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Ⅰ卷 阅读题
一、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漫谈“诗眼”和“词眼”
陈志明
古人写诗作词,讲究锤炼字面。凡在节骨眼处炼得好字,使全句游龙飞动、令人刮目相看的,便是所谓“诗眼”、“词眼”。
“诗眼”一词,最早见于北宋。苏轼诗云:“天工忽向背,诗眼巧增损。” “词眼”一词,首见于元代陆友仁的《词旨》。虽然“诗眼”、“词眼”的称呼出现较晚,而注意炼字,可以说与诗歌创作的历史一样久远。唐代大诗人杜甫,历来被视为锤炼字句的圣手。他的《曲江对雨》诗,宋代题院壁,其中“林花着雨胭脂湿”句,“湿”字驳落,苏轼、黄庭坚、秦观、佛印分别以“润”、“老”、“嫩”、“落”补缺,都不及“湿”字鲜明生动。宋、元时代的诗论家,正是在千百年来诗歌的语言艺术日益精迸的基础上,在诗人们愈来愈自觉地注意锤炼字句的情况下,概括出“诗眼”、“词眼”这些诗学的新术语的。
诗眼、词眼在句中或用以翻出新意。如萧楚才改张乖崖“独恨太平无一事,江南闲杀老尚书,”之“恨”为“幸”,“恨太平”是对天下太平的不满,“幸太平”是因天下太平而感到幸福,一字之改而诗意迥异。或者借以增添情趣。如韩驹改曾吉甫“白玉堂中曾草诏,水晶宫里近题诗”之“中”为:“深”、“里”为“冷”,改动两个字,使得原来只是用以指示方位的“白玉堂”与“水晶宫”,转眼显得雍容高华,超凡脱俗。或靠它加强形象性。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用“绿”字而不用“到”、“过”、“入”、“满”等字,是取“绿”字的色彩;韩愈帮贾岛斟定“僧敲月下门”,是取“敲”字的声音;秦观的“山抹微云,天粘衰草”是取“抹”、“粘”的动作勾画出的线条轮廓。
此外,有的诗眼、词眼又关乎诗意的精确。如齐己咏早梅:“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将“数枝”改为“一技”,使“一技”与“早”意丝丝入扣。有的诗眼、词眼还有助于铸就诗词的意境。洪* 《阮郎归》 词写春光,“绿情红意两逢迎,扶春来远林。”凭着一个“扶”字,我们感受到了从树林深处步步走近的春天。
古人有所谓五言诗以第三字为眼、七言诗以第五字为眼的说法,这种说法是不无道理的。在五言诗的完全句中的第三字和七言诗的完全句中的第五字往往是动词所在。动词是叙事、写景、状物、抒情的关键字,因而自然成为锻炼字眼的重要对象。但若把诗眼定死在五言诗的第三字、七言诗的第五字上,则又未免偏颇。原因在于,诗句的语法结构多种多样,并不都取上述完全句的格式,而诗眼也并不局限于动词一个类别。“身轻一鸟过”、“白玉堂深曾草诏”,便是不受诗眼在第三、五字说法局限的例子。
应该说,锻炼诗眼、词眼,并没有什么一成不变的条例可循。诗词如果是有待锻炼的字句,那么,最重要的是要处理好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刘勰说得好:“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篇之彪炳,章无疵也;章之明靡,句无玷也;句之清英,字不妄也。振本而末从,知一而万毕矣。”(《文心雕龙·章句》)字句之所以需要锤炼,从根本上来说,是为了全篇的整体美。 如果不能在宏观的背景上斟定字眼, 就会象作画的人“谨发而易貌”(《文心雕龙·附会》),头发惟妙惟肖,面貌却走了样。
锻炼诗眼、词眼还有侍于掌握多种修辞方法。诗人、 词家既“能以奴仆命风月”,又“能与花草共忧乐”。风月花草,在诗人、词家眼中莫不可以被人格化,因而拟人的辞格被广泛采用。此外,夸张、通感等于法,在锻炼字眼时也常为诗人、词家所瞩目。“寺多红叶烧人眼”与“红杏枝头春意闹”之动人心目,给人以强烈印象,正是由于巧用夸张、通感,炼出了“烧”字、“闹”字的结果。
