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积累•整合(9分,每小题3分)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她在微博晒出两张剧照,病态扮相的她微微皱起眉头,红唇微启,▁▁▁▁▁。
②她曝光了一组时尚写真,镜头下的她▁▁▁▁▁,诠释了少女清纯简约之美。
③他高亢而飘逸的曲风、▁▁▁▁▁的歌声,令现场所有观众都陶醉了。
A、楚楚动人 楚楚可怜 动人心弦 B、楚楚可怜 楚楚动人 动人心弦
C、动人心弦 楚楚可怜 楚楚动人 D、楚楚动人 动人心弦 楚楚可怜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手机回收市场十分混乱,要规范这一趋势,只能通过各种回收途径充分竞争,产生一个行业标准。
B、根据《大学生就业报告》数据显示,三年前选择自主创业的应届本科毕业生至今已有半数退出创业。
C、在信息时代,网络支付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消费者应具有处理网络支付问题的基本素质。
D、能否让秸杆携带出的多种养分回归农田土壤,将导致粮田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和养分比例严重失衡。
3、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生态环境中,需要不断同自然进行各种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流,并通过改造自然和利用自然来满足自己的需要。改造与依赖、支配与受控,必然贯穿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全部历程。▁▁▁▁▁。这意味着环境污染,生态遭到破坏,生活环境变得恶劣,由此还会引发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因而也无法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整个社会将不能达到和谐状态。
A. 不能实现生产发展和生态良好的统一,是因为没有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
B.如果能够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就能够实现生产发展和生态良好的统一
C.只要没有改造、支配好自然,就会产生依赖、受控于自然环境的负面效应
D.如果不能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就不能实现生产发展和生态良好的统一
二、感受•鉴赏(12分)
4、阅读下面这首现代诗歌,完成(1)---(2)题。
烂果
闻一多
我的肉早被黑虫子咬烂了。
我睡在冷辣的青苔上,
索性让烂的越加烂了,
只等烂穿了我的核甲,
烂破了我的监牢,
我的幽闭的灵魂
便穿着豆绿的背心,
笑迷迷地要跳出来了!
(选自《红烛》)
(1) 烂果有哪些可贵的精神?诗人写烂果的深意何在?(6分)
(2) 这首诗以第一人称进行叙述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三、思考•探究(5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9分,每小题3分)
感悟带给中国现代诗学的启示
王金凤
现代中国学术的深刻矛盾,存在于第一流的丰厚而独特的资源和尚未形成第一流的具有世界影响的现代学理体系之间。在文化诗学、古代文论现代转换等多种理论主张都未能给中国现代诗学带来转机的情势下,潜在于中华民族思维方式之中的感悟思维显示出其独特的魅力。走向现代形态的感悟汲取了新的时代智慧,它大体舒展着两条基本思路:一是对传统的诗学经验、术语、文献资源和学理构成,进行现代性的反思、阐释、转化和重构;二是对外来的诗性智慧和学术观念,进行中国化的接纳、理解、扬弃和融合。
