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集锦 >> 小学试题 | 初中试题 | 高中试题 | 专项练习 | 其它
站内搜索: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试题集锦 >> 高中试题 >> 阅读文章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四单元检测题

来源:七色花学习网 作者:七色花学习网 发布时间:2016-05-19 查看次数:1004
 
第Ⅰ卷(选择题 36分)
一、(9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组是
A、长锸(chā) 傩(nuó)戏 清流激湍(tuān)
B、修禊(xì) 气概(gài) 游目骋(chěng)怀
C、庇(bì)护 龟(guī)裂 放浪形骸(hái)
D、粗糙(cāo) 圭臬(niè) 蔼(ăi)然含笑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屏障 趋炎付势 遴选 冰清玉洁
B、炫目 罄竹难书 竣工 颓壁残垣
C、剽悍 金杖玉玺 废驰 雍容大度
D、履历瞠目结舌睿智爱昧不明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长城摆出一副老资格等待人们的___________,它却卑处一隅,像一位绝不炫耀、毫无所求的乡间母亲,只知贡献。
②七转八弯,从___________的街市走进了一个草木茂盛的所在。
③再看桥的另一边,它硬是化作许多亮闪闪的河渠,改恶从善。人对自然力的驯服,干得多么___________。
A、修缮 俭朴 爽快 B、修理 俭朴 爽利
C、修理 简朴 爽快 D、修缮 简朴 爽利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A、在众目睽睽之下,王晓明已经握成拳头的手,又缓缓松开了。
B、李白冰清玉洁的一生,给人们留下了一个不可磨灭的光辉形象。
C、某局长前不久因违纪受到处分,最近又因腐败丑行而被停职,真是雪上加霜。
D、尽管这项研究重重,但王工程师还是义无反顾地承担下来。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万企帮万村”行动以民营企业为帮扶方,以贫困村为帮扶对象,以签约结对、村企共建为主要形式,帮助1万个贫困村加快脱贫进程。
B、中英双方教育交流合作已全面覆盖目前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各级各类教育,取得了丰硕成果,为推动中英关系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C、这是一届规模空前的国际艺术盛会,96个参展国家的数量打破了国际艺术双年展的纪录,688件参展作品,其整体艺术水平也比往届有所加大。
D、生态文明是全面、科学、系统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最新理念,是破解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矛盾的重大战略抉择,集中体现了我们党长期执政。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毕:全都
B、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次:次序
C、曾不知老之将至 曾:乃,竟
D、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喻:懂得
7、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B、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C、不知老之将至 及其所之既倦
D、所以游目骋怀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所指代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指兰亭)次
B、当其(指上文提到的各种不同的人)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
C、犹不能不以之(指上文所说的“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兴怀
D、故列叙时人,录其(指这次兰亭集会的学士们)所述
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主要叙述了兰亭集会的情形。其中“畅叙幽情”四个字,为下文抒发感慨埋下了伏笔。
B、第二段写作者触景生情,乐极生悲,感慨于时光流逝,而自己不能建功立业。面对着生与死,发出了痛惜的感慨。
C、第三段作者力斥“一死生”“齐彭殇”的荒诞,并点出了写作此文的缘由,发出了对生命永恒的思考。
D、纵观全文,作者着眼“死生”二字,借一次集会宴游阐明人生哲理,表明了作者的深远立意。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年十三,尝谒周凯,凯察而异之,于是始知名。及长,辩赡(说话有条理),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访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羲之既少有美誉,朝廷公卿皆爱其才器,频召为侍中,吏部尚书,皆不就。复授护军将军,又推迁不拜。扬州刺史殷浩素雅重之,劝使应命,乃遗羲之书曰:“悠悠者以足下出处足观政之隆替。岂可以一世之存亡,必从足下从容之适?”乃以为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时东土饥荒,羲之辄开仓赈贷。然朝廷赋役繁重,吴会尤甚,羲之每上疏争之,事多见从。
