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D(A、yī---yì B、mǐ---mǐn C、huò---hè)
2、A(B、蹋—塌,C、辩—辨,D、暗—黯)
3、C(A项搭配不当,“具有”和“享受”不能搭配,可以将“享受”改为“特色”;B项成分残缺和语序不当, “实施”缺少宾语中心语,第一分句可以改为“该县认真开展这一全省规划的八件实事之一的‘村村通’安装工作”;D项表意不明和语序不当, “还没到时间”改为“还没到上课时间”、“村民来听课”改为“来听课的村民”。)
4、A(迷,迷失。表达了美好梦境破灭后的伤逝之情。)
5、D(但:只。A项中第一个“乎”为语气词,用在句末表示感叹;第二个“乎”语气词。B项中第一个“于”为介词,表比较;第二个“于”,介词,表处所。C项第一个“之”为助词,的;第二个“之”为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主谓结构的独立性。)
二、6、B
7、D
8、D
三、9、C
10、C(比:①适合,②挨着;③④均为勉励。)
11、A
12、C(且:①连词,表进层关系,还是;②副词,将要。于:③介词,对于;④介词,比。)(3分)
四、13、(1)鱼游得多么悠闲自在,这就是鱼儿的快乐。(2分)
(2)你刚才所说的“你怎么知道鱼的快乐”的话,就是已经知道了我知道鱼儿的快乐而问我,而我则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鱼儿快乐的。(4分)
14、不矛盾。“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是模拟蜀人的口气,以戒友人慎入蜀,意味尤其深长。(4分)
15、(1)这句运用反衬(衬托、对比)的手法;以花明柳暗的春色反衬自己的一腔哀愁,表达了一种愁苦之情。(手法2分,分析1分,情感1分)
(2)①以“孤鸿”喻自己,以“孤鸿”的形单影只表达出自己的孤独寂寞;②以“孤鸿”的不知身世喻自己前程未卜。(每点2分)
五、16、答E、D 均给2分,答A给1分;答其它不 给分。
解析: A项,表述不全面,文中说“老杨之所以有福,还因为他是个有办法的人。”;B项,“让他出来赚钱是正确的决定”的表述错误 ,小说最后写道“小明要是文化程度高一点就好了”。C项,“老杨就为儿子找了个像模像样的工作了”表述错误,只是临时工而已。
17、①精明能干(1分),通过他的努力,在学校开起小杂货店,还让儿子当上临时工。(1分)②急功近利,(1分)认为读书作用不大,让儿子小学毕业就辍学出来工作。(1分)③有责任感,(1分)一心为儿子着想,先为儿子安排工作,又为儿子定下亲事。(1分)(每点2分,特点1分,分析1分,三点共6分。言之有理即可)
18、①“有办法的老杨”是结构全文的线索,(1分)小说的故事情节是围绕老杨一开始的“有办法”到最后的“没办法”来铺开的。(1分)②以“有办法的老杨”为标题与文中多处内容相呼应,(1分)如“他是个有办法的人”“老师们都说老杨到底是个有办法的人!”(1分)③以“有办法的老杨”为题,具有强烈的讽刺效果,(1分)老杨从一开始的“有办法”到最后的“没办法”形成鲜明对比,从而能够引起读者深思,深化主题。(1分)(每点2分,作用分析各1分,共6分,言之有理即可)
19、我认为这篇小说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1分)本文通过叙述老杨从一开始四处逢源,不管是开小杂货店还是安排儿子当临时工都很有办法,也得到了一时的好处,到最后面对儿子转正无望,才 “没办法”只能后悔当初没让儿子多读几年书。(2分)讽刺了老杨的急功近利,见识短浅,只知道赚钱,不能让儿子有更好的发展。(2分)现实中这样的例子也不少,由于社会的发展,很多人以一个人所学知识能不能很快转化为财富或地位,来衡量读书是否有用,“读书无用论”的影响越来越大,冲击着人们的思想,这篇小说正是对这种现象的揭露和批判,引起人们对这个问题的深思。(观点1分,联系文本2分,分析2分,联系现实2分,语言流畅1分)
六、
20、示例:1、爱是永恒的存在,像一枝柳条的风采,即使遭风雨侵害,温柔却始终不改。示例2、爱是永恒的存在,像一棵树的姿态,即使秋冬脱尽繁华,绿叶终将漫天覆盖。
示例3、爱是永恒的存在,像马儿对大路的期待,即使被缰绳羁绊,奔跑总会激情澎湃。(4分,围绕“爱是永恒的存在”这一主题比喻恰当2分;句式合乎要求2分)
21、言外之意:当下媒体的炒作对于一个人的成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过犹不及,过火的炒作也会使一些明星成为“流星”,昙花一现,随风而逝。(意思对即可)
22、我国年底将全面铺开身份证办理时指纹信息登记工作。(4分)
七、作文(略)
转载敬请注明“
七色花学习网”
http://3w.7se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