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集锦 >> 小学试题 | 初中试题 | 高中试题 | 专项练习 | 其它
站内搜索: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试题集锦 >> 高中试题 >> 阅读文章

高中语文必修四综合检测题

来源:七色花学习网 作者:七色花学习网 发布时间:2016-07-02 查看次数:999
第Ⅰ卷(选择题 36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造诣(yì) 聒(guō)噪 狙(zǔ)击 缠绵悱恻(cè)
B、罢黜(chù) 攘袂(jué) 藐(miǎo)视 云销雨霁(jì)
C、罪愆(qiān) 间(jiàn)或 戕(qiāng)灭 命途多舛(chuǎn)
D、伺(sì)候 纸鸢(yuān) 惬(qiè)意 擎(qíng)天玉柱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愠色 钟鸣鼎食 摧枯拉朽 吃一堑,长一智
B、揣摹 黯然失色 未雨绸缪 化干戈为玉帛
C、惨怛 过江之鲫 金革铁马 敢怒而不敢言
D、悖论 人淡如菊 出类拔粹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你这么只凭___________是不能交涉事情的。
②太史公司马迁和南唐后主李煜分别是在刑余和亡国之后,才写下可歌可泣的力作。___________文天祥,情形也是如此。
③尽管有的地方的“政绩工程”看起来规模庞大,但是由于脱离了现实,财力不堪重负,弄得劳民伤财,群众___________没有受益,___________加重了负担。
A、义气 关照 不仅/反而 B、意气 观照 不仅/反而
C、义气 观照 不但/而且 D、意气 关照 不但/而且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今天,市委召开了关于建设文明城市的座谈会,与会人员各执已见,就相关事宜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
B、在高中读书的三年期间,班主任老师给了我无所不至的关怀,现在想起来,依然铭感于心,真想什么时候当面说声“谢谢”。
C、以前,读有关青藏高原的文字,早就悠然神往;现在,设身处地,更是觉得这壮美的山河让我的灵魂腾空而起,翩翩起舞。
D、虽然没有拿到金牌,但是经历了换帅风波,队员正处在新老交替的磨合时期,中国篮球队亚洲杯上拿到一块银牌也算差强人意。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当我经历了岁月的洗礼,在坎坷的人生路上艰难跋涉之后,再听到这首《二泉映月》,不觉感慨万千,文思飞扬。
B、悲愤可以出诗人,牢骚却并不一定能兴家国。这一观点在北宋大政治家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和阐述。
C、中国传统文化是最爱惜生命的,哲人的“未知死,焉知生”和普通百姓的“好死不如赖活着”,都体现出一种极强的生命意识。
D、南大略疏的袁绍,文武兼资的曹操,弘毅宽厚的刘备,任才尚计的孙权,都有统一天下之志,而后袁绍因为败亡,演成了三分之局。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8题。
文化的长度不能产生高度文化的长度不能产生高度,文化的高度却能拓展宽度。美国只有二百多年的立国史,以我们的传统文化观衡量,可谓典型的“没文化”。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是,以技术和产品为形态的美国文化光斑,在世界上到处闪烁,这是文化的高度拓出的宽度。
在殖民时代已经远去的今天,文化以非武力方式实现其辐射与覆盖,或者叫文化输出,可以理解为“文化侵略”,也可以理解为先进文化对其他国家的生产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积极影响。匪夷所思的是,我们有些人仍然不知忧患,自我感觉甚好。有段时间,自鸦片战争后一直作为变革图强反动力量的“中国文化中心论”,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名义,在社会生活层面上异常活跃,仿佛“传统文化”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文化,自主知识产权就在里面,足以解决钓鱼岛等问题。“弘扬传统文化”活动铺天盖地,“论坛”、“讲坛”、“大讲堂”,图书报刊“牛皮癣”,只要是“传统”都在大力弘扬之列。在科学技术主导世界的今天,用不能孕育现代科学技术因而和自主知识产权很难沾边的所谓“传统文化”影响和浸润国民的精神世界,是一件恐怖的事情。不妨回头看看其效果:偃旗息鼓没几年的“大师”们又纷纷出山,慧眼看风水、芒硝治百病,治死了不少人,有关部门查究起来难度还很大。奢靡之风盛行,豪宴豪宅豪车豪金,《诗经》里的官仓鼠穿越千年,由“硕鼠”迅速长成“老虎”,国家周边闪着虎视眈眈的绿眼睛。
