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集锦 >> 小学试题 | 初中试题 | 高中试题 | 专项练习 | 其它
站内搜索: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试题集锦 >> 高中试题 >> 阅读文章

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检测题

来源:七色花学习网 作者:七色花学习网 发布时间:2016-06-07 查看次数:1021
 
第Ⅰ卷(选择题 39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正确的一组是
A、雨霁(jì) 舳(zhú)舻 椽(yuàn)笔 繁文缛(rù)节
B、悲恸(tòng) 懿(yì)德 跫(qióng)音 泾(jīng)渭分明
C、叨(tāo)陪 丰腴(yú) 饯(zhàn)行 逸兴遄(chuán)飞
D、天籁(lài) 睇(tì)眄 捧袂(mèi) 命途多舛(chuă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深遂 脱尽尘滓 心无挂碍 物华天宝
B、颓圮 穷且益艰 临渊羡鱼 著手成春
C、迥然 渔舟唱晚 逸兴遄飞 顺礼成章
D、下榻 人生阅历 苦思冥想 出神入化
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周济(止庵)(宋四家词选)里论作词云:“初学词求空,空则灵气往来。既成格调,求实,实则精力弥满。”
B、艺术是一种技术,古代艺术家本就是技术家。(手工艺的工匠)现代及将来的艺术也应该特重技术。
C、以上所述,证明月光的色,夜的世界及联想三者为构成月夜美感的要素。但我同时还认为此外有多数的小原因。
D、我欣赏着米洛斯的维纳斯,一个奇怪的念头忽地攫住我的心-----她为了如此秀丽迷人,必须失去双臂。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不有把凡是印在书本上的东西都当作清规戒律,否则会束缚我们的思想的。
B、在到希望学校开展“心连心”活动的日子里,我与我的助学对象相敬如宾,相互鼓励;我鼓励他战胜困难,努力学习;他鼓励我克服气候带来的不适,努力适应。
C、一些领导干部身居要职,却胸无城府,思想僵化,不能与时俱进,必将被时代潮流淘汰。
D、一年多的坚持锻炼虽未达到预想的减肥效果,但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体质却增强了不少。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是党的十八大的主题,它向世界表达了中国人民对内致力于构建和谐社会,对外努力建设和平繁荣的美好世界。
B、阐明、发现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关键不在于个人的身份,而在于以实事否认是的态度和慎思明辨的求知方法去探索。
C、我们在日常写作中,用语不妥帖,造句不合文法,行文缺乏条理,拖沓冗长,就会把意思弄得含混晦涩,导致费解甚至误解。
D、作家莫言以魔幻现实主义手法,将民间故事和历史史实融入小说创作,被评为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荣誉称号。
6、对郑愁予《错误》一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声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A、“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一句,与“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构成了一种比喻关系,是借自然现象比喻人情事理。
B、“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两句与孟郊的“波澜誓不起,妾心古井水”这两句诗所用的手法、立意相同。
C、“不来”“不飞”“不响”“不揭”在彼此对应的位置呼应重复,既加强了抒情性,又加强了节奏感。
D、用“美丽”来形容“错误”,看似矛盾费解,实际上营造了一种浪漫的气氛,增添了一种戏谑的情调。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9题。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仙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列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霁:雨过云散
B、遥吟甫畅,逸兴遄飞 甫:开始
C、所赖君子见机 机:机会
D、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坠:放弃
8、与例句句式结构相同的一项是
例:披绣闼,俯雕甍
A、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B、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C、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D、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9.对下列语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本句在色彩上,上句淡雅,下句浓重,浓淡对比,突出了秋日景物的特征。
B、“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列冈峦之体势”,写滕王阁周围景物,是近景。
C、“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写彩霞自上而下,写孤鹜自下而上,相映增辉;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写尽了秋晚暮色之美。
D、“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此句所写为眼前所见之实景,登高远眺,目之所见,耳之所闻,集于笔端。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六岁善文辞,九岁得颜师古注《汉书》读之,作《指瑕》以擿其失。麟德初,刘祥道巡行关内,勃上书自陈,祥道表于朝,对策高第。年未及冠,授朝散郎,数献颂阙下。沛王闻其名,召署府修撰,论次《平台秘略》。书成,王爱重之。是时,诸王斗鸡,勃戏为文《檄英王鸡》,高宗怒曰:“是且交构。”斥出府。勃既废,客剑南。尝登葛愦山旷望,慨然思诸葛亮之功,赋诗见情。闻虢州多药草,求补参军。倚才陵藉,为僚吏共嫉。官奴曹达抵罪,匿勃所,惧事泄,辄杀之。事觉当诛,会赦除名。父福畸,繇①雍州司功参军坐勃故左迁交趾令。勃往省,度海溺水,痔而卒,年二十九。
  初,道出钟陵,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泛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
  尤喜著书。初,祖通,隋末居白牛溪,教授门人甚众。尝起汉、魏尽晋作书百二十篇,以续古《尚书》,后亡其序,有录无书者十篇,勃补完缺逸,定著二十五篇。
  勃兄剧,弟助,皆第进士。剧,长寿中为凤阁舍人,寿春等五王出阁,有司具仪,忘载册文,群臣已在,乃悟其阙,宰相失色。剧召五吏执笔,分占其辞,粲然皆毕,人人嗟服。
  助字子功,七岁丧母哀号,邻里为泣。居父忧,毁骨立。服除,为监察御史裹行。初,勔②、剧、勃皆著才名,故杜易简称“三珠树”,其后助、劫又以文显。劼蚤卒。福畸少子劝亦有文。福畸尝诧韩思彦,思彦戏曰:“武子有马癖,君有誉儿癖,王家癖何多邪?”使助出其文,思彦曰:“生子若是,可夸也。”
  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皆以文章齐名,天下称“王、杨、卢、骆”,号“四杰”。炯尝曰:“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议者谓然。(节选自《新唐书》,有删改)
  [注]①繇:同“由”。②勔:堂兄王勔。
10.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指瑕》以擿其失——擿:指出
B.倚才陵藉,为僚吏共嫉——陵:欺侮
C.请遂成文,极欢罢——极:非常
D.剧召五吏执笔,分占其辞——占:口授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祥道表于朝/苟全性命于乱世
B.是且交构/不出,火且尽
C.长寿中为凤阁舍人/如今人方为刀俎
D.其后助、劼又以文显/竭忠尽智,以事其君
12、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
B、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
C、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
D、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勃天资聪颖,通过自荐、引荐、对策,不到二十岁就被授予官职。
B.王氏兄弟学识超群,王福畴以此为荣,但也因儿子在官场受到牵连。
C.王勃把其祖父撰写的只传下目录而遗失了文章的《尚书》补充完整。
D.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因文章世称“四杰”,杨炯却不以为然。

