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集锦 >> 小学试题 | 初中试题 | 高中试题 | 专项练习 | 其它
站内搜索: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试题集锦 >> 高中试题 >> 阅读文章

高中语文必修五模块综合测试题

来源:七色花学习网 作者:七色花学习网 发布时间:2017-02-07 查看次数:1168
 
第Ⅰ卷 阅读题
一、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担当”一词,蒙尘久矣,当前的摩登人士似已不屑使用,认为那是活跃于上辈人口中的过时概念。担当其实既不高深,也不庸俗,更不过时,担当精神之于文艺创作、之于文艺工作者,好似骨中的钙、肉中的血,须臾不能离弃。那么,担当精神在当今时代具体指的是什么?一般来说,它是指一种创作追求,是以诚挚、严肃、勇敢的心,在作品里关心民瘼,挞恶扬善,表达真情,传递思考,直至参与人生的建设与历史的建构。就当下的创作而言,担当精神尤其呼唤创作者“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以一种雄健的精神力量,对某些萎靡的创作风气敲警世钟、做狮子吼,以求重新提振文气、濡养人心。
因为不知从何时起,我们的文艺创作似乎在疏离担当精神,一些文艺作品呈现出匍匐爬行、无力挺立的精神格局。以文学为例,那些热衷于书写生活的鸡毛蒜皮、展示人性的龌龊阴暗、暴露人类的欲望隐私的文字,常常大行其道。一些作品讥讽道德,解构崇高,态度轻慢,笔墨凉薄,多的是对胸中戾气的无度宣泄,缺的则是对历史、对生活、对人类起码的尊重与建构。这一类作品,论其形式与技巧,可能较之以往有了新突破,但却无法掩盖奇巧华丽面目之下文学心灵的荒凉
一切的文艺作品,都可以说是一种生命之学,是创作者心灵与生命的外化与展现。因为创作与生命紧密相连,所以对外的面向社会的担当,与对内的面向心灵的抒情,就成为一些经典作品的典型特征。今天,担当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希望文艺创作者视担当精神为文艺的亲友而非仇雠,成为一个为人民而不是为自己的创作者;成为一个书写时代变迁而不只是个人趣味的创作者;成为一个具备博大胸襟与精神力量,能够开出光风霁月的艺术境界的创作者;成为一个始终以严肃、认真之态度对待创作,以作品推动社会进步、改善人们境遇的创作者。唯有修正创作态度,敢于勇于担当,我们的文艺作品才有望产生经典之作,我们的创作队伍才可能再现“大家”身影。
具而言之,担当精神体现在创作态度上,是希望创作者从一己之私中走出来,让自己的作品接通火热的生活,接通百姓的甘苦,接通时代的脉搏。创作者首先要解决的,便是为谁创作的问题,这个创作对象,不应只是一己趣味,而要涵盖广阔生活,面向芸芸众生。中国传统艺术中有很多经典之作,都把艺术的眼光投向了大地苍生。
担当精神体现在思想主题上,是希望创作者秉持敬畏之心,对历史、对生活、对伟大事物保持一份理解与热情,不仅仅能够在作品中“破”,更能够在作品中“立”,能够把一种向上的文化理想与健壮的精神力量,通过作品传导给受众。
担当精神体现在美学风格上,常常使作品呈现出质朴、雄健、厚重,甚至勇猛的特征。这些作品因为要反映时代现实,贴近生活与大众,所以常常是质朴的;担当是一种自觉,支持和催生这种创作自觉的动力,是树立正确的文艺观。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5年10月13日)
1、下列关于文学创作的“担当精神”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当今时代,担当精神在文学创作中是一种创作追求,是创作者以一种雄健的精神力量去表达真情,扬善惩恶。
B、担当精神体现在创作态度上,是解决为谁创作的问题,它要接通时代的脉搏,涵盖广阔生活,面向人民大众。
C、担当精神是活在上辈口中过时的概念,为今人所不屑。但这种精神力量对于文学创作和文学工作者非常重要。
D、担当精神体现在思想主题上,是对历史、对人类起码的尊重与建构,关心百姓生活,作品有破有立。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担当精神好像远离了这个时代,人们对其存在许多误解。其实,担当不高深不庸俗也没有退出历史的舞台。
B、当下有些创作风气呈现萎靡之态,有些文学创作着眼于生活中鸡毛蒜皮的小事,展示的是人性的龌龊阴暗。
C、有些文学作品以薄凉的笔墨,无度地宣泄胸中的戾气,对道德与崇高缺乏应有的态度,暴露文学心灵的荒凉。
