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集锦 >> 小学试题 | 初中试题 | 高中试题 | 专项练习 | 其它
站内搜索: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试题集锦 >> 高中试题 >> 阅读文章

告别沈从文-----高中语文必修1课堂基础训练

来源:七色花学习网 作者:七色花学习网 发布时间:2015-09-24 查看次数:1123
一、 知识积累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倔(juè)强 开辟(pì) 悬(xuán)念 离奇不经(jīng)
    B、遗赠(zèng) 玷(zhān)污 挽(wǎn)联 涓(juān)涓细流
    C、熟(shú)悉 悼(dǎo)词 沅(yuán)水 行(xíng)将老去
    D、鞠(jū)躬 花圈(quān) 尽(jǐn)量 兼(jiān)容并包
2、下列词语书写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幽默 安祥 人事哀乐 合盘托出     B、坚韧 排斥 永垂不朽 山光水色
    C、覆盖 浩繁 平心而论 难辞其咎     D、遗憾 构筑 无坚不摧 抑扬顿挫
3、下列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不久,沈从文便以他自豪的山里人的坚韧和倔犟,在文坛上________了自己的领地。
  (2)正当他创作力旺盛的时候,却突然从文坛上沉默了,_______了。
  (3)先生对水的写照,也许能够帮助我们理解他的_______,帮助我们理解先生后半生在艰难的条件下为什么能取得举世瞩目的史学成就。
    A、开拓 消失 品格     B、开辟 消失 品格
    C、开拓 消逝 性格     D、开辟 消逝 性格
4、下列各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熟悉沈从文先生的亲人、朋友,今天在八宝山公墓向他鞠躬告别、献上鲜花、寄托哀思。
    B、他自十二、三岁离家,当过兵,当过水手。
    C、为解决2008年奥运会专业体育节目主持人缺少的问题,央视推出了《谁将解说奥运会---------北京2008奥运会主持人选拔计划》。
    D、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提出了“抬龙头,摆龙尾,全身动”的经济发展战略。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多年以前,先生写道:我和我的读者行将老去。
    B、水的德性为兼容并包,从不排斥拒绝不同方式的任何荒诞不经的事物。
    C、其实则柔弱中有强韧,如集中一点,即涓涓细流。滴水穿石,却无坚不摧。
    D、帮助我们理解先生后半生在艰难的条件下为什么能取得举世瞩目的史学成就。
二、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巴尔扎克葬词
                                    雨果【法国】
各位先生:
    现在被葬入坟墓的这个人,举国哀悼他。对我们来说 ,一切虚构都消失了。从今以后,众目仰望的将不是 统治者,而是思想家。一位思想家不存在了,举国为之震惊。今天,人民哀悼一位天才之死,国家哀悼一位天才之死。
    诸位先生,巴尔扎克这个名字将长留于我们这一时代,也将流转于后世的光辉业绩之中。巴尔扎克先生属于19世纪 拿破仑之后的、强有力的作家之列。正如17世纪,一群显赫的作家涌现在 黎塞留之后一样——就像文明发展中,出现了一种规律,促使武力统治者之后,出现精神统治者一样。
    在最伟大的人物中间,巴尔扎克是名列前茅者;在最优秀的人物中间,巴尔扎克是佼佼者之一。他才华卓越,至善至美,但他的成就不是眼下说得尽的。他的所有作品仅仅形成了一部书,一部有生命的、光亮的、深刻的书。我们在这里看见,我们的整个现代文明的走向,带着我们说不清楚的、同现实打成一片的惊惶与恐怖。一部了不起的书,他题作“喜剧”,其实就是题作“历史”也没有什么,这里有一切的形式和一切的风格,超过塔西陀,上溯到苏埃通,越过博马舍,直达 拉伯雷;一部既是观察又是想象的书,这里有大量的真实、亲切、家常、琐碎、粗鄙。但是,有时通过突然撕破表面、充分揭示形形色色的现实,让人马上看到最阴沉和最悲壮的理想。
    愿意也罢,不愿意也罢,同意也罢,不同意也罢,这部庞大而又奇特的作品的作者,不自觉地加入了革命作家的强大行列。巴尔扎克笔直地奔向目标,抓住了现代社会进行肉搏。他从各方面揪过来一些东西,有虚像,有希望,有呼喊,有假面具。他发掘内心,解剖激情。他探索人、灵魂、心、脏腑、头脑和各个人的深渊。巴尔扎克由于他自由的天赋和强壮的本性,由于他具有我们时代的聪明才智,身经革命,更看出了什么是人类的末日,也更了解什么是无意。于是面带微笑,泰然自若,进行了令人生畏的研究,但仍然游刃有余。他的这种研究不像 莫里哀那样陷入忧郁,也不像 卢梭那样愤世嫉俗。
    这就是他在我们中间的工作。这就是他给我们留下来的作品,崇高而又扎实的作品,金刚岩层堆积起来的雄伟的 纪念碑!从今以后,他的声名在作品的顶尖熠熠发光。伟人们为自己建造了底座,未来负起安放雕像的责任。
    他的去世惊呆了 巴黎。他回到 法兰西有几个月了。他觉得自己不久于人世,希望再看一眼他的祖国,就像一个人出门远行之前,再来拥抱一下自己的母亲一样。
    他的一生是短促的,然而也是饱满的,作品比岁月还多。
    唉!这位惊人的、不知疲倦的作家,这位 哲学家,这位思想家,这位诗人,这位天才,在同我们一起旅居在这世上的期间,经历了充满风暴和斗争的生活,这是一切伟大人物的共同命运。今天,他安息了,他走出了冲突与仇恨。在他进入坟墓的这一天,他同时也步入了荣誉的宫殿。从今以后,他将和祖国的星星一起,熠熠闪耀于我们上空的云层之上。
    站在这里的诸位先生,你们心里不羡慕他吗?
    各位先生,面对着这样一种损失,不管我们怎样悲痛,就忍受一下这样的重大打击吧。打击再伤心,再严重,也先接受下来再说吧。在我们这样一个时代里,一个伟人的逝世,不时地使那些疑虑重重、受怀疑论折磨的人,对宗教产生动摇。这也许是一桩好事,这也许是必要的。上天在让人民面对崇高的奥秘。并对死亡加以思考的时候,知道自己做的是什么;死亡是伟大的平等,也是伟大的自由。
    上天知道自己做的是什么,因为这是最高的教训。当一个崇高的英灵,庄严地走进另一世界的时候;当一个人张开他的有目共睹的、天才的翅膀,久久飞翔在群众的上空,忽而展开另外的、看不见的翅膀,消失在未知之乡的时候。我们的心中,只能充满严肃和诚挚。
    不,那不是未知之乡!我在另一个沉痛的场合已经说过,现在我也永不厌烦地还要再说——这不是黑夜,而是光明!这不是结束,而是开始!这不是虚无,而是永恒!我说的难道不是真话吗,听我说话的诸位先生?这样的坟墓,就是不朽的明证!面对某些鼎鼎大名的、与世长辞的人物,人们更清晰地感到这个睿智的人的神圣使命,他经历人世是为了受苦和净化,大家称他为大丈夫。而且心想,生前凡是天才的人,死后就不可能不化作灵魂!
6.“对我们来说 ,一切虚构都消失了”这里的“虚构”主要指什么?
答:

7.“就像文明发展中,出现了一种规律,促使武力统治者之后,出现精神统治者一样”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答:

8.“他的一生是短促的,然而也是饱满的,作品比岁月还多”“作品比岁月还多”一句的表层含意是,巴尔扎克逝世时年仅51岁,他留下的作品却有91部之多,从这个方面说他的一生是丰富的。但其中蕴涵的深层含意是什么?请分析。
答:
9.“这不是黑夜,而是光明!这不是结束,而是开始!这不是虚无,而是永恒!”试分析这句话的艺术特色及作用。
答:
三、 语言运用
10、请把下面一段话改为一个单句。
    沈从文的书是沅水上的一只船,装满了情感,装满了人生,装满了大自然的风景,不会被时间的风雨湮没。
答:
11、阅读下面的新闻,完成文后题目。
    新华社电(记者XXX、XXX) 新西兰南岛4日凌晨发生里氏7.1级强烈地震,地震造成两人重伤、部分建筑物和道路损坏,但迄今没有传出人员死亡的消息。
    新西兰民防事务部长约翰•卡特当天在首都惠灵顿与相关部门负责人和专家会面后对媒体说,没有人员死亡“实在是太幸运了”!这种“幸运”并非出于偶然。一来,新西兰人口仅有437万,居住分散,震中地带人口密度不大。二来,新西兰应对地震也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做法,非常值得借鉴。
    新西兰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是地震多发国。历史上新西兰曾因地震严重受灾。基于对地震的反思,新西兰在搞震减灾方面不断摸索,现已形成一套实用的经验和做法。主要是:隔震技术世界领先,建筑立法把质量关,重视防灾减灾教育。
    同时,新西兰政府重视灾害防御工作,灾害防御机制行之有效。政府对各种自然灾害实行综合管理,专门设立了政府民防部,从中央政府到地区、地方三级政府均设有防灾减灾机构。
(1) 请你从新华社记者的角度为这则新闻拟一个恰当的、具有启示性的标题。(15字以内,含标点)
(2) 新西兰应对地震的做法,对我们有哪些可资借鉴之处?试简要概括。
答:

感谢talhz投稿
转载敬请注明“七色花学习网http://3w.7seha.com
您读过此篇文章后的感受是:
0
0
0
0
0
0
0
0
欠扁 支持 很棒 找骂 搞笑 扯淡 不解 吃惊
相关文章
文章评论
现在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最新更新  
·2017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详解
·山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
·高中语文必修五模块综合测试题
·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三、四单元阶段测试
·高中语文必修五第四单元检测题
·2017年1月泰安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题
·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检测题
·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一二单元阶段测试
·爱的生命的乐章---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二单元检
·人生的五彩梦---高中语文必修五单元检测题
·2017年1月泰安市高中二年级语文期末考试题
·《唐诗宋词》第四单元检测题
·《唐诗宋词》第三单元检测题
·《唐诗宋词》第二单元检测题
·《唐诗宋词》第一单元检测题
阅读排行  
·山东省2008年夏季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四单元阶段测试
·2010年高校招生考试语文(山东卷)参考答案
·2010年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全国1卷)
·2010年高校招生考试语文(全国1卷)参考答案
·2010年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山东卷)
·定和是个音乐迷---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
·2008年山东省高考语文试题(附答案)
·活着---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
·林肯中心的鼓声---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
·看松庵记---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四单元检测题
·高一语文单元检测示范卷(一)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联系方式 | 鲁ICP备11027593号| 联系邮箱:llcycy@126.com | 在线QQ:877049710 | Copyright 2025 | 版权所有 3w.llcy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