第Ⅱ卷(共111分)

四、(20分)
14、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尝登葛愦山旷望,慨然思诸葛亮之功,赋诗见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泛然不辞。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6分)
山中留客
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阴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1) 这首诗通过山行所见,歌咏了什么?诗围绕一个“留”字,表现的主旨是什么?(2分)
(2) 诗的第三、四句笔锋一转,又引伸开去,用“纵使”来写“莫为”,写出一番怎样的景色?告诉了人们什么?(4分)

16、补写出下列名篇的空缺部分。(3分)
(1)______________,龙光射牛斗之墟;______________,徐孺下陈蕃之榻。
(2)十旬休假,_____________;千里逢迎,______________。
(3)杨意不逢,_____________;钟期既遇,______________。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
分享如秋光
闫琰
  ①我曾到过9月的东北,广袤的黑土地上呈现出淋漓尽致的收获景象。路两旁盛放着九月菊,粉的、紫的、白的,在风中轻轻摇摆。金黄色的稻田绵延铺展,9月温暖的阳光把一切镀上一层金黄,这样饱满的色泽让人想起油画里令人沉醉的田园风光,美得让人说不出话来。
  ②我也曾体会过南方的秋,含蓄又明媚。天空高远,树木青黛,迟开的花儿开的从容而又倔强;秋水波澜不惊,湖面清透如镜。驱散最后一缕暑热,清新的空气浸润着人们身上的每一个毛孔。
  ③人们客居城市,纷繁杂扰的生活使我们忽略了生命的真相,过多的注意力被倾注到结果上。人们计算对枝繁叶茂的失去,计算有没有获得谷粒满仓的收获,计算收割了多少别人所给予的爱。人们总在盘算得与失,消耗着我们的安宁与真实。
  ④我们的内心总逃不过俗世生活的困扰。我们会情不自禁拿别人的生活跟自己比较,根据优劣来决定自己幸福的心情;有时是我们匆忙的赶路,忽然间丢失了曾今的同伴和自己。也有时是因为我们完美的理想主义,却每每触碰到现实的坚硬和残缺而不堪一击。不知不觉中,我们在负重前行,疲惫不堪。在生命这条单行道上,我们疲惫前行,一路索取算计,只把自己走到最终,剩下形影相吊。
  ⑤是我们忘记了。
  ⑥且看看这个季节,春生夏长以后,秋季来得自在恬然。古人说秋三月是为容平,这是一个多么难得的季节,丰饶却宽容,春夏努力过的物种都能在这个季节得到相应的回报,自然间最本真的规则在这个季节得到完美体现。
  ⑦在做不到“出世”之前,且让我们恬然地“入世”。孔子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句话是狭义者的良药,也是不得志者的坦途。没人责怪一个人的努力向上,就像没人责怪生命朝向太阳。“修身岂为名传世,做事唯思利及人”,儒家传世千年,这一点说得极好。《尚书》明确了人生的境界:不是为生活回报了我们什么,而是我们给予了什么,给这个世界分享了什么。
  ⑧母亲从老家过来住,有她的邮件寄来,很平实的一个信封,是母亲拜的书法老师寄过来的作品,叠得整整齐齐。听母亲说,那是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享有全国知名书法家的美名,只是身体不好。他总鼓励母亲说,你没事就常带作品过来吧,我这个身体只能用“苟延残喘”来形容,有今天不一定有明天,能指导一点是一点。
  ⑨小心翼翼地拆开信封,慢慢展开作品,只见豪迈苍劲的字体,挥洒的英武而又潇洒,两行大字为“春风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尘。”我仿佛看到一个老人步履维艰地爬楼,挥毫泼墨后,又顶着烈日下楼去邮寄。想象里的老人身影和着幽幽墨香,像秋天一般,淡泊宁静。
  ⑩这正是秋天的独特气质,淡薄而从容,分享而喜悦。一个已向人生之秋的老人,以仅有的生命尽享给予、分享之乐。这种力量,突破躯体的局限,在人群中蔓延开来,让我们隔着遥远的距离,就能感受到它的温暖,如沐秋阳。
  ⑪心不是别人的跑马场,也不是只做加减计算的名利场。秋天到来之时,在纷纷扰扰中开辟出一点属于心灵的空间,带着一颗安宁的心去感受彼此灵魂的微光,灌溉心的土壤。
  ⑫“谁家秋院无风入,何处秋窗无雨声?”当我站在秋天的路口,看着红叶漫天,落叶纷纷抽离枝头,怀抱着一丝丝秋凉,怀想那些春日里发芽的梦想,夏日里激扬的青春。在秋天,放下渴望收获的心,去静养心灵,分享四季。我看到缓缓流淌在体内的真实和宁静,不为获得才去给予,不为喝彩与人分享,慢慢体味这样一种清甜的香味,远远地弥漫出来,淡淡的,就是灵魂的香味。这也是一种坚强。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或句子在文中的含义。(4分)
  ①纷繁杂扰的生活使我们忽略了生命的真相。
  答:
  ②心不是别人的跑马场。
  答:
  18.文章第⑧⑨两段写到了母亲收到书法老师的作品,这样写有何作用?(4分)
  答:
  19.请结合文章具体语句,简要分析最后一段在写法上的特点。(6分)
  答:
  20.联系全文,理解“分享如秋光”的含义,并探讨你从中获得的启示。(6分)


