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知识积累
1、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无能为也已 B、共其乏困
C、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D、失其所与,不知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若亡郑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B、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C、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D、失其所与,不知
3、下列两组加点词没有活用的一项是( )
A、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B、越国以鄙远
C、夜缒而出 D、郑既知亡矣
4、下列句中与其他三句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B、何厌之有
C、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D、以其无礼于晋
5、若按用法把“之”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公从之 ②臣之壮也 ③是寡人之过也 ④许之 ⑤邻之厚,君之薄也 ⑥行李之往来 ⑦君之所知也 ⑧夫晋,何厌之有 ⑨将焉取之 ⑩唯君图之
A、①②④⑥/③⑤⑦/⑨⑩/⑧ B、①④⑨⑩/②⑤⑥⑦/③/⑧
C、②④⑧⑨/③⑤⑦/①⑥/⑩ D、②③⑤⑦/⑧⑨/①④⑥/⑩
6、用课文中的语句填空
(1)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2)夫晋,▁▁▁▁▁▁?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3)因人之力而敝之,▁▁▁▁▁▁▁▁;失其所与,▁▁▁▁▁▁▁▁;▁▁▁▁▁▁▁▁,▁▁▁▁▁▁▁▁。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完成7---10题。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7、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行李:出门所带的包裹
B、朝济而夕高版焉 版:打土墙用的夹板
C、¼È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封:封赏
D、秦伯说,与郑人盟 盟:盟誓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越国以鄙远 焉用亡郑以倍邻
B、臣之壮也 邻之厚,君之薄也
C、无能为也已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D、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且贰于楚也
9、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浊之武劝说秦伯,先分析舍郑对秦国的好处,再分析灭亡郑国对秦国的危害,最后分析晋国背德不可共事,处处为秦着想,动之以利害。
B、烛之武在郑国大军压境、危在旦夕时,被派劝说秦伯,言辞委婉有力,有理有据,深为服人。
C、烛之武不辱使命,说服了秦伯,使秦伯撤走了围郑的秦军,还主动派兵保护郑国,这展示了他的外交才能。
D、烛之武劝说成功可以启示我们:在当前经济竞争激烈的时代,寻求和团结合作伙伴的策略,是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言明合作的实际益处,才可共同得利。
10、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晋,何厌之有?
句式:
译文:
(2)夜缒而出。
句式:
译文:
三、 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
(文种)曰:“寡君勾践乏无所使,使其下臣种,不敢彻声闻于大王,私于下执事曰:寡君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愿以金玉、子女赂君之辱。请勾践女女于王,大夫女女于大夫,士女女于士;越国之宝器毕从!寡君帅越国之众以从君之师徒。唯君左右之,若以越国之罪为不可赦也,将焚宗庙,系妻孥,沈金玉于江;有带甲五千人,将以致死,乃必有偶,是以带甲万人事君也,无乃即伤君王之所爱乎?与其杀是人也,宁其得此国也,其孰利乎?”
夫差将欲听,与之成。子胥谏曰:“不可!夫吴之与越也,仇讎敌战之国也;三江环之,民无所移。有吴则无越,有越则无吴。将不可改于是矣!员闻之:陆人居陆,水人居水,夫上党之国,我攻而胜之,吾不能居其地,不能乘其车;夫越国,吾攻而胜之,吾能居其地,吾能乘其舟。此其利也,不可失也已。君必灭之!失此利也,虽悔之,必无及已。
越人饰美女八人,纳之太宰嚭,曰:“子苟赦越国之罪,又有美于此者将进之。”太宰嚭谏曰:“嚭闻古之伐国者,服之而已;今已服矣,又何求焉?”夫差与之成而去之。
1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寡君勾践乏无所使 乏:缺乏
B、唯君左右之 左右:左边和右边
C、请勾践女女于王 女:用作动词,作婢妾
D、夫差将欲听,与之成 成:达成协议,讲和
1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愿以金玉、子女赂君之辱。 以其无礼于晋
B、有吴则无越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C、虽悔之,必无及已。 今天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D、仇讎敌战之国也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13、以下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文种采取欺骗手段达到求和目的的一项是( )
①寡君勾践乏无所使,使其下臣种 ②请勾践女女于王,大夫女女于大夫,士女女于士 ③寡君帅越国之众以从君之师徒。唯君左右之 ④有带甲五千人,将以致死,乃必有偶 ⑤夫越国,吾攻而胜之,吾能居其地,吾能乘其舟 ⑥子苟赦越国之罪,又有美于此者将进之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①④⑥ D、②③⑤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越王因为战败,找不到更有本领的人出使吴国,只能派文种去吴国求和,不过,文种最后还是完成了任务。
B、文种乞求吴王宽容越王,并明确表示,如果得不到宽容,越国一万人将会誓死抵抗。
C、吴国的太宰嚭本来也不同意越王求和,但在接收了越国的贿赂之后,就改变了主意,劝说吴王接收越王的求和请求。
D、伍子胥看透了当时的敌我形势,所以劝阻吴王乘胜追击,一举消灭了越国。但很可惜,他的建议没有被采纳。
15、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与其杀是人也,宁其得此国也,其孰利乎?
译文:
(2)今已服矣,又何求焉?
译文:
四、语言运用
16、烛之武这么能干,以我们现在的眼光来看,他是不是也有一些缺点呢?请用简洁的语言谈谈你的看法。
17、学习了《烛之武退秦师》一文,我们领略了烛之武的劝说艺术。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时候,谈话也是需要艺术的,请仔细阅读下面的对话,分析基辛格的对答艺术。
有一次,美苏关于限制战略武器的四个协定刚签署,基辛格向随行的美国记者介绍这方面会谈的情况。当记者问到美国潜艇数字时,有这样一段对话:
基辛格:……至于潜艇,我的苦处是,数目我知道,但我不知道是不是保密的。
记者:不是保密的。
基辛格:不是保密的吗?那你说是多少呢?
记者:……
分析:
感谢talhz投稿
转载敬请注明“
七色花学习网”
http://3w.7se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