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集锦 >> 小学试题 | 初中试题 | 高中试题 | 专项练习 | 其它
站内搜索: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试题集锦 >> 高中试题 >> 阅读文章

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检测题

来源:七色花学习网 作者:七色花学习网 发布时间:2017-01-24 查看次数:932
深邃的人生感悟
一、 积累•整合(15分,每小题5分)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桂枝老人独自生活在大兴安岭地区的一间破屋里,捡破烂捡了十年,▁▁▁▁▁。
②清初藏书大家钱曾在这二十年间▁▁▁▁▁,衣不重采,散尽家财收罗天下古书。
③非常感谢您的妙计善策,近几日我为这件事犯愁,正处在▁▁▁▁▁的状态中呢。
A、食不果腹 食不重味 食不甘味 B、食不重味 食不果腹 食不甘味
C、食不甘味 食不重味 食不果腹 D、食不果腹 食不甘味 食不重味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昆虫入耳后会活动,危害不小,但此时不能掏耳,以免将蚊虫逼进耳道深处,导致引起鼓膜穿孔。
B、山东梦金园珠宝首饰集团职工到“最美乡村教师”朱敏才、孙丽娜夫妇家中慰问并送去20万元慰问金。
C、根据教育部、国家民委颁布的有关援藏、援疆文件精神,南京师大将进一步加大对西部高校的对口支援工作。
D、消费增长的前提应是居民收入不断增长,而居民收入不断增长又取决于劳动生产率水平能否不断提高。
3、下面对应语句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原文: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译文:生物像野马奔跑,像尘土飞荡,用气息互相吹拂。
B、原文: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译文:大鹏背驮着青天,没有阻遏谁,然后才计划着向南飞。
C、原文: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
译文:倒一杯水在堂上低洼处,那么只有小草可以作为它的船。
D、原文: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译文:列子这样乘风而行虽然免于步行,但他还是有所等待的。
二、感受•鉴赏(12分)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12分)
 自云阳归晚泊陆澧宅
严维【唐代】
天阴行易晚,前路故人居。孤棹所思久,寒林相见初。
闲灯忘夜永,清漏任更疏。明发还须去,离家几岁除。
(1)颈联写“灯”和“漏”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2)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三、思考•探究(5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12分,每小题4分)
在古戏台上,两侧各有一道边幕,象征演员上下场的两道门。从观众方向看,左侧为上场门,绣有“出将”二字;右侧为下场门,绣有“入相”二字。这两道门楣的本义是:出征能拜将帅,入朝可为宰执。这当然是封建时代最为理想的前程。
能做到出将入相的古代人才,是否德才兼备且不论,但必须是文武双全的人。如,姜尚、吴起、王猛、范蠡、曹操、诸葛亮、李靖、王阳明、曾国藩等。其中,李靖是个代表人物,王珪评价他“才兼文武,出将入相”,得到唐太宗首肯。有人说他们是全才,其实不然,从古至今,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全才是没有的。从横向上说,知与能没有边,任何人倾一生精力也学不完;从纵向上说,知与能没有底,持续不断在更新,且周期越来越短。所以庄子慨叹“吾生有涯,而知也无涯”。姜尚韬略过人,但神话色彩很浓,即便在传说中,一个法术可慑鬼神的人,连笊篱、面粉都卖不出去,能说是无所不能吗?
