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集锦 >> 小学试题 | 初中试题 | 高中试题 | 专项练习 | 其它
站内搜索: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试题集锦 >> 高中试题 >> 阅读文章

第一单元达标测试-----高中语文必修1课堂基础训练

来源:七色花学习网 作者:七色花学习网 发布时间:2015-09-13 查看次数:893
一、 积累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妒(dù)忌 禁锢(gù) 反省(shěng)
B、骐骥(jì) 驽(nú)马 中(zhōng)绳
C、经传(chuán) 句读(dòu) 苌(cháng)弘
D、槁(pù)暴 蛟(jiāo)龙 跬(kuǐ)步
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①虽有槁暴 槁:晒 ②輮以为轮 輮:使……弯曲 ③吾尝跂而望矣 跂:抬起脚尖 ④而致千里 致:送到 ⑤君子生非异也 生:资质,禀赋 ⑥非利足也 利:快 ⑦筋骨之强 强:强壮 ⑧而绝江河 绝:横渡 ⑨声非加疾也 疾:快 ⑩而闻者彰 彰:显著
A、①②⑤⑥⑦⑧ B、①②③④⑦⑨ C、①③⑤⑦⑨⑩ D、①⑤⑦⑧⑨⑩
3、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两句诗值得每个读书人悬为座右铭。
B、常识课程总共不过十数种,每种选读要籍三、五种,总计应读的书也不过五十部左右。
C、许多学系所设的科目“专”到不近情理,在外国大学研究院里也不一定有。这好像逼吃奶的小孩去嚼肉骨,岂不是误人子弟?
D、这种储藏室在从前是笔记,在现在是卡片。记笔记和做卡片有如植物学家采集标本,须分门别类订成《目录》。
4、下列加点熟语的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由于一些贫困山区没钱修路,所以那里的百姓至今还捧着金饭碗要饭。
B、厄尔尼诺现象在世界各地造成的危害不一而足,令人防不胜防。
C、他在会上扬言,谁反对他,就给谁吃小灶,不会让他有好日子过的。
D、虚拟人进入中国电视剧标志着我国电脑特技技术已达登峰造极的境界。
5、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日前提出,现阶段收入分配改革的重点是扩大中等收入人群,形成“中部大,两头小”的新分配格局。
B、不但这里的蔬菜新鲜而且价格低廉,如果你有足够的耐心,那你也不妨和商贩们讨价还价一番,往往你就能用令你满意的价格买到你想要的蔬菜。
C、以往私有概念对人们是陌生和淡薄的,人们对私有财产的归属普遍缺乏安全感,现在《物权法》将给私有财产提供法律安全保障。
D、园中园吸取我国石窟艺术和广州雕塑技艺的精华,融现代建筑技术与园林艺术为一体,把室内层楼变成了花草烂漫、泉涧轻流的岭南田园胜景。
二、课外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2)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6.下列成语,“备”的意义与用法与“圣心备焉”中的“备”相同的一项是( )
A、常备不懈 B、有备无患 C、德才兼备 D、关怀备至
7、下列句子,“而”的用法与“蟹六跪而二螯”中的“而”相同的一组是( )
①吾尝跂而望矣 ②顺风而呼 ③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④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⑤黑质而白章 ⑥吾恂恂而起
A、①③⑤ B、②④ C、④⑤ D、③⑥
8、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在这段文字中,作者用了多个比喻论证了学习要逐步积累,要坚持不懈,要专心致志的道理。
B、人们掌握知识、培养品德的过程,是一个逐步积累、逐步发展,由不知到知、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C、以朽木与金石作比较,说明“不折”与“可镂”的关键在于“不舍”还是“舍”。
D、用蚯蚓的“用心一”和螃蟹的“用心躁”对比论证,意在说明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用心专一。
9、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2)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二)阅读下文,完成10----14题
                                苏东坡读《汉书》
    朱司农载上尝分教黄冈,时东坡谪居黄冈,未识司农公。公客有诵公之诗云:“官闲无一事,蝴蝶飞上阶。”东坡愕然曰:“何人所作?”客以公对。东坡称赏再三,以为深得幽雅之趣。
    异日,公往见,遂为知己。自此,时获登门。偶一日谒至,典谒已通名,而东坡移时不出。欲留则伺候颇倦,欲去则业已达姓名。如是者久之,东坡始出,愧谢久候之意,且云:“适了些日课,失于探知。”坐定,他语毕,公请曰:“适来先生所谓日课者何?”对云:“抄《汉书》。”公曰:“以先生天才,开卷一览,可终身不忘,何用手抄耶?”东坡曰:“不然,某读《汉书》,至此凡三经手抄矣。初则一段事抄三字为题,次则两字,今则一字。”公离席复请曰:“不知先生所抄之书,肯幸教否?”东坡乃命老兵就书几上取一册至,公视之,皆不解其义。东坡云:“足下试举题一字。”公如其言,东坡应声辄诵数百言,无一字差缺,凡数挑皆然。公降叹良久,曰:“先生真谪仙才也。”
    他日,以语其子新仲曰:“东坡尚如此,中人之性,岂可不勤读书耶!”新仲尝以是诲其子辂。叔旸云。
                                            (选自宋·陈鹄《耆旧续闻》卷一)
10、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时东坡谪居黄冈,未识司农公 谪:贬职
B、偶一日谒至,典谒已通名 谒:拜见
C、东坡始出,愧谢久候之意 谢:道歉
D、他日,以语其子新仲曰 语:述说
11、辨析下列四句话中“言”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公如其言 ②东坡应声辄诵数百言 ③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④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A、①③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③④相同,②另有讲法
C、①②各有讲法,③④相同 D、四句话中,“言”字的意思都不相同
12、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异日,公往见,遂为知己。 ②东坡乃命老兵就书几上取一册至
③如是者久之,东坡始出 ④公如其言,东坡应声辄诵数百言
A、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也不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13、下列对文章的表述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苏轼读《汉书》是贬官黄冈时的事,本文主要记载了他用手抄《汉书》全稿的方法刻苦学习的故事。
B、司农朱载上深为苏轼学习的刻苦精神所感动,他用苏轼的故事教育自己的儿子朱新仲更要勤苦读书。朱新仲也曾用苏轼的故事教育自己的儿子朱辂。
C、本文开头有一个细节,苏轼听到一位客人诵读朱载上的两句诗,便惊问作者何人,并称赏再三,这不仅表现了苏轼懂诗,而且表现了他随处留心、虚心好学的精神。
D、学习《游褒禅山记》,我们了解了王安石读书做学问不轻信他人之说,不浅尝辄止,重视实地考察以及深思慎取的治学态度;读了本文,我们则了解了苏轼的虚心好学与读书成诵的刻苦。这两篇文章可作为我们研究王安石、苏轼卓有成就原因的资料。
1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欲留,则伺候颇倦;欲去,则业已达姓名。
译文:
(2)坐定,他语毕。
译文:
(3)三经手钞矣。
译文:
三、名句默写
15、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故不积跬步,________________;不积小流,________________。
(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________________,非能水也,________________。(3)是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四、语言运用
16、依照示例,按要求回答问题。
学校决定在校园里某些地方写上富有教育性的诗句,用来劝学和励志,请你推荐一条,并说明推荐理由。(注意:①必须是比较有名的诗句;②一定要写出作者)
示例: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理由:它提醒师生,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还是比较浅薄的,必须亲身实践才能深刻理解,使之真正成为自己的知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诗句:
理由:
17、冰心的名句“雨后的青山,好像泪洗过的良心”拿抽象的“良心”,来比具体的“青山”。清新鲜活,巧妙精致。请造两个句子,要求一个以具体的事物,比喻抽象的事物;另一个以抽象的事物,比喻具体的事物。
(1)以具体的事物,比喻抽象的事物:________________
(2)以抽象的事物,比喻抽象的事物:________________
五、写作
18、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按要求作文。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倡导读书,也就是倡导文明。21世纪是一个学习型的世纪,国民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决定民族的兴衰。
读书在人的一生中不可或缺。读书是一种爱好,一种品位,更是一种责任。读书长智,读书达理,读书明德。冰心说:“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开卷有益”已成为千古名训。读书,可以一览宏观世界,也可以洞察微观世界;读书,给人快乐、勇气和智慧,陶冶人的情操,培养人的美感;读书,是一次精神的旅游;读书,是和高尚的人对话;读书之乐只有爱读书的人才能体会到。在现实中,有的人见了书就像饥饿的孩子看见面包,舍不得放手;但也有的人读书条件优越却不懂得珍惜……
对于读书,相信同学们有很多话想说,那么,就请你以“读书”为话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