六、(13分)
2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下面一段话的主旨。(不超过20字)(4分)
梦想与理想是全然不同的两种境界。
  梦想再美,仅仅从属于个人,它是满足自我的一己追求,精致细小地囿于狭窄的内心天地里。理想却是一种责任,一种事业,一种用献身精神为动力的人类的共同追求。尽管在理想的追求中也要遭到困扰和阻挠,我却喜欢它壮阔的气势,集体的荣誉感,强有力的有血有肉的硬碰硬的奋争。无论它成功或失败,都富有同样的人生价值。成年人未必没有梦想,但只有把梦想转化为理想,才能获得人生意义上的升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仿照下面的例句,以“语文”为话题,再写两个句子。要求句式一致,修辞得当。(4分)
例句:语文是滋味甘醇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语文是色彩缤纷的花园,让人流连忘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阅读下面的问卷调查表,回答后面的问题。(5分)
志愿者对其志愿行为意义的认识(多项选择)
选项 \ 年龄段 18——25岁 26——40岁
对职业履历有帮助,尤其是体现在个人简历上 82% 69%
对职业发展有益,因为在志愿服务中获得了某些技能 72% 23%
对职业发展有益,因为志愿服务让自身才干得以充分发挥 74% 65%
对职业发展有益,因为在志愿服务中拓展了社会关系 35% 61%

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两个年龄段的人对其志愿行为意义认识的同与异。
七、作文(60分)
24、请以“美的畅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要求:(1)文体不限;(2)立意自定。
转载敬请注明“七色花学习网http://3w.7seha.com
您读过此篇文章后的感受是:
0
0
0
0
0
0
0
0
欠扁 支持 很棒 找骂 搞笑 扯淡 不解 吃惊
相关文章
文章评论
现在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最新更新  
·2017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详解
·山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
·高中语文必修五模块综合测试题
·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三、四单元阶段测试
·高中语文必修五第四单元检测题
·2017年1月泰安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题
·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检测题
·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一二单元阶段测试
·爱的生命的乐章---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二单元检
·人生的五彩梦---高中语文必修五单元检测题
·2017年1月泰安市高中二年级语文期末考试题
·《唐诗宋词》第四单元检测题
·《唐诗宋词》第三单元检测题
·《唐诗宋词》第二单元检测题
·《唐诗宋词》第一单元检测题
阅读排行  
·山东省2008年夏季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四单元阶段测试
·2010年高校招生考试语文(山东卷)参考答案
·2010年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全国1卷)
·2010年高校招生考试语文(全国1卷)参考答案
·2010年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山东卷)
·定和是个音乐迷---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
·2008年山东省高考语文试题(附答案)
·活着---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
·林肯中心的鼓声---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
·看松庵记---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四单元检测题
·高一语文单元检测示范卷(一)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联系方式 | 鲁ICP备11027593号| 联系邮箱:llcycy@126.com | 在线QQ:877049710 | Copyright 2025 | 版权所有 3w.llcy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