按照辞典的解释,只有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人才称得上全才,多才多艺的人则被视作通才。在我国古代,被誉为通才的人倒是很多,对他们的评语大多是“学富五车,博古通今”。由于那时知识的分类是粗线条的,四书五经的内容主要是文史,六艺的门类与四书五经相仿,即便加上乐(音律)、射(弓矢)、御(驾车)、数(算术),天文、地理、建筑、书画、兵法、医术等还不包括在内。在我国古代,文武兼备就算是通才了,也是用人的理想标准。
社会发展既需通才也要专才,器与不器,是不是经世济用之才,就看你放在哪个位置上。一般来说,古代的能臣良将、大家名流多半是通才,但也有不少专才。在朝的如翰林待诏、国史编修、参军簿记等,或者是太医御厨、司历太卜、乐正伶官等,均属服务于国家的专门人才。在野的专才,大多是文人、艺人、商贾和工匠等。这些人,或科举落第,屡试不中;或仕途失意,归隐山林;或遭逢乱世,耕读持家;或无意官场,发家致富;或潜心技艺,不求显达;或漂泊江湖,卖艺为生。有些民间艺人的专精程度,已到了神乎其技的地步。如欧阳修笔下的卖油翁,能让油滴沥过钱眼而钱不洗;庄子笔下的庖丁,能够目无全牛而游刃有余;林嗣环笔下的口技高手,能把一家人夜间遭遇的变故模拟得生动逼真,令人如临其境。
相比较而言,历史跨入近代以后,专业人才逐渐增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自然科学突飞猛进,学科分类越来越细。即便在人文科学领域,专业化趋势也愈益突出。与此同时,就业的难易和收入的高低,也已成为青年学生选择学业门类的风向标。尽管学科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渗透越来越深入,最终成果取决于综合科研,但那也是在个人专业突破的基础上多人合作完成的。从当今两个文明发展的需要来看,专才与通才同等重要,专业领域当然需要专才,但因社会分工不同,统御和协调各个专业的领军人物最好是通才。道理是显然的,通才更能胜任全局性工作。
(选自王兆贵《有才方能有位》有删改)
5、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姜尚、吴起、曹操、李靖、曾国藩等都是文武双全、能做到出将入相的人,但不能说他们就是全才。
B、知、能无边,任何人都学不完;知、能无底,不断更新。任何人都不可能成为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全才。
C、庄子发出“吾生有涯,而知也无涯”的感慨,是因为他意识到自己没有能力做一个全才。D、一个人要做到无所不能,谈何容易。即便是拥有过人的韬略和可慑鬼神的法术的姜尚,也有不能做好的事。
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古戏台上有“出将” “入相”两道门楣,这两道门楣反映出封建时代人们的最理想的前程。
B、在我国古代,产生了很多通才,他们都多才多艺,获得了“学富五车,博古通今”评价。C、古代的能臣良将、大家名流有通才、也有专才,如翰林待诏、国史编修、司历太卜等就属于在朝的专才。
D、古代文学作品写到很多民间艺人,如卖油翁、庖丁、口技高手等,表达了创作者对艺人及其技艺的赞叹。
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我国古代,一个人若能精通四书五经,懂得乐、射、御、数,他就算一个文武兼备的通才。
B、古代那些在野的专才,生活遭际各不相同,但他们都在自己钻研的领域取得了一定成就,技艺超凡。
C、进入近代社会,自然科学突飞猛进,学科分类越来越细,学科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渗透也越来越深入。
D、在当今社会,通才比专才更受欢迎,因为通才能胜任全局性工作,在统御专业方面比专才有优势。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21分)
  倪宽,千乘人也。治《尚书》,事欧阳生。以郡国选诣博士,受业孔安国。贫无资用,尝为弟子都养。时行赁作,带经而锄,休息辄读诵,其精如此。以射策为掌故,功次,补廷尉文学卒史。
时张汤为廷尉,廷尉府尽用文史法律之吏,而宽以儒生在其间,见谓不习事,除为从史,之北地视畜数年。还至府,上畜簿,会廷尉时有疑奏,已再见却矣,掾史莫知所为。宽为言其意,掾史因使宽为奏。奏成,读之皆服,以白廷尉汤。汤大惊,乃奇其材。异日汤见上问曰前奏非俗吏所及谁为之者汤言倪宽及汤为御史大夫举侍御史。
  宽既治民,劝农业,缓刑罚,理狱讼,卑体下士,务在于得人心;择用仁厚士,推情与下,不求名声,吏民大信爱之。宽表奏开六辅渠,定水令以广溉田。收租税,时裁阔狭,与民相假贷,以故租多不入。后有军发,左内史以负租课殿,当免。民闻当免,皆恐失之,大家牛车,小家担负,输租繦属不绝,课更以最。
  及议欲放古巡狩封禅之事,诸儒对者五十余人,未能有所定。上以问宽,宽对曰:“今将举大事,优游数年,使群臣得人自尽,终莫能成。唯圣主所由,制定其当。”上然之,乃自制仪,采儒术以文焉。
  初,梁相褚大为博士,时宽为弟子。及御史大夫缺,征褚大。至洛阳,闻倪宽为之,褚大笑。及至,与宽议封禅于上前,大不能及,退而服曰:“上诚知人。”宽居位九岁,以官卒。
(选自《汉书•倪宽传》,有删改)
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异日/汤见上问/曰/前奏非俗吏所及谁/为之者汤/言倪宽/及汤为御史大夫/举侍御史。
