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集锦 >> 小学试题 | 初中试题 | 高中试题 | 专项练习 | 其它
站内搜索: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试题集锦 >> 高中试题 >> 阅读文章

高中语文必修三活动性学习专题检测题

来源:七色花学习网 作者:七色花学习网 发布时间:2016-05-23 查看次数:1001

第Ⅰ卷(选择题 36分)
一、(24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有错误的一组是
A、①饭(动词,吃)疏食饮水 ②如其礼乐,以俟(等待)君子
B、①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失散) ②予始(原本)殷人也
C、①哲人萎(困顿,此指就要离开人世)乎 ②风乎舞雩,咏(吟诗)而归
D、①舍瑟而作(指站起来) ②天下无道久矣,莫能宗(尊崇)予
2、下列句子中全都含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①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 ②孔子方负杖逍遥于门 ③莫春者,春服既成 ④粪土之墙不可杇也 ⑤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⑥梁柱摧乎
A、①②③⑤ B、①③④⑥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父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②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B、①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 ②今齐地方千里
C、①四十而不惑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D、①孔子适郑 ②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②宗庙之事,如会同
B、①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C、①郑人或谓子贡曰 ②或师焉,或不焉
D、①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A、形状,末也 B、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C、乐亦在其中矣 D、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垄断焉
6、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例句:于予与何诛
A、古之人不余欺也 B、于予与改是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大王来何操
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孔子期望他的弟子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成人”,所以学习以经典为基础的各门知识。
B、依儒家看来,一个人不可能无为,因为每个人都有些他应该做的事。
C、在国际间文化交流日趋频繁、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融和碰撞的今天,我们更应重视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D、学思结合是孔子倡导的、有效的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
8、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他大招学生,不问身家,只要缴相当的学费就收;收来的学生,一律教他们读诗书等名贵的古籍,并教他们礼乐等功课。
B、孟子名轲,邹人,荀子名况,赵人。这两位大师代表儒家的两派。
C、孔子说他自己:“道 之将行也与?命也。道 之将废也与?命也。”他尽了一匹努力,而又归之于命。(《论语•宪问》)
D、随着封建制的解体,贵族的教师们,甚至有些贵族本人----他们已经丧失爵位,但是熟悉典籍----流散在庶民之中。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摄乎大国之间 摄:夹、迫近
B、夫子哂之 哂:笑
C、鼓瑟希 鼓:弹奏
D、异乎三子者之撰 撰:陈述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①子路率尔而对曰 ②吾尝终日而思矣
B、①加之以师旅 ②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C、①愿为小相焉 ②非曰能之,愿学焉
D、①亦各言其志也 ②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 侍坐:陪侍长者闲坐
B、因之以饥馑 饥馑:五谷不熟为饥,蔬菜不熟为馑,这里指荒年
C、冠者五六人 冠者:这里指戴帽子的人
D、夫子喟然叹曰 喟然:长叹的样子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喟然而叹”表明孔子对曾皙的志向并不十分满意。
B、这段文字反映了儒家以礼治国的政治主张。
C、这段文字中孔子一出场,就给人以态度和蔼、胸襟开阔的印象,可见孔子确实是一位高明的老师。
D、这段文字通过孔子和四位学生的谈话,以“言志”为线索,写出了学生们的志趣、性格,表现了孔子的思想和态度。
第Ⅱ卷(共114分)
三、(22分)
13、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2)居则曰:‘不吾知也!
(3)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14、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8分)
水口行舟 宋·朱熹
昨夜扁舟雨一蓑, 满江风浪夜如何。
今朝试卷孤篷看, 依旧青山绿树多。
(1) 这首诗写舟行江上的见闻感受,诗人的情感变化,富有层次。请结合具体词语简析。(3分)
(2) 这首诗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诗人描绘的画面中,蕴含着人生哲理,请细加品味,说一说你的看法。(5分)

15、补写出下列孔子名言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君子坦荡荡,______________。(《论语•述而》)
(2)知者不惑,_____________,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学而》)
(4)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5)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雍也》)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四、(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丧家狗——我读《论语》
李零

