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集锦 >> 小学试题 | 初中试题 | 高中试题 | 专项练习 | 其它
站内搜索: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试题集锦 >> 高中试题 >> 阅读文章

高一必修二综合检测题

来源:七色花学习网 作者:七色花学习网 发布时间:2016-02-04 查看次数:1072
 
第Ⅰ卷(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洋紫荆的花和叶长得十分有趣。它的花有五片花冠,四片对称地分裂两侧,①________________,布满色调颇浓的彩斑,很像兰花的花舌,因此有人称它为“兰花树”。紫荆树的叶子也非常有趣,就像它的本名羊蹄甲所(显示/展示)的那样,仿佛羊蹄一样,每片叶子都毫无例外,是由腰子形的对称的两面合成的,末端凹进去,把它折拢起来,简直像是一只绿色的蝴蝶,又像两个(形影相吊/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于是有人又给紫荆起了一个浑名,叫做“朋友树”。在紫荆盛开的时候,我很喜欢站在树下,闻闻它的幽香,端详它那一串串彩蝶似的花朵,观赏它那对称得出奇的羊蒂般的叶子。清风吹来,落英缤纷,②________________,我也不想(拂/扫)掉它,心中禁不住引起一串遐想:……
1、 文中加点的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布满 毫无例外 B、浑名 凹进去
C、幽香 落英缤纷 D、遐想 禁不住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显示 形影相吊 拂 B、显示 形影不离 拂
C、展示 形影相吊 扫 D、展示 形影不离 扫
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① 一片翘起在上方 ②花瓣撒满了头、肩
B、① 在上方一片翘起 ②头、肩撒满了花瓣
C、① 在上方一片翘起 ②花瓣撒满了头、肩
D、① 一片翘起在上方 ②头、肩撒满了花瓣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乌鲁木齐市各族干部群众纷纷表示,要将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转化为工作动力,不负众望,努力把乌鲁木齐建设成全疆首善之城。
B、重新收监对于那些“逍遥狱外”者来说,是必然的结果,但如此这般不诚心服刑、不真心悔过之举,又岂能等闲视之,收监了之?
C、董鲁安以耳闻目睹的大量事实,深刻揭露日寇和汉奸在北平犯下的种种罪行,热情歌颂了北平人民的爱国主义行为。
D、现在看来,如果我们采用传统的版权输出方式,很难将这数千万字的长篇大论翻译输出,即使翻译也是耗资巨大,而且也很难找到合适的收藏对象。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美国总统奥巴马3日公布了史上最重要的清洁能源计划,将对美国风力、太阳能以及其他新能源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B、70年前,经过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使中国人民打败了穷凶极恶的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赢得了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C、鉴于此次“新视野”号飞船的探测任务方式既不是着陆,也不是绕行,而是飞掠冥王星,科学家将最大限度利用有限的几小时收集数据。
D、制造业成本虽然在上升,但我国制造业综合优势依然明显,外商产品订单也有回潮。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中华文化具有会通精神
张岂之
《庄子·天下篇》说,天下大乱的时候,产生了许多学说,“譬如耳目鼻口,皆有所明,不能相通。”儒家《易传·系辞上》云:“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主张思想文化的融会贯通。西汉史学家司马迁认为,“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诸子百家立论不同,但也有彼此相通的方面。东汉史学家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说,诸子百家学说“相反而相成”。由此可见,会通精神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
中国思想文化史就是思想文化会通的历史。这从《吕氏春秋》一书可以看出端倪。该书亦称《吕览》,为战国末期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编成,以儒家和道家学说为主,兼论名、法、墨、农、阴阳各家。此书肯定儒家的政治伦理,主张实行仁政,也赞成道家的君无为而臣有为的观点,体现了儒、道的会通。汉高祖刘邦之孙刘安被封为淮南王,与门客编撰《淮南子》一书。其中,既有道家的“无为”思想,也有儒家、墨家以天下为己任、劳作不息的论述。
从战国末期到秦汉及魏晋时期,其间贯穿着儒家与道家学说的会通,由此产生了魏晋玄学。魏晋玄学以《周易》《道德经》《庄子》为基础,称为“三玄”。它既讲自然变化,也谈社会人事变迁;既鄙视世俗,表现出超然物外的态度,又主张保持“名教”(身份等级的象征)传统和对自身既得利益的重视,用以论证“名教”与自然的一致性,体现了儒家与道家学说的会通。