不加定语限制的“传统文化”是个巨大的矛盾集合体,内含积极和消极两种力量。“中国传统文化”是封建社会积累下来的两种力量的总和,糟粕与精华一体共生。应该大力弘扬的是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引领和推动民族走向文明进步的积极力量,而不是全部。如果“传统文化”等于“优秀文化”或“先进文化”,中华民族就不会有一部让人不忍卒读的近代史了,中国人民早就站起来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毛泽东的态度依然是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最高原则和唯一正确方法。
以所处时代为前提,文化的强弱标志是它在世界文化丛林中的高度。我们的传统文化长度足够骄人,但是把长度当成高度,不是脑子有问题就是心眼有问题。聂鲁达用诗歌为他“瘦长的祖国”忧虑,我们有一脉瘦长的传统文化,如果真爱它,最好用忧患和创造去爱,给它捉虫子浇汗水,让它粗壮高大起来,开出自主知识产权的花朵,强大美丽自己的同时,也为更多国家送去芳香。河伯没见到海之前,以为自己是世上最大的水是可以理解的,见了海还觉得自己最大,那就不好办了。河伯不这样,河伯见到海立刻知道了自己是谁,“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拥有漫长海岸线的中华民族,1840年才真正见到“海”,付出了那么大代价。民族复兴,需要警惕的仍然是我们传统文化中的老毛病:盲目自大、麻木不仁以及有了半亩地之后的沾沾自喜。
(朱建信《文化的高度才是力量》《齐鲁晚报》2014.4.30 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主旨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警惕美国的文化输入,增强忧患意识,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
B.反对不加辨别地弘扬传统文化,要提升中华民族文化的高度。
C.重视自主知识产权,用现代科学技术充实和丰富传统文化。.
D.积极输出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
7.关于“弘扬传统文化”,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传统文化中,只有引领和推动民族走向科学、文明和进步的积极力量,才值得大力弘扬。
B.在科学技术主导世界的今天,用传统文化影响和浸润国民的精神,其结果是非常可怕的。
C.传统文化是一个巨大的矛盾集合体,弘扬传统文化必须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
D.弘扬传统文化要有忧患和创造意识,不是骄傲于它的长度,而是不断提升其高度、拓展其宽度。
8.根据文意,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美国立国史较短,其产品和技术也较发达,所以美国的文化既有高度又有宽度。
B.作者反对“论坛”之类的学术活动,因为它们在本质上是一种变革图强的反动力量。
C.“传统文化”不等于“优秀文化”或“先进文化”,它不能够孕育出现代科学技术。
D.直到鸦片战争之后,中华民族仍然不了解外部的世界,以致造成一部屈辱的近代史。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三国当汉、魏之际,英雄虎争,一时豪杰志义之士,磊磊落落,皆非后人所能冀①,然太史慈者尤为可称。慈少仕东莱本郡为奏曹吏,郡与州有隙,州章劾之,慈以计败其章,而郡得直②。北海相孔融,闻而奇之,数遣人讯问其母,并致饷遗。后孔融在北海为贼所围,慈为求救于平原,突围直出,竟得刘备兵解融之难。后刘繇为扬州刺史,慈往见之,会孙策至,或劝繇以慈为大将军。繇曰:“我若用子义,许子将不当笑我邪?”但使慈侦视轻重,独与一骑,卒遇策,便前斗,正与策对,得其兜鍪③。及繇奔豫章,慈为策所执,捉其手曰:“宁识神亭时邪?”又称其烈义,为天下智士,释缚用之。后刘繇亡於豫章,士众万余人未有所附,策命慈往抚安焉。左右皆曰:“慈必北去不还。”策曰:“子义舍我,当复与谁?”饯送昌门,把腕别曰:“何时能还?”答曰:“不过六十日。”果如期而反。策命抚安繇之子,经理其家。孙权代策,使为建昌都尉,遂委以南方之事,督治海昏。至卒时,才年四十一,葬于新吴,今洪府奉新县也,邑人立庙敬事。乾道中封灵惠侯,予在西掖当制,其词云:“神早赴孔融,雅谓青州之烈士。晚从孙策,遂为吴国之信臣。立庙至今,作民司命④。揽一同之言状;择二美以建侯,庶几江表之间,尚忆神亭之事。”盖为是也。
