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Ⅰ卷(选择题 39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朱拓(tà) 俨(yăn)然 陈抟(tuán) 提(tí)防
B、罪愆(qiān) 窥(kuī)探 炮(pào)烙 窈(yăo)陷
C、陨(yǔn)落 咀(zǔ)嚼 牲醴(lí) 歆(xīn)享
D、醺醺(xūn) 按捺(nà) 发窘(jiǒng) 卜筮(shì)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寒喧 祭祀 鬼秘 千刀万刮
B、盗跖 伶俐 蹙缩 沸反盈天
C、错勘 侍奉 忤逆 靡烂不堪
D、形骸钝响烟霭负曲衔冤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这一地区曾一度山洪___________,造成公路被毁,交通中断。
②我国的法律明确规定,成年子女对父母有___________的义务。
③商业广告不同于公益广告,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___________。
A、暴发 抚养 盈利 B、暴发 赡养 营利
C、爆发 赡养 盈利 D、爆发 抚养 营利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她们把我糟蹋惯了,在她们眼里我所有的牺牲都不名一文。
B、昨晚狂风大作,雷电交加,暴雨如注,但那棵大树在风雨飘摇中依然挺立。
C、咳,这点小事用不着谢!咱们乡里乡亲的,再遇上困难我们还会鼎力相助。
D、父亲很早就过世了,母亲带着他们三兄妹,历尽艰辛,相濡以沫,总算熬到了今天。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真正的阅读也许并不在于你读的是纸书还是电子书,而在于你从书中读到的内容是否能在生活中形成养分。
B、文学评论家夏志清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中论证了张爱玲、钱钟书、沈从文等重要作家的文学史地位,成为西方研究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经典之作。
C、一项好的政策照理会带来好的效果,但在现阶段,必须强化阳光操作、民主监督等制约措施,因为好经也要提防不被念歪。
D、中央气象台预计,12月10日至11日,华北西部及黄淮北部等地有轻至中度霾,黄淮、江淮、江汉、江南等地区有能见度不足1公里的大雾。
6、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使用不妥当的一句是
A、他慢慢地拿起烟袋,慢慢地装上烟,慢慢地点上火,慢慢地喷出青烟。
B、汽车陷在泥里,我们大家拉的拉,推的推,就像一群蚂蚁一样,终于把汽车推出了泥坑。C、屋里静极了,连一根针掉在地上也听得见。
D、一个没有理想的人,就像一台没有马达的机器,一只没有翅膀的小鸟,一个没有钨丝的灯泡。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9题。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注音和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①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将:qāing请。②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体:身体。
B、①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贿:财物,此指嫁妆。
②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耽:dān,沉溺于欢乐。
C、①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徂:cú,嫁往。②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罔:无。
D、①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遂:顺心、满足。
②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反复,变心。
