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答E、D 均给2分,答A给1分;答其它不 给分。
解析: A项,表述不全面,文中说“老杨之所以有福,还因为他是个有办法的人。”;B项,“让他出来赚钱是正确的决定”的表述错误 ,小说最后写道“小明要是文化程度高一点就好了”。C项,“老杨就为儿子找了个像模像样的工作了”表述错误,只是临时工而已。
2、①精明能干(1分),通过他的努力,在学校开起小杂货店,还让儿子当上临时工。(1分)②急功近利,(1分)认为读书作用不大,让儿子小学毕业就辍学出来工作。(1分)③有责任感,(1分)一心为儿子着想,先为儿子安排工作,又为儿子定下亲事。(1分)(每点2分,特点1分,分析1分,三点共6分。言之有理即可)
3、①“有办法的老杨”是结构全文的线索,(1分)小说的故事情节是围绕老杨一开始的“有办法”到最后的“没办法”来铺开的。(1分)②以“有办法的老杨”为标题与文中多处内容相呼应,(1分)如“他是个有办法的人”“老师们都说老杨到底是个有办法的人!”(1分)③以“有办法的老杨”为题,具有强烈的讽刺效果,(1分)老杨从一开始的“有办法”到最后的“没办法”形成鲜明对比,从而能够引起读者深思,深化主题。(1分)(每点2分,作用分析各1分,共6分,言之有理即可)
4、我认为这篇小说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1分)本文通过叙述老杨从一开始四处逢源,不管是开小杂货店还是安排儿子当临时工都很有办法,也得到了一时的好处,到最后面对儿子转正无望,才 “没办法”只能后悔当初没让儿子多读几年书。(2分)讽刺了老杨的急功近利,见识短浅,只知道赚钱,不能让儿子有更好的发展。(2分)现实中这样的例子也不少,由于社会的发展,很多人以一个人所学知识能不能很快转化为财富或地位,来衡量读书是否有用,“读书无用论”的影响越来越大,冲击着人们的思想,这篇小说正是对这种现象的揭露和批判,引起人们对这个问题的深思。(观点1分,联系文本2分,分析2分,联系现实2分,语言流畅1分)
转载敬请注明“
七色花学习网”
http://3w.7se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