美去创作属于这个时代、又有鲜明中国风格的优秀作品。
C、一个人的慎独之道,不仅是向外的正义追求,也是自我向内的道德自律,即不仅追求道德的完善,还要有道义、敢担当。
D、日前,我市提出“延续历史文化血脉,引领未来发展方向”为目标,号召全市人民为创建一个传统与现代共融的城市而努力。

二、(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读问《论语》
王兆军
近年来,国人对国学突然有了兴趣,从商界大亨到文化名流,从权威人物到莘莘学子,大家都在念叨千百年前的古人古书,一致说着《弟子规》《千字文》《朱子治家格言》的好,实在让人既兴奋,又多少觉得有点忧虑。国学,由汗牛充栋的典籍和口头流传下来的民族文化精神组成,确实值得学习和继承。不论什么人,读一点圣贤语录,大概总比吃喝嫖赌要好。但在下认为,国学并不是童蒙私塾里念的书歌子,国学是一个完整的系统,不能靠断章摘句去把握;国学也不仅仅是一碗心灵鸡汤,而是我们安身立命的根基,不然的话,生活将是暴虎冯河的赌局。更为重要的是,既往的国学须经当代人的眼光加以审视。
  国学可以通过典籍去了解,但典籍也有典籍的局限——它不足以囊括这个伟大民族的传统文化精神。真正的传统是上自庙堂下至江湖纵贯千年的风骨,是任何灾难都颠扑不破的文脉,是文字记载的和口头流传的家风世相,是连绵不绝且不断演进的生活方式,这绝不是一个流派一个主义所能涵盖得了的。
  国学包括但绝不仅仅是儒学,它应当是数千来所有学派的精神集中和文化储蓄。即使单论儒学,也得以孔子本人当年的言行为准,而不能将后人的附会作为儒学的正宗。前些年国人曾经讨论并赞赏过的文本主义,窃以为,典籍文本至今仍有价值。比如,要了解孔夫子的儒学,就以读《论语》为好。
  喜欢阅读《论语》的人,大概都会看到孔老夫子的形象。那是一位渊博、执著、忧国忧民的老先生,而且是一位直率诚实的性情中人,全不是后来道学家所描述的那种老气横秋的样子。
  孔子是一位伟大的图书收藏家,也是一位伟大的编辑和出版家,单是编校诗、书、礼、易、乐、春秋这些大书,就足以证明他学问了得。《论语》的字里行间,让我们看到孔子是个多么有趣多么可爱的老师,他敢怒敢言,有时当面指斥弟子,有时号召学生们对不肖之徒鸣鼓而攻之。
  任何一个人都可以不赞成孔子的政治主张,但孔子一辈子忧国忧民,始终怀抱救世的热心,这一点恐怕没谁心存疑义。孔老夫子游学各地,不厌其烦地向人宣讲他的主义,纵有陈蔡之厄路人讥讽,都不曾更改自己的信念。孔子终生坚信自己的学说是正确的,他是个明亮而仁厚的长者,性情就在他的言谈举止之中,有时被人看穿,他也付之一笑,很是可爱。
必须了解孔子所处的时代,才能懂得儒学的由来和意义。孔子所处的春秋时代是一个礼崩乐坏、动荡分裂的社会,诸侯间彼此征战相互兼并,谁的拳头狠,谁的阴谋诡计多,谁就是老大。百姓在旷日持久的动乱中失去了安宁,也失去了正常的心理健康。面对那样一种乱世,孔子努力探讨善恶、是非、人性和治国之道。孔子痛心于两个方面:一是人的素质不行,缺少诚信和忠恕,而且不尊重礼义廉耻;二是统治者只晓得血腥杀伐,挥霍享受,兼并侵略,不懂得治国治世还需文化伦理的依托。于是,他从教育入手,从典籍切入,创造了儒学。
(2015年07月31日《人民日报海外版》,有删改)
6、关于“国学”,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国学的组成,除了汗牛充栋的典籍,还有口头流传下来的民族文化精神,确实值得学习和继承。
B、国学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是我们安身立命的根基,既往的国学须经当代人的眼光加以审视。
C、国学可以通过典籍去了解,但不能局限于典籍,因为典籍不足以囊括我们伟大民族的传统文化精神。
D、国学应当是数千年来所有学派的精神集中和文化储蓄,以儒家为代表的诸子百家学说是其主要内容。
7、下列关于“《论语》”的理解与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论语》记录了孔子本人当年的言行,是儒学的正宗,要了解孔夫子的儒学,就以读《论语》为好。
B、从《论语》中,可以看到孔子是一位渊博、执著、忧国忧民的老先生,而且是一位直率诚实的性情中人。
