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习学案
1.作者简介
关汉卿,号己斋叟, (时代)大都人。元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也最伟大的戏剧作家。他与 、 、 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元代人说他:“生而凋搅,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籍风流,为一时之冠。”。“我是蒸不烂、煮不熟、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关汉卿此语反映了他的个性。关汉卿不满当时的社会现实,不仅写作剧本,有时还登台演唱,借杂剧来揭露黑暗现实,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他一生创作杂剧有60多部,但大都散失,现仅存15部。《窦娥冤》《救风尘风望江亭》《单刀会》等流传很广。其中的《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1956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2. 文体知识
(1)元杂剧有一套较严格的体制:
①结构:元杂剧一般是 演一完整的故事,个别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
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类似于现代戏剧的 。有的杂剧还有 ,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杂剧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的一套曲子。演出时一本四折都由 或 独唱。(其他角色只有说白),分别称为“末本”或“旦本”。
②角色: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净、丑等。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 ,女主角称 。此外,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净:俗称 ,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人物。如张飞、李逵。丑:俗称 ,大抵扮演男次要人物。此外,还有孛老(老头儿)、卜儿(老妇人)、孤(官员)、徕儿(小厮)。
③剧本的构成:剧本由 三部分构成。唱词是按一定的 (乐调)、 (曲谱)写成的韵文。元杂剧规定,每一折戏,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其宫调和每套曲子的先后顺序都有惯例规定。科是戏剧动作的总称。包括舞台的程式、武打和舞蹈。白是“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部分。”宾白又分以下四种:对白:人物对话;独白:人物自叙;旁白:背过别的人物自叙心理话;带白:唱词中的插话。宾白是元杂剧中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所谓“曲白相生,方尽剧情之妙”,正说明这一点。
3.读准字音
顷刻( ) 前合后偃( ) 罪愆( ) 苌弘( ) 尸骸( )
4.理解词义
(1)重要词语
①念窦娥葫芦提当罪愆( )
②你道是暑气暄( )
③念窦娥从前以往干家缘( )
④此后遇着冬时年节,月一十五( )
(2)虚词
①怎么这一会儿天色阴了也
②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
③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
④孩儿,痛杀我也
⑤时辰到了也
⑥你的性命也顾不得,怕他见怎的
5.本文是窦娥冤故事的高潮所在,也是窦娥刚烈性格与反抗精神的集中体现,请概括该折故事情节。
课堂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元杂剧的一般特点。
2.理清剧情,认识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
课时安排:一课时
文本研读
1.阅读 “端正好”这支曲子,窦娥主要诉说了什么?
【明确】
2.“滚绣球”曲子的各句依次写了什么内容?请理清此曲中窦娥的情绪变化过程。
【明确】
3.你怎样理解“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作天!”这句唱词的含义?
【明确】
4.“倘绣才”唱词中,窦娥为何哀告走后街?这一情节表现了窦娥具有哪些精神品质?对揭示主题有何作用?
【明确】
5.窦娥是被昏官屈判死罪的,她为何在《滚绣球》一曲中指责天地鬼神,却又在最后发下三大奇愿,要感天动地来显示冤情?
【明确】
文本探究
窦娥刑前发下三桩誓愿,这三桩誓愿有桩即时应验,还有一桩在第四折中也得到验证。这是否可能?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明确】
名篇赏读
关汉卿:他的舞台永不落幕(节选)
魏建宽
四
要了解关汉卿,关汉卿的《南吕·一枝花·不伏老》是得一读再读的。
攀出墙朵朵花,折临路枝枝柳。花攀红蕊嫩,柳折翠条柔。浪子风流。凭着我折柳攀花手,直煞得花残柳败休。半生来折柳攀花,一世里眠花卧柳。
我是个普天下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愿朱颜不改常依旧。花中消遣,酒内忘忧。
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
我玩的是梁园月,饮是是东京酒;赏的是洛阳花,攀的是章台柳。我也会围棋、会蹴鞠、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咽作、会吟诗、会双陆。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则除是阎王亲自唤,神鬼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魄丧冥幽。天哪,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走。
“铜豌豆”作何解?是元代妓院中称呼老狎客的暗语。不是关汉卿不想“致君尧舜上”,不是关汉卿不想“立德、立言、立功”,而是他只能“花中消遣,酒内忘忧”。而且他还真在脂粉堆里寻找到了自己的知音,他与杂剧演员朱帘秀的传奇故事不就是最好的明证吗?他与那些青楼女子的感情是真挚的,虽然他以诙谐玩世的文字来表达;他的艺术才情也是真实的,虽然他以不无自夸的口吻来渲染。他并没有为自己与最底层的那些歌女戏子为伍而感到羞愧,他恰恰以此为荣。因为,他在黑暗中看到了星辰,在地狱中看到了天堂。
时代与历史将一代艺术天才交给了市井,交给了最底层的那个世界,关汉卿也乐意成为他们的代言人!于是他投入了巨大的创作热情,一生创作出了六十多部戏剧作品。他为他们歌,为他们哭,为他们笑,为他们骂,他以自己的作品成就了自己的不朽。
《元史》的列传上少了一位贤臣,但中国艺术史上却多了一位艺术大师,这是历史的过错,还是我们中华文明的幸运?
