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集锦 >> 小学试题 | 初中试题 | 高中试题 | 专项练习 | 其它
站内搜索: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试题集锦 >> 高中试题 >> 阅读文章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检测题

来源:七色花学习网 作者:七色花学习网 发布时间:2016-05-07 查看次数:930

第Ⅰ卷(选择题 39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不全正确的一组是
A、惨怛(dàn) 戕(qiāng)灭 聒(guō)噪 濯淖(zhào)
B、攘袂(mèi) 戏谑(nüè) 飘絮(xù) 长啸(xiào)
C、罢黜(chù) 啜(chuò)泣 怦(pēng)然 雍(yōng)容
D、寥(liáo)落 菲(fěi)薄 缧绁(xiè) 摇曳(yì)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罹难 自裁 虹霓 怀谨握瑜
B、喋血 霹雳 弥漫 桀骜不驯
C、囚禁 闲熟 伺机 殒身不恤
D、酸楚 浸渍 箴言 志高气扬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我目睹中国女子的办事,是始于去年的,_________是少数,_________看那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曾经屡次为之感叹。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_________殒身不恤的事实,_________更是为中国女子的勇毅,_________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_________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_________要寻求这一次死伤者对于将来的意义,意义就在此罢。
A、虽然 但 虽 则 虽 而 倘
B、即使 然而 虽然 却 虽 而 若
C、虽然 而 虽 也 虽 却 如
D、即便 但是 虽然 却 虽 也 倘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A、凶残下劣的段政府血腥镇压爱国青年,他们草菅人命、殒身不恤。
B、所有同类题材的绘画同这幅佳作比较起来,都黯然失色。
C、王队长一见到生杀予夺的鬼子兵,就恨得咬牙切齿。
D、临出发,他态度坚决、百折不回地说了一番催人泪下的话。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大约五、六点钟的时候,一场意想不到的灾难突然发生了。
B、我国年满18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受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C、“班里发生的这件事原因是什么呢?同学们。”班主任严肃地说。
D、贺斯认为,不管你演什么,“总要使它单纯,始终一致。”为此,他替戏剧制定了一些“法则”。
6、对下列句子的含意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
------“伟绩”和“武功”是反语,这句话把中外反动派的屠戮暴行与“三一八”屠杀女学生这事进行对比,对段政府的罪行加以揭露和讽刺。
B、“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文句抒发了鲁迅深沉、激越的感情,其中有对国人麻木的焦虑,对民族前途的担忧,有对反动派的警告,更有对后死者的呼唤与激励。
C、“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
----比喻,说明人类血战前行的历史需要付出血的代价,“三一八”惨案就是一个实例。
D、“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
----“庸人”不敢正视现实,浑浑噩噩,麻木健忘,苟且偷生,客观上使“这似人非人的世界”得以维持。鲁迅对这些人持有既同情又批判的态度。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9题。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贾生年二十馀,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馀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自以寿不得长,又以适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
贾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馀,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②,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
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馀亦死贾生之死时年三十三矣。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注释:②釐(xī):胙肉,祭过神的福食;受釐,一种祈神降福的仪式。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 属:连缀文字,做文章
B、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 遑:闲暇,空闲
C、乃短贾生曰 短:说别人的坏话,诋毁
D、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 卑:身份低贱
8、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馀亦死贾生之死时年三十三矣。
B、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馀亦死/贾生之死时年三十三矣。
C、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馀亦死/贾生之死时年三十三矣。
D、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馀/亦死/贾生之死时年三十三矣。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贾谊十几岁时就因能诗善文闻名当地。为官之初,曾得到同僚们的肯定,也深得皇上的赏识,一度被破格提拔。
B、贾谊受到皇上的重用,奉命制定出许多新的法令制度,但遭到朝中绛侯、灌婴等人的忌妒,诽谤他年轻学浅,总想着擅权弄事。
C、贾谊被从长沙召回,当时皇上正在虔诚地接受神的降福保佑,就向贾谊询问鬼神的本原,贾谊便详细地说明鬼神形成的情状。
D、贾谊多次上奏疏给皇上,反对分封,陈述有的诸侯封地太多,不符合古代的制度,应该逐渐削弱他们的势力。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聪:聪明。
B.犹离忧也  离:通“罹”遭遇。
C.其文约,其辞微      微:简约。
D.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滓:渣滓。
11.对下列句子中“其”和“以”意义和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①以事其君 ②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③以刺世事 ④以浮游尘埃之外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12.对“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中“此志”指代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B.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
C.举类迩而见义远 D.自疏濯淖污泥之中
13.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因为当时朝廷邪曲不正的人危害公平无私的人,端方正派的人不为朝廷所容,所以屈原忧愁深思,写下了《离骚》。
B.屈原在楚王面前称颂远古的帝喾,称道近古的齐桓王,称述中古的商汤、周武王,目的是表现自己追慕古贤,志洁行廉。
C.屈原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这些都表现在《离骚》中,志洁行廉是“文约”“辞微”的思想基础。
D.屈原正道直行却遭小人离间,处境因危,怨恨遂生,这是屈原写《离骚》的内在原因。
第Ⅱ卷(共111分)
四、(19分)
14、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2)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15、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8分)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 这首咏梅词,全篇虽无一个梅字,却字字写梅,请你分析梅花的形象。(4分)
(2) 这首词是怎样表达词人的志向和情操的?请简析。(4分)