C、在《论语》中,记述了孔子作为一位伟大的图书收藏家和一位伟大的编辑和出版家的贡献,学问了得。
D、读《论语》,可以不赞成孔子的政治主张,恐怕没谁怀疑他一辈子忧国忧民,始终怀抱救世的热心。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近年来,国人对国学突然有了兴趣,大家都在称赞千百年前的古人古书,这是让人喜忧参半的现象。
B、真正的传统是风骨、文脉、家风世相和生活方式的总和,绝不是一个流派一个主义所通用涵盖得了的。
C、孔子所处的时代是一个礼崩乐坏、动荡分裂的社会,必须了解这个时代,才能读懂儒学的由来和意义。
D、面对春秋乱世,孔子努力探讨善恶、是非、人性和治国之道,从教育入手,从典籍切入,创造了儒学。
三、(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至和元年秋,蜀人传言,有寇至边。边军夜呼,野无居人。妖言流闻,京师震惊。方命择帅,天子曰:“毋助变。众言朋兴朕志自定外乱不作变且中起既不可以文令又不可以武竞惟朕一二大吏。孰为能处兹文武之间,其命往抚朕师。”乃推曰:“张公方平其人。”天子曰:“然。”公以亲辞,不可,遂行。
冬十一月,至蜀。至之日,归屯军,撤守备。使谓郡县:“寇来在吾,无尔劳苦。”明年正月朔旦,蜀人相庆如他日,遂以无事。又明年正月,相告留公像于净众寺。公不能禁。
眉阳苏洵言于众曰:“未乱 易治也,既乱易治也。有乱之萌,无乱之形,是谓将乱,将乱难治。不可以有乱急,亦不可以无乱弛。惟是元年这秋,如器之欹未坠于地。惟尔张公,安坐于其旁,颜色不变,徐起而正这。既正,油然而退,无矜容。为天子牧小民不倦,惟尔张公。尔繄及以生,惟尔父母。且公尝为我言:‘民无常性,惟上所待。人皆曰,蜀人多变,于是待之以待盗贼之意,而绳之以绳盗贼之法。重足屏息之民,而以砧斧令,于是民始忍以其父母妻子之所仰赖之身,而弃之于盗贼,故每每大乱。夫约之以礼,驱之以法,惟蜀人为易。至于急之而生变,虽齐鲁亦然。吾以齐鲁待蜀人,而蜀人亦自以齐鲁之人待其身。若夫肆意于法律之外,以威劫齐民,吾不忍为也。’呜呼!爱蜀人之深,待蜀人之厚,自公而前,吾未始见也。”皆再拜稽首曰:“然。”
苏洵又曰:“公之恩在尔心,尔死,在尔子孙。其功业在史官,无以像为也。有公意不欲。如何?”皆曰:“公则何事于斯?虽然,于我心有不释焉。今夫平居闻一善,必问其人之姓名,与其邻里之所在,以至于其长短、小大、美恶之状,甚者,或诘其平生所嗜好,以想见其为人。而史官亦书之于其传,意使天下之人,思之于心,则存之于目。存之于目,故其思之于心也固。由此观之,亦不为无助。”苏洵无以诘,遂为之记。
(选自苏洵《张益州画像记》有删节)

9、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以亲辞 辞:推脱
B.亦不可以无乱弛 弛:松懈
C.为天子牧小民不倦 牧:管理
D.于我心有不释焉 释:解释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众言/朋兴朕志/自定外乱不作/变且中起/既不可以文令/又不可以武竞/惟朕一二大吏
B.众言朋兴/朕志自定/外乱不作/变且中起/既不可以文令/又不可以武竞/惟朕一二大吏
C.众言朋兴/朕志自定/外乱不作变/且中起/既不可以文令/又不可以武竞/惟朕一二大吏
D.众言/朋兴朕志/自定外乱不作变/且中起/既不可以文令/又不可以武竞/惟朕一二大吏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至和,宋仁宗的年号。我国古代统治者为纪其在位之年而立的名号,也就是用来纪年的名号。年号所使用的名词往往是选用吉祥福禄的字。
B.朔旦,即朔日,阴历每月的最后一天。与《庄子·逍遥游》“朝菌不知晦朔”中“朔”的意义相同。
C.稽首,指古代汉族跪拜礼,为九拜中最隆重的一种。常为臣子拜见君父时所用。跪下并拱手至地,头也至地。
D.史官,中国历代均设置专门记录和编撰历史的官职。在中国历史上,设立史官,记录国家大政和帝王言行,是一种由来已久的制度和传统。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面对敌人入侵四川,百姓逃亡的局势,宋仁宗想派一位文武全才的官员去安抚军队,众望所归,张方平被委以重任。