(选自洪迈《容斋续笔·卷三·太史慈》略有改动)
太史慈字子义,东莱黄人也。慈长七尺七寸,美须髯,猿臂善射,弦不虚发。尝从策讨麻保贼贼於屯里缘楼上行詈以手持楼棼⑤慈引弓射之矢贯手著棼围外万人莫不称善。其妙如此。曹公闻其名,遗慈书,以箧封之,发省无所道,而但贮当归。孙权统事,以慈能制磐,遂委南方之事。年四十一,建安十一年卒。慈临亡,叹息曰:“丈夫生世,当带七尺之剑,以升天子之阶。今所志未从,奈何而死乎!”权甚悼惜之。评曰:太史慈信义笃烈,有古人之分。
(节选自《三国志·太史慈传》)
【注释】①冀:比冀,比较。②直:澄清。③兜鍪:头盔。④作民司命:被人们尊敬地奉养。⑤楼棼:城楼上的柱子。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数遣人讯问其母 讯问:探访问候
B.慈为求救于平原 求救:请求救兵
C.经理其家 经理:经营管理
D.孙权统事 统事:统领事务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慈以计败其章 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B.慈往见之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C.为天下智士 然此可为智者道
D.果如期而反 吾尝终日而思矣
11.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尝从策讨麻保贼/贼於屯里缘楼上行詈/以手持楼棼/慈引弓射之/矢贯手著棼/围外万人莫不称善
B.尝从策讨麻保/贼贼於屯里/缘楼上行/詈以手/持楼棼/慈引弓/射之矢/贯手著棼围外/万人莫不称善
C. 尝从策讨麻保贼/贼於屯里/缘楼上行/詈以手持楼棼/慈引弓射之/矢贯手著棼围外万人/莫不称善
D. 尝从策讨麻保贼/贼於屯里缘楼上行詈/以手持楼棼/慈引弓射之/矢贯手著棼围外/万人莫不称善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太史慈聪颖机智,为人豪侠仗义。他年轻时担任本郡的属吏,用计破坏了州官对郡守的诬告,澄清了郡守的冤屈。
B.太史慈智勇双全,是个孤胆英雄。他为了报答恩情,单骑突围,到平原搬来了刘备的救兵,解了北海郡守孔融的围。
C.太史慈笃守信义,大有名士风范。孙策让他去北方安抚旧主刘繇的儿子,大家都认为他不会回来了,结果他如期回到军营。
D.太史慈志向高远,可谓个大丈夫。他认为应当提着七尺宝剑护卫天子,施展自己的抱负。可惜他正值壮年,抱憾而终。


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原文中画线的兔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但使慈侦视轻重,独与一骑,卒遇策,便前斗,正与策对,得其兜鍪。(5分)

(2)曹公闻其名,遗慈书,以箧封之,发省无所道,而但贮当归。(5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登崖州城作
李德裕
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注】崖州:今海南省海口市。李德裕:唐武宗时的宰相,唐宣宗时被贬到崖州。
这首诗表达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补写出下列名篇的空缺部分。(6分)
(1)傍晚时分,一叶叶小渔船飘荡在鄱阳湖的水面上,船歌相互应和,悠长而辽远。此情此景正应了王勃《滕王阁序》中的两句:“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杜牧《阿房宫赋》中写秦统治者生活极尽奢侈,任意挥霍财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古代英雄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活着的祖先
马国福
①祖先的坟静静地卧在山坡上、河滩旁.白云从头顶掠过,向大地微笑致意,他们看不见;飞鸟从旁边飞过,翅膀划过气流的声音,他们听不见;风在草尖上奔跑,脚步轻柔,仪态万方,他们感受不到;野花藏在草丛间悄悄私语,释放出一缕淡淡的芬芳,他们闻不见.祖先是寂寞的.
