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积累•整合(15分,每小题5分)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本报将继续关注并大力支持柳州文物保护工作,让龙城的“历史文化名城”▁▁▁▁▁。
②鸟鸣枝头、小桥流水、绿树成荫,村级文化生态公园完全可媲美中心市区的公园,美丽乡村▁▁▁▁▁。
③领导干部应该带头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带头为人民做好榜样,▁▁▁▁▁。
A、名不虚传 表里如一 名副其实 B、名副其实 名不虚传 表里如一
C、名副其实 表里如一 名不虚传 D、表里如一 名副其实 名不虚传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截至2014年年底,中国铁建在海外共完成铁路项目30多项,建成铁路总里程约7500公里,对打造中国铁路品牌、中国高铁“走出去”产生了重要影响。
B、不仅生物质微米化高温技术能刺激产业发展,为金属冶炼、工业锅炉等工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也能凭借低污染、低排放的清洁能源创造可观的社会效益。
C、广电总局将加强科技创新,提升传统新闻出版等内容资源的数字化和共享利用水平,引导增加专门针对网络技术特点和用户体验的数字产品和信息的创作生产。
D、据统计,在中国农村,目前有6100万留守儿童,其中80%属于隔代教育,还有超过7%以上的留守儿童处于无人监护状态,他们在心理和教育方面很容易出现问题。
3、依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作为一种民俗,端午节自产生以来的两千多年间已经在国人心目中定格成一种文化符号,▁▁▁▁▁。▁▁▁▁▁,▁▁▁▁▁。▁▁▁▁▁,▁▁▁▁▁:▁▁▁▁▁。
① 也是在表达对他为中国文化做出的杰出贡献的追思念想
② 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怀;对百姓怀抱的深切同情;对理想的不懈追寻
③ 人们在端午节这天纪念屈原,不仅是为了缅怀屈原的爱国情怀
④ 因为与屈原结缘,人们习惯上就将其称为诗人节
⑤ 并由此追怀他高尚的人格
⑥每到端午,国人就会记起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A、④①⑤⑥③② B、④③①⑥⑤② C、⑥④②①③⑤ D、③④⑥①②⑤
二、感受•鉴赏(2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
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今仆不幸,早失父母,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仆之不得已乎?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虽累百世,垢弥甚耳!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身直为闺阁之臣,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书不能悉意,故略陈固陋。谨再拜。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4分)
A、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B、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C、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D、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5、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A、《周易》,即《易经》,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
B、《诗》三百,即《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C、本纪,是纪传体史书中帝王、诸侯传记的专用名词,始于司马迁的《史记》。