16、补写出下列名篇的空缺部分。(3分)
(1)路漫漫其修远兮,______________。(屈原《离骚》)
(2)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___。(文天祥《过零丁洋》)
(3)真的猛士,_____________,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
皮影张
宗利华
做皮影道具最好的原料是驴皮。选料是第一关,皮子厚薄要均匀,要有韧性。选好了,开始展压,压得平整光洁,这方才去刻。刻是要见功底的,人物躯干形象应早在你脑子里,一刀一笔,都要恰到好处。刻罢,雏形有了。这时。再压平整,一个平面人物形象就出现了。但这还不成,下个环节是上釉,加色。人物性格,需要用彩来体现。最后,才设置牵线、架杆儿。一个道具就算完成了。但,这仍是死的,要让它在幕布上活灵活现,还得靠艺人的那双手。
  小镇上的皮影张就有这么一双灵巧的手。
  皮影张也许是真的姓张,叫什么,却完全没人知道。于大家来说,这本无所谓。大家都知道那有点驼背、瘦骨嶙峋、一脸严肃的幕后戏子叫皮影张。这足够了。
  皮影张在小镇一角把行头一摆, 叮叮当当小锣儿一敲,人们就三三两两拢过去了。人愈多,小锣也愈欢快。蓦地一下,戛然而止!人物登场了,劈山救母、哪吒闹海、三打白骨精……当然也还有现代戏,哪一部是不 精彩的呢?大家仰了头,静静去看,一瞬就吸引去了。再瞧,憨态出来了。有人笑出涎来,拿手一抹,暴叫一声,好!演完了,皮影张的那张脸才从后面转来,手一拱,并不多话。大家便将手伸进兜,掏钱。不掏,也不计较。
  其中有个传说,未知其真假,去问皮影张,他也只含笑不语。据说,当地一帮子土匪,烧杀抢掠,坏事干尽。解放军想一举捣毁他们,却苦于其神出鬼没。皮影张主动请缨,深入匪营,表演他的拿手好戏,所有土匪都被那皮影戏吸引过去。待解放军冲进把他们包围,一场戏恰恰演完,土匪们正山呼叫好。解放军竟没费一枪一弹。
皮影张再次引起关注,就到了文革。大家突然发现,和皮影张一起被斗的,竟还有一个奇丑无比的女子。而且,大家这才得知,那皮影幕后的千变万化之声,竟只出自这一丑女之口!文革过后,皮影张就在人们的视线中逐渐消失了。他损失惨重,右手被小将敲去了四根手指。当然,于他来说,这还不是最惨重的。那个丑女人被折腾得受不了,自杀了!
事情往往如此,审视一件自己未曾参与的事,不过就象看一场皮影戏。看罢了,激动一番,也就过去了。时间把一切都打磨得平平淡淡。现在的年轻人,谁还记的一个摆弄皮影的人呢?那种节奏于他们来说,太遥远,也太缓慢。他们上网,搞网恋。或者,戴着耳机,听着迈克尔?杰克逊,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快乐地扭动屁股。所以,当皮影戏和 现代歌舞两场表演同时出现在这座小镇一隅时,年轻人有理由选择后者。但上了年纪的,闻讯都背抄马扎,涌进那个演皮影戏的帐篷。
  大家都很激动,多年前的那个皮影张又回来了!演的是《霸王别姬》。
  老人们觉得这戏有点凄美悱恻,不似皮影张年轻时的风格。虞姬和项羽的伴音分明是出自一人之口。而且,那声音显然已缺了底气,满了沧桑。
  大家都叹息,老了,老了呵!
  但大家都被那流淌着的情韵吸引进去了。
  故事的高潮出现在虞姬拔剑自刎的那一瞬,宝剑仓朗朗坠地,同时,又听“噗”的一声,那洁白的幕布上,竟洒满了斑斑点点的鲜红血滴!大家伙儿俱是一愣,迅即爆出一阵掌声,那简直太逼真了!然而,掌声很快就歇了,幕布后面长久的寂然无声让大家感到了不祥。他们纷纷转至幕后,都呆住了!
  只见一个鹤瘦身影颓然地倒在一张轮椅上,他的左手和两只脚上依然还绑缚着操纵皮影的架杆儿……
  此时,帐外的另一场表演也到了高潮。
  有个嘶哑的声音吼叫着,传来荡去,我的爱,赤裸裸!我的爱――赤裸裸!
               (选自小小说集《皮影王》,有删改)