中国思想文化的再一次会通,起于唐代“三教并立”(这里的“教”指教化),至两宋,由南宋理学完成。唐代,中国佛学吸取了儒学和道家老子学说的某些方面,有些僧人以“人皆可以为尧舜”来解释佛性,并出现了专讲孝道的佛经,如《父母恩重经》。有些僧人以忠孝思想为内涵、以家族组织为形式编写了禅律《百丈清规》,使佛教中的若干宗派世俗化,这样佛教才有了立足的文化基础。唐代思想家推崇儒学,同时研究佛学,居庙堂之上讲修齐治平、道德教化,处江湖之远则“栖心释梵,浪迹老庄”。时至两宋时期,儒学吸取了佛学宗教哲学的某些论证方法,使自身的哲学思辨特别是在本体论上有了新的理论创造。
“会通”,用南宋理学家朱熹的话说,就是为儒学寻找“活水源头”,否则儒学就会枯竭凋零。他在诗里写道:“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他和其他理学家将“三教”会通在以儒学为主的思想体系中,称为“新儒学”。与朱熹理学有别,南宋产生了以陆九渊为代表的心学思想,认为“心即理”,只要“发明本心”,即可“穷理尽性”。明代思想家王守仁继承陆九渊心学传统,论述“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学说,反映了人们要求独立思考的理性要求。
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说,思想学术为天下之“公器”“公识”,要由天下士人共同研究,确定其价值。在他看来,思想学术上的会通精神有助于打破学术上的门户之见,综合各家之长,开辟出一条新路。
6、下列对本文主旨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在中国思想文化的历史之中,会通精神是其中重要的特点。
B、会通精神可以吸收其他学说的论证方法,产生新的理论创造。
C、会通精神可以为自己的学说寻找到“活水源头”,不致于消亡殆尽。
D、会通精神可以综合各家思想学术上的优点,打破门户偏见。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司马迁认为,虽然诸子百家的学说各不相同,但是彼此之间也有相通的地方。
B、在汉代及其以前,中国思想文化进行了第一次会通,它是儒家和道家学说的会通。C、唐代以后,中国思想文化又进行了一次会通,是“三教”之间的会通。
D、南宋理学家朱熹的“新儒学”,是以儒家思想为主,还会通了“三教”的其他学说。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吕氏春秋》和《淮南子》这两本书都能够体现儒家和道家之间的会通精神。
B、魏晋玄学是儒家与道家的会通,体现了“名教”与自然的一致性。
C、在唐代,开始了“三教”的会通,佛学开始全面吸取儒学和道家老子学说。
D、正是因为佛教与其他学说进行了会通,才有了立足的文化基础。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晋幸灵者,豫章建昌人也。立性少言,与小人群居,见侵辱而无愠色,邑里号为痴,父兄亦以为痴。尝使守稻,群牛食之,灵见而不驱,待牛去,乃往理其残乱者。父见而怒之,灵曰:“夫万物生天地之间各得其意牛方食禾柰何驱之”父愈怒曰:“即如汝言,复用理坏者何为?”灵曰:“此稻又欲得终其性矣。”
时顺阳樊长宾为建昌令,发百姓作官船,令人各作楫一双。灵作讫而未输,俄而被人窃。窃者心痛欲死,灵曰:“尔无窃我楫子乎?”窃者不应。须臾甚痛。灵曰:“尔不以情告我者死。”窃者急,乃首应。灵于是以水饮之,病乃愈。船成,以数十人引一艘,不动,灵助之,船乃行。从此人皆畏之,或称其神。
有龚仲儒女,病积年,气息才属,灵以水噀之,应时大愈。又吕猗母皇氏,痿痹一十余年,灵去皇氏数尺而坐,冥目寂然,有顷,谓猗曰:“扶夫人起。”猗曰:“得疾累年,不可卒起。”灵曰:“试扶起。”于是两人扶以立。又令去扶人,乃留水一器而饮之。
高悝家内有鬼怪言语,器物自行。大以巫祝厌之,而不能绝。灵至门,见符甚多,曰:“以邪救邪,岂得已乎!”并使焚之,其鬼怪遂绝。
从尔已后,百姓奔赴如云。灵救愈者多,不受报谢。立性至柔,见人即先拜,辄自称名。凡草木之夭伤于山林者,必起理之,器物之倾覆于途路者,必举正之。
(选自《豫章记》)
【注】立性:生性、秉性。输:缴纳,交出。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灵作讫而未输 讫:终了,完毕。
B、得疾累年,不可卒起 卒:通“猝”,突然。
C、乃留水一器而饮之 饮:饮用,喝。
D、以邪救邪,岂得已乎 已:停止。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见侵辱而无愠色 耳得之而为声
B、尔不以情告我者死 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C、灵助之,船乃行 精思附会,十年乃成
D、并使焚之,其鬼怪遂绝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郞者乎
11、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夫万物生/天地之间各得/其意牛方食禾柰何/驱之
B、夫万物生天地之间/各得其意/牛方食禾/柰何驱之
C、夫万物生天地之间/各得其意/牛方食禾柰何/驱之
D、夫万物生/天地之间各得/其意牛方食禾/柰何驱之
12、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幸灵沉默寡言,同村人都认为他痴呆,连他的父亲和哥哥也认为他是傻子。
B、偷船桨的人喝了幸灵的水,心便不再痛了;皇氏瘫痪了十余年,喝了幸灵的水也能走路了。
C、高悝的家里闹鬼,用巫术大加镇压也不见效,幸灵让他把符全部烧毁,家里的鬼怪才绝迹了。
D、幸灵生性特别柔顺和气,见到人就首先行礼,动不动就自报家门。