D、生活中一些文艺作品虽然呈现出匍匐爬行、无力挺立的精神格局,但其创作形式与技巧,却较以往有新突破。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学创作者,如果能端正创作态度,富有担当精神,这样创作出来的文学作品才有可能成为经典之作,其可能成为文学“大家”。
B.在美学风格上,担当精神使文学作品呈现出质朴、雄健、厚重,甚至勇猛的特征,所以这些作品反映了时代现实,贴近了大众生活。
C.今天,作为一个文学创作者,要把担当精神视为文艺的亲友,不只以个人趣味去创作,而更应为时代变迁与人民大众去创作。
D.一个文学创作者始终要以严肃、认真之态度去对待文学创作,力争创作出能够推动社会进步、改善人们境遇的作品来。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韩瑗,字伯玉,京兆三原人。父仲良,武德初,与定律令,建言:“周律,其属三千,秦、汉后约为五百。依古则繁,请崇宽简,以示惟新。”于是采《开皇律》宜于时者定之。
瑗少负节行。博学,晓吏事。贞观中,以兵部侍郎袭爵。永徽三年,迁黄门侍郎。俄同中书门下三品,监修国史。进侍中,兼太子宾客。王后之废,瑗涕泣言曰:“皇后乃陛下在藩时先帝所娶,今无罪辄废,非社稷计。”不纳。明日复谏曰:“王者立后,配天地,象日月。匹夫匹妇尚知相择,况天子乎?《诗》云:‘ 赫赫宗周,褒姒灭之。’臣读至此,常辍卷太息,不图本朝亲见此祸。宗庙其不血食乎!”帝大怒,诏引出。褚遂良贬潭州都督,明年瑗上言:“遂良受先帝顾托,一德无二,向日论事,至诚恳切,讵肯令陛下后尧、舜而尘史册哉?遭厚谤丑言,损陛下之明,折志士之锐。况被迁以来,再离寒暑,其责塞矣。愿宽无辜,以顺众心。”帝曰:“遂良之情,朕知之矣。其孛戾好犯上,朕责之,讵有过邪?”瑗曰:“遂良,社稷臣。苍蝇点白傅致有罪昔微子既去殷以亡张华不死晋不及乱。陛下富有四海,安于清泰,忽驱逐旧臣,遂不省察乎?”帝愈不听。瑗忧愤,自表归田里,不报。
显庆二年,许敬宗、李义府奏:“瑗以桂州授遂良,桂用武地,倚之谋不轨。”于是贬振州刺史逾年卒年五十四长孙无忌死义府等复奏瑗与通谋遣使即杀之;既至,瑗已死,发棺验视乃还。追削官爵,籍其家,子孙谪广州官奴。
神龙初,武后遗诏复官爵。自瑗与遂良相继死,内外以言为读将二十年。帝造奉天宫,御史李善感始上疏极言,时人喜之,谓之“凤鸣朝阳”。
——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三十》(有删节)
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苍蝇点/白傅致/有罪/昔微子既去/殷以亡/张华不死/晋不及乱
B.苍蝇点白/傅致有罪/昔微子既去/殷以亡/张华不死/晋不及乱
C.苍蝇点白/傅致有罪/昔微子/既去殷/以亡/张华不死晋/不及乱
D.苍蝇点/白傅致/有罪/昔微子/既去殷/以亡/张华不死晋/不及乱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子指封建时代帝王的儿子中已经确定继承帝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其地位仅次于皇帝,并拥有类似于朝廷的东宫。
B.《诗》即《诗经》,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诗歌总集,共有诗歌305首,因此又称《诗三百》,其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C.在先秦时代,“朕”是第一人称代词,意为“我”,随着秦朝的建立,秦王赢政创立皇帝尊号,规定“朕”专作皇帝自称。
D.遗诏,是诏书的一种,即皇帝驾崩之后 ,为后人留下的遗书、遗言等。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瑗颇具才。贞观年间韩瑗被升迁至兵部侍郎,唐高宗永徽年间又被任命为同中书门下三品,监修国史。
B.韩瑗忠贞正直。他敢犯颜直谏,曾引经据典地劝谏皇上着眼于社稷,不要轻言废后,不怕得罪皇帝。
C.韩瑗重视友情。他上表高宗,为贬任潭州都督的好友褚遂良讼冤,称褚遂良是“社稷臣”,希望高宗将其赦免。
D.韩瑗历经坎坷。他被贬振州,死后又被开棺削爵,至神龙初年才得以平反昭雪,名留青史。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臣读至此,常辍卷太息,不图本朝亲见此祸。(5分)
  译:
(2)自瑗与遂良相继死,内外以言为读将二十年。(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秋日怀弟
谢榛①
生涯怜汝自樵苏②,时序惊心尚道途。
别后几年儿女大,望中千里弟兄孤。
秋天落木愁多少,夜雨残灯梦有无。
遥想故园挥涕泪,况闻寒雁下江湖。
8、杜诗的颔联 千古名句,请从抒情手法的角度简要赏析。(5分)

9、两首诗都写“雁”,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加以评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的两句是“▁▁▁▁▁▁▁;▁▁▁▁▁▁▁”。
(2)屈原《离骚》中,批评小人违背准绳,把苟合取悦于人奉为法度的两句是“▁▁▁▁▁▁▁”。
(3)杜甫《登高》中,“▁▁▁▁▁▁▁,▁▁▁▁▁▁▁”两句塑造了诗人常年飘泊客居,年老多病的形象。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冷脸
冯骥才
(1)南门外有位铁匠,四十多岁,怪人,他从来不笑,脸总阴着,外号冷脸。他不是脾气怪才没笑脸;他打小就没笑过,无论嘛事,人都笑了,甚至捧腹大笑,笑破肚子,他也不笑。他那张脸就像用铁皮敲出来的盘子,又黑又硬,赛个铁面面人。
(2)没人知道他的事。后来,不知打哪儿传出一段他不会笑的根由,说他爹是钉马掌的,他四五岁时候,站在一边看他爹钉马掌,那马忽然犯起性子,一尥蹶子,后蹄子踢在他脑袋上,他挺在床板上不动劲不睁眼,滴水不进。大夫来一号脉,说没命了,顶多三天阎王爷就把他领走;可三天后他没走,还有气,七天过后,居然睁开眼醒过来,翻身下地,走路说话吃喝拉撒一切照旧,就少一样——不会笑了;人说他的笑脸给阎王爷留下了。这说法听起来像那么回事,对不对,没人敢去和他核对。
(3)不会笑是怪人,怪人还有更怪的事,就是好听相声,怪不怪事?听相声就为了笑,他不笑听相声为了嘛?练笑吗?谁也弄不明白。
(4)冷脸不赌不嫖不贪杯,干完活,有点清闲,就钻进说相声的园子,找个凳子一坐,听几段。园子里的人都认识他那张半死不活的冷脸,这张脸好像专和说相声的找别扭;说相声就怕人不乐,你不乐等于人家的包袱不哏,活儿使得不绝,栽人家面子。在天津卫,谁要和说相声的作了对,就找几个人坐在园子里死活不乐;成心呛火。这一来,冷脸可就跟说相声的。较上劲了。天津说相声的高手如林。开头,一个个跑到南门外来,看谁能把冷脸逗乐了,结果个个丢盔卸甲,掉头回去。于是南门外有句歇后语:说相声逗冷脸——自找别扭。
(5)只有冷脸自己不知道这句话。
(6)北京挨着天津,这怪人怪事传到北京的相声圈子。北京有不少高手;不信世上还有一个逗不乐的人,就来了一逗哏一捧哏的两位。这两位早先在厂甸、天桥一带扬名立腕。先甭说“说学逗唱”的功夫都是超一流,单凭长相就不一般。逗哏的又高又瘦,像个瘦猴,人偏姓侯;捧哏的又矮又肥,像个胖猫,人偏姓毛,江湖给他俩一个绰号叫“毛猴”。北京不是还有种拿蝉蜕做的那种人见人爱的小玩意儿”毛猴”吗?这外号就在北京叫得山响。毛猴来到天津,在南门外的喜福来开说。头一天,台下就坐满了人。冷脸听到信儿也来了。
(7)不少人都知道毛猴是冲冷脸来的,只有冷脸自己完全不知道。
(8)毛猴上来,在台上一站,一高一矮一瘦一肥一精一傻,就惹得哄堂大笑。毛猴他俩往下十看,心里咯噔一下,满屋子七八十张热烘烘笑脸里,有张脸赛铁板;又黑又硬又阴冷,甭打听,这就是那个冷脸。他俩想:今儿是不是真遇到克星了?可是毛猴是二十年老江湖,嘛都见过,先不管这脸,轻轻快快有说有笑之间,啪地甩一个包袱,甩得意外、漂亮、逗哏,人全笑了,惟独冷脸不笑。毛猴目光都扫见了,相互递个眼神,表面不当事,接着说笑,不经意中又使一个包袱,这包袱使得又巧又妙又绝,看出了老到,引得大家大笑,可冷脸还是没笑。毛猴见于,还不当事,接着再来;下边的包袱是毛猴拿手的——听一百次得笑上一百次。毛猴一使,全场爆笑,笑声要掀去屋顶,毛猴再看,冷脸居然赛个睁着眼的死人。
(9)毛猴觉得不好,知道今儿弄不好要栽在天津卫了。心里没根,接下去就有什么算什么了。老段子、新段子、文段子二荤段子,加上不停的现挂,直说得脑门流汗,嗓子冒烟,冷脸还是那张冷脸。最后,那个逗哏的瘦猴索性对着冷脸抖一个砸锅卖铁似的包袱,说:“这位爷,您要是再不笑,我俩可真要脱裤子了。”
(10)全场又一阵大笑。冷脸忽然站起身,板着面孔拱拱拳说:“您二位说得真棒,谢您们了二我退了。”话说完,起身离座走了。到了也没露出个笑脸。毛猴两个站在那儿下不了台,这算栽到家,只好耷拉脑袋回北京。
(11)自打毛猴走后,没人再敢往南门外说相声。人们把冷脸愈说愈神,好像冷脸是天生的相声杀手。可奇怪的是打那天起,不单南门的相声园子,全天津的相声园子里,没人再见过冷脸。有人说他远走高飞了,可有人说他哪也没去,还在南门外打铁,只是决不再听相声了。