感谢talhz投稿
转载敬请注明“七色花学习网http://3w.7seha.com
您读过此篇文章后的感受是:
0
0
0
0
0
0
0
0
欠扁 支持 很棒 找骂 搞笑 扯淡 不解 吃惊
相关文章
文章评论
现在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最新更新  
·2017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详解
·山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
·高中语文必修五模块综合测试题
·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三、四单元阶段测试
·高中语文必修五第四单元检测题
·2017年1月泰安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题
·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检测题
·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一二单元阶段测试
·爱的生命的乐章---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二单元检
·人生的五彩梦---高中语文必修五单元检测题
·2017年1月泰安市高中二年级语文期末考试题
·《唐诗宋词》第四单元检测题
·《唐诗宋词》第三单元检测题
·《唐诗宋词》第二单元检测题
·《唐诗宋词》第一单元检测题
阅读排行  
·山东省2008年夏季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四单元阶段测试
·2010年高校招生考试语文(山东卷)参考答案
·2010年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全国1卷)
·2010年高校招生考试语文(全国1卷)参考答案
·2010年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山东卷)
·定和是个音乐迷---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
·2008年山东省高考语文试题(附答案)
·活着---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
·林肯中心的鼓声---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
·看松庵记---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四单元检测题
·高一语文单元检测示范卷(一)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联系方式 | 鲁ICP备11027593号| 联系邮箱:llcycy@126.com | 在线QQ:877049710 | Copyright 2025 | 版权所有 3w.llcy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