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集锦 >> 小学试题 | 初中试题 | 高中试题 | 专项练习 | 其它
站内搜索: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试题集锦 >> 高中试题 >> 阅读文章

高中语文必修四第四单元检测题

来源:七色花学习网 作者:七色花学习网 发布时间:2016-06-16 查看次数:838
 
第Ⅰ卷(选择题 36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愠(yùn)色 呼于抢(qiăng)地 乳臭(xiù)未干 少(shăo)安毋躁
B、玷(diàn)辱 皮开肉绽(zhàn) 强(qiáng)词夺理 数(shǔ)落别人
C、黥(qíng)刑 从(cōng)容不迫 为虎作伥(chāng) 风流倜(tì)傥
D、殷(yīn)红 揠(yà)苗助长 屡见不鲜(xiān) 乘(chéng)机作乱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贻笑大方 门可罗鹊 以柔克钢 优柔寡断
B、曲高和寡 眉清目秀 精兵简政 屈指可数
C、侧目而视 茹苦含辛 走头无路 刚愎自用
D、兵慌马乱 漫不经心 釜底抽薪 顾名思意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A、有的书要反复读,细读;有的书可以浮光掠影,快读,但是一定要读。
B、离开了大学,可以说,你基本上失去了大学学习的条件,那时想起那一串长长的书单,你真是鞭长莫及。
C、中学时代是人生的一段美好时光,要抓紧时间读书学习,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若不加珍惜,等这段时光过去了,则悔之晚矣。
D、创造这些神话是为了让人的想像使西西弗的形象绘声绘色。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表示,今年中秋期间,市属公园及中国园林博物馆将举办“品乐”“临水”“赏秋”三大类主题活动,并且公布9处赏月佳地。
B、许多人认为中国人口很多,而且还在不断地增加,人口负增长可能永远不会出现,即使出现也应该在很遥远的将来----这实际上是一个错误的看法。
C、近日,在大连海边,一名男子不幸溺水,附近正在拍婚纱照的一位新娘见状冲过来,跪地抢救这位陌生男子近半小时,感动了在场市民称她是“最美新娘”。
D、古镇的形成不仅具有其独特的历史功能,如商贾、交通、边防等,而且其大量的传统建筑也与当地的地形地貌相融合,构成了古镇别具一格的景观。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7题。
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迁至栘中厩监。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
天汉元年,且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尽归汉使路充国等。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胡中,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会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
  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单于子弟发兵与战,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欲自杀,胜惠共止之。虞常果引张胜。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左伊秩訾曰:“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复欲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为见?且单于信女,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南越杀汉使者,屠为九郡;宛王杀汉使者,头县北阙;朝鲜杀汉使者,即时诛灭。独匈奴未耳。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阴:阴谋
B、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 候:拜见
C、而收系张胜 收:逮捕
D、又非亲属,何谓相坐 坐:定罪,治罪
6、对下列两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②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
①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②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武出使匈奴,是在汉与匈奴关系有所改善,两国矛盾有所和缓时期,本不应有危险,然而,由于张胜私下支持虞常等人的谋反行动,导致了苏武被匈奴扣留。
B、虞常沦落匈奴,但并没有忘记汉朝,他伏弩射杀卫律的行动,正是他爱国的具体体现。
C、苏武的自杀举动,不仅表现了汉朝使节宁死不屈的凛然正气,而且赢得了敌国的尊敬。
D、卫律使尽了威吓、利诱、逼迫等手段,但是始终未能动摇苏武对国家、对民族忠贞不二的崇高气节。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及如左丘明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称:被……称道。
B.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赋:铺述,这里指创作。
C.草创未就,会遭此祸      会:恰好,正好。
D.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责:责任。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②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
B.①思垂空文以自见 ②仆以口语遇遭此祸
C.①近自托于无能之辞 ②仆之先非有剖符丹书之功
D.①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②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
10.下列句中加点字,古今意义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①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②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③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④仆窃不逊 ⑤网罗天下放失旧闻 ⑥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③⑤⑥ D.②④⑤
11、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司马迁“愤而著书”的思想的一组是
①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 ②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 ③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 ④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⑤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⑥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④⑤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司马迁列举了周文王、孔子、屈原、左丘明、孙膑、吕不韦、韩非等人受辱的事例,说明受辱者能在逆境中发愤图强、获得成功。
B.司马迁“就极刑而无愠色”,身受腐刑却能不以为辱,反而把它作为著书立说的动力,实在是难能可贵的。
C.司马迁著《史记》的目的在于研究历史,借鉴前人,同时又不拘泥于前人,力求有自己的见解。
D.从上述两段文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司马迁隐忍坚强的性格和沉郁悲痛的感情,进而想见他的为人,理解他,敬佩他,并为他一掬同情之泪。
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