8、对文中有关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载笑载言”中“载”字的含义和成语“载歌载舞”中“载”字的意思是一致的。
B、“夙兴夜寐”即早起晚睡,和现在的成语含义相同。
C、“及尔偕老”意为等你老了,与现在常讲的“白头偕老”意思不相同。
D、“信誓旦旦”即真诚恳切地发誓,和现在的成语含义相同。
9、下列对该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的女主人公以无比沉痛的口气,回忆了恋爱生活的甜蜜,以及婚后被丈夫虐待和遗弃的痛苦,读来十分感人。
B、这首诗通过一个女子的婚姻悲剧,深刻地批判了当时不合理的婚姻制度和社会现实。
C、本诗充分运用了赋比兴交替使用的手法,时时注意情与景的结合,诗中可窥见古代的集市贸易和婚嫁礼俗。
D、诗中一条淇水贯穿全诗,淇水水流的变化揭示了人物悲剧命运的必然性。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妇人英烈
妇人女子以柔顺静专为德其遇哀而悲临事而惑蹈死而惧盖所当然尔至于能以义断恩以智决策视死如归则几于烈丈夫矣。
马超叛汉,杀刺史、太守。凉州参军杨阜出见姜叙于历城,与议讨贼。叙母曰:“韦使君遇难,亦汝之负,但当速发,勿复顾我。”叙乃与赵昂合谋。超取昂子月为质,昂谓妻异曰,“当奈月何?”异曰:“雪君父之大耻,丧元不足为重,况一子哉!”超袭历城,得叙母,母骂之曰:“汝背父杀君,天地岂久容汝,敢以面目视人乎?”超杀之,月亦死。
秦苻坚将伐晋,所幸张夫人引禹、稷、汤、武事以谏曰:“朝野之人,皆言晋不可伐,陛下独决意行之?”坚不听,曰:“军旅之事,非妇人所当预也。”
何无忌夜草檄文,其母,刘牢之姊也,登橙密窥之。泣曰:“汝能如此,吾复何恨。”问所与同谋者,曰:“刘裕。”母尤喜,因为言举事必有成之理以劝之。
窦建德救王世充,唐拒之于虎牢。建德妻曹氏劝使乘唐国之虚,西抄关中,唐必还师自救。建德曰:“此非女子所知。”
黄巢死,时溥献其姬妾。僖宗宣问曰:“汝曹皆勋贵子女,何为从贼?”其居首者对曰:“狂贼凶逆,国家以百万之众,失守宗祧。今陛下以不能拒贼责一女子,置公卿将帅于何地乎?”上不复问,戮之于市。余人皆悲怖昏醉,独不饮不泣,至于就刑,神色肃然。
唐庄宗临斩刘守光,守光悲泣哀祈不已,其二妻李氏、祝氏谯之曰:“事已如此,生复何益!妾请先死。”即伸颈就戮。
刘仁瞻守寿春,幼子崇谏夜泛舟渡淮北,仁瞻命斩之。监军使求救于夫人,夫人曰:“妾于崇谏,非不爱也,然军法不可私,若贷之,则刘氏为不忠之门矣。”趣命斩之,然后成丧。
王师围金陵,李后主以刘澄为润州节度使,澄开门降越。后主诛其家,澄女许嫁未适,欲活 之。女曰:“叛逆之余,义不求生。”遂就死。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非妇人所当预也 预:预料。
B.何无忌夜草檄文 草:起草。
C.趣命斩之 趣:通“促”,催促。
D.澄女许嫁未适 适:女子出嫁。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叙乃与赵昂合谋 ②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B.①敢以面目视人乎 ②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C.①问所与同谋者 ②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D.①唐拒之于虎牢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12.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妇人女子/以柔顺静专为德/其遇哀而悲/临事而惑/蹈死而惧/盖所当然/尔至于能以义断恩/以智决策/视死如归/则几于烈丈夫矣。
B.妇人女子/以柔顺静专为德/其遇哀而悲/临事而惑/蹈死而惧/盖所当然尔/至于能以义断恩/以智决策/视死如归/则几于烈丈夫矣。
C.妇人女子/以柔顺静专为德/其遇哀而悲/临事而惑/蹈死而惧/盖所当然尔/至于能以义断恩/以智决策/视死如归/则几于/烈丈夫矣。
D.妇人女子/以柔顺静专为德/其遇哀而悲/临事而惑/蹈死而惧/盖所当然/尔至于能以义断恩/以智决策/视死如归/则几于/烈丈夫矣。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超叛汉,姜叙的母亲催促姜叙迅速发兵。马超偷袭历城,姜叙母为马超所获,但她正气凛然,大骂马超,被马超杀死。
B.秦符坚宠爱的张夫人和窦建德妻子曺氏,都能在关键时候劝谏丈夫,但她们的建议都不被听从。
C.王师围困金陵,李后主任命刘澄为润州节度使,不料刘澄开门投降,后主诛杀他的全家,刘澄女儿刚刚订婚,想要活下去,但也被杀害。