大量掌握词汇,精通词类的活用,对于锻炼诗眼、词眼也至关重要。王安石如果不掌握“到”、“过”、“入”、“满”、“绿”等十多个意义相近式相关的词,就难以在比较的基础上选定“绿”字。词类的活用,有时具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功能,在锤炼字眼时也值得重视。“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蒋捷《一剪梅》),形容词“红”、“绿”,用作使动词。诗人通过樱桃变红、蕉叶转绿的动态,抒写了对时光流逝的惋惜。如果“红”、“绿”仍作形容词用,说成“樱桃红,芭蕉绿”,就会味同嚼蜡。
当然,“作诗本乎情景”(《四溟诗话》卷三)。要写出好诗,要锻炼出足以振聋发聩的诗眼、词眼,最根本的还在于作者胸中有丘壑,眼底有性情。如果置真情实景于不顾,而只是在字句之间掂斤论两,终不免象海市蜃楼一样,会化为子虚乌有的。
1、下列关于“诗眼”“词眼”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眼”“词眼”就是在诗句的节骨眼处使用的那些使全句游龙飞动、令人刮目相看的字。
B、“诗眼”“词眼”最早出现在北宋,虽然它的出现较晚,但诗词注意炼字,可以说与诗歌创作的历史一样久远。
C、“诗眼”“词眼”关乎诗意的精确,还有助于铸就诗词的意境,所以古人讲究锤炼字面。
D、要锻炼出令人振聋发聩的诗眼、词眼最根本的还在于作者关注真情实景,眼中有性情。
2、下列理解,不符合文章内容的一项是( )
A、杜甫的诗句“林花着雨胭脂湿”中的“湿”比苏轼、黄庭坚等人的“润”“老”“嫩”“落”要鲜明生动。
B、“绿情红意两逢迎,扶春来远林。”凭着一个“扶”字,我们感受到了从树林深处步步走近的春天。
C、就各种辞格而言,在诗词中出现频率较高的是拟人,此外诗人和词家用的较多的是夸张和通感等修辞手法。
D、所有诗词中的字句之所以需要锤炼,最重要的是要处理好诗词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为了全篇的整体美。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诗人们愈来愈自觉地注意锤炼字句,所以宋、元时代的诗论家概括出“诗眼”“词眼”这一术语。
B.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用“绿”字;贾岛的“僧敲月下门”,取“敲”字都是为了说明诗句靠“诗眼”“词眼”加强形象性。
C.“谨发而易貌”,只顾局部,不注意宏观整体的把握,画就没有整体美,锻炼字句也是一样。
D.王安石如果没有掌握“到”“过”“入”“满”“绿”等十多个意义相近相关的词,就没有办法在比较的基础上选定“绿”字。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游大慧寺
刘大櫆
余客居京师无事,间从友人薄游京城之外,而环城之四野,往往有佛寺,宏阔壮丽,奇伟不可胜计。询之,皆阉人之葬地出。阉人既卜葬开此,乃更创立大寺于其旁,使浮屠者居之,以为其守冢之人。而其内又必请于中朝之贵人,自公辅以上有名当世者为文,而刻石以记之。
出西直门过高粱之桥,西北行三里许,其地为宛平香山之畏吾村,有寺曰大慧。自远瞻之,高出松栝之表,其中堂有大佛,长五丈余,土人亦呼为“大佛寺”云,盖明正德中,司礼太监张雄之所建也。寺后积土成阜,累石为山,山阜之峻,下视平地殆数仞。其石皆自吴之震泽舟载而舆致焉。山石嵌空玲珑,登其石罅以望远,内见外,外不知有内。寺左建佑圣观,而于土阜高平之处建真武祠,大学士李东阳为文,立石祠门之外。盖当是时世宗方尚道术阉人惧其寺之一旦毁为道院也故立道家之神祠于佛寺之中而藉此以存寺。寺之西,坟壤累累,而石人石兽,巍然夹待于前,大抵雄族亲之冢也。
夫被其使中朝之贵人为文,固若挟之以不得不作之势;而彼贵人者,亦逆俯首下气,承之以不敢不作之心。天下未有不相知而可以挟之使必然者,原其初,必自中朝之贵人与宦寺有相知之旧。夫以中朝之贵人而与宦寺有相知之旧,则彼其所以为贵人者,未必不出于宦寺之推引。其不出于宦寺之推引,自我得之而何畏乎?彼推引不出于宦寺而甚良宦寺,则是惟恐宦寺之能为祸福于我,此孔子之所谓患得而患失也。
为人臣而患得患失,则其归且将无所不至。且使患得而果可以得之,患失而果可以无失,吾亦安得而使其不患?乃患得患失矣,而得失之权,卒不可以操之自我;我自得其为我,而何必交欢于宦寺?此余之三复碑文,不能不为之长叹者也。