B.张方平在蜀地治理有方,百姓安居乐业,第二年,百姓在净众寺里摆放张公的像,他没有阻止住百姓的这一行动。
C.苏洵对张方平的功绩和品质大加赞赏,认为他既有智慧,又对当地百姓宽厚仁爱,是前所未有的好官。
D.老百姓坚持要给张方平画像,要让天下人不仅从心里想着,还要时刻看到其形象,以便长久牢记于心。
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寇来在吾,无尔劳苦。

(2)若夫肆意于法律之外,以威劫齐民,

(3)甚者,或诘其平生所嗜好,以想见其为人。

14、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8分)
夜宿七盘岭
沈佺期
独游千里外, 高卧七盘西。
山月临窗近, 天河入户低。
芳春平仲绿, 清夜子规啼。
浮客空留听, 褒城闻曙鸡。
【注】①这首诗作于诗人被流放途中夜宿七盘岭之时。七盘岭在今四川广元东北。②平仲:银杏的别称,俗称白果。子规:杜鹃鸟。④褒城:地名,在今陕西汉中北。

(1)颔联的写景有什么特点。(4分)
(2)简要分析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分)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屈原在《离骚》中表达自己虽然遭到不公的待遇,但是为了自己心中追求的目标九死不悔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在《蜀道难》中,表现行人步履艰难、非常惶恐的神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3)李商隐在《锦瑟》中用“庄周梦蝶”和“望帝啼鹃”的典故展现高洁的感情、执着的爱慕和无尽的哀思与惆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五、(12分)
16、阅读下面的材料,提炼出能展示“载人航天精神”内涵的关键词。(每词4个字)(4分)
中国航天人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成果,铸就了伟大的载人航天精神。他们以苦为荣,以苦为乐,艰苦奋斗永远是他们战胜一切困难、夺取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他们在较短的时间里敢于攻坚,不断取得历史性突破;面对全新领域和尖端课题的挑战,科技人员更是开拓创新,获得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生产性关键技术。在这个集体里,不论男女,不讲资格,舍小家顾大家,将无私奉献的誓言----“一切为了祖国,一切为了成功!”写在了浩瀚无垠的太空中。

1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
近日,“工匠精神”入选了《咬文嚼字》杂志发布了“2016年十大流行语”。当然,_________,更是从古至今可以流传下去的人文和职业精神,不仅中国有,外国也有;不仅古代有,现代也未绝迹。而且,即便未来有了人工智能,_________。
18、下面是各年龄段受访者关于读书品类的调查结果。阅读下面的图表,回答问题。(4分)
年龄段 书籍品类
60后 社科、哲学
70后 生活、少儿
80后 经济管理、孕产育儿
90后 文学、心理励志
00后 教材、教辅
(1)从图表反映的内容,能够得出的结论:_________(2分)
(2)以“00后”的读书品类为例,说明原因:_________(2分)
六、(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母亲的书
琦君
从小到大,我上过那么多年学,后来又教书,天天生活不离书,和书打的交道最多,也读过很多本书,而母亲的书却是我怎么读也读不完的一本。
母亲在忙完一天的煮饭,洗衣,喂猪、鸡、鸭之后,就会喊着我说:“小春呀,去把妈的书拿来。”
我就会问:“哪本书呀?”
