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集锦 >> 小学试题 | 初中试题 | 高中试题 | 专项练习 | 其它
站内搜索: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试题集锦 >> 高中试题 >> 阅读文章

山东省2008年夏季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

来源:七色花学习网 作者:七色花学习网 发布时间:2010-02-02 查看次数:4368
一、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摸索  模样  磨不开  摩肩接踵
B、深邃  隧道  燧人氏  遂心如意
C、纤夫  虔诚  潜台词  黔驴技穷
D、横渡  横财  横断面  横征暴敛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美国CNN电视台特约评论员卡弗蒂近日为自己关于西藏问题的言论表示道歉,称他的讲话是————,是“断章取义”。
②调查显示:在我国的主要城市里,本地人对待外地人在各方面的———程度并不如想像中的那么高。
③由于本次故障类型比较复杂,故障点较多,抢修工作乐观——也得三天以后才能完成。
 A、食言  包涵  估计  B、失言  包涵  预计
C、食言  包容  预计  D、失言  包容  估计
3、下列各句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李白用“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根难栽”这样的诗句,将思妇失去丈夫后的深切痛苦表现得淋漓尽致。
B、计算机是一种工具,尽管是高科技工具,但拥有它并不意味着一切工作都可以事倍功半,一蹴而就。
C、法布尔把科学和文学巧妙地结合起来,用富有诗意的笔触,给人们描述了一个绚丽多姿、光怪陆离的昆虫世界。
D、机会只会光顾那些有准备的头脑,对于那些不思进取,只知坐等的人,机会即使来了,也往往会失之交臂。
4、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北京2008年火炬接力活动在世界五大洲广泛开展,这是现代奥运史上路线最长、参与人数最多的接力活动。
B、水资源短缺严重制约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建设和生态建设的发展,能否做好水的开源节流是西部开发成功的关键。
C、商场保安员的职责是保护商场的货物和环境安全,不是执法机构。擅自打人行为属于执行公务过程中侵害他人权利的行为。
D、国际奥委会提出了“严禁使用兴奋剂类药物,坚决打击隐瞒实际年龄现象”,要求各国奥委会带头执行,严格遵守。
二、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最好的翻译机    .
  请设想这样一种情景:你用英语默念一个单词,结果发出声来的却是一个西班牙语单词。这就是一种新装置可能产生的效果。它可以将不出声的语句翻译成另一种语言的合成词语,因此将来任何人都能够熟练使用两种语言。
  当一个人默念时,这种装置利用附在其脸上或脖子上的电极可以探测到传送给面部肌肉和舌头的一些具有独特模式的电波,并将其翻译成另一种语言。宾夕法尼亚州卡内基—梅隆大学的语言学家坦贾·索尔兹说,这种装置产生的效果好像是观看一部配上另一种语言的电视片。
  现有翻译系统是建立在语言自动识别软件的基础之上的,它要求使用者大声说话。因此彼此之间交谈显得十分困难,因为说话者必须先说话,然后再按翻译键将所说的话翻译出来。然而,如果采用这种新系统,人之间可以进行比较自然的交流。
  2005年10月,索尔兹和其同事亚历克斯·魏贝尔推出了首台自动翻译机。这种翻译机能够捕捉到面部和喉部肌肉发出的电波,并将其转化为一种合成语言。这种翻译机必须与笔记本电脑连线使用,能够将汉语翻译成英语或西班牙语,但只能翻译大约100个词。
  如今,这个研究小组已经研制出一种新的翻译系统,识别数量基本不受限制。其秘诀在于它不仅能够识别单词,而且还能识别构成单词的音素。它随后将这些音素重新排列,组成新的单词。如果要将英语翻译成其他语言,使用者只需让该系统“学会”英语口语中使用的45个音素即可。
  研究人员利用软件来识别哪些音素最有可能彼此排列在一起,大概是一种什么顺序。一旦遇到一些不熟悉的音素,该系统就会利用这种方式将可能构成单词的音素排列在一起,并赋予它们一种意思,最终再将最有可能表达意思的音素选出来。
  不过,这种系统仍有许多方面需要改进。当面对一组不熟悉的词句时,它选出正确音素排列的几率仅为 62%。但是,据一些业内人士称,这已经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了。
  索尔兹领导的研究小组表示,一旦识别率得到提高,他们就会将这种音素识别软件安装到翻译机上。
5、下列不属于“最好的翻译机”的特点的一项是( )
A、使用音素识别软件  B、翻译的准确性比较高
C、能够识别所有的语言中最常用的音素 D、不需要使用者大声说话
6、下列对新的翻译系统工作程序和原理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先捕捉到面部和喉部肌肉发出的电波,然后与笔记本电脑连接,再将电波转化为一种合成语言,实现翻译的功能。
B、人在默念单词时产生的电波,传输给面部肌肉和舌头,由附在脸上或脖子上的电极捕捉到这种电波后传输给音素识别软件,然后翻译成另一种语言。
C、人在默念单词时产生的电波,传输给面部肌肉和舌头,由附在脸上或脖子上的电极捕捉到这种电波后,通过语言识别软件翻译成另一种语言。
D、先识别最有可能排列在一起的音素,并将可能构成单词的音素排列在一起,最后赋予它们一种意思。
7、下列对文中有关信息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自动翻译机需要使用者必须大声说话,才能将话语翻译出来。
B、新的翻译系统与自动翻译机的工作原理有较大的不同,因而翻译的准确性更高。
C、新的翻译系统可以自动识别并选择音素,排列出可能构成单词来实现翻译功能。
D、目前,这种最好的翻译机已经在翻译工作中得到广泛使用,提高了翻译的效率。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信:确实,实在   
B、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向:以前,过去
C、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喻:明白,懂得
D、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致:情趣,情致
9、下列各组句子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亦足以畅叙幽情 ②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B、①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②曾不知老之将至
C、①当其欣于所遇 ②亦将有感于斯文 
D、①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②及其所之既倦
10、下列对文段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所描绘的景物清明澄澈,生机盎然,与作者高洁的情怀和心灵有密切关系。
B、面对兰亭美景,作者兴尽悲来,感慨良多,不由得哀叹自己“曾不知老之将至”。
C、作者认同“死生亦大矣”的说法,面对“一死生”“齐彭殇”的说法持否定态度。
D、文章尽管有“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的低沉情绪,但总体来说思想是积极乐观的。
 