【注】松恬:即桧树。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西北行三里许 许:表示大约的数量
B、高出松栝之表 表:树梢
C、下视平地殆数仞 殆:大概
D、原其初 原:原来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盖当是时/世宗方尚道术/阉人惧其寺之一旦毁/为道院也故/立道家之神祠于佛寺之中/而藉此以存寺。
B.盖当是时/世宗方尚道术/阉人惧其寺之一旦毁为道院也/故立道家之神祠于佛寺之中/而藉此以存寺。
C.盖当是时/世宗方尚道术/阉人惧/其寺之一旦毁为道院也/故立道家之神/祠于佛寺之中/而藉此以存寺。
D.盖当是时/世宗方尚道/术阉人惧其寺之一旦毁/为道院也/故立道家之神/祠于佛寺之中/而藉此以存寺。
6.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环京城的四周有许多佛寺,宏阔壮丽、奇伟,都是宦官选择的安葬之地,为了守墓又修建的大寺。
B.大慧寺左建佑圣观,土阜高平之处建真武祠,这与当时的皇帝世宗崇尚道家思想有很大的关系。
C.大慧寺的西边有许多坟墓,高大雄伟的石人石兽夹杂在坟前,都是司礼太监张雄家族亲人的坟墓。
D.文章借大慧寺的兴建,明大学士李东阳竟为太监所挟为其撰写碑文一事,讽刺官场患得患失,阿附权势之风。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其不出于宦寺之推引,自我得之而何畏乎?(5分)
译:
(2)我自得其为我,而何必交欢于宦寺?(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鹧鸪天•寄李之问
聂胜琼
玉惨花愁出凤城。莲花楼下柳青青。尊前一唱阳关后,别个人人第五程。寻好梦,梦难成。况谁知我此时情?枕前泪共帘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
【注】①凤城:指北宋都城汴京。②人人:那个人,指所爱的人。③程:里程,古人称一站为一程。
8、“枕前泪共帘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简要鉴赏这两句词。 (5分)
9、结合全词,试简要分析这首词蕴涵的思想情感。(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廊腰缦回,▁▁▁▁▁▁▁;各抱地势,▁▁▁▁▁▁▁。(杜牧《阿房宫赋》)
(2)▁▁▁▁▁▁▁,▁▁▁▁▁▁▁,三国周郎赤壁。(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3)千古江山,▁▁▁▁▁▁▁。舞榭查歌台,▁▁▁▁▁▁▁。(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25分)
电 脑
胡炎
所长老孟终于忍不住闯进了局长办公室:“马局,我代表研究所全体业务人员强烈要求,给我们配备一台电脑。”
局长正在翻着一张报纸,抬头看见老孟风风火火的样子,微微一笑:“慢慢说,坐,坐。”
老孟一副凛然不恭的做派,两条麻秆细腿纹丝不动:“今天你不给个爽脆话,我就站这儿不走了!”
局长仍笑,从高档烟盒子里夹出支烟,潇洒地抛出条弧线,不偏不倚,正中老孟上腹部。
老孟下意识地伸出手,接了,瞟了眼烟丝,点上火。一口浓雾徐徐吐出,老孟的腿也软了,退两步,两瓣瘦腚就陷进了高档皮沙发。
“味道咋样?不错吧?”局长眯着眼,问得从容。
“烟是烟,电脑是电脑,两回事。”老孟的意志并未被这支小烟卷瓦解。
老孟是局里的元老,在老天爷跟前说话照样底气十足。老孟研究音乐考古,拿过不少奖。老孟还有过被打成右派的光荣记录,前些年还是局里的科长,后来调整到了研究所,“发挥专长”去了。
局长站起身,拎了个一次性纸杯:“我这儿有好茶叶,老孟你尝尝。”
老孟的眼神瞟向了桌上的茶叶盒。这茶比烟贵。老孟假咳了一声,说:“尝尝就尝尝。”
茶香入鼻,撩得老孟想晕。老孟细细地呷了一口,品得五脏六腑一派清爽。局长又问:“味道咋样?不错吧?”