五
《元史》的确没有为关汉卿留下位置,正史向来是帝王将相的家传。在封建帝王的眼中,关汉卿只不过是一个戏子!
我们还真得感谢一位元朝人钟嗣成,是他将他那个时代的杰出的元曲作家的生平一一为我们作了简单的梳理。钟嗣成为我们留下了关于关汉卿生平的记录——“大都人,太医院尹,号己斋叟。”虽然只寥寥十三字,但对于后世崇敬关汉卿的读者来说,总还算得上是一个慰藉。
不过,关汉卿也毕竟是元代的关汉卿,他没能与无法跳出他所处时代的局限。
窦娥之冤,是一个千古奇冤!那么由谁为她申冤呢?
关汉卿选择的是她的父亲,是她的金榜题名之后又深得圣上无限信任的父亲,是她的后来升为二品大员巡察州府手握尚方宝剑能先斩后奏的父亲。
戏剧的结尾是大快人心的,张驴儿被千刀万剐而死,赛卢医被发配蛮荒之地充军服苦役,贪婪昏庸的主审太守被杖责永不能被录用。
这样一个大光明的尾巴,的确能告慰窦娥的冤魂,的确给了观众以快感,也的确给了读者以慰藉。不过,我们应该明白,在关汉卿看来,千千万万个含冤的窦娥的最后的救世主还是皇帝。试想,如果窦天章不能中进士,如果忠信廉洁秉公执法的窦天章不能深得君王的重用,谁又能为窦娥申冤?
关汉卿一方面借窦娥的冤魂控诉那个世界“这端的是衙门自古向南开,就中无个不冤哉”,一方面又希冀由皇权来拯救那个世界,这岂不是自相矛盾?
一个生活在废除了科举的时代的关汉卿,却仍幻想他笔下的正义与天理化身的窦天章通过科举取得功名取得大权来消弭这个世界的苦难,这岂不是一个更大的幻想?
那么关汉卿与他的《窦娥冤》的价值在哪里呢?我想,只要这个世界还有苦难,只要这个世界还有窦娥的故事在重演,只要这个世界还有贪赃枉法的现象在继续,这个世界就仍需要千千万万个关汉卿!我们的后代就仍要一代代地传诵《窦娥冤》!
正因为如此,属于关汉卿和他的《窦娥冤》的舞台,永远不会落幕!