D、再拜,旧时用于书信的开头或末尾。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A、司马迁列举了周文王、孔子、屈原、左丘明、孙膑等人受辱的事例,说明受辱者能在逆境中发愤图强,获得成功。
B、司马迁“就极刑而无愠色”,身受腐刑却能不以为辱,反而把它作为著书立说的动力,实在是难能可贵的。
C、司马迁著《史记》的目的在于研究历史,借鉴前人,同时又不拘泥于前人,力求有自己的见解。
D、最后一段是书信的结尾。司马迁再次向任安表述沉痛羞辱的愤懑心情,再次婉辞解说无从“推贤进士”的苦衷。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4分)
(2)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4分)
三、思考•探究(37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12分,每小题4分)
聚落考古在文明起源研究中具有标志性、概括性意义,在文明起源研究中有着无法替代的重要意义。不过文明起源是一个极为复杂的体系工程,大型聚落和城市只是文明起源过程中的一个结晶。在文明形成过程中,聚落和城市可以理解成文明体的表层结构,是文明的结果与呈现。支持表层结构进步与改变的,是与生产直接相关的技术因素的发展——特别是导致集约化生产出现的关键性技术因素的突变,以及由此引起的基础社会结构的变迁和建立在其上的社会文化形态的形成。因此,技术因素在文明起源过程中,提供了原生动力,是文明起源的内因。技术因素、基础社会结构与文化变迁,可以理解成驱动文明这辆马车前行的两轮,相互支持,互为表里。从世界文明史发展的视野看,决定不同区域文明特质的常常是那些文明体的表层结构,而驱动文明马车前行的技术因素在不同文明体中通过交流存在明显互动性,存在着趋同现象。
和其他事物的发生发展和成熟一样,夏文明体的出现并非偶然,是外因和内因交互作用的结果。公元前3千纪下半叶开始以来,西方文明因素向中原地区汇集的步伐加快,使这里演变成文化的接触与交融的漩涡地带。整个公元前3千纪的下半叶数百年间,中原文明已经孕育了深层的变革,至2千纪初前后,夏文明诞生。
公元前3千纪下半叶西方文化因素向中原频繁汇集,更多学者不断举出南方以水稻种植文化的北传和对黄河流域农业文化产生的深刻的影响来进行说明:源于中国境外更多的文化因素这一时期传至中原,对中原文明形成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和所起的作用,一直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实际上,这些外来文化因素引起中原地区的社会变化更为深刻,甚至是革命性的,所以近来有学者立足于青铜技术的西东向传播的史实,用“青铜革命”来概括这一时期社会的变化。
青铜技术是文明起源的重要标志之一,这是因为每一件青铜器都需要找矿、开矿、选矿、熔炼、设计、锻造和铸造等系列工序,如果是合金,一件铜器的产生就需要更复杂的程序,这无疑需要严密有效的基础社会组织才能实现。其次是小麦,小麦是一种高产农作物,中原地区夏代或略早突然开始普遍种植的小麦,对当时社会经济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由于小麦是需要灌溉的农作物,因此它的大面积种植需要公共管理系统对水源进行分配与调节。国际学术界曾站在水利资源分配的角度,探究过西亚两河流域以及埃及文明出现的动因。可以推测相应的水利灌溉与水源管理知识体系的应用,与中原夏代文明机制的不断成熟必然存在内在关系。牛羊类动物牲畜传入中原内地对中原早期文明发展所起的作用也不可低估。牛羊人工畜养传入中原内地后,大大改变了当地传统的以猪肉为主的肉食结构,丰富了人类的营养,增强了人类体质。
(摘编自刘学堂、李文瑛《史前“青铜之路”与中原文明》)
8.下列关于“文明起源”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尽管聚落考古在文明起源研究中具有标志性、概括性意义,但是大型聚落和城市只是文明起源过程中的一个结晶,文明起源是一个极为复杂的体系T程。
B.与生产直接相关的技术因素的发展,以及由此引起的基础社会结构的变迁和建立在其上的社会文化形态的形成,是支持文明表层结构进步与改变的因素。