(选自《小说月报》2015年底10期)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冷脸幼年被马踢事件,他虽未失去生命,却被阎王爷剥夺了笑容,从此不会笑了,此事验证了“有得必有失”的真理。
B.冷脸是铁匠的外号,从来不笑,文中几次对他的脸进行描写,如“有张脸赛铁板,又黑又硬又阴冷”,刻画得形象传神。
C.“说相声逗冷脸----自找别扭”文中的这句歇后语,既交代了说相声的找别扭,也暗示了冷脸找别扭他是相声的克星。
D.毛猴二人在场上使尽浑身解数,也没博得冷脸一笑。不是毛猴的相声说得不佳,而是在众人大笑对比中证实冷脸根本不会笑。
E.毛猴在天津卫“栽了”后,致使无人敢上南门外说相声,这事与冷脸有关,因此冷脸也不再听相声。如此结尾耐人寻味。
(2)作者用大量笔墨描绘“毛猴”说相声的几次抖包袱,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3)冷脸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概括。(6分)

(4)冷脸那天要是真夸毛猴相声棒,为何不笑?他若真不会笑,为何非来听相声?他若真爱听相声,为何从那天起与相声一刀两断?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8分)



第Ⅱ卷 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面对棘手的问题,是派富有工作经验但魄力略显不足的老王去调解呢,还是让敢于担当但经验不足的小张去处理?张部长一时有些▁▁▁▁▁。
②面对失控的中国楼市,如果我们▁▁▁▁▁,不能及时通过有力的政策调控促进房地产市场的理性回归,消除房地产市场的投机行为,那将是很危险的。
③不改革进入必须触及一些既得利益集团的阶段时,什么困难都可能遇到,这时候需要的是勇往直前、敢打敢拼的精神,决不能▁▁▁▁▁,犹豫彷徨。
A、瞻前顾后 举棋不定 优柔寡断
B、优柔寡断 举棋不定 瞻前顾后
C、瞻前顾后 优柔寡断 举棋不定
D、举棋不定 瞻前顾后 优柔寡断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中国越是发展的好,就越能够成为捍卫正义的中坚力量,守护好和平的来之不易,与各国相互尊重、共同繁荣,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B、2015年年底,广东各地将通过政府购买的方式公开招聘安全员,加强基层安全生产监管力量薄弱的现状。
C、大众汽车公司明知排放不达标,还要靠软件控制对抗检测以瞒天过海,其行为造成的环境污染后果严重,理应人人喊打。
D、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有没有希望,关键在于既要坚定地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又要广泛地学习外国的先进科学文化。
1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远古传说,虽然掺杂着神话,▁▁▁▁▁▁▁。说中的“三皇”包括伏羲女娲,并视其为中华民族的始祖。许多文献记载了不同的伏羲女娲传说。如《太平御览》引《诗含神雾》:“大迹出雷泽,华胥履之,生疱牺。”《左传》:“太昊氏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说文》:“娲,古之神圣女,化万物者也。”有传说他们为龙身,有说蛇躯。汉代文物中发现的伏羲女娲图像,也存在这两种形体,为探究他们的身体特征及其内涵提供了珍贵资料。
A、因为与单纯的神话有着根本的区别,所以有的传说承载了一定的真实历史
B、却与单纯的神话有着根本的区别,因为有的传说承载了一定的真实历史
C、却与单纯的神话有着根本的区别,而且有的传说承载了一定的真实历史
D、不仅与单纯的神话有着根本的区别,而且有的传说承载了一定的真实历史
15、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在画横线处补出得体的话语。(6分)
 感恩是一种良知和健康情感,(1)▁▁▁▁▁▁▁。从“乌鸦反哺,羔羊跪乳”伦理,(2)▁▁▁▁▁▁▁;从姜子牙感念文王的知遇之恩,到韩信报答漂母的“一饭千金”,无不折射出感恩的人生信条和道德良心。但伦理人际关系上的报恩和我们党内关系中的感恩,有着本质区别。前者系“私恩”,(3)▁▁▁▁▁▁▁;后者为“公恩”,它以党性为基点,是党员报答党的组织归属。