四、(一)诗词鉴赏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11、这首词上下两片各写出了什么内容?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12、作者在“尽愁滋味”后为什么反倒“欲说还休”?在“欲说还休”之后为什么忽然“却道天凉好个秋”?
 
(二)现代文阅读(35分)
墙  梅苑
 
①当我第一次穿过这条僻静的小径时,我就非常喜欢它了。我爱上它的寂静,爱上那一大片绿绿的田野,和那一望无际的云空。
②以后,每一个早晨与傍晚,我都要走过这条僻静的小径。每次我踯躅(徘徊)在途中时,总觉得这是我一天中最欢愉写意的一段时光。因为我可以抛开一切凡俗的琐事,可以洒落满腔郁闷,把思想放纵成一匹野马,让它恣意驰骋,跃过绿绿的田野,跃过人与人组合的世界,跃进蓝蓝的云空,溶入纯净思想的领域里。
③人生不如意的事太多了,真的,太多了!有时多得使人无法用微笑去接受,但也无法拒绝。不如意,仿佛是生命中最自然的韵律,正如郁闷,是组合一个“真”的生命的音符。但是,过多的郁闷,总会使人感到生命的乏味,茫然自问:活着究意为了什么?为了些什么?为了抖落这些茫然的情绪。有时必须把思想的羽翼放纵,让它随意翱翔在苍茫的太空。让多幻的白云,提示我生命的短暂。让我把一切郁闷幻化成飘忽的白云,飘远,飘散。
④已忘了哪一个日子,这条僻静的小径突然砌起了一堵墙,一堵厚厚的、红红的、高高的、坚固的墙。隔开了那一片绿绿的田野,截断了自然与我的吻合。我无法再将思想放纵成一匹野马,因为它无法跃过那堵墙��那堵高高的、厚厚的、红红的、坚固的墙。
⑤每天,我得在墙的阴影下走过,仿佛走在一条狭窄的暗道。看不见耀眼的朝阳,看不到绿绿的田野和那一望无际的云空。这条小径也失去了昔日的僻静,因为有些人喜欢这堵墙,这堵阴阴暗暗而能躲避阳光的墙,所以,这小径变成一条普通的小路。为了避免阻碍交通,我再不能挪着极慢的步子踯躅,只像过往的行人一样匆匆来去。于是,这一段原属于欢愉的旅程,顿时失落了昔日的神怡。
⑥这原是一种微妙的意觉,我骤然由此领悟到善恶、美丑、得失相距的微少,少得有时我们无法用肉眼去衡量。你说这堵墙是自然的破坏者吗?然而,它却是时代的产物,它能替一些求庇护的人,挡住刺目的光线。墙又是时代文明不可缺少的装饰品。有人的地方,必须的墙。墙少的地方,只是落后的山区。墙越多越高的地方,是最进步繁荣的都市,你能否认这句话的真理吗?然而,世界上许多罪恶的事,都在墙的阴影下产生,你又能否认吗?因此,你说:墙是庇护人类?还是纵容罪恶?
⑦从这里,你就可以看到善恶相距的微少,少得无法用真理去衡量。何况,真理也不是绝对的,都随着人类的思想而转移,正如从不同的角度去评判墙的善恶。有时,你以为最美好不过的东西,别人不一定认为完美。你最欣赏的人物,可能在别人眼中充满瑕疵。因为美丑、善恶、得失,还没有一定的标准界线,多少要掺入一些主观。所以,我们无须要求别人符合自己,也无须勉强自己去适应别人,这都是非常不智的,为什么不保持自己的独特?然而,人类就这样奇怪,总喜欢要求别人来符合自己,也喜欢委委屈屈地适应别人,这是一种多傻的行为。像杀人吧,算是一种最罪大恶极的举动,但在战场上,杀人却是一种英雄的表现。又如眼前这堵高高的墙,有人喜欢墙下的阴暗,而我却怪它挡住了那充满生命力的阳光。
⑧墙存在于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是人类所不可缺少的东西,有人的地方,必定有墙。幸而墙是一种有形体的实物,我们随时建筑,又可以随时拆毁。因此,墙只能发挥它的功用,而不能恣意地贻害。然而,世界上还有许许多多无形体的墙,使我们束手无策,因为它建筑在人类的心里。这些墙,又比一切有形体的墙更厚、更高,隔绝了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截开了无数个原该吻合的心灵。他们把墙作为一种庇护物,为了一份莫名其妙的安全感,常常在心中建起了一堵不必要的墙,又不愿意在墙上开一个窗,窥视一下外面的世界,只在墙内猜测墙外的变动,在墙内估计别人的用心。这样,人与人之间怎么会发生误解、仇视、纷争?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怎不拉得更长、更远?
⑨墙原是人类不可缺的东西,但建筑在人类心里的墙,却是一堵绝对多余的障碍物。正如我认为这僻静的小径,无须要建起这一堵高高的墙。
 