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 阴之兰亭,羲之自为序以申其志。性爱鹅, 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 。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好养鹅。羲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赠耳。” 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其任率如此 。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年十三,尝谒周凯     谒:拜见。
B.访之,乃羲之也   访:拜访。
C.羲之辄开仓赈贷      辄:立即,就。
D.固求市之       市:买。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B.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C.乃遗羲之书曰 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
D.羲之自为序以申其志 思垂空文以自见
1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王羲之“任率”的一组是
①及长,辩赡(说话有条理),以骨鲠称 ②辄开仓赈贷 ③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 ④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 ⑤宴集于会稽山 阴之兰亭 ⑥欣然写毕,笼鹅而归
A.②④⑥ B.①⑤⑥ C.②④⑤ D.③④⑥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羲之是东晋名相王导的小儿子,从小就有很好的声誉,其书法为古今之冠,人们称他的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B.太尉郗鉴挑选女婿,王氏诸少听到这个消息后都显得十分矜持,只有王羲之坦腹于东床,被太尉选中,这就是“坦腹东床”的由来。
C.王羲之有美好的名声之后,朝廷公卿都愿召他做官,他都不去。在扬州刺史殷浩的劝说下,他才出任右军将军、会稽内史,因而又被人称为王右军。
D.王羲之雅好服食养性,早有隐居的想法,尝作《兰亭集序》来表明这一志向;他又喜欢鹅,曾替一道士写了《道德经》来换取他的鹅。
第Ⅱ卷(共111分)
四、(20分)
1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幼讷于言,人未之奇。
(2)遂以女妻之。
(3)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 阴之兰亭。
15、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补写出下列名篇的空缺部分。(4分)
(1)人有悲欢离合,______________,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
(2)_____________,烈火焚烧若等闲。___________,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
蝉声
郭枫
⑴我爱听蝉,打从很小的时候起。
⑵夏来了,蝉声呼唤着绿阴,绿阴涨满了黄河两岸。
⑶夏,丰富着哪!在黄河两岸,那大平原,可真是正正式式的大平原,那么平整!那么辽阔!让你张大了眼睛看也看不到边。平原没有边,翻滚在平原上的麦浪也没有边。麦浪,像浩瀚的海洋,摇荡啊摇荡,摇荡着那些庄稼汉的欢笑,摇荡着那些青布包头的大姑娘们的希望,摇荡着那些像石头一样的孩子们傻傻的梦想。麦浪,在六月的阳光下,闪烁着无边无际的金黄。不,闪烁着的是遍地的黄金。
⑷太阳可厉害着哪!它不许人们躺在床上做梦。太阳,漫天地撒下了毒花花的火,燃烧着大地,燃烧着夏天。而蝉儿们是太阳的号手,一大清早,当地面开始蒸腾起热雾,它们便大声地嘶喊:起来,属于土地的人,到田间去。去啊!去收获那满地的黄金,去收获你一年的辛勤。
⑸庄稼汉成群的像一阵风似的出发。麦田活动了,那些牛一样的汉子,收割的镰刀比着快,飞扬的山歌比着响。太阳,把兴奋搽在他们的脸上,蝉声起劲地作着拉拉队。
⑹谁能忘记那一片蝉声呢?在太阳能把人烤焦的三伏天,看哪!那一树青条的老柳,垂挂着多少殷勤。赶着路的,做够了活儿的,来吧!到绿阴里来,到柳丝中来,到蝉声里来。这里有的是成缸的绿豆汤或大麦茶,别问是谁家的,你只管喝吧!喝着凉茶,听着蝉声。蝉声在枝头,蝉声在心头,撒给你满身的清爽。
⑺谁能忘记那一片蝉声呢?日正当中,老牛在树下嚼沫,老人在树下打盹,上半天忙累的人,用斗笠盖着脸,东倒一个,西歪一个,各自去寻梦。麦场上,曝晒着新收的小麦,黄澄澄的,每一个颗粒都散放着希望的光彩。心房中,存放着祖传的敦厚,傻乎乎的,每一张脸,都流露着自得的颜色。那一片恬静,一片安详!谁都知道:啄食着的小鸡知道,散步着的小猫知道,连呆模呆样在一旁喘着气的小花狗也知道。可是,谁也无法说得出来,谁也无法描画得出来,只有蝉,才会高踞枝头,吟着赞美的诗篇。
⑻谁能忘记那一片蝉声呢?当小麦收割之后,高粱便连天地扯起了“青纱帐”,青纱帐是孩子们的儿童乐园,他们的儿童乐园不要票,不要票却送给人大把大把的快乐。孩子们在青纱帐里追逐、打滚、采食甜甜的野甘蔗。热了,累了,跑向那古老的黄河,开始另一场战争,然后转移阵地,大伙儿呼啸着去进攻果林或瓜园,蹲在那种很原始的瓜棚下,随便地去享受瓜的甜美。一切都满足了,才班师回家。沿着高榆老柳的浓阴,一路追逐着蝉声;而蝉声,却又一路追逐着他们。
⑼那一片蝉声,真美。那一片蝉声是图画,那一片蝉声是音乐;画许多绿色的记忆,谱无数优美的灵魂。
⑽那蝉声也是我们生活的课本。
⑾读着蝉的歌唱,吮着泥土的乳汁,快乐而又痛苦地成长起来的人们,都喜爱那一片泥土的芳香,懂得蝉声中那种潇洒、低回、激越的感情。
