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9分,每小题3分)
1、B(A、“躁”应为“燥”,C、“巍”应为“嵬”, D、“簇”应读“cù”)
2、D (切割:将物体分割开;分割:把一个整体或有联系的事物强行分开。根据语境,一条沟壑将山水分割开,结合前面的“刀砍斧凿”,应用“切割”。建造:建筑,修建;营造:经营建筑,有计划有目的地造。根据语境,路与原先的山水为完美的一体,且用“智慧”与“汗水”来造,故应为“营造”。延伸:延长,伸展;延展:延伸,扩展。根据语境为“修路”,故应为“延伸”)
3、B(逗号应为问号。句子本身提出了一个问题)
4、A(无地自容:wú dì zì róng没有地方可以让自己容身。形容非常羞愧。鼎力相助dǐng lì xiàng zhù 鼎力:大力 。大力相助。指对别人对自己的大力帮助敬词,多用于求人相助时的客气话。常误用为表示自己对他人的帮助。自出机杼(自出機杼)zì chū jī zhù 亦作“ 自出机轴 ”。比喻作文章能创造出一种新的风格和体裁。脑满肠肥nǎo mǎn cháng féi脑满:指肥头大耳;肠肥:指身体胖,肚子大。形容饱食终日的剥削者大腹便便,肥胖丑陋的形象。)
5、C(A项“为可或缺的必要措施”成分赘余,应删掉“不可或缺的”;B项成分残缺,应在“观看影片”后加“传播方式”;D项“造成对传统物理学的崇高地位遭到损害”错,句式杂糅,是“造成对传统物理学的崇高地位的损害”与“对传统物理学崇高地位的损害”的杂糅,可将“造成对”改为“使得”)
二、(9分,每小题3分)
6、C(A、 “堪舆学这一名称来自于清代易学家焦循的《八五偶谭》”说法错误;B、不是“使其带有一种原始朴素唯物主义色彩”,而是“给人以一种原始朴素唯物主义的假象”;D、因果关系不成立,“在晋代之后变成了一种晦涩而又神秘莫测的巫术”与原文不符)
7、D(据原文,应是蒋平阶的《水龙经》“据先天八卦以驳三合十二长生”,而非焦循“依据先天八卦以驳三合十二长生”。)
8、B(“并获得生理和心理上的满足”错误,应是“追求一种生理和心理上的满足”)
三、(12分,每题3分)
9、D(按:审理,审察)
10、C(景泰三年是年号纪年)
11、D韩雍督师,令信等分五哨,攻破大藤峡。已而余贼复入浔州,信被劾获宥,召还,理前府事
12、B(“受到巡抚叶盛举的赏识,被其破格提升为都督同知”错,原文为“巡抚叶盛举荐说欧信廉洁而勇猛”)
四、(24分)
13、(1)(范信)暗中收纳瑶族的贿赂,放纵听任他们越境流窜劫掠,约定不要在自己境内骚扰。(得分点:“阴纳”“纵使”,语句通顺。3分)
(2)官军中年老受人尊重五千多人,都说欧信忠诚、谨慎,有勇有谋,屡立战功,威震边疆。(得分点:“耆老”“忠谨”“累”,语句通顺。4分)
(3)(范信)于是对人说道:“现在贼寇仍在侵犯广东,也是我让他们这么做的吗?”(得分点:“乃”“遣”,语句通顺。3分)
(2)这两个结句,分别是两首词的主旨所在,都表现了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表现了敢于斗争、敢于追求胜利的豪迈气概和乐观精神。(4分)
14、(1)用吴、蜀作比较,写出吴蜀风光同样美妙(2分);用希望早归的心情写出吴山对自己的吸引,从而衬托出其美好(1分);直接用“西湖草”来体现西湖的美好风光(1分)。(2)词的下阙虚写了与故人同游共饮的场景(2分),抒写了作者对杭州美景的喜爱及对真挚友情眷恋之情(1分),同时也流露出岁月易逝、韶光不再的感慨(1分)。
15、(1)总角之宴,言笑晏晏(2)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3)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6分,写对一句得1分)
五、(12分)
16、①这并不容易做到 ②就是由于只见自我之大而妄自尊大(4分,每处2分)
17、图形以抽象的“心形”构成,又巧妙结合人物造型设计,如两人相拥;又如两只手掌承举着火焰,紧密相连为一个爱心。寓意为众人齐心,共助公益爱心事业,使其星火燎原,温暖人间。(4分,“构图”、“寓意”各2分)
18、(1)①“从百忙之中拨冗抽身”删掉“拨冗”(或删掉“从百忙之中”和“抽身”)②“付梓印刷”删掉“印刷”(或删掉“付梓”)(2分,每找出并改对一处得1分)(2)①“惠顾”修改为“光临”②“忝列”修改为“担任”。(2分,每找出并改对一处得1分)
六、(18分)
19、第①段由大海写起,设问大海中日出该是什么景象,自然引起下文对日照的叙写(2分),表达了对海上日出景象的向往与喜爱之情。(2分)
20、使用比喻、拟人的修辞(2分),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日出之后日照新城通明一体、生机勃勃的美好景象(1分),抒写了作者惊喜赞美之情(1分)
21、太阳初露时,云边透出红光,海变成了渐深的红色颜料,太阳圆润、近而大(2分);太阳升起时,它变成金黄色,力顶苍穹,照亮世界,唤醒了整座城市。(2分)
22、太阳从东方大海上升起的景象波澜壮阔,美丽如画(2分);日照是条条江河的入海处,是古莒国的发祥地,是大理论家刘勰的读书地,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代表(2分);具有丰富文化底蕴的日照,从古至今一直在传承中发展变化,它悠久的文化精神像日出那样永远灿烂夺目。(2分)
七、(60分)
23、(略)
转载敬请注明“
七色花学习网”
http://3w.7se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