B.异日/汤见上/问曰/前奏非俗吏所及/谁为之者/汤言倪宽/及汤为御史大夫/举侍御史。
C.异日汤见上/问曰/前奏非俗吏/所及谁/为之者汤/言/倪宽及汤为御史大夫/举侍御史。
D.异日汤见上问/曰/前奏非俗吏所及/谁为之者/汤言/倪宽及汤/为御史大夫/举侍御史。
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尚书》原称《书》,到汉代改称《尚书》,意为“公之于众的皇室文献”。《尚书》是一部多体裁文献汇编。
B.“除”用于指授任官职时,相当于“授”“拜”。文中“除为从史”的意思是倪宽被任为从史一职。
C.“封”指“祭地”,“禅”指“祭天”,封禅是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时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礼。
D.“博士”是指战国学官名,秦朝和汉朝都有博士官,主要负责教授经学,一般由博学或具有某种专门知识的人担任。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倪宽曾经生活贫困。他曾贫穷到没有资财,无法度日,由他的弟子供养;他时常租田耕作。
B.倪宽才华出众。张汤有一次遇到奏章被多次退回的情况,倪宽代写奏章,解了燃眉之急。
C.倪宽治民有方。他在农耕、刑罚、狱讼等方面采取措施,不慕虚名,因而业绩考核最好。
D.倪宽处事有决断。群臣议论仿古巡狩封禅之事久无结果,他说服皇上,让皇上自己制定礼仪。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奏成,读之皆服,以白廷尉汤。(5分)
译文:
(2)收租税,时裁阔狭,与民相假贷,以故租多不入。(7分)
译文: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25分)
李商隐和昭州的缘分
唐代与桂林有关的,还有一位大家非常熟悉的诗人。“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可谓家喻户晓。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李商隐生活的晚唐,藩镇割据,朋党倾轧。因而尽管他才华盖世,却一生郁郁不得志。晚唐的党争,闹得朝野不宁。李商隐同牛党李党均有瓜葛,这笔“剪不断、理还乱”的烂账,牵累了这位文弱书生的一生。
唐宣宗大中元年,李商隐的同乡郑亚出任桂管观察使,早已厌倦了官场压抑气氛的李商隐,毅然辞去朝中秘书省的职务,来到桂林,做了郑亚的幕僚。
当时的桂林,尽管地处岭南,但因杜甫、韩愈等前辈的歌咏,早已是名扬四海。桂林如画的风光,清新的空气,使得诗人心情大好,灵感勃发。不久,他就写下了对桂林山水的总体印象:“城窄山将压,江宽地共浮。”其意境不让韩愈。
李商隐在桂林的住所,就在独秀峰西侧,现已湮没不可考。有一天雨后初晴,李商隐登楼赏景,诗兴迸涌,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晚晴》一诗。显然,诗人的心情轻松,本是一番雨后即景,却信手而得佳句,“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因其将大自然的诗意美与诗人心情的和谐关系,写得丝丝入扣,理趣盎然,遂成千古吟唱的隽言佳句。另外,其最重要的诗作《贾生》也是在桂林所写,“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汉文帝接见从长沙流放归来的贾谊,表面上看是圣主求贤,笔锋一转,对帝王予以了辛辣讽刺。一直谈到半夜,问的竟没有一句关于苍生百姓之事,都是一些鬼鬼神神。诗人对统治者的失望,寒彻骨髓。
大中二年春,李商隐的政治生涯中出现了一个转折,他被郑亚派往昭州任代理昭州郡守。昭州就是今天的平乐。郑亚的权力仅可以任命代理郡守,干好了再由朝廷给你转正。当时的昭州,腐败横行,民怨沸腾,百姓忍无可忍,聚众举事,当地官员竟然弃职而走,政局一时大乱。李商隐虽为一介书生,想到郑亚能以如此重任付我,岂可临阵退缩!再者,李商隐也是一个常怀济国平天下抱负的有志之士,怎甘心一辈子只做幕僚,屈居人下!于是临危受命,疾风劲草,急赴昭州上任。
李商隐来到昭州,一面惩治贪腐,一面发展生产,没过多久,昭州在他的治理下,经济有了起色,社会恢复了秩序。有道是,形势比人强。正当他打算大干一场,以实现心中抱负,郑亚亦受朝中党争牵累,被贬循州(今广东惠州)刺史,李商隐亦遭池鱼之殃,结束了他短暂的代理郡守生涯。
李商隐在昭州的时间虽然短暂,他留下的政绩,昭州百姓有口皆碑。再者,其诗歌创作也有新收获,写下了《昭州》和《异俗二首》等。其《昭州》所写当年昭州环境及民风,给人印象深刻:“桂水春犹早,昭州日正西。虎当官道斗,猿上驿楼啼。绳烂金沙井,松干乳洞梯。乡音殊可骇,仍有醉如泥。”他描写的古昭州奇异风俗,更是令人悚然,“虎箭侵肤毒,鱼钩刺骨铦”“户尽悬秦网,家多事越巫”。一千多年前的古昭州,民众愚昧,巫蛊流行,奇风异俗,言语不通。读着诗人的这些诗作,我的心情十分复杂。一则想到李商隐当年理政,是何等的艰难;二则又心生感谢,诗人为我家乡一千二百年前的状貌,留下了如此原汁原味的写真。
离开昭州时,李商隐壮志未酬,心情是很郁闷的。临行写下《即日》一首,言及一年的往事,未来的前途,离愁别绪,读来令人黯然。
这些昭州所作,均收入《全唐诗》中。李商隐的诗歌,构思奇妙、意象幽幻,他堪称“朦胧诗之父”。
【注】昭州:古郡县名,位于广西东北部,桂林市东南部。
12、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李商隐不愿同流合污,辞去朝中秘书省的职务,到桂林做郑亚的幕僚,他面对美好的桂林山水,诗性勃发。