②祖先们活着的睁候,彼此牵连在血缘的纽带下,像一棵藤蔓上的瓜,沿着家族的根系,分享不同屋檐下有着相同温度的阳光,也承担着屋檐外不同方向吹来的风风雨雨.他们曾经荣耀,也曾经坎坷,曾经争斗,也曾经和睦.他们老了,累了,病了,一个个最后或安顺或无奈地辞别人世,谁也没能走出生命无常、枯荣自守、顺道而去的宿命.
③祖先们走了,(1)从此,家族的家谱上多了一个亡者的姓名以及他在村庄里的功过口碑;从此,家族的饭桌上少了一副碗筷和一串串断断续续的咳嗽;从此,村庄的土地上,少了一个俯向大地劳作的身影.他们把所有的恩怨情仇风光荣辱全部带到了土里,带进时间深处,最终成为泥土的一部分;生前的种种如意、不是、斗争和计较,统统化为尘埃,化为子孙后代奠念他们时的一把把香火、一场场祭祀.
④在传统的节霹里,尤其是家族里举办红白喜事的时候,当后代们把一炷炷香裱在坟前点燃,当一缕缕青烟从坟茔升起,一滴滴酒水、奠茶瞬间渗入泥土,一张张燃尽的纸灰随风飘远,当感恩的叩拜、祈求风调雨顺人丁兴旺的祷词自心间涌起,祖先们复活了.祖先们不再寂寞.
⑤一系列奠祭仪式结束后,子孙们从坟头经过田头,最后回到自家的檐头.或许,祖先们思谋着,以何种方式沿着子孙白天留下的脚印回家.白天,祖先们幻化为一只鸟,回到曾经的家门前,站在高高的大树上,俯视曾经居住了一辈子的房子,哪里少了一片瓦,哪里多了一砖;晚上,祖先们幻化成一阵风,乘着夜色,潜入依旧留有自己气息的院落里,抚摸曾经烙有自己掌纹的农具,哪里多了一片锈,哪里多了一个豁口,心微微作痛.乘着后代们熟睡的时候,祖先们悄悄从窗缝里潜入粮仓,巡视粮仓是否盈实.清晨,当晨曦穿过林梢,撒在庭院里,他们已经把每个角角落落看了个遍.当看到一处处变化以实物的形式呈现生活逐渐美好的样子,他们才会安心离去.
⑥这些年来,每逢重大传统节目的夜晚,我常常独坐一隅,反思我们的祖先.尽管祖先不可能幻化成风抚摸后代所使用的工具,也不可能幻化成鸟飞到阳台看我们的粮仓,但我一直觉得祖先并没有远离我们.他们如同脚下一粒粒泥沙,翻滚着,流淌着,翻滚到他们曾经走过的田间小路,流淌进他们曾经含辛茹苦劳动过的麦田.以他们灵魂的磷、腐朽肉体的肥,滋养生于斯安于斯的土地、河流、山川及其子孙.
⑦前不久,我到祖先的坟上烧纸.简短的仪式结束后,我坐在坟前的一道田埂上,静静地看着香火缭绕四散.坟头上一棵棵枸杞树蓬勃如华盖,挂满了红红的果实.这串串枸杞像一盏盏小小的红灯笼.莫不是它们在每个夜晚悄然亮起,给潜入村庄的祖先们照明?架在枸杞树上的鸟巢偶有鸟雀飞来飞去,是不是为了慰藉地下的祖先,在这远山远野间,还有家的气息?那叶齿锋利俗名叫冰草的青草,长得茂盛无比,像是守护要地的卫士,个个英姿飒爽,士气十足.(2)难道它们也在冥冥之中听从祖先的召唤,护佑祖先在大地上永久的家园?我们的祖先以生命的另一种方式存活着,成为大地的一部分.
⑧小小的坟头是一个个路标,祖先在那头,我们在这头.祖先是我们生命的源头,我们是一条条游走远方的支流.祖先已经不在世了,但那一坯坯黄土垒就的坟头,如同静放在大地上的一部久远发黄的教科书,支撑着我们生命的走向.