13、本文以“墙”为题,开头却从“小径”写起,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14、作者认为有形之墙对人类有利有弊,其“利”与“弊”各是什么?
 
15、在文章结尾,作者为什么说“建筑在人类心里的墙,却是一堵绝对多余的障碍物”?
 
16、由“小径”上的“墙”作者悟出了哪些道理?
 
五、
17、翻译:
(1)大行不顾细谨
 
(2)余嘉其能行古道
 
18、补写
(1)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2)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3)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19、自然物语大都能从正反两个方面引申出哲理请仿照例句,从“梅花”“彩虹”“粉笔”中任选一词作话题,写一句子,阐发出哲理。
例:竹——每攀登一步,都做一次小结。
     过分地谦虚,难成栋梁之材。
答:
 
六、作文(60分)
20、以“爱心”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转载敬请注明“七色花学习网http://3w.7seha.com
您读过此篇文章后的感受是:
0
0
0
0
0
0
0
0
欠扁 支持 很棒 找骂 搞笑 扯淡 不解 吃惊
相关文章
文章评论
现在有3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00<2010-06-25 08:30:00>评论说:
00
...<2010-06-15 13:45:15>评论说:
答案?
ok<2010-06-02 10:16:43>评论说:
有没有答案哟
最新更新  
·2017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详解
·山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
·高中语文必修五模块综合测试题
·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三、四单元阶段测试
·高中语文必修五第四单元检测题
·2017年1月泰安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题
·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检测题
·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一二单元阶段测试
·爱的生命的乐章---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二单元检
·人生的五彩梦---高中语文必修五单元检测题
·2017年1月泰安市高中二年级语文期末考试题
·《唐诗宋词》第四单元检测题
·《唐诗宋词》第三单元检测题
·《唐诗宋词》第二单元检测题
·《唐诗宋词》第一单元检测题
阅读排行  
·山东省2008年夏季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四单元阶段测试
·2010年高校招生考试语文(山东卷)参考答案
·2010年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全国1卷)
·2010年高校招生考试语文(全国1卷)参考答案
·2010年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山东卷)
·定和是个音乐迷---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
·2008年山东省高考语文试题(附答案)
·活着---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
·林肯中心的鼓声---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
·看松庵记---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四单元检测题
·高一语文单元检测示范卷(一)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联系方式 | 鲁ICP备11027593号| 联系邮箱:llcycy@126.com | 在线QQ:877049710 | Copyright 2025 | 版权所有 3w.llcy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