17、小说开头对皮影道具制作的描写,对全文有何作用?(4分)

18、文中画线部分描写了皮影张的表演情形,请分析其表现特色。(4分)

19、请统观全文,简要概括皮影张的这一艺术形象。(6分)

20、小说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请举两处,分析并探究小说所蕴含的情感取向。(6分)


六、(14分)
21、仿照下面的示例,另选一位历史人物作点评。(句式基本一致即可)(6分)
【示例】屈原:哀民生之多艰,早九死犹未悔。挫折在他的人生征程上左右相伴,但他在挫折中实现了生命的涅槃。
22、用“我们”作开头,重组下面这个句子,不能改变愿意。(3分)
书籍将人类自身无法逾越的障碍和局限揭示给我们,而且毫不保留地将人的痛苦、幸福、愉悦、悲伤、烦恼、绝望、矛盾等种种复杂的心理启示我们。
我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汉文帝“崇尚节俭”。他不仅管住自己,①__________,所宠幸的慎夫人“衣不曳地,帐不文绣”,就是后人津津乐道的例子。②__________,甚至预先安排后事时一再强调丧事节办,厉行“薄葬”,严防浪费。当然,他任意赏赐铜山于近佞宠臣邓通之类记载的传世,说明③__________,但这毕竟瑕不掩瑜。



七、作文(60分)
24、请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内容,将作文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走进_________的世界
  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感谢talhz投稿
转载敬请注明“七色花学习网http://3w.7seha.com
您读过此篇文章后的感受是:
0
0
0
0
0
0
0
0
欠扁 支持 很棒 找骂 搞笑 扯淡 不解 吃惊
相关文章
文章评论
现在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最新更新  
·2017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详解
·山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
·高中语文必修五模块综合测试题
·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三、四单元阶段测试
·高中语文必修五第四单元检测题
·2017年1月泰安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题
·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检测题
·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一二单元阶段测试
·爱的生命的乐章---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二单元检
·人生的五彩梦---高中语文必修五单元检测题
·2017年1月泰安市高中二年级语文期末考试题
·《唐诗宋词》第四单元检测题
·《唐诗宋词》第三单元检测题
·《唐诗宋词》第二单元检测题
·《唐诗宋词》第一单元检测题
阅读排行  
·山东省2008年夏季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四单元阶段测试
·2010年高校招生考试语文(山东卷)参考答案
·2010年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全国1卷)
·2010年高校招生考试语文(全国1卷)参考答案
·2010年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山东卷)
·定和是个音乐迷---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
·2008年山东省高考语文试题(附答案)
·活着---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
·林肯中心的鼓声---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
·看松庵记---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四单元检测题
·高一语文单元检测示范卷(一)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联系方式 | 鲁ICP备11027593号| 联系邮箱:llcycy@126.com | 在线QQ:877049710 | Copyright 2025 | 版权所有 3w.llcy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