这两条基本思路为学者们指明了研究方向,但同时也提醒了我们要实现感悟诗学的现代转型,构筑中国原创诗学,以下两点是需要特别注意的:首先,感悟是浸透在中华民族思维方式最深层的传统优势,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建构具有中国风度和中国智慧的诗学体系。但同时,提倡感悟诗学并不是主张完全回归古代的思维范式,中国风度也不是只有古代才有的风范,时代的发展进步是不可逆转的,既然历史的车轮已推动我们来到了多元化的今天,我们也要顺应当今文学特性的变化。“古人往往把思想停在悟性得来的瞬间感受上,这既是我们中国民族诗性思维的特点,同时由此不作逐层追问,又是一个弱点。”这是我们在承袭传统时所要避免的。其次,西方理性哲学的思潮还在源源不断地涌入,且其影响力还在不断扩大,我们不可能也不可以将西方拥有千年历史的优秀文化成果拒之门外而独立发展。在文学的国度里,没有严格的国界限制,只要是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只要是有益于我们学术发展的先进理论,都值得我们学习。所以,我们在守住自身文化领地的同时,也要放眼世界,以开放的姿态有所扬弃地接纳西方理论,以弥补感悟哲学体系性不强的弊端。双峰并峙的东西方哲学应在互通有无之中促成东方神采与西方思辨的完美结合。
除此之外,一个时代的文学理论还必须与同时代的文学创作相契合,因此,要实现感悟诗学的现代转型关键是要有与之相对应的感悟文学。“悟性得来的东西。还需要经过事实的验证和理论的推衍而形成创造性的体系。”验证悟性得来的东西的最好载体就是文学创作,离开了创作实践的理论是被架空的理论,是没有生命力的理论。因此,要建立中国的感悟诗学,就要先致力于有中国特色的感悟文学。
以唐诗为表率论感悟,在用精英、态度、气象、神致一类词语形容天地、风月、山川、物类的时候,实际上已是主、客观浑融,己于宇宙万象中注入生命感觉,这是感悟思维灵化而生动的心理效应。那些受西方现代主义影响而创作出来的文学并不是具有中国风度的感悟文学。中国文学的主流应该回归到纯粹质朴的抒情文学传统,将感悟思维运用到创作、批评等文学活动之中,产生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精品,我们的理论建设才能够真正地谈的上自主和原创。
(选自《青年文学家》)
5、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充分利用感悟,是我们在实现感悟诗学现代转型,建构具有中国风度和中国智慧的诗学体系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的。
B、感悟诗学并不是主张完全回归古代的思维范式,而主张顺应时代发展进步,顺应多元化的当下,顺应当今文学特性的变化。
C、实现感悟诗学的现代转型离不开对应的感悟文学的创作,这些创作能验证悟性得来的东西,从而促进感悟诗学的现代转型。
D、中国现代感悟诗学应与有中国特色的感悟文学相契合,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其将没有生命力可言,就只是架空的理论。
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4分)
A、在承袭传统时要避免中国民族诗性思维的弱点,比如不应该把思想仅停在悟性得来的瞬间感受上,而应该努力做到逐层追问。
B、西方拥有千年历史的优秀文化成果正源源不断地涌入,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对此我们不可能也不应该将其拒之门外。
C、在以开放的姿态吸纳西方优秀理论的同时,坚守自身文化领地,这样可以推动东西方互通有无,从而促成东西方文化完美结合。
D、用带有主观色彩的精英、态度、气象、神致等词语形容客观的天地、风月、山川等物类,能赋予这些物类以生命感觉。
7、根据原文有关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现代中国学术未形成影响世界的现代学理体系,而文化诗学、古代文论现代转换等理论主张也没能给中国现代诗学带来转机。
B、感悟思维具有独特魅力,走向现代形态的感悟一方面需合理传承传统,另一方面需理性吸取外来的诗性智慧和学术观念。
C、我们发展学术应该持有的态度是,无论源自哪个国度,只要是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只要对我们的学术发展有益,都值得学习。
D、由于我国文学的主流未回归纯粹质朴的抒情文学传统,那些受西方现代主义影响而创作出来的文学作品不具有中国风度。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21分)
长孙俭,河南洛阳人也。本名庆明。俭少方正,有操行。性不妄交,非其同志,虽贵游造门,亦不与相见。孝昌中,起家员外散骑侍郎,从尔朱天光破陇右。贺拔岳被害,太祖赴平凉,凡有经纶谋策,俭皆参预。时西夏州仍未内属,而东魏遣许和为刺史,俭以信义招之,和乃举州归附。
时荆、襄初附,太祖表俭功绩尤美,宜委东南之任,授荆州刺史、东南道行台仆射。所部郑县令泉璨为民所讼,推治获实。俭即大集僚属而谓之曰:“此由刺史教诲不明,是我之愆,非泉璨之罪。”遂于厅事前,肉袒自罚,舍璨不问。于是属城肃励,莫敢犯法。魏文帝玺书劳之。
