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Ⅰ卷(选择题 36分)
一、(9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不全正确的一组是
A、矜(jīn)持 炫(xuàn)耀 炽(chì)热 拔擢(zhuó)
B、挑衅(xìn) 搅(jiǎo)动 拾掇(duo) 隽(jùn)永
C、熨(yù)帖 包扎(zā) 压(yā)榨 修葺(qì)
D、粗犷(guǎng) 狙(jū)击 嗜(shì)好 坍圮(pǐ)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A、母亲不是大人物却不失却她的伟大,她的老实、本分、善良、勤劳在家乡有口皆碑。
B、南京史称六朝古都、十朝都会,历尽沧桑也阅尽繁华,灿若云霞的南京云锦在这座城市演绎了最为华彩的篇章。
C、这个南方小城,几乎看不到雪,可是昨夜一场沸沸扬扬的大雪竟把全城都变成了银白的世界。
D、寄走了钱,心安理得地又投入到我的工作中了,心中再也没有母亲的影子。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平时煮粥,大家都喜欢把粥熬得稠稠的,觉得这样的粥具有细腻的口感、丰富的营养和很好的食欲,脾胃虚弱的人容易吸收。
B、古代神话虽然玄幻瑰奇,但仍然来源于生活现实,曲折地反映了先民们征服自然、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
C、一项好的政策照理会带来好的效果,但在现阶段,必须强化阳光操作、民主监督等制约措施,因为好经也要提防不被念歪。
D、作为一名语文老师,他非常喜欢茅盾的小说,对茅盾的《子夜》曾反复阅读,一直被翻得破烂不堪,只好重新装订。
二、(15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8题。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既无伯叔,终鲜兄弟 鲜:少,无
B、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吊:安慰
C、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除:除去
D、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卒:终结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B、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C、宠命优渥,岂敢盘桓D、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时曺军兼以饥馑,死者大半
B、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C、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D、且臣少仕伪朝 若属皆且为所虏
7、下列各句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①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②若能能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 ③輮使之然也 ④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⑤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⑥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A、①②④ B、①②⑥ C、③④⑤ D、③⑤⑥
8、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面两段侧重在叙事中动以深情,而后面两段侧重在陈情中陈之以义。
B、在陈情中既表述自己“愿乞终养”的决心,又表达了活着尽忠效力,死后亦当感恩图报的感情。
C、第三段融情于理,特别是连用“凡在”“况臣”“且臣”“今臣”“但以”等词,曲折而有条理。
D、最后一段作者用两个年龄数字作对比,意在表明孝比忠重要。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吾母姓钟氏,十八归先府君。府君任侠好客,乐施与,散数千金,囊箧萧然,宾从辄满座。吾母脱簪珥,治酒浆,盘罍间未尝有俭色。越二载,生铨,家益落。府君由是计复游燕赵间,而归吾母及铨寄食外祖家。先外祖长身白髯,喜饮酒,酒酣,辄大声吟所作诗,令吾母指其疵。母每指一字,先外祖则满引一觥,数指之后,乃陶然捋须大笑,举觞自呼曰:“不意阿丈乃有此女!”记母教铨时,组绣绩纺之具毕陈左右,膝置书,令铨坐膝下读之。儿怠,则少加夏楚。旋复持儿泣曰:“儿及此不学,我何以见汝父?”鸡鸣卧焉。庚戌,外祖母病且笃,母侍之,凡汤药饮食,必亲尝之而后进。外祖母濒危,泣曰:“女本弱,今劳瘁过诸兄、惫矣。他日婿归,为言我死无恨,恨不见女子成立。其善诱之!”语讫而卒。十岁,父归。越一载,复携母及铨,偕游燕秦赵魏齐梁吴楚间。先府君苟有过,母必正色婉言规。或怒不听,则屏息,俟怒少解,复力争之,听而后止。先府君每决大狱,母辄携儿立席前,曰:“幸以此儿为念!”府君数颔之。又十载归卜居于鄱阳铨年且二十明年娶张氏母女视之训以纺绩织纴事一如教儿时。 (节选自蒋士铨《〈鸣机夜课图〉记》)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十八归先府君 归:回到。