“什么叫“丧家狗”?“丧家狗”是无家可归的狗,现在叫流浪狗。无家可归的,不只是狗,也有人,英文叫 homeless。
读《论语》,我的感受,两个字:孤独。孔子很孤独。现在,有人请他当心理医生,其实,他自己的心病都没人医。
我想告诉大家,孔子并不是圣人。历代帝王褒封的孔子,不是真孔子,只是“人造孔子”。真正的孔子,活着的孔子,既不是圣,也不是王,根本谈不上什么“内圣外王”。“若圣与仁,则吾岂敢”,这是明明白白写在《论语》里面的(《述而》7.34)。子贡说,孔子是“天纵之将圣”,当即被孔子否认(《子罕》9.6)。读我的书,你会明白,为什么孔子不接受这个荣誉,而他的学生一定要给他戴上这顶帽子。
我宁愿尊重孔子本人的想法。 孔子不是圣,只是人,一个出身卑贱,却以古代贵族(真君子)为立身标准的人;一个好古敏求,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传递古代文化,教人阅读经典的人;一个有道德学问,却无权无势,敢于批评当世权贵的人;一个四处游说,替统治者操心,拼命劝他们改邪归正的人;一个古道热肠,梦想恢复周公之治,安定天下百姓的人。他很恓惶,也很无奈,唇焦口燥,颠沛流离,像条无家可归的流浪狗。这才是真相。
当年,公元前492年,60岁的孔子,颠颠簸簸,坐着马车,前往郑国,和他的学生走散。他独自站在郭城的东门外,等候。有个郑人跟子贡说,东门外站着个人,脑门像尧,脖子像皋陶,肩膀像子产,腰以下比禹短了三寸,上半身倒有点圣人气象,但下半身却像丧家狗,垂头丧气。子贡把他的话一五一十告诉孔子,孔子不以为忤,反而平静地说,形象,并不重要,但说我像丧家狗,很对很对。
在这个故事里,他只承认自己是丧家狗。
孔子绝望于自己的祖国,徒兴浮海居夷之叹,但遍干诸侯,一无所获,最后还是回到了他的出生地。他的晚年,年年伤心。丧子,哀麟,回死由亡,让他哭干了眼泪。他是死在自己的家中----然而,他却没有家。在他身上,我看到了知识分子的宿命。
任何怀抱理想,在现实世界找不到精神家园的人,都是丧家狗。

其次,我想讲一下,为什么过去我不爱读《论语》,现在却卖劲儿读《论语》,而且是当做一部最重要的经典来读。
我先讲不爱读《论语》是怎么回事。
这本书,我中学就读,但不爱读。当年读《论语》,我的感受是,此书杂乱无章,淡流寡水,看到后边,前边就忘了,还有很多地方,没头没尾,不知所云,除了道德教训,还是道德教训,论哲理,论文采,论幽默,论机智,都没有什么过人之处。这是第一。
第二,予生也晚。我是生于旧社会,长于红旗下,崔健唱的,“红旗下的蛋”。我不爱读《论语》,不是因为我只见过批孔,没见过尊孔。近百年来,尊孔批孔,互为因果,互为表里,经常翻烙饼。它与中国备受欺凌的挫折感和郁积心底的强国梦,有着不解之缘,跟意识形态有关,还有民族心理推波助澜,忽而自大,忽而自卑。在我看来,这些都是拿孔子说事儿。谁要说,不读《论语》就无以为人,现在世道人心这么坏,都是因为不读《论语》,不敬孔子,那就过了。