拓展演练
1.下列一段文字的横线处,依次选填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杂剧是 前代戏曲艺术 说唱文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传统戏曲艺术 进入成熟阶段。关汉卿的《窦娥冤》 王实甫的《西厢记》是元杂剧的代表作品。
A 在 和 已 和 B 在 以及 以 和
C 从 以及 已 以及 D 从 和 以 以及
2.下面有关戏曲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戏曲是以演员表演为中心,以唱、念、坐、打等手段为基础,融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等为一体的综合性舞台艺术。
B 中国古代戏曲,主要是指元曲和明清传奇。元曲涵盖了散曲和杂剧;同时,宋元时代的“南戏”,也包涵于其中。
C 当代戏曲,作为一种表演艺术,其语言比较通俗,多用口语。杂剧和传奇的语言由曲词、宾白、科介三部分组成。
D 戏曲中的角色有专门称呼,如:正旦——扮演女主角,生——扮演男主角,外——也叫外末,扮演老年男子,净——俗称花脸,卜儿——扮演老妇人。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 在那些困难的日子里,大家互相鼓励,举案齐眉,走过了风风雨雨。
B 罗密欧与朱丽叶为了爱情,双双殉情。在两人的灵柩前,不共戴天的两个家族最终和解。
C 《西厢记》写书生张珙与相国小姐崔莺莺在普救寺乌鸟私情,私下结为夫妻的爱情故事。
D “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之日就是人类自己灭亡之时”的说法虽然太极端,但绝不是骇人听闻。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 紫禁城是最伟大的人类建筑史上的艺术奇葩,是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标记。
B 一名男子突然闯入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医生办公室,将三名医务人员和一名实习学生砍伤,然后逃跑。
C 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栏目将推出一期特别节目,目的就是为了要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安全教育,增强他们自救自护的法律意识和能力。
D 现在人们认识到,一方面极光与地球高空大气、地磁场的大规模相互作用有关,另一方面又与太阳喷发出来的带电粒子流——通常称为太阳风——有关。
阅读下面的唱词,完成5—7题。
【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元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刽子云〕快行动些,误了时辰也。〔正旦唱〕
【倘秀才】则被这枷纽的我左侧右偏,人拥的我前合后偃。我窦娥向哥哥行有句言。〔刽子云〕你有什么话说?〔正旦唱〕前街里去心怀恨,后街里去死无冤,休推辞路远。
〔刽子云〕你如今到法场上面,有什么亲眷要见的,可教他过来见你一面也好。〔正旦唱〕
【叨叨令】可怜我孤身只影无亲眷,则落的吞声忍气空嗟怨。〔刽子云〕难道你爷娘家也没的?〔正旦云〕止有个爹爹,十三年前上朝取应去了,至今杳无音信。〔唱〕早已是十年多不睹爹爹面。〔刽子云〕你适才要我往后街里去,是什么主意?〔正旦唱〕怕则怕前街里被我婆婆见。〔刽子云〕你的性命也顾不得,怕他见怎的?〔正旦云〕俺婆婆若见我披枷带锁赴法场餐刀去呵,〔唱〕枉将他气杀也么哥,枉将他气杀也么哥。告哥哥,临危好与人行方便。
5.如何理解【滚绣球】一段唱词中所包含的深层含义?
6.“则被这枷纽的我左侧右偏,人拥的我前合后偃”在剧中有何作用?
7.试就选段内容分析窦娥的形象。
阅读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中的一段唱词,完成8—10题。
【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8.这支曲子中作者选择了哪些景物?
9.在“晓来谁染霜林醉”一句中,“染”和“醉”历来为人所称道,这两个词妙在何处?
10.对这支曲子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支曲子主要采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
B整支曲子是通过主人公对暮秋郊野景色的感受,抒发其无可排遣的离愁别恨。
C所选择的几种带有季节性特征的景物融为一体,构成了辽廓萧瑟令人黯然的境界。
D“晓来”两句是自然景物的客观再现,其中“总是离人泪”是对前一问句的回答
11.根据下面两则材料,给“杂剧”下个定义。(不超过50字。)
杂剧综合了“唱”“念”“做”等表现手法。它的剧本描写人物故事则主要通过歌唱和念白。一些优秀剧本的唱词都在不同程度上呈现出诗剧的色彩。念白部分由于受唐宋以来的戏剧传统的影响,常有插科打诨,颇富幽默趣味。
杂剧每本四折,演唱四套宫调不同的曲子。这四套由一个演员主唱。扮演男主角叫正末,扮演女主角叫正旦。一些次要的角色被称为外末、外旦等,偶尔也唱一二支小令,从来不唱整套曲子。
杂剧盛行于元朝,明清渐趋衰微。
杂剧是一种
。
12.《西厢记》是我国家喻户晓的古典戏剧名著,它叙述了书生张君瑞和相国小姐崔莺莺为争取婚姻自主的爱情故事,表达了对封建婚姻制度的不满和反抗,以及对美好爱情理想的憧憬和追求。即使在今天,作品中的主题思想和艺术形象,仍然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封建礼教罪恶本质的认识。据悉,完全依照原著编排的大型古装戏剧——《西厢记》,将于2009年春天在全国各大戏院巡回演出。请你为当地戏院拟一份60字左右的广告词。
13.根据下面一副对联的上联,对出下联。
上联:舞台虽小尽显人生百态
下联:
转载敬请注明“
七色花学习网”
http://3w.7se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