征授大行台尚书,兼相府司马。尝与群公侍坐于太祖及退太祖谓左右曰此公闲雅孤每与语尝肃然畏敬恐有所失。他日,太祖谓俭曰:名实理须相称,尚书既志安贫素,可改名俭,以彰雅操。
及梁元帝嗣位于江陵,外敦邻睦,内怀异计。俭密启太祖,陈攻取之谋。于是征俭入朝,问其经略,对答自若,太祖深然之。寻令柱国、燕公于谨总戎众伐江陵。事平,以俭元谋,赏奴婢三百口。
天和三年,以疾还京。为夏州总管,薨,遗启高祖,请葬于太祖陵侧,并以所赐之宅还官。诏皆从之。追封郐公。
(选自《周书•长孙俭传》,有删改)
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尝与群公侍坐/于太祖及退/太祖谓左右曰/此公闲雅/孤每与语/尝肃然畏敬/恐有所失。
B、尝与群公侍坐/于太祖及退/太祖谓/左右曰/此公闲雅孤每/与语尝肃然/畏敬恐有所失。
C、尝与群公侍坐于太祖/及退/太祖谓左右曰/此公闲雅/孤每与语/尝肃然畏敬/恐有所失。
D、尝与群公侍坐于太祖/及退/太祖谓/左右曰/此公闲雅孤每/与语尝肃然畏敬/恐有所失。
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起家,指从家中征召出来,授以官职。文中,长孙俭从家中被征召担任员外散骑侍郎。
B、刺史,官职名,汉武帝时始置。“刺”,检核问事之意。刺史巡行所属郡县,行使监察职能。
C、嗣位,指传位。文中,“梁元帝嗣位于江陵”意思是梁元帝将其帝位传给江陵。
D、追封,指死后封爵。文中,朝廷在长孙俭去世后,给予他郐公这一爵位。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长孙俭品行高洁。他不胡乱结交,他乐于结交与自己志同道合的朋友,不与自己志同道合的,即使是王公贵族,他也不愿结交。
B、长孙俭以信义服人。西夏州归属朝廷前,东魏派遣许和担任西夏州刺史,长孙俭以信义打动许和,使许和率部归顺朝廷。
C、长孙俭为官有担当。百姓起诉郑县县令泉璨,长孙俭查得实情,把罪责归于自己,并责罚自己,他的属下对他肃然起敬。
D、长孙俭足智多谋。长孙俭觉察出梁元帝的计谋,秘密禀告太祖,请求派柱国、燕公于谨率部讨伐江陵,梁元帝采纳了他的谋略。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时荆、襄初附,太祖表俭功绩尤美,宜委东南之任。(6分)
(2)名实理须相称,尚书既志安贫素,可改名俭,以彰雅操。(6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25分)
压迫
丁西林
房 东 这是你的定钱,请你收起来。
男 客 我今天是到这边来住宿的,不是来讨定钱的。
房 东 昨天我不是对你说明白了么,说这房子不能租给你?
男 客 啊,是的,你说的很明白。
房 东 那么今天你还叫人把行李送到这儿来是甚么意思?
男 客 (高兴得很)因为叫我不要来是你说的,我并没有答应你说不来。
房 东 (渐渐的感到不快)你的意思,好像是说这房子的租不租要由你答应,是不是?
男 客 喔,不是,这房子的租不租,自然是要由你答应。不过,既把房子租了给我,这房子的退不退,就得由我答应。
房 东 (站到他的面前)你走不走?
男 客 不走!
房 东 王妈,去把巡警叫来。 (由后门走出,用力将门一关)
男 客 (没有了办法。正想抽烟的时候,忽然来了敲门的声音。厉声的)进来!(仍然背了门立着)
女 客 (推开门,轻轻走进。身上著了一件雨衣,一手提了一只小皮包,一手拿了一把雨伞。一进门就开了口,一开了口就有不能停止之势)啊!对不起,请你原谅。
〔男客人急转过身来,这时他才看见进来的是这样的一个人。 〕
男 客 你是来租房的!
女 客 是的。不知道这边的房子租出去了没有?
男 客 (狠心的回答)你的运气不好,这房子刚刚租出去。
女 客 啊,你说我运气不好,我的运气可真不好。碰到这样的天气,这乡下的路又不好走,你看,我一身的衣服都打湿了。两只脚步得发酸。(叹了一口气)唉。我可以借你们的凳子坐了歇一会儿么?
男 客 对不起,请坐。(气全没有了)
女 客 (摸自己的脚)喔,天呀!你看我的这双脚,还像是人的脚么?……
〔男客如有所思。 〕
男 客 (好像忽然想起一件事来)不过——你结了婚没有?
女 客 (跳了起来,挺了胸脯,竖起眉毛)什么?!你这话问的太无道理!简直是一种侮辱!
男 客 你听我说。昨天下午,我到这里来的时候,她们老太太告诉我,说如果我没有家眷来同住,她这房子不能租给我。她明明知道我没有家眷,她把这话来要挟我,你说可恶不可恶?
女 客 为甚么没有家眷来同住,这房子就不能租给你?
男 客 我不知道啊。她说她们家里没有男人。
女 客 她呢?
男 客 她?她去叫巡警。
女 客 这倒是怪有趣的事。不过巡警如果真的要撵你,你怎么样?