16.文章开头说“祖先是寂寞的”,第④段又说“祖先们不再寂寞”,应如何理解?(4分)

17.文中两处画线句子,分别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4分)
(1)从此,家族的家谱上多了一个亡者的姓名以及他在村庄里的功过口碑;从此,家族的饭桌上少了一副碗筷和一串串断断续续的咳嗽;从此,村庄的土地上,少了一个俯向大地劳作的身影.
(2)难道它们也在冥冥之中听从祖先的召唤,护佑祖先在大地上永久的家园?我们的祖先以生命的另一种方式存活着,成为大地的一部分.
18.文章第⑤段运用了哪些方法来写“活着的祖先”的?这样写有什么 好处?(4分)

19.文题是“活着的祖先”,请联系全文探究作者认为祖先还“活着”的含意。(6分)

六、(13分)
20、阅读下面一段《雷雨》中的台词,揣摩周朴园的潜台词(4分)
鲁侍萍:嗯,他(指周萍)在哪儿?
周朴园:他现在在楼上陪着他的母亲看病。我叫她,他就可以下来见你。不过是-----(顿)他很大了,----(顿)并且他以为他母亲早就死了的。
周朴园内心想说的是:
21、仿照下面划线的句子,再续写两句话,使之与前面的句子构成排比,并且使语段语意完整。(4分)
大自然的山水日月、花木鸟兽都给人无穷的启迪。那一片沉思、寂静的空山,让归隐者顿悟宇宙的深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下面一段话中,有三处有语病,一处标点符号错误,请指出并加以修改。(4分)①本次“足球麦霸OK赛”首先登场的是一位打着赤脚的“无邪哥”。②不仅“无邪哥”性格放得开,唱功也相当了得,③一曲老歌“快乐老家”被他演绎得优美动人,④一开口就征服了很多观众。⑤虽然理不清歌词,⑥但是由于曲风和台风都不错,“无邪哥”还是获得了现场大批观众尤其是女性观众,⑦毫无意外的得了冠军,赢得了一台车载空气净化器和一箱啤酒。
(1)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
七、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近日,某校学生在网上吐槽:“奖学金才一元钱,还不如不去拼搏了。”“就1元钱,我看还不如不发呢。”“每年才几个人得,早该取消了啊。”记者了解到,该校今年奖学金的金额改成了象征性的一元钱,外加一个荣誉证书;该校把取消的奖学金总额转到了“扶贫助学基金”的账户上;校方解释,希望同学们好好学习,不应以获得奖金多少作为学习的目标。
此事引发了一些网友的关注,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该校校报的“学生心声”和“向校长建言”两个栏目就此事开展专题讨论。请你选择一个栏目投稿,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1)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标题自拟;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转载敬请注明“七色花学习网http://3w.7seha.com
您读过此篇文章后的感受是:
0
0
0
0
0
0
0
0
欠扁 支持 很棒 找骂 搞笑 扯淡 不解 吃惊
相关文章
文章评论
现在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最新更新  
·2017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详解
·山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
·高中语文必修五模块综合测试题
·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三、四单元阶段测试
·高中语文必修五第四单元检测题
·2017年1月泰安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题
·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检测题
·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一二单元阶段测试
·爱的生命的乐章---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二单元检
·人生的五彩梦---高中语文必修五单元检测题
·2017年1月泰安市高中二年级语文期末考试题
·《唐诗宋词》第四单元检测题
·《唐诗宋词》第三单元检测题
·《唐诗宋词》第二单元检测题
·《唐诗宋词》第一单元检测题
阅读排行  
·山东省2008年夏季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四单元阶段测试
·2010年高校招生考试语文(山东卷)参考答案
·2010年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全国1卷)
·2010年高校招生考试语文(全国1卷)参考答案
·2010年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山东卷)
·定和是个音乐迷---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
·2008年山东省高考语文试题(附答案)
·活着---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
·林肯中心的鼓声---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
·看松庵记---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四单元检测题
·高一语文单元检测示范卷(一)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联系方式 | 鲁ICP备11027593号| 联系邮箱:llcycy@126.com | 在线QQ:877049710 | Copyright 2025 | 版权所有 3w.llcy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