B.盘罍间未尝有俭色 俭色:不丰满的情况。
C.不意阿丈乃有此女 意:怀疑。
D.复力争之 争:争论。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不意阿丈乃有此女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B.我何以见汝父 大王来何操
C.令吾母指其疵 吾其还也
D.必亲尝之而后进 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褥
11.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又十载归/卜居于鄱阳/铨年且二十/明年娶张氏/母女视之/训以纺绩织纴事/一如教儿时。
B.又十载归/卜居于鄱阳/铨年且二十/明年娶/张氏母女视之/训以纺绩织纴事/一如教儿时。
C.又十载归/卜居于鄱阳/铨年且二十/明年娶/张氏母女视之/训以纺绩织纴事一/如教儿时。
D.又十载归/卜居于鄱阳/铨年且二十/明年娶张氏/母女视之/训以纺绩织纴事一/如教儿时。
12.下列对原文的评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记叙了母亲平凡而辛勤的事迹,表现了作者对母亲的崇高的敬意和深切的怀念。
B.文中所写母亲对父母孝,对子女慈,相夫教子等,虽然都属于传统道德的范围,但仍具有现实意义。
C.本文作者叙述母亲诸多琐事,用铺叙手法,再加上一些感情浓烈的语辞,因而对母亲的赞美和热爱极为具体化。
D.文中细节描写不多,但有点睛之妙,如外祖父的得意,母亲的聪颖,以及父女间融洽的亲情,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第Ⅱ卷(共114分)
四、(2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4题。(11分)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 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 余泣,妪亦泣。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选自《项脊轩志》)
13、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5分)
①迨诸父异爨 ②乳二世 ③而母立于兹 ④大母过余曰 ⑤比去,以手阖门
14、把文段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2)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1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岁暮
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②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1)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补写出下列名篇的空缺部分。(4分)
(1)天街小雨润如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早春》)
(2)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归有光《项脊轩志》)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
超重的爱
肖复兴
那天到机场送人,飞往法兰克福、伦敦、罗马和巴黎的航班,密集得像雨点似的挤在一起。大概正赶上暑假结束,大学开学在即,到处可以看到推着装有大行李箱推车的学生们,送行的父母特别多。候机厅里,家庭的气息一下子很浓,像是客厅,相似的面孔不停地在眼前晃动。
不时有孩子进到里面去办理登机手续,家长只能够站在候机厅里等,“儿行千里母担忧”,他们都伸长了脖子,把望眼欲穿的心情赋予人头攒动的前方。不时便又看见有孩子匆匆地从里面走出来,给家长一个渴望中的喜悦。不过,我发现,匆匆出来的孩子大多并不是为了和送行的父母再一次告别,也很少见到有依依不舍的场面,那样的场面,似乎只留给了情人之间的拥抱和牵手。
站在我身边的是一位面容姣好的中年妇女,凉鞋露出的脚趾涂着鲜艳的颜色,这样风韵犹存的女人,在我们的电视剧里一般还要在男人怀里撒娇呢。现在,她像是只温顺的猫,眼神有些茫然。不一会儿,我看见一个大小伙子推着行李车,气冲冲地向她走来,没好气地对她嚷嚷道:“都是你,让我带,带!都超重啦!”只听见她问:“超了多少?”语气小心,好像过错都在自己的小媳妇。“10公斤!”只有儿子对母亲才会这样肆无忌惮。听口音,是南方人。
于是,我看见母亲开始弯腰蹲了下来,把捆箱子的行李带解开,打开箱子。那是一大一小赭黄色的两个名牌箱。儿子也蹲下来,和母亲一起翻箱子里面的东西,首先翻出的是两袋洗衣粉,儿子气哼哼地嘟囔着:“这也带!”然后又翻出一袋糖,儿子又气哼哼地嘟囔一句:“这也带!”接着把好几铁盒的茶叶都翻了出来:“什么都带!”母亲什么话都没说,看儿子天女散花般把好多东西都翻了出来,面前像是摆起了地摊。最后,儿子把许多衣服和一个枕头也扔了出来,紧接着下手往箱底伸,只听见母亲叫了声:“被子呀,你也不带了!”