(2)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14、阅读下面这首唐代诗人高适的七言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
(1)这首诗写于何时、何地?表达什么样的情感?(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鉴赏首句的用词和第三句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的空缺部分。(6分)
(1)人固有一死,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用之所趋异也。(司马迁《报任安书》)
(2)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鲁迅称赞《史记》“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此心安处是吾乡
徐怀谦
①海德格尔说:“诗人的天职是还乡。”还到哪一个乡呢?是自己的出生地还是工作所在的城市?是父母的身边还是妻儿的身边?是旅途中一见钟情的他乡还是魂牵梦绕的故乡?
②其实,精神的故乡并不单指一处,它可能是一种混合了的给人以安宁的精神皈依。当然也有一些人是无所谓他乡故乡的。
③而我,一个在北京有房有车有妻女的男人,混了20多年,却依然觉得我不属于这个城市,这个城市对我也不理不睬。
④我的故乡在山东农村老家,在每一片有着乡野气息的田园村庄,在离大自然最近的泥土中。
⑤老家,承载了我童年的梦。犹记夏夜乘凉时,躺在庭院里的草席上,看繁星满天,听知了鸣唱,长辈们叼着烟袋,火星明灭间,讲牛郎织女的故事讲懒婆娘的故事讲孤魂野鬼的故事,也许太有趣了,风也赶来偷听,蹑手蹑脚的,听了几耳朵便窃窃私语着离开了。老家,因了父母的存在,挽系住了一颗游子的心。
⑥然而,老家并不是我唯一的故乡,因为它有很多陌生的地方让我难以走近。比如,鱼肉乡里的村官,污水横流的街道,越来越势利的人际关系,这一切都让我对故乡望而生畏。
⑦于是,我的心灵开始了新一轮的寻根,寻找的结果仍然是乡土,只要那里有和煦的阳光和清新的空气,只要那里能让我忘却都市的喧嚣,它们都可以给我故乡般的慰藉。
⑧在都市里我们所见的除了水泥丛林,就是人,我们早已习惯了单调,习惯了远离大自然,习惯了悬浮在空中的无根生活。于是无端地替都市人难过起来——他们的精神故乡在哪里?
⑨人类不能没有故乡。没有精神故乡的人必将陷于虚无。苏东坡获得的关于故乡的最初启悟不是来自儒、释、道的学说,竟是来自于一名歌伎。东坡有一位好友叫王巩,受“乌台诗案”牵连,被贬谪到地处岭南荒僻之地的宾州。王巩南下时,其歌伎柔奴毅然随行到岭南。1083年王巩北归,与苏东坡劫后重逢,席间请出柔奴为东坡劝酒。苏东坡问及岭南生活的酸甜苦辣,柔奴答道:“此心安处,便是吾乡。”东坡听后,大受感动,作《定风波•常羡人间琢玉郎》一首献给王巩:“常羡人间琢玉郎,天教分付点酥娘。自作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想想看,东坡自中进士后,就开始了颠沛流离的宦游生涯。当年近60的东坡听到自己被贬岭南的消息时,我猜想他一定想起了十几年前柔奴说的那句话“此心安处,便是吾乡”,否则,他很难做到“泊然无所蒂芥,人无贤愚,皆得其欢心”。
⑩与东坡相比,我们的背井离乡算得了什么?泥土中固然有我的故乡梦,而城市中唯我独尊的那间书房、让自己安身立命的写作生活、三两知己的倾心交流,又何尝不是吾心安处?人生无常,我们不过是世间的匆匆过客,如果让自己的心终生流浪,不得安处,岂不是太对不起带我们来世上的父母?那么怎样才能求得心安呢?在我看来,“节欲”是最根本的方法。如果一个人欲望太强,那么即使他身居乡下,也不会领略那些优美的田园趣的,相反,他会认定是噪音,会觉得烦人,会继续因为股票的涨跌而失眠。如果他节欲有方,那么都市的霓虹灯不会迷失他回家的路,别人的豪宅洋车不会打乱他行走的步伐,交际场的纸醉金迷不会让他眼花缭乱,因为他知道这一切浮华都是外在的,进入不了自己的心灵。
11去年应邀访问澳门,在这个有着“东方蒙特卡罗”之称的地方,一边是各地富豪灯红酒绿,挥金如土,一边是澳门百姓安分守己,安居乐业。当地老百姓有感于自己的前辈大多因赌博而倾家荡产,由此悟到“不赌就是赢”,因而主动远离赌场,只过属于自己的小日子。这样的心安,是比归隐田园更要难能可贵的。
12“此心安处是吾乡”,就冲这句话,真想回到1083年的那个夜晚,慨然敬柔奴一杯酒。
   (摘自《广州日报》,有改动)
 