男 客 (默不作声)
女 客 ——唉,我倒有个主意。
男 客 你有甚么主意?
女 客 (少顿)让我来做你的太太,好不好?
男 客 甚么?
女 客 喔,你不用吓得那么样,我不是向你求婚。
男 客 我……我……我实在没有想到这个方法。
女 客 这是最妙的一个方法。现在你说你有了家眷,看她还有甚么话说?
男 客 (听到巡警已经走到门外,叫她不要再讲话)嘘!
〔后门由外推开,走进一个巡警,手里提了一个风灯,后面跟了老妈子和房东太太。房里来的这个女人,见她们来了,起了一回身,向她们行了一个很谦和的礼。巡警将风灯放在桌上,与那位生气的先生行了一礼。
巡 警 您贵姓?
男 客 (不客气的)我姓吴。
巡 警 (把头点了一点)喔。——府上是?
男 客 府上?我没有府上。
女 客 (起始做起受了委屈的太太来)啊,你是拿定主意不要家了,是不是?
巡 警 (注意到插嘴的人,向男客人)这位……贵姓是?
女 客 (很高兴的)我?我……也姓吴。
巡 警 (转向女客)您是来这边?……
女 客 我!我是来这边找人的。
房 东 (不能再忍耐了)你到这边找什么人?
女 客 (很客气的向她点了一点头)我到这边来找我的男人。
房 东 怎么!这位先生是你的男人么?
女 客 我不知道。你问他好了,看他承认不承认?
巡 警 现在这位先生的太太既是来了,这事就好办。那就没有我的事了。好了,再见,再见。
〔巡警走出。房东太太承认了失败,也只好板了面孔走出。〕
男 客 (关上门,忽然转过头来)啊,你姓甚么?
女 客 我……啊……我……
(选自丁西林《压迫》有删改)
相关链接:
丁西林(1893-1974)中国剧作家、物理学家、社会活动家。《压迫》是丁西林作于1925年。是丁西林为纪念他的亡友刘叔和而作,取材于刘叔和生前发生的一件小事。1924年冬,叔和想在北京租房住,作者同他开玩笑说:“你如果不结婚,你一定租不到房子。因为北京租房,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有铺保,一是有家眷。”后来叔和果然没有租到房子,不久以后病逝。
12、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本剧只是对一个生活片段的展现,但剧情复杂,波澜起伏,体现出剧作者在戏剧结构方面的匠心。
B、女客在房东退场后上场,女客的出现使紧张的剧情暂时缓和下来,同时也推动了剧情的发展。
C、男客“狠心地回答”,是因为他对房东的气还未消,见到女客后,想把气撒到女客身上。
D、陌生人见面询问姓氏,一般在相遇之初发生,但剧作者却让其发生在最后,有增强喜剧效果的作用。
E、这幕剧中男客的经历正是剧作者的好友刘叔和的真实经历,这幕剧寄托了剧作者对刘叔和的怀念之情。
13、请分层次概述剧情。(6分)
14、戏剧中的女客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简要分析。(6分)
15、这幕戏剧带给你哪些生活启示?请谈谈你的认识。(8分)
四、应用•创新(14分)
(一)语言运用(14分)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荀子《劝学》中说“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人总是在特定环境下成长、生活的。然而,①▁▁▁▁▁▁▁是无数心境叠加共鸣的结果。②▁▁▁,也是环境的责任人。心境好自然能检身正已,而个人的言行亦能改变环境、济众达人。人人循道而行,道则成为风景。③▁▁▁▁▁▁▁▁▁▁,修身律已、知行合一、相互影响,清正、清纯、清明的社会环境才会实现。
答:①
②
③
17、仔细观察下面这幅漫画,简要描述画面内容,并就漫画反映的社会现象谈谈你的看法。不超过100个字。(8分)
(二)写作实践(60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个小男孩和一个小女孩在玩耍。小男孩收集了很多石头,小女孩有很多的糖果。小男孩想用所有的石头与小女孩的糖果做个交换,小女孩同意了。小男孩偷偷地把最大和最好看的石头藏了起来,把剩下的给了小女孩。而小女孩则如她允诺的那样,把所有的糖果都给了小男孩。
那天晚上,小女孩睡得很香,而小男孩却彻夜难眠。他始终在想:小女孩是不是也跟自己一样,藏起了很多糖果?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转载敬请注明“
七色花学习网”
http://3w.7se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