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答E给3分,答C给2分,答A给1分,答B、D不给分(A他们并没有为陈忠实走上文学道路打下基础;B“当了20年的农村基层干部”错;D原文是“除了当农民种庄稼,似乎别无选择”。)
2、答C给3分,答E给2分,答A给1分,答B、D不给分(A项中因果关系不成立;B项中“只求温饱而无理想追求的猪一样的生活”那是传主不愿意过的一种生活,不能把它与农民的生活划等号,所以分析不正确,不能给分;D项原因不正确,原文中作者认为“选择文学创作就是选择冒险”是“因为文学上有建树的人当中”,幸运儿很少,所以这样的选择是冒险。)
3、①从自身条件来说,当时的陈忠实仅仅高中毕业,生活阅历不够丰富,文学创作的功底还比较薄弱;②身处农村,在当时的经济条件之下,用来创作的时间和精力都有限;③没有人可以请教,全凭自己摸索,甚至要忍受种种嘲讽与打击;④成功的机会很小,但他还是选择了这条充满艰辛的道路.(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4、幸运:①《三里湾》引发了陈忠实人生中的第一次崇拜,那是对文学和作家的崇拜,激发了他对写作的浓厚兴趣;②《桃园风波》是他写作的开端,正是有了这个开端,他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越走越远;③他最终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了成功。
不幸;①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陈忠实努力自修,自我奋斗,付出了艰辛的劳动;
②在当时的环境中,要坚持自己的文学梦,不得不忍受外人的讽刺、嘲笑,甚至亲人的反对;
③每次接到退稿信,他确信自己属于非天才类型,感到矛盾而又痛苦甚至悲哀.(每点2分,共6分)
5、①陈忠实的经历启示我们,②要走向事业的成功,需要认定目标,要有坚定的信念,充满自信;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④要排除万难,为人生理想做矢志不渝的奋斗。(一点2分,注意每个答题点都要结合材料)
6、①阅读赵树理的作品是作者接触文学的开端;②阅读赵树理的作品激活了传主的农村生活体验,为他创作乡土题材小说奠定了很好的基础。③在赵树理作品的影响下,作者写下了平生第一篇小说,成为了他文学创作的开端。(6分,每点2分)
7、①对文学的浓厚的兴趣让传主有了更加广博的阅读,文学给予了他更加广阔的世界,让他对文学又有了更深的热爱;②高二时就树立了搞文学创作的理想,落第回乡不甘于做一个只求温饱而无理想追求的农民,而选择了要比常人付出多倍的劳动,要忍受难以忍受的艰辛甚至是痛苦的折磨的文学创作道路。③参加工作后的两次选择更体现了他对文学的热爱和执着。一是离开基层行政部门而转入文化部门的选择,二是在进入省作协之后,选择回到老家,读书、回嚼生活积累,写属于自己的小说。(6分,每点2分)
8、①坚持自己的文学理想,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打击,他都毫不动摇。②深厚的生活积累、广泛的读书、深入的思考,为他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源。③自我加压,超越自我的追求。当他看到比自己小7岁的路遥创作的《平凡的世界》获得茅盾文学奖后,就下定决心超越自我,这是创作《白鹿原》并取得成功最直接的原因。④对创作个性化的不懈追求;“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这是他遵循的文学信条,也是他在《白鹿原》创作中的追求。最成功的作品就是最具有个性的作品,这在《白鹿原》一书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8分,每点2分)
转载敬请注明“
七色花学习网”
http://3w.7se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