19、下面是“中国志愿服务”标识徽章,请写出该标识徽章的构图要素及其内涵。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150字左右。(6分)

五、写作(60分)
17、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上,一万多名官兵6个月的苦练和期盼化为50多分钟的精彩瞬间。有人做过统计,酷热的天气下,受阅战士每天要喝近15斤水,流10斤汗,两个小时军姿“一动不动”,40秒内眼睛一眨不眨。每个战士都有一幅“阅兵脸”(受阅官兵钢盗顶部遮住的部分,白得耀眼,黝黑的脸上,钢盗带子勒出来的印子,把整个脸庞划分为3个区域)。
除了苦练,训练方式的创新让阅兵训练的效果显著提高。用远程网络视频系统,对受训方队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节省了人力财力;制作阅兵模拟仿真系统,组织指挥编组推演,提高了训练效率。
读了这则材料,你有什么感受与体会?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转载敬请注明“七色花学习网http://3w.7seha.com
您读过此篇文章后的感受是:
0
0
0
0
0
0
0
0
欠扁 支持 很棒 找骂 搞笑 扯淡 不解 吃惊
相关文章
文章评论
现在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最新更新  
·2017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详解
·山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
·高中语文必修五模块综合测试题
·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三、四单元阶段测试
·高中语文必修五第四单元检测题
·2017年1月泰安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题
·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检测题
·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一二单元阶段测试
·爱的生命的乐章---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二单元检
·人生的五彩梦---高中语文必修五单元检测题
·2017年1月泰安市高中二年级语文期末考试题
·《唐诗宋词》第四单元检测题
·《唐诗宋词》第三单元检测题
·《唐诗宋词》第二单元检测题
·《唐诗宋词》第一单元检测题
阅读排行  
·山东省2008年夏季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四单元阶段测试
·2010年高校招生考试语文(山东卷)参考答案
·2010年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全国1卷)
·2010年高校招生考试语文(全国1卷)参考答案
·2010年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山东卷)
·定和是个音乐迷---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
·2008年山东省高考语文试题(附答案)
·活着---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
·林肯中心的鼓声---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
·看松庵记---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四单元检测题
·高一语文单元检测示范卷(一)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联系方式 | 鲁ICP备11027593号| 联系邮箱:llcycy@126.com | 在线QQ:877049710 | Copyright 2025 | 版权所有 3w.llcy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