B、李商隐的《晚晴》是一首雨后即景诗,而诗中“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扩大了诗的境界,富于理趣。
C、李商隐的代表作《贾生》写了汉文帝召见贾谊却只是询问鬼神之事,表达了李商隐对汉文帝的失望。
D、作者发挥想象,再现了李商隐在受命任代理昭州郡守时的想法,突出了李商隐的形象,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E、传记以李商隐的诗歌为线索,主要记叙了李商隐在桂林,特别是在昭州的一段经历,表达了作者对李商隐的崇敬之情。
13、第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14、本文语言特色鲜明,请简要分析。(6分)

15、李商隐“才华盖世”有哪些方面的体现?请结合全文探究。(8分)

四、应用•创新(74分)
(一)语言运用(14分)
16、请根据白居易的诗句“晴空星月落池塘”描写一个场景。要求:①想象合理;②语言生动;③不超过70个字。(7分)

17、亚洲羽毛球锦标赛在青岛举行,请仔细观察锦标赛徽标,就徽标(文字除外)的创意谈谈你的理解。要求内容完整,表达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0个字。(7分)

(二)写作实践(60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杨绛小时候,一次父亲问她:“三天不让你看书,你会怎么样?”她说:“不好过。”“一星期不让你看呢?”她答:“一星期都白活了。”
2001年,杨绛将钱钟书和她的全部稿费和版税,捐赠给母校清华大学,设立“好读书”奖学金,奖励好学上进、成绩优秀、家庭经济困难的清华学生。杨绛说:“有钱人家的子女上学很容易,贫苦人家的孩子往往好读书而且有能力,但是他们上中学都困难,就更不用说上大学了。希望奖学金能帮助贫寒子弟实现愿望。”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转载敬请注明“七色花学习网http://3w.7seha.com
您读过此篇文章后的感受是:
0
0
0
0
0
0
0
0
欠扁 支持 很棒 找骂 搞笑 扯淡 不解 吃惊
相关文章
文章评论
现在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最新更新  
·2017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详解
·山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
·高中语文必修五模块综合测试题
·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三、四单元阶段测试
·高中语文必修五第四单元检测题
·2017年1月泰安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题
·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检测题
·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一二单元阶段测试
·爱的生命的乐章---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二单元检
·人生的五彩梦---高中语文必修五单元检测题
·2017年1月泰安市高中二年级语文期末考试题
·《唐诗宋词》第四单元检测题
·《唐诗宋词》第三单元检测题
·《唐诗宋词》第二单元检测题
·《唐诗宋词》第一单元检测题
阅读排行  
·山东省2008年夏季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四单元阶段测试
·2010年高校招生考试语文(山东卷)参考答案
·2010年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全国1卷)
·2010年高校招生考试语文(全国1卷)参考答案
·2010年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山东卷)
·定和是个音乐迷---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
·2008年山东省高考语文试题(附答案)
·活着---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
·林肯中心的鼓声---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
·看松庵记---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四单元检测题
·高一语文单元检测示范卷(一)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联系方式 | 鲁ICP备11027593号| 联系邮箱:llcycy@126.com | 在线QQ:877049710 | Copyright 2025 | 版权所有 3w.llcy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