“嗯,不错。”老孟有些许沉醉,旋即回过味来,义正词严,“茶是茶,电脑是电脑,别打岔。”
局长也抽上烟,嘿嘿笑出声,说:“我说老孟呀,研究所财务独立,你又是研究所的头,配不配不都在你嘛。”
老孟一听就来火:“钱呢?研究所十来个业务尖子,挤两间办公室,平时连个采风考察的经费都没有,你们倒是国内国外跑得欢,山珍海味吃个遍。每年的工作总结,局里都要靠我们的成果给自己贴金,可光让毛驴拉磨,卸了套还不给草料吃,这合理吗?做人都得拍拍良心不是?我们就要一台电脑,这要求不算过分吧?”
局长只是笑,一点也不恼。待老孟说完,一支香烟又抛过来,说:“不过分,一点也不过分。不过局里这么多二级机构,给谁不给谁呢?这个家不好当啊!你们这些独立单位,要想办法造血嘛,不能还是过去那种等、靠、要的思想,对不对?”
“那好啊,把一楼的门面给我们一间,我们保证不向局里伸手。”老孟赌气道。
“开玩笑了吧?”局长靠在靠背上,“那还不天下大乱啊?”
老孟把茶杯敦在茶几上,呼一下站起来:“你让我们拿什么造血?我们是基础理论研究,又不是搞茶叶蛋的,国家应该扶持。再说,配备一台电脑是工作需要,成果多了不还是局里的成绩?哪像你们,每个科室都有电脑,装备精良,不干正事,没事瞎玩,看着都让人来气!”
局长这下不笑了,脸一下拉了尺把长,低声说:“老孟你说话可得负责任啊!如果与事实有出入,咱们可就法庭相见了!再说,这么大一个系统,不实现办公自动化怎么行?谁有空瞎玩?”
老孟看局长唬起了脸,就越发较起了真:“别的不说,老干部科的小袁科长,天天在网上斗地主、下围棋,有时连电话都懒得接,你整天猫在局长室里,能知道吗?”
局长给说得有点心虚,面部肌肉又松弛下来,忙转变脸色说:“是嘛?一旦查证,严肃批评!老孟,你是局里的老人,欢迎你多监督,多举报。下一步,全局要搞一次大活动,转变干部作风,狠抓工作落实。”
老孟顺水推舟:“好,太好了!马局,那就先把我们的电脑落实了吧?”
局长想了想,认真地说:“这样,你先打个报告,党组研究一下,按程序办事。”
老孟兴奋得涨红了脸,一阵风刮下了楼梯。
就在老孟把报告打上之后,老孟惊奇地发现那些科室的中层干部见了他干脆就白眼珠多黑眼珠少了,而在过去,谁敢这样待他这个三朝元老?
好在老孟操心的是电脑,也没把周围的反应当回事。只是报告打了许久还是没动静。老孟催了一次又一次,要么是党组意见不一致,还需研究,要么是工作忙,顾不上,缓缓再议……到了后来,局里“转变干部作风、狠抓工作落实”活动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了,文件一个挨一个,发动、宣传、学习、讨论、自查、自纠……有条不紊,秩序井然。再然后,局里成了全市的典型,经验被市里向各级、各单位推广,局长也风风光光地到处做报告,仕途上再上一层楼是指日可待了……
这天,老孟突然听说了一个爆炸性消息:局里又换电脑了,是每台10000多元的最新品牌的“笔记本”。老孟二话没说跑到局长室,上气不接下气说:“马局,把你们换下的旧台式电脑,给我们一台吧?”
局长手一摊,说:“哎呀呀,你咋不早说呢?刚刚处理给了回收电器的,每台300元!”