④“那本橡皮纸的。”
⑤我就知道妈妈今儿晚上心里高兴,要在书房里陪伴我,就着一盏菜油灯光,给爸爸绣拖鞋面了。
⑥橡皮纸的书上没有一个字,实在是一本“无字天书”。里面夹的是红红绿绿彩色缤纷的丝线,白纸剪的朵朵花样。还有外婆给母亲绣的一双水绿缎子鞋面,没有做成鞋子,母亲就这么一直夹在书里,夹了将近十年。外婆早过世了,水绿缎子上绣的樱桃仍旧鲜红得可以摘来吃似的;一对小小的喜鹊,一只张着嘴,一只合着嘴。母亲告诉过我,那只张着嘴的是公的,合着嘴的是母的。喜鹊也跟人一样,男女性格有别。母亲每回翻开书,总先翻到夹得最厚的一页。对着一双喜鹊端详老半天,嘴角似笑非笑,眼神定定的,像在专心欣赏,又像在想什么心事。然后再翻到另一页,用心地选出丝线,绣起花来。好像这双鞋面上的喜鹊樱桃,是母亲永久的样本,她心里什么图案和颜色,都仿佛从这上面变化出来的。
⑦母亲为什么叫这本书为橡皮纸书呢?是因为书页的纸张又厚又硬,像树皮的颜色,也不知是什么材料做的,非常坚韧,再怎么翻也不会撕破,又可以防潮湿。母亲就给它一个新式的名称——橡皮纸。其实是一种非常古老的纸,是太外婆亲手裁订起来给外婆,外婆再传给母亲的。书页是双层对折,中间的夹层里,有时会夹着母亲心中的至宝,那就是父亲从北平的来信,这才是“无字天书”中真正的“书”了。母亲当着我,从不抽出来重读,直到花儿绣累了,菜油灯花也微弱了,我背《论语》《孟子》背得伏在书桌上睡着了,她就会悄悄地抽出信来,和父亲隔着千山万水,低诉知心话。
⑧母亲生活上离不了手的另一本书是黄历。她在床头小几抽屉里,厨房碗橱抽屉里,都各放一本。随时取出来翻查,看今天是什么样的日子。日子的好坏,对母亲来说是太重要了。她万事细心,什么事都要图个吉利。买猪仔,修理牛栏猪栓,插秧、割稻都要拣好日子。腊月里做酒蒸糕更不用说了。只有母鸡孵出一窝小鸡来,由不得她拣在哪一天,但她也要看一下黄历。如果逢上大吉大利的好日子,她就好高兴,想着这一窝鸡就会一帆风顺地长大,如果不巧是个不太好的日子,她就会叫我格外当心走路,别踩到小鸡,在天井里要提防老鹰攫去。有一次,一只大老鹰飞扑下来,母亲放下锅铲,奔出来赶老鹰,还是被衔走了一只小鸡。母亲跑得太急,一不小心,脚踩着一只小鸡,把它的小翅膀踩断了。小鸡叫得好凄惨,母鸡在我们身边团团转,咯咯咯地悲鸣。母亲身子一歪,还差点摔了一跤。我扶她坐在长凳上,她手掌心里捧着受伤的小鸡,又后悔不该踩到它,又心痛被老鹰衔走的小鸡,眼泪一直地流,我也要哭了。
⑨黄历上一年二十四个节气,母亲背得滚瓜烂熟。每次翻开黄历,要查眼前这个节气在哪一天,她总是从头念起,一直念到当月的那个节气为止。我也跟着背:“正月立春、雨水,二月惊蛰、春分,三月清明、谷雨……” 但每回念到八月的白露、秋分时,不知为什么,心里总有一丝凄凄凉凉的感觉。小小年纪,就兴起“一年容易又秋风”的感慨。也许是因为八月里有个中秋节,诗里面形容中秋节月亮的句子那么多。中秋节是应当全家团圆的,而一年盼一年,父亲和大哥总是在北平迟迟不归。还有老师教过我诗经里的《蒹葭》篇:“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回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我当时觉得“宛在水中央”不大懂,而且有点滑稽。最喜欢的是头两句。“白露为霜”使我联想起“鬓边霜”,老师教过我那是比喻白发。我时常抬头看一下母亲的额角,是否已有“鬓边霜”了。
⑩《本草纲目》是母亲做学问的书,那里面那么多木字旁、草字头的字,母亲实在也认不得几个。但她总把它端端正正摆在床头几上,偶然翻一阵,说来也头头是道。其实都是外公这位山乡郎中口头传授给她的,母亲只知道出典都在这本书里就是了。
⑾母亲没有正式认过字,读过书,但在我心中,她却是博古通今的。
摘自浙江文艺出版社《琦君散文》(文章有删改)
19、文章开头说“母亲的书却是我怎么读也读不完的一本”,这本“书”里都有什么内容?(4分)
20、赏析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4分)
①水绿缎子上绣的樱桃仍旧鲜红得可以摘来吃似的。
②她就会悄悄地抽出信来,和父亲隔着千山万水,低诉知心话。
