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C 蹉跎岁月cuōtuósuìyuè蹉跎:时光白白过去。把时光白白地耽误过去。指虚度光阴。常被误用来形容“岁月艰难、艰苦”,误用作“峥嵘岁月”。似水流年sì shuǐ liú nián流年:光阴。形容时间一去不复返。峥嵘岁月zhēng róng suì yuè 峥嵘:山势高峻的样子;引申为不平常;特别。形容不平凡的岁月。
2、D A搭配不当,可将“连贯”改为“联络”;B句式杂糅之中途易辙,可将“作为”改为“是”。C语序不当,把“虽然”移到放在句首。
3、B 紧承上文时间与人生旅途的话题,同时引起下文奋斗的话题。A偏离话题。C不能与“你可以努力学习、工作”形成完整照应。D的衔接效果不如B好。
4、(1)①开篇三句描写了秋水清澈、风吹蓼花、舟隐迷雾等秋日水边景象,充满了诗情画意,引人入胜。(1分)②交代地点、环境,为人物的出场做好了铺垫。(3分)
(2)①对隐居生活的喜爱。(1分)隐士隐居乡野,驾船捕鱼、吹奏竹笛、烹饪鲜鱼、独享美酒,其隐居生活悠闲适意。(2分)②怀才不遇之慨。(1分)隐士叹息自己的才华不得施展,表达出内心的苦闷和无奈。(2分)
5、A(“人们”扩大了范围。根据文意,应该是“处于成长期、对自身和社会还不够了解的年轻人”)
6、C(“实际上加深了人与人的隔阂”曲解文意。原文是说“因为地点与时空的分离而深感双方交流存在着种种障碍”。交流存在障碍,并不等于人与人的隔阂加深。)
7、B(“人们把现实社会视为“祛魅社会””理解错误。根据文意,是韦伯视现代社会为“祛魅社会”)
8、D士不必勤,舟车舆马不必力,而已传其邑都,坐其堂奥。道途所次,升降之倦,凌冒之虞,无有接于其形,动于其虑。
9、C(文中的“先生”指出生早、年龄大的人)
10、D(“表达了对江任赴任丰城的担忧”理解错误。根据文意,江任是赴邻县任职,没有远赴异地任职的忧虑,作者在文中更多的是对江任的期待。)
11、(1)这样所以就能专心考虑在职事上下功夫,来宣扬皇上的恩德,来处理百姓急于要办的事情。(得分点:“致勤”“宣”“修”“急”各1分,句意2分)
(2)我知道他没有失去读书讲论的安适,宾客间的交情,且处理政事也游刃有余了。(得分点:“去”“适”“好”“有余”各1分,句意2分)
12、B(3分)D(2分)C(1分)(C“‘我’在村里的学校做教师时才得知老中医”不准确。文中并没有明确交代“我”什么时候得知老中医。A理解错误。这处描写主要体现了乡民对老中医诊视过程的重视和对诊视结果的期待。E老中医清楚地认识到中医的不足,并无不平之气。)
13、①医德高尚。他平等对待病人,无论贫富;他无论酷署严寒、白昼黑夜都会出门救治病人。②医术精湛。他诊视病人,能准确地诊断症结,对症下药;③博学。他常跟人讲中医药理或药理哲学。④珍视乡情。偶尔村里患顽疾的人找他诊治,他丢不下乡情,不会推辞。(答出三点即可,每点2分)
14、①对老中医为乡民做贡献的肯定和赞美之情,对老中医的医术、博学和品格的钦佩之情。(3分)②对中医的喜爱之情,对中医走向没落的担忧之情。(3分)
15、示例一:认同这一观点。①文章主要表现老中医这一人物,而这两段过多涉及中医的知识,有喧宾夺主之嫌。 ②这两段文字较多使用文言词句,晦涩难懂。③删去这两段,对文章的人物塑造、情感表达没有明显影响,反而能使文章结构显得更紧凑。
示例二:不认同这一观点。①文章既是表现老中医的行医人生,也是表现中医在不同时代的命运。这两段交代有关中医的知识,可谓恰到好处。 ②紧承上文,进一步突出了“我”对中医的兴趣,表现了中医的魅力。③能起到普及中医知识的作用,能引起读者关注中医和中医发展,从而实现写作意图。(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即可)
16、泽畔行吟,五月孤忠沉夜月;离骚寿世,三闾遗恨泣秋风。
17、构图要素:“汉”字的变体、和平鸽、地球。寓意:和平鸽飞向世界,寓意中国传统语言文化快速走向世界。
18、【写作提示】材料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写一位志愿者对志愿服务的认识,他指出从事志愿服务的人最有爱心、乐于奉献,他们令人感动。据此可立意为:富于爱心的人最令人感动;奉献自我,展现人生美丽;等。第二个层次,写“我”对志愿服务者的认识,“我”认为他们之间的友谊更长久,能更多地释放正能量。据此可立意为:纯洁的友谊更长久;以无私之心释放正能量;等。第三个层次,写科学研究的结果。这一结果表明,志愿者之间相互信任、欣赏,有助于提高团队效率。据此可立意为:信任的力量;对他人多一些欣赏;等。
转载敬请注明“
七色花学习网”
http://3w.7se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