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窃者急,乃首应。灵于是以水饮之,病乃愈。
(2)凡草木之夭伤于山林者,必起理之,器物之倾覆于途路者,必举正之。
14、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回答问题。(8分)
蝶恋花
黄燮清
自送行人无意味。独上高楼,何处愁堪寄。闻道长安西北是。栏干不向东南倚。
别恨似烟春似水。一阵轻寒,一阵游丝起。小院落花飞燕子。夕阳闲在蘼芜地。
(1) 词的开篇一句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4分)
(2) 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句。(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人生短暂和人的渺小。
(2)白居易《琵琶行》中,当琵琶女曲终收拨之后,表现四周一片寂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琵琶女出现时的遮掩与羞怯。
五、(12分)
16、阅读下面一段文字,以雄蟋蟀开头,概括雄蟋蟀鸣叫的作用和特点。要求:①要点全面②不超过70字。(4分)
古时,蟋蟀亦叫促织,曾与我们的祖辈有着千余年的悲欢交往。蟋蟀清脆悦耳的鸣叫声,历来为人们所喜爱。凡能被人们“听其声”的蟋蟀,一定是雄性的。雄蟋蟀引吭高歌,是在寻求配偶。当然,蟋蟀不光为“爱情”而歌,当它处于兴奋状态时,也会引吭高歌。原来,蟋蟀除了善鸣叫,还好斗。雄蟋蟀都是好斗的武士,两方相见,如同仇人,必定要咬得对方断肢损须,方肯罢休。获胜的总是得意洋洋地鼓翅鸣叫,为胜利而高奏凯歌,打败的一方则垂头丧气,不声不响地退去。

17、用排比的修辞方法,改写下面句子画线部分。要求:①句式一致②字数相近③语意连贯④不改变原意。
尖厉的风刀在漠海中忙碌了千万年,雕刻出了辉煌幻景,是绿洲王国残露在沙砾中的;在时光里,浮现出金冠皓腕的歌舞艳影也被雕刻出来;风刀还雕刻出了那骆驼队伍和缥缈身影,在夕晖下跋涉……