⑿在黄河两岸,那些褪了色的城,那些灰黯黯的村落,那些泥土路,那些守信用的花朵……都像课本,都像蝉声,向我们述说同样的故事:生活,应该恬淡、勤恳和拙朴。而那无边的大平原,那浩浩荡荡的黄河,那飞扬着的黄沙,狂舞着的白雪,和突然而来突然而去的风暴,却又教给我们另一种榜样:人啊,应该活得爽快,死得坚强。那些把根扎在黄土地的人们,生与死,都有着绚丽的光彩,如这热切的蝉声。
(1968年写于台湾)
17.第一段在文中起怎样的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回答。(4分)
18.第七段的画线语句描写了夏日正午蝉的鸣叫,请分析其表现特色。(6分)
19.“那蝉声也是我们生活的课本。”请分析这句话的含意。(4分)
20.本文不仅写了蝉声,还写了与蝉声相关的人事,请探究“蝉声”中蕴含了哪些丰富的意蕴。(6分)

六、(13分)
21、请将下列一组句子的正确语序填写在横线上。(只填序号)(3分)
①至于说到“鉴赏”,那当然比“看热闹”进了一步
②这并不奇怪,而且还可以说是正常现象
③“内行人看门道,外行人看热闹”
④比较喜欢追求内容的趣味性和刺激性,并不想有更多、更深的理解
⑤初读小说的人,往往以“看热闹”为起点
22、在下面横线上补写两句话,与画横线的句子共同构成排比句。(4分,不能再用“浪花”和“大海”两个意象)
一首好诗,给你一朵浪花,让你去想象大海的浩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阅读下面这段文字,然后概括出幸福指数的三个要素。(每点不超过6个字)(6分)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幸福指数明显提高。要让人们不断增强幸福感,必须坚持发展,使财富更加丰饶充盈。人在社会中只有得到公正公平的对待,不受歧视,才会感到幸福。如果心理失衡,即使自己的经济收入比过去多,但看到在同样付出的情况下别人却拿得更多,也会感到不快乐。一个基本生活不愁的人,由于对钱财没有贪欲就会知足常乐;而一个腰缠万贯的人,将幸福完全物质化,在钱财上总觉得比上不足,内心就会长戚戚。
要素一:___________ 要素二:___________ 要素三:___________
七、作文(60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头驴子不慎掉进了枯井,众人设法救它,都没有成功,就决定埋了它。驴子悲声鸣叫,可当泥土落下的时候,它却出乎意料地安静了。它努力抖落背上的泥土,把它们踩在脚下,让自己登高一点。就这样,它随着泥土的抖落不断登高,最后竟在众人的惊奇声中走出了枯井。
上面的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或联想?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3)立意自定;(4)标题自拟;(5)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转载敬请注明“七色花学习网http://3w.7seha.com
您读过此篇文章后的感受是:
0
0
0
0
0
0
0
0
欠扁 支持 很棒 找骂 搞笑 扯淡 不解 吃惊
相关文章
文章评论
现在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最新更新  
·2017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详解
·山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
·高中语文必修五模块综合测试题
·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三、四单元阶段测试
·高中语文必修五第四单元检测题
·2017年1月泰安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题
·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检测题
·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一二单元阶段测试
·爱的生命的乐章---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二单元检
·人生的五彩梦---高中语文必修五单元检测题
·2017年1月泰安市高中二年级语文期末考试题
·《唐诗宋词》第四单元检测题
·《唐诗宋词》第三单元检测题
·《唐诗宋词》第二单元检测题
·《唐诗宋词》第一单元检测题
阅读排行  
·山东省2008年夏季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四单元阶段测试
·2010年高校招生考试语文(山东卷)参考答案
·2010年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全国1卷)
·2010年高校招生考试语文(全国1卷)参考答案
·2010年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山东卷)
·定和是个音乐迷---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
·2008年山东省高考语文试题(附答案)
·活着---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
·林肯中心的鼓声---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
·看松庵记---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四单元检测题
·高一语文单元检测示范卷(一)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联系方式 | 鲁ICP备11027593号| 联系邮箱:llcycy@126.com | 在线QQ:877049710 | Copyright 2025 | 版权所有 3w.llcy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