C.技术因素、基础社会结构与文化变迁,是驱动文明这辆马车前行的两轮,相互支持,互为表里,技术因素在文明起源过程中,提供了原生动力。
D.从世界文明史发展看,文明体的表层结构常常决定不同区域文明的特质,驱动文明车马前行的技术因素在不同文明体中,从各不相同逐渐趋同。
9.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
A.中原文明在几百年间孕育了深层的变革,2千纪初前后,夏文明诞生,夏文明体的出现并非偶然,是外因和内因交互作用的结果。
B.西方文明因素从公元前3千纪下半叶开始向中原地区汇集的步伐加快,使中原地区演变成文化的接触与交融的中心地带。
C.源于中国境外很多文化因素在公元前3千纪下半叶传至中原,对中原文明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但一直遭到学界的否定。
D.可以用“青铜革命”来概括的,以为青铜技术的西东向传播为主要表现之一的外来文化因素引起中原地区社会革命性的变化。
10.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每一件青铜器都需要找矿、开矿、选矿、熔炼、设计、锻造和铸造等系列工序,如果是合金,程序更为复杂,这需要严密有效的基础社会组织才能实现。
B.中原地区夏代或略早突然开始普遍种植高产农作物小麦,这是文明起源的重要标志之一。小麦的大面积种植使公共管理系统对水源进行分配与调节。
C.从水利资源的分配与西亚两河流域和埃及文明出现的关系,可以推测水利灌溉与水源管理知识体系的应用,与中原夏代文明机制的不断成熟有关系。
D.牛羊人工畜养传入中原内地后,大大改变了当地的肉食结构,丰富了人类的营养,增强了人类体质,对中原早期文明发展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25分)
①假若一开始我们就知道这种新元素含量微乎其微的话,我真不知道自己是否还有决心和勇气坚持下去,因为我们的设备很差,经费又不足。现在回想起来,幸亏不知道难度会这么大,所以决心才很大,真正干起来之后,尽管发现困难重重,但研究的成果却在不断地显现,所以劲头也就大增,不去想那些困难了。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我们终于把这种新元素分离出来了,它就是今天众人皆知的镭。现在我把我们研究和发现它的情况简略地介绍一下。
②开始研究时,我们并不了解这种未知元素的任何化学性质,只是知道它的放射性极强,于是我们就紧紧抓住这条唯一的线索不放,穷追不舍。第一步就是想办法从圣约阿希姆斯塔尔运来铀沥青矿,对它进行分析研究。除利用常用的化学分析方法以外,我们还用皮埃尔发明的精密计电器,精确地测量不同部位的放射性。这种方法今天已成为一种新的化学分析法的基础了。后来,这一分析法被逐渐加以改进完善,为许多人所采用,而且他们因此也发现了其他几种放射性元素。
③干了没几个星期,我们便深信我们的预测是正确的,因为未知的那种新元素的放射性在有规律地增强。又过了几个月,我们便从铀沥青中分离出一种与铋混合在一起的元素,其放射性大大超过铀元素,这种新元素具有明确的化学性质。1898年7月,我们便宣布了这种新元素的存在,并命名它为钋,以怀念我的祖国波兰。
④在发现钋的同时,我们还发现从铀沥青矿里分离出来的钡盐中含有另一种未知的元素。我们随即又紧张地工作了几个月,终于分离出来第二种新元素,我们后来才知道它比钋更为重要。1898年12月,我们宣布了这一发现,命名这种新元素为镭。
⑤物理和化学学校并未为我们提供合适的实验场地,但幸运的是校长准许我们使用先前作为解剖教学用房的一间废弃的木棚。木棚顶上有一个很大的玻璃天窗,只不过有多处裂痕,一下雨就会漏水。棚内夏天闷热潮湿,冬天阴冷难忍。虽然可以生炉子取暖,但也只是火炉旁边有一点点热气而已。此外,我们还得自己掏钱购置一切必备的仪器装置,木棚里只有一张破旧的松木桌和几个炉台、气灯。做化学实验时,常会产生有毒气体,刺鼻呛人,我们不得不把这种实验移到院子里去做,就这样,棚内仍旧有毒气进来。我们就是在如此恶劣的条件之下,拼命地干着。
⑥尽管如此,我们却觉得在这个极其简陋的木棚中,度过了我们一生中最美好最快乐的时光。有时候,实验不能中断,我们便在木棚里随便做点什么当做午餐,充充饥而已。有的时候,我得用一根与我体重不相上下的大铁棒去搅动沸腾的沥青铀矿。傍晚时分,工作结束时,我已像是散了架似的,连话都懒得说了。还有的时候,我又得研究精密的结晶,进行分离,必须待在灰尘四起的室内。灰尘会影响浓缩镭的程序,难以保存好分离出来的东西,让我苦恼至极。唯一让我觉得满意的是,没有人前来打扰,我们可以安安静静地做我们的实验。实验做得很顺利,眼看令人满意的结果即将出来时,我们会激动不已,有说不尽的欢欣鼓舞。但有的时候,干了半天却不见成效,沮丧失望的心情也在困扰着我们。不过,这种情况持续不一会儿,我们就又去考虑新的设想、新的工作了。工作间歇,我俩便在木棚中踱来踱去,一边冷静地思考,讨论正在做的实验,那种喜悦心情也是难以表述的。