1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文章以平实的笔触,叙述了研究所的孟所长要求局领导为研究所配备一台电脑的事情,故事情节波澜起伏,结尾出人意料。
B.马局长对孟所长的凛然不恭的做派和冷嘲热讽的态度,心中很是生气,却还是对他递烟递茶,表现了对知识分子的尊重。
C.孟所长是局里的三朝元老,在音乐考古方面造诣颇深,还得过不少奖,属于资深人士,所以无论在谁面前他说话都是底气十足。
D.当马局长听到老孟说局科室的电脑装备精良,使用者却不干正事甚至还有打游戏的,他真诚地下决心要进行一次“转变干部作风”的活动。
E.在与局长的交谈中,老孟跟局长较真说出了小袁科长斗地主、打游戏的事,使得局科室中层都对他避而远之,甚至冷眼相向。
12、阅读最后两段,结合全文试分析作者这样安排结尾的好处是什么。(6分)
13、结合全文,简明概括老孟这一人物的特点。(6分)
14、文章在叙述老孟要电脑的事情,却在倒数第三段写到了“转变干部作风,狠抓工作落实”的活动,这似乎与小说的内容毫不相关,是否可以删去?(8分)
第Ⅱ卷 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3分)
A、“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而夜行,谁知之者!”这句名言的创作者是霸王项羽,但他自己功败垂成。
B、干部要以身作则,做不断学习、善于学习的表率,只有这样,才能上行下效,引导群众形成崇尚学习的风气。
C、今年初上海鲜牛奶市场燃起竞相降价的烽火,销售价格甚至低于成本,这对消费者来说倒正好可以火中取栗。
D、当年的张友文,遗世独立于公安文学评论这块处女地,如今的他堪称公安文学评论领域的领军人物。
1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这幅图片生动地再现了身穿节日盛装的姑娘们围绕在熊熊的篝火旁边一起载歌载舞,尽情狂欢,汗水浸湿了她们的衣衫。
B、任何一种文明的发展都是与其他文明碰撞、融合、交流的过程,完全封闭的环境不可能带来文明的进步,只会导致文明的衰落。
C、将于2013年建成的京沪高铁,不仅能使东部地区的铁路运输结构得到优化,而且有利于铁路运输与其他交通方式形成优势互补。
D、我校这次为四川地震灾区募捐的活动,得到了许多学校老师和同学的积极响应,在不到一天的时间内就募集善款三万余元。
1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一位专门研究日本问题的美国专家指出,“日本已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一旦成为政治大国,世界将面临一场新的大战。”这种观点绝不是危言耸听。▁▁▁。▁▁▁▁。▁▁▁▁;▁▁▁。▁▁▁▁,▁▁▁▁。一些军事专家认为,按照日本的军事科技水平,在必要时日本可以很快制造出原子武器。
①随着经济的增长,日本右翼分子的野心越来越暴露,也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逐渐升温 ②1997年日本已拥有能载直升机的航空母舰,成为亚洲第一、全球第四大海军强国 ③与此同时,军费也逐渐增加,早已突破了日本《防务条例》军费支出不超过国民生产总值1%的规定 ④在军事技术的许多方面日本都超过了美国 ⑤1987年日本人均国民生产总值19642美元,超过了美国,并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 ⑥而且继续研制和购进最先进的进攻性武器
A、②④①⑥⑤③ B、⑤①③②④⑥ C、②④⑥⑤①③ D、⑤③①②④⑥
18、阅读下面一则新闻,选取一个角度作简要点评。(5分)
2014年10月17日,由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姜昆艺术公益基金等联合启动了“意外伤害时时防”网上行动。该行动将以姜昆老师的漫画形象,通过互联网向家长、孩子介绍“防止未成年人意外伤害”的知识,提醒社会各界时刻注意保护身边的孩子,号召知名网站等参与“意外伤害时时防”行动。
为进一步保护老妈子未成年人,普及意外伤害预防知识,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与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姜昆艺术公益基金,以及新浪公益、搜狐公益、凤凰公益启动“意外伤害时时防”网上行动,该行动将在各大网站醒目位置登载《姜昆老师告诉你----意外伤害如何防》漫画亲子图书,供能上网的父母、孩子,幼儿园、学校以及企业和公益组织阅读,掌握有关知识,时刻牢记安全第一。本行动将开展向贫困地区孩子、打工子弟等赠送《姜昆老师告诉你----意外伤害如何防》图书活动。
答:
19、展开想象,用恰当、准确的语句表现下列诗句的意境。要求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80个字。(6分)
他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答:▁▁▁▁▁▁▁▁▁▁▁▁▁▁▁▁▁▁▁▁▁
五、写作(60分)
17、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微博上流传着一个段子:一部高档手机,70%的功能都是没用的;一款高档轿车,70%的速度都是多余的;一栋豪华别墅,70%的房间都是空闲的。你是否也会恍然大悟:哦,是这么回事!环视一下自己,你那高配置的生活里,有多少资源待在角落里被闲置着,浪费着?
也许是时候,我们把身段放低一点儿、要求降低一点儿了。低配一点儿,越来越成为年轻人的生活态度,不勉强,不逞强有力掌控自己的生活,这才是真正的幸福人生。
请以“低配人生”为题,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800字。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转载敬请注明“
七色花学习网”
http://3w.7se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