16.文中说“心安处”就是精神的故乡,对作者来说,自己的“心安处”又在哪里?(4分)
  17. 文中画线的句子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和效果?(4分)

  18.第⑨段比较详细地介绍了苏轼写《定风波》一词的经过,其用意是什么?(4分)
  19.结合作者的观点,联系自身实际,谈谈怎样才能求得心安。(6分)

六、(12分)
20、把下面的语句排列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只填序号)(4分)
①花叶扶疏,上下错落着,共有五丛;或散或密,都玲珑有致。
②花正盛开,红艳欲流;黄色的花蕊历历的、闪闪的。
  ③从帘的上端右斜伸而下,是一枝交缠的海棠花。
  ④衬托在丛绿之间,觉着格外妖娆。
  ⑤叶嫩绿色,仿佛掐得出水似的;在月光中掩映着,微微有深浅之别。
21、根据下面一段文字,指出3D打印所面临的三个问题。(不超过20字)(4分)
以3D打印为代表的数字化制造技术,被认为是引发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关键因素。3D打印不需要模具,可以直接进行样品原型制造,因而大大缩短了从图纸到实物的时间。但目前的3D打印机只能处理诸如塑料和蜡这样的软材料,而要打印混凝土结构的大型模具,它完成的速度太慢了。随之而来的是伦理争议,例如国外有人就希望通过3D打印自制枪械。另外,只要有图纸和一台打印机,设计师们就很难保护他们的劳动成果。

22、下面是一则副题为“路标”的漫画,请用精炼的语言表达出漫画的主要内容。(4分,)
七、作文(60分)
23、有这样一些幸福的人,他们喂马,劈柴,周游世界;有这样一些幸福的人,他们将自己的希望变成别人梦想的种子;有这样一些幸福的人,他们把自己的痛苦化作他人的幸福;……
请以“做一个幸福的人”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转载敬请注明“七色花学习网http://3w.7seha.com
您读过此篇文章后的感受是:
0
0
0
0
0
0
0
0
欠扁 支持 很棒 找骂 搞笑 扯淡 不解 吃惊
相关文章
文章评论
现在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最新更新  
·2017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详解
·山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
·高中语文必修五模块综合测试题
·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三、四单元阶段测试
·高中语文必修五第四单元检测题
·2017年1月泰安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题
·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检测题
·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一二单元阶段测试
·爱的生命的乐章---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二单元检
·人生的五彩梦---高中语文必修五单元检测题
·2017年1月泰安市高中二年级语文期末考试题
·《唐诗宋词》第四单元检测题
·《唐诗宋词》第三单元检测题
·《唐诗宋词》第二单元检测题
·《唐诗宋词》第一单元检测题
阅读排行  
·山东省2008年夏季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四单元阶段测试
·2010年高校招生考试语文(山东卷)参考答案
·2010年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全国1卷)
·2010年高校招生考试语文(全国1卷)参考答案
·2010年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山东卷)
·定和是个音乐迷---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
·2008年山东省高考语文试题(附答案)
·活着---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
·林肯中心的鼓声---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
·看松庵记---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四单元检测题
·高一语文单元检测示范卷(一)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联系方式 | 鲁ICP备11027593号| 联系邮箱:llcycy@126.com | 在线QQ:877049710 | Copyright 2025 | 版权所有 3w.llcy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