我有些看不过去,走了两步,冲那个一直气哼哼嘴撅得能挂个瓶子的儿子说:“10公斤差不多了,你东西都不带,到了那儿怎么办?”儿子不再扔东西了,母亲站了起来,一脸忧郁,本来化得很好的妆,因出汗而坍塌显出些许的斑纹。“先去试试再说。”我接着对那个儿子说,他开始收拾箱子,母亲则把茶叶都从铁盒里掏出来,又塞进箱里。儿子推着行李车走了,我问那位母亲,孩子去哪里,她告诉我去英国读书。她脚下的那些东西都散落着,稀泥似的摊了一地。
这时,我身旁另一侧,又有一个女孩推着车走到她的父母身边,表情几乎和那个男孩一样气哼哼的,把车使劲推到她父亲的脚前,说了句:“严重超重!”父亲和刚才这位母亲一样,立刻蹲下身子,替女儿打开行李箱。我一看,箱子里几乎全是吃的东西,而且全是麻辣食品,不用说,来自四川。左翻翻,右翻翻,父亲权衡着取出什么好。女儿站在那里,用手扇着风,抹着脸上的汗,说着:“这都是我想带的呀!”这让父亲为难了,倒是母亲在旁边发话了:“把那些腊肠都拿出来吧,那玩意占分量。”父亲拿出了好几袋腊肠,又拿出好几管牙膏、一大罐营养品和几件棉衣。再盖箱子的时候,鼓囊囊的箱子瘪下去一大块。女儿风摆柳枝般推着车走了,我悄悄地问这位母亲这是去哪儿,她说是去法国读书。
独生子女的一代,理所当然地觉得可以把一切不满和埋怨都发泄给父母。“养儿方知父母恩”,他们还没到明白父母心的年龄。他们可以埋怨父母的娇惯和期待超重,却永远不该埋怨父母对自己的情感超重。
(2010年4月6日《北方人》)
17.文章的标题为“超重的爱”,新颖而独特,请写出标题所包含的两层意思。(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请简要分析文中画线句子反映出母亲怎样的心理。(6分)
(1)语气小心,好像过错都在自己的小媳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母亲站了起来,一脸忧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文章写了两个送儿女的场景,在选材上是否有重复累赘之感?为什么?(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文章说:“独生子女的一代,理所当然地觉得可以把一切不满和埋怨都发泄给父母”。结合文章和自己的经历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看法。(6分)
六、(13分)
21、写出填在下面横线处一段话的正确语序。(3分)
在广袤的原野上,一株株、一簇簇的树木迎风挺立,________________。
①抬头看天,天空在茫茫草原的映衬下,显得更加明净深邃
②洁白而富有质感的云朵,在天地间悠然浮动
③为草原增添不少生动和妩媚
④又像上苍之手对大地轻轻抚慰
⑤或秀丽俏拔,或风姿傲然
⑥云影掠过草原,像锦缎在碧波中起伏
22、请在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语句,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表达你对母爱的感激。(6分)
母亲的笑容,是世界上最和煦的春风;母亲的皱纹,是艰辛岁月里的风霜雪雨的刻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母爱是最温馨的。古往今来,有无数文人墨客抒写了他们所感受到的温情似水的母爱。
23、某校学生社准备出版校内刊物,主要内容是报道学校新闻、传递高考信息、刊登学生作品等,特向同学们征求刊物名称。
请你为校刊拟一个恰当的名称,并附上一段不超过40个字的文字说明,分析拟写该名称的原因。
示例:刊物名称:晨曦
理由:晨曦初露,不久就会霞光万道,象征同学们在不久的将来会成为出类拔萃的人才。
你所拟写的刊物名称:
你的理由:
七、作文(60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父亲的书桌对面有一把小椅子,儿子坐在那里陪伴回家在桌子前剪报的父亲,父子俩没有说话,静静相对,儿子望着父亲,祥和的面容,心里充溢着宁静的幸福。父亲,您辛苦了,能这样陪陪您,我真的很愿意。
根据上面的材料,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转载敬请注明“
七色花学习网”
http://3w.7se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