D.本文思路清晰,脉络分明。文章所举的各位女子都能体现题目中的“英烈”,在某些方面能够与烈丈夫相提并论。
第Ⅱ卷(共111分)
四、(6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6分)
【双调】沉醉东风
(元) 关汉卿
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时间月缺花飞,手执着饯行杯,眼阁着别离泪。刚道得声“保重将息”,痛煞煞教人舍不得。好去者,望前程万里。
【注】阁:搁,这里指勉强噙住眼泪。
送行女子是怎样一个形象?她的临别赠言表现了怎样的心理活动?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3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14分)
第二天我起得很迟,午饭之后,出去看了几个本家和朋友;第三天也照样。他们也都没有什么大改变,单是老了些;家中却一律忙,都在准备着“祝福”。这是鲁镇年终的大典,致敬尽礼,迎接福神,拜求来年一年中的好运气的。杀鸡,宰鹅,买猪肉,用心细细的洗,女人的臂膊都在水里浸得通红,有的还带着绞丝2银镯子。煮熟之后,横七竖八的插些筷子在这类东西上,可就称为“福礼”了,五更天陈列起来,并且点上香烛,恭请福神们来享用,拜的却只限于男人,拜完自然仍然是放爆竹。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只要买得起福礼和爆竹之类的,——今年自然也如此。天色愈阴暗了,下午竟下起雪来,雪花大的有梅花那么大,满天飞舞,夹着烟霭3和忙碌的气色,将鲁镇乱成一团糟。我回到四叔的书房里时,瓦楞4上已经雪白,房里也映得较光明,极分明的显出壁上挂着的朱拓5的大“寿”字,陈抟老祖写的,一边的对联已经脱落,松松的卷了放在长桌上,一边的还在,道是“事理通达心气和平”。我又无聊赖的到窗下的案头去一翻,只见一堆似乎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一部《近思录集注》和一部《四书衬》。无论如何,我明天决计要走了。
15、文中“他们也都没有什么大改变,单是老了些”一句在反映社会背景方面有什么作用?(2分)
16、作者详细描写鲁镇“祝福”的情景,并且特别点明“年年如此,家家如此……今年自然也如此”,这和写祥林嫂的命运有什么关系?(4分)
17.根据鲁四老爷书房的相关描写,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出适当的内容。(4分)
(1)鲁四老爷在书房里挂着朱熹“事理通达心气平和”的对联,但另一联却“松松的卷了放在长桌上”,这表明________________。
(2)他案上的几部书则又表明他的身份是________________。
18.小说中描写鲁四老爷的书房,有哪些作用?(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18分)
透明
纳兰妙殊
衰老像夜晚一样徐徐降临,光并不是一下子就散尽,死神有惊人的耐心,有时他喜欢一钱一钱地凌迟。壮年时的余晖犹在,八十岁时,姥姥的食量仍是阖家之最。她独个儿住在老房子里,自己伺候一个蜂窝煤炉子,自己买菜做饭,虽是颠着一对小脚,行如风摆杨柳,但还利索得很。她对大家都很有用,儿女的孩子尚小,都得靠姥姥帮忙看管。六个外孙、孙女、外孙女,都经她的手抚养。于是她是有实质的,有威信,说话一句算一句,小辈们都不敢不认真听,稍有点嬉皮笑脸,姥姥脸色一沉,扬起一只大手,“打你!”喉咙里冒出不大不小的一个霹雳,威风凛凛。不听话者难免心头一凛,收敛起嬉皮笑脸,承认错误。
后来她越来越老了,城池一座一座失守,守军一舍一舍败退,退至膏肓之中。她不能再为家人提供帮助,只能彻底地索取,因此她逐渐透明下去,世界渐渐看不见她了。她的威严熄灭了,儿女们上门的脚踪逐渐稀了,孙儿辈异口同声地说工作忙,好像都在同一家公司。春节团聚的时候,敷衍地拎一箱牛奶,进来叫一声姥姥或奶奶,这就算交差。她记忆漫漶得很了,一个孙女站在眼前,她要把所有孙女名字都叫一遍,才牵带得出正确的那个。
除了行动能力,在最后十年中,她也渐渐失掉正常交流谈话的智力。与人说话,一句起,一句应,一句止,她就很满足了,慢慢点着头,像回味这次对话似的,眼睛若有所思地转向别处。
有时,她想主动与人沟通,就拿手去碰触身边的人,叫着,嗳,嗳。脸色有点巴结地笑,郑重地问出一个问题,比如:我有点不记得,想了半天了——你今年多大?
这当然是可笑的。被问的人和旁边的人对此都有默契的认识,他们面面相觑,嬉笑着,拿不认真的嗓音说,您看我多大了?
她却仍认真的,我想你是十九,还是二十?