21、写母亲查节气时,为什么要宕开一笔写我背二十四节气、学《诗经·蒹葭》的感受?(4分)
22、文章结尾为什么说:“母亲没有正式认过字,读过书,但在我心中,她却是博古通今的”?(6分)
七、(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佛法中说:对于凡夫来说,会看到他人的缺点,是因为我们自己的心被污染了;对于佛菩萨来说,永远看不到众生的缺点,世界永远是完美的,因为佛菩萨的心是清净的。
经典中说:由于内心污染和清净的程度不同,所看到的外像也就有了千差万别。
要求:选准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转载敬请注明“七色花学习网http://3w.7seha.com
您读过此篇文章后的感受是:
0
0
0
0
0
0
0
0
欠扁 支持 很棒 找骂 搞笑 扯淡 不解 吃惊
相关文章
文章评论
现在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最新更新  
·2017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详解
·山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
·高中语文必修五模块综合测试题
·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三、四单元阶段测试
·高中语文必修五第四单元检测题
·2017年1月泰安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题
·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检测题
·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一二单元阶段测试
·爱的生命的乐章---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二单元检
·人生的五彩梦---高中语文必修五单元检测题
·2017年1月泰安市高中二年级语文期末考试题
·《唐诗宋词》第四单元检测题
·《唐诗宋词》第三单元检测题
·《唐诗宋词》第二单元检测题
·《唐诗宋词》第一单元检测题
阅读排行  
·山东省2008年夏季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四单元阶段测试
·2010年高校招生考试语文(山东卷)参考答案
·2010年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全国1卷)
·2010年高校招生考试语文(全国1卷)参考答案
·2010年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山东卷)
·定和是个音乐迷---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
·2008年山东省高考语文试题(附答案)
·活着---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
·林肯中心的鼓声---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
·看松庵记---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四单元检测题
·高一语文单元检测示范卷(一)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联系方式 | 鲁ICP备11027593号| 联系邮箱:llcycy@126.com | 在线QQ:877049710 | Copyright 2025 | 版权所有 3w.llcy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