18、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4分)
“香”的本义是五谷煮熟时的美好香气。①后引申为一切美好香气。对它的认识最早可追溯到上古三皇之一的神农。根据考察显示②,神农是中华香文化当之无愧的祖师。古代用香的类型大致③分为三种:④风香、雅香和颂香。“风香”即平民的生活用香,比如驱逐蚊虫瘴疠、辟秽去疾等……⑤,以简单的物质效用为主;“雅香”兼有物质效用和精神追求,比如屈原在诗篇中大量使用许多⑥香草,既反映当时用香习俗,又隐喻美好的品德以及⑦忠心的贤臣;⑧“颂香”即祭祀焚香,从古代盛大的燔烧祭祀,到现在祭祖、敬神、礼佛的上香仪式,都着重于精神追求。
(1) 为了表达简明,画线的词语有两处应该删除,序号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2) 画线的标点有两处错误,序号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六、(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石磨,村庄的图章
刘巍
①年轻人渐渐远离村庄,村庄老了,祖父也老了,那皱纹就像村口的那副石磨盘。石磨仍旧在村庄,但我们带着村庄的嘱托背井离乡。石磨,却如一枚村庄的图章,深深地印刻在了我们的心里。
②很多年前的爷爷还很健壮,光着臂膀,轮圆了胳膊,一圈圈的推着那副磨盘,细细的玉米面就从每一个垄沟里纷飞而出,等到爷爷磨好了面,一手提着面,一手抱起我回家,爷爷偶尔会用那扎人的胡子蹭我的脸,痒得我直抓祖父的头发。回到家,奶奶筛面开始做饭。我在爷爷的怀里小睡一会儿之后,就闻到了沁人心脾的饭香,自家的玉米,自己磨的玉米面。爷爷抱着我,一口口的喂我吃饭,奶奶蒸出的热气腾腾的玉米饭是我童年记忆中的佳肴。
③石磨不仅用来磨面,乡下人还用来磨豆腐,石磨磨出的豆腐鲜嫩清香,口感纯正,虽然有了电磨,不用人力推磨了。爷爷仍旧会隔三差五地去村口磨玉米,磨黄豆,每次我回家爷爷都会亲自给我磨豆腐做我做喜欢吃的石磨豆腐。暑假的时候回去看望爷爷,他推磨的力量已大不如以前了,推几圈就大汗淋漓了,石磨仍旧是那一轮石磨,我已然长大,但爷爷却老了。
④有爷爷奶奶的故乡,不管我们多大,永远有我们心中的童年。奶奶把石磨豆腐切成薄片用香油煎成两面金黄,撒上少许的盐,放上细细的葱花,一盘地道的石磨豆腐就上桌了。看着我津津有味地吃着奶奶做的豆腐,爷爷和奶奶的脸上满是欣慰的皱纹。“推磨,拐磨,推得粑粑圆不过”这童瑶还依稀回荡在耳畔,但石磨早已经成为了村里的一个摆设。
⑤童年的时候,每到农闲的时候,村口的石磨就从来不会停歇,村里的女人们总有磨不完的面,磨细的五谷杂粮,人吃,畜生也吃,而今,石磨老了,年轻人也走出了村庄,石磨终于歇息了。早已不规整的磨齿,遗留着先辈的纹路,缺口的磨斗里,咀嚼了几代人的生活。石磨一直在与时间赛跑,一粒粒五谷杂粮被感化成生活,日子就在一圈圈的转动中悄然流逝,青石的磨架虽已失去当年的容颜,两块青石仍旧紧紧咬合在一起。
⑥石磨属于乡村,乡下有它喜欢的稻穗和麦香。久居城市里,吃着超市里的那些“精粮”,但时时会怀念起童年里那些吃粗粮的日子。石磨守候的村庄,宁静祥和,虽然我们远离故乡,但村庄里的石磨,就像一枚图章,深深地印刻着浓浓的乡情伴随着胎记一般的味道。
(选自《三晋都市报》)
19、文章第①段画线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

20、作者由石磨想到了童年的哪些美好记忆?请结合文章简要概括。(4分)

21、第⑤段中,作者写故乡的石磨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法?请简要分析。(4分)

22、结合文章,探究本文以“石磨,村庄的图章”为题有什么好处?(6分)
七、(60分)
1995年,中央电视台要做一档“学者访谈录”的节目,编导周兵和主持人白岩松一行人来到国学大师季羡林家里,对季老进行访谈。当时,季羡林坐着,白岩松要给季老一张名片,就从兜里往外掏,听说白岩松要给自己名片,只见季老站了起来,弯腰等着,白岩松掏了很长时间,季羡林就一直那样弯腰等着。采访结束,行走不便的季老还是像以往一样,站在家门口,有礼貌地目送大家走远。
这两个场景,令人感叹不已,季老待人的姿势,反映出它的涵养品行与内心境界,其做人的姿势和他的学问一样受人尊敬。
请以“做人的姿势”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自定立意;②自拟标题;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感谢talhz投稿
转载敬请注明“七色花学习网http://3w.7seha.com
您读过此篇文章后的感受是:
0
0
0
0
0
0
0
0
欠扁 支持 很棒 找骂 搞笑 扯淡 不解 吃惊
相关文章
文章评论
现在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最新更新  
·2017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详解
·山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
·高中语文必修五模块综合测试题
·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三、四单元阶段测试
·高中语文必修五第四单元检测题
·2017年1月泰安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题
·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检测题
·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一二单元阶段测试
·爱的生命的乐章---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二单元检
·人生的五彩梦---高中语文必修五单元检测题
·2017年1月泰安市高中二年级语文期末考试题
·《唐诗宋词》第四单元检测题
·《唐诗宋词》第三单元检测题
·《唐诗宋词》第二单元检测题
·《唐诗宋词》第一单元检测题
阅读排行  
·山东省2008年夏季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四单元阶段测试
·2010年高校招生考试语文(山东卷)参考答案
·2010年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全国1卷)
·2010年高校招生考试语文(全国1卷)参考答案
·2010年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山东卷)
·定和是个音乐迷---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
·2008年山东省高考语文试题(附答案)
·活着---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
·林肯中心的鼓声---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
·看松庵记---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四单元检测题
·高一语文单元检测示范卷(一)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联系方式 | 鲁ICP备11027593号| 联系邮箱:llcycy@126.com | 在线QQ:877049710 | Copyright 2025 | 版权所有 3w.llcy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