被问的人呵呵大笑,姥姥,我都三十五啦。
然后人们继续自管自说话,不再看她。剩她独个儿咂摸那一点愕然,并陷入喃喃慨叹,哎呀,我外孙三十五了?当初我带你的时候,你整天哭,搁不下,只能一只手抱你,一只手捅炉子炒菜……
人们都同意跟她说话只要敷衍过去即可,谁让她活到这样老,老得跟世界文不对题。“衰老不是一场战争,而是一场屠杀。”菲利普·罗斯说。除非你幸运地蒙召早退,逃出这环链条。
后来她的听力不太好了,人间把她又推远了一步。有时她会陷入沉思状态,陷得很深。盘腿坐着,小脚放在腿弯折叠处,手撑着额角,眼睛盯着墙,浑浊的眼珠停滞了,犹如哲学家整理胸中哲思。大家围坐在她旁边的沙发上,以这个行动表示孝敬。所有人当着她的面议论她,毫不避讳,也不用压低声音,就像她是一座标本。
生命和岁月交给她的能力,最终按原本的顺序一样一样还回去。五年前,很难出门了,用轮椅推到外面花园里,还能搀着别人的手走两步,走到池子边看人用馒头喂金鱼。后来不再出屋,不过还能从这间屋走到那间屋。再后来彻底不能行走,但还勉强能站立。再后来站起来也不能了,三年里整日只倚枕坐着。她的食量逐渐减少,食谱逐渐缩短,需要多费牙齿之力与肠胃之力的美味一项一项与她道别。本来她还能喝几口黄酒,后来终至一喝酒就腹泻。
筛子眼越来越细,兴致、乐趣都被筛出去了,日子唯余越来越纯粹的萧索。
最后半年,她吃得像个初生婴儿,粥,牛奶,一点点肉糜。
到临终两个月,粥和牛奶亦被肠胃拒绝了,只剩了饮水,蜂蜜调制的水,糖水。再让她喝两口牛奶,下午就泻了一床。仅余的生命力,负隅顽抗,又把这座孤城苦守了两个月,直至弹尽粮绝。
最后一次回家看她,她的精神已不够把眼皮撑足。眯缝眼看我,仍笑,喊我乳名,声音又虚又小,像一片揉烂的纸条。阳光照着她,能透过去。
我拉起她的手,攥一攥,又放下,然后做了一次从没跟她做过的动作:握着她硬邦邦硌手的肩膀,嘴唇碰着她颧骨,轻轻一吻。那皮肤薄得像一层膜。
她眼皮下闪出一星欣慰和快活,低声说,哟。然后问,你回来呆几天啊?
我说,明天就走,你等着我,我再来看你。
她半迷蒙的一笑,代替回答。
倒数第二样能力,吞咽。除了每天几口水,她无力吞咽更多东西,再多就累着了。
到世上来学会的第一样本领以及丢掉的最后一样,都是:呼吸。初夏的上午,她咽下最后一口呼吸。
(选自《人民文学》2012年第11期,有删改)
19. 本文采用了什么叙述方式?有何好处?(4分)
20、理解文中画线句的含义。(4分)
⑴衰老不是一场战争,而是一场屠杀。(2分)
___________________
⑵筛子眼越来越细,兴致、乐趣都被筛出去了,日子唯余越来越纯粹的萧索。(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简析本文对比手法的运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透明”作为文章的标题,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13分)
23、把下面五句话按顺序填入横线处,使之成为语义连贯的一段话。(4分)
假如有人问我语文是什么,我会高兴地告诉他:_________________,展开我色彩缤纷的想象;_________________,牵动我亲临其境的目光;_________________,教会我富请与物的感观;_________________,演绎我字正腔圆的对白;_________________,美化我独抒性灵的意象。
①是跌若起伏的戏剧 ②是天真无邪的童话 ③是优雅闲适 的散文
④是情节曲折的小说 ⑤是意蕴深远的诗歌
24、阅读下面的文字,用一句话概括“我”的经验。(不超过20个字)(4分)
想得清楚,就说的清楚,说得清楚,就写得明白。这样说对吗?
对是对,但是不全面,就我个人的经验而言,有些事情,有些道理,老是想不清楚,我努力去说,一说再说,就想清楚了。同样,有些事情,有些道理,老是说不清楚,我仍努力去写,一写再写,就说清楚了。
我的经验是:
25、下面是《窦娥冤》中的一段唱词:
【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 盗跖, 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甲句)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上面画线的甲句,《古名家杂剧》为:“地也,你不分好歹难为地!”(乙句)请比较甲、乙两句的优劣并说明理由。要求:①理由充分、合理;②语言表达准确、简明。(5分)
七、作文(60分)
26、请以“总想对你说”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转载敬请注明“
七色花学习网”
http://3w.7se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