过去,我不读《论语》,还有个原因,是我不爱听人说教。人上点年纪,以为曾经沧海,就可以当道德老师,我以为是为老不尊。
我总觉得,不问世道好坏,上来就说好人多,既无标准,也无统计,这种说法,极不可靠;好人活着做好事,做了好人好事,注定有好报,也是陈词滥调。事情哪有这么巧?
我理解,道德和秩序,秩序更重要。比如“文革”,不是因为没道德才没秩序,而是因为没秩序才没道德。道德很脆弱,也很实际。说好就好,说坏就坏。比如,挤公共汽车,人太多,车太少,秩序大乱,谁排队,谁甭想上;汽车可以让座,火车就没人让,里面的道理很简单。道德,甭管多好,社会一乱,说跨就跨,越是没道德,才越讲道德。
道德不是讲出来的。历史上,国家一治一乱,道德时好时坏,太正常。远了不说,明朝末年怎么样,清朝末年怎么样?野史笔记、旧小说还在,人和现在一般坏,甚至更坏。您别忘了,那时道德归谁管?正是孔老夫子。
现在的“孔子热”,热的不是孔子,孔子只是符号。
社会失范,道德失灵,急需代用品。就像戒烟的抽“如烟”,暂时过嘴瘾。有人呼吁的乡约民规或宗教道德,也都是如烟。代用品,只要能代就行,不定是哪种。
(本文有删节,作者李零为北京大学教授)
16、第一自然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17、作者认为孔子不是圣人而是丧家狗,为什么?(6分)

18、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现在的‘孔子热’,热的不是孔子,孔子只是符号。”这句话的理解。(4分)

19、道德重要,还是秩序重要?你的观点是什么?谈谈理由。(6分)
五、(12分)
20、请将下列一组词语按合理的顺序组合成一副对联。(4分)
与国咸休 文章道德 圣人家 安富尊荣 同天并老 公府第
组合为:
21、阅读下面的寓言,指出其寓意。(不超过20个字)(4分)
一只公鸡在田野里为自己和母鸡们寻找食物。他发现了一块宝玉,便对宝玉说:“若不是我,而是你的主人找到了你,他会非常珍惜地把你捡起来;但我发现了你却毫无用处。我与其得到世界上一切宝玉,倒不如得到一颗麦子好。”
这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仿照例句,以“生命”为话题,写两个类似的句子。(4分)
例句:假如生命是船,不要随波逐流,要高扬风帆在天风海雨中奋斗搏击。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作文(60分)(任选一题)
23、某班举行辩论会,一方的观点是“儒家文化在今天已经过时”,另一方面的观点是“儒家文化在今天并未过时”。请你选定一方,写一篇发言稿,参加辩论。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自己活动,并能推动别人的,是水;不息地探求,调整自己前进方向的,是水;克服障碍,发挥自己全部能量的,是水;冲刷污秽,清浊自如而大度的,是水;蒸腾而化云霞,变幻而为雨露,凝结而成冰雪,但万变不失其本性的,是水。
你从水的特性中领悟到了什么?
请以“智者如水”为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走进_________的世界
  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转载敬请注明“七色花学习网http://3w.7seha.com
您读过此篇文章后的感受是:
0
0
0
0
0
0
0
0
欠扁 支持 很棒 找骂 搞笑 扯淡 不解 吃惊
相关文章
文章评论
现在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最新更新  
·2017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详解
·山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
·高中语文必修五模块综合测试题
·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三、四单元阶段测试
·高中语文必修五第四单元检测题
·2017年1月泰安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题
·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检测题
·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一二单元阶段测试
·爱的生命的乐章---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二单元检
·人生的五彩梦---高中语文必修五单元检测题
·2017年1月泰安市高中二年级语文期末考试题
·《唐诗宋词》第四单元检测题
·《唐诗宋词》第三单元检测题
·《唐诗宋词》第二单元检测题
·《唐诗宋词》第一单元检测题
阅读排行  
·山东省2008年夏季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四单元阶段测试
·2010年高校招生考试语文(山东卷)参考答案
·2010年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全国1卷)
·2010年高校招生考试语文(全国1卷)参考答案
·2010年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山东卷)
·定和是个音乐迷---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
·2008年山东省高考语文试题(附答案)
·活着---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
·林肯中心的鼓声---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
·看松庵记---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四单元检测题
·高一语文单元检测示范卷(一)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联系方式 | 鲁ICP备11027593号| 联系邮箱:llcycy@126.com | 在线QQ:877049710 | Copyright 2025 | 版权所有 3w.llcy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