⑦但是,自我们的发现公布之日起,我们的知名度日见高涨,以致实验室的宁静被扰乱了,渐渐地,我们的研究工作就受到了干扰。
⑧1903年,我完成了自己的博土论文,并获得了博土学位。这一年的年末,我和皮埃尔以及贝克莱尔因发现放射性和放射性元素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奖之后,报纸和杂志对我们大加颂扬,致使我们有好长一段时间没法安心工作,每天都有人登门造访,有的请我们去作报告,有的则向我们约稿。
⑨获得诺贝尔奖是一个很大的荣誉,而且,奖金数额很高,这对我们今后的研究工作大有裨益。美中不足的是,我们已是精疲力竭,两个人往往总有一个体力不支,以致我们都未能在当年前往斯德哥尔摩领奖和发表演说。一直到1905年,我们才到瑞典首都去,由皮埃尔作了接受诺贝尔奖的答辞。在那里,我们受到瑞典人民的热情欢迎与接待。
⑩我们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工作,导致身心疲惫,可现在,由于获奖后探访者不断,我们疲于应付,不胜其烦。我们所喜爱的平静的、有规律的生活被完全破坏了,工作和生活全都受到了影响。我已经说过,我们必须不受外界的任何干扰,才能继续正常的家庭生活和科学研究工作。前来造访的人虽说出自好心,却不知这样会给我们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摘编自《居里夫人自传》)
1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居里夫人在研究“镭”的开始阶段并不了解这种未知元素的化学性质,而是抓住它放射性极强的特点进行研究,并最终发现了“镭”。
B.皮埃尔发明的精密计电器可以精确地测量不同部位的放射性,这种方法被许多人所采用,并且让皮埃尔发现了其他几种放射性元素。
C.居里夫人和丈夫具有很强烈的爱国情怀,当她与丈夫皮埃尔从铀沥青中分离出—种放 射性元素时,就命名为“钋”纪念自己的祖国波兰。
D.居里夫人与丈夫在一起实验.虽然条件艰苦,甚至受到有毒气体的毒害,但是,居里夫人 却认为那足他们一生中最美最快乐的时。
E.居里夫人与丈夫皮埃尔获得了1903年诺贝尔物理奖,他们随即前往斯徳哥尔摩领奖和发表演说,并受到瑞典人民的热烈欢迎。
12、简要分析文章第一段的作用。(6分)
13、居里夫人在研究“镭”的过程中.克服了哪些闲难?请结合讨料简要概括分析。(6分)
14、居里夫人发现“镭”的经历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认识。(8分)
四、应用•创新(74分)
(一)语言运用(14分)
15、请仿照例句,再写句话,构成一组排比句。要求:其中一句必须以“戏剧”开头。(8分)
示例:小说就像一杯醇香的美酒,以对人物最准确的刻画、最深刻的批判,引发读者的思考;
答:
16、阅读下面“不同大洲观众对中国电影中中国元素的偏好度”的图表,根据图表,结合所学的知识,进行综合分析,用一句话概括图表信息所反映的结论,不超过60个字。(6分)
(二)写作实践(60分)
17、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欧洲中世纪的贵族,因为喜欢天鹅的姿态,认为天鹅是鸟类中的贵族,于是就想把天鹅养在自己的庄园,来炫耀自己的财富和品味。
于是他们促住天鹅以后,用三种方法来使天鹅不能飞翔:1、把天鹅羽翼的羽毛剪掉一边,使其失去平衡,不能飞翔。 2、绑住天鹅的翅膀,使它无法张开翅膀而不能起飞。 3、由于天鹅飞需要很大的湖泊起跑,如果缩短池塘的距离,天鹅失去起跑线,就飞不起来了。
前面的两种方法过于残忍,又会伤害天鹅优美的姿态,所以都普遍使用第三种方法。久而久之,天鹅就失去了起飞的能力。甚至忘记自己会飞翔了。那些能飞越大山大海的天鹅就成为贵族的宠物了。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转载敬请注明“
七色花学习网”
http://3w.7se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