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试题 >> 语文
站内搜索: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试题集锦 >> 初中试题 >> 语文 >> 阅读文章

2011年八年级语文期末考试题

来源:语文学习网 作者:语文学习网 发布时间:2011-07-05 查看次数:3494

(时间:120分钟分值:120)

注意:   

    ①第一卷答案填在答题卡上,试卷不上交。

    ②第二卷答案写在试卷上,上交。

第Ⅰ卷(选择题共50)

一、(16分,每小题2)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招徕(1ái)    和煦(xù)    吞噬(shì)    裸露(1òu)

  B.媲(pí)    挑衅(xìn)   (xián)    (shěn)

  C.铆(mǎo)    (mú)   (xī)    (fēi)

  D.宽恕(shù)    禁锢(gù)    (xī)    执拗(niù)

2.下列词语书写不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不自量力    秋风萧瑟    目空一切    众目睽睽

    B.一视同仁    莫衷一事    引经据典    囊蝇映雪

    C.油嘴滑舌    顾名思义    逢场作戏    人情练达

    D.抑扬顿挫    翻来覆去    花团锦簇    崎岖蜿蜒

3。下列加点词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两岁半的小雅八面玲珑,自己既会吃饭穿衣又会唱歌跳舞,十分讨人喜欢。

    B.这次读书月活动中,我们班一马当先多次评比都名列第一。

    C.她的发言言简意赅、条理清晰、声音宏亮,使其他的发言不免黯然失色

    D.他做题总是拖泥带水,不是这里少一个符号就是那里点错了小数点。

4.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者挂罥(长长的)林梢

    B.瀚海阑干(纵横交错的样子)百丈冰

    C.微斯人,吾谁与(归依)?

    D斗折(像北斗星那样曲折)蛇行

5.下列表述不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宋濂与刘基、高启并列为明初诗文三大家,他的散文或质朴简洁,或雍容典雅,各有特色。   

    B.唐朝初年的诗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其名诗之一。

    C.古人对特定年龄有不同的称谓,如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等。豆蔻指十三四岁的孩童。 

    D.相传端午节是为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选自郭沫若五幕剧《屈原》的《雷电颂》是一    篇悲壮、慷慨、激昂的抒情独白。

6.下列语句没有毛病的一项是(    )

    A.李能见到了长得又黑又壮的多年前的女同学张苗说:“嘿!真气死张飞啊!

    B.李老伯国字形的脸上长着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眼睛上面两道白色的眉毛,下巴上长着一捋白胡子,一副仙风道骨的样子。

    C.孙山看到蹒跚学步的儿童跌倒了哭起来,走上前去说:“哪里跌倒哪里爬起来,哭算什么英雄,起来!

    D.苏姗走到班主任面前恭敬地说:“老师,秦勤今天有事不能参加郊游,让我替她请    假,可以吗?   

7.下列句中标点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唐代书法家张旭作书颠狂恣肆;云谲波诡,是"狂草”的创始人。

    B.我今天晚上是读《海底两万里》呢?还是读《名人传》昵?

    C.云彩和田野是一对情侣,我是他们之间传情的信使:这位干渴难耐,我去解除。那位相思成病,我去送治。

    D.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知道。

8.从修辞角度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你难道没有听到石头里也有生命的呐喊吗? 

    B.“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终于将塔里木河抽干了。

    C.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D.像米开朗琪罗画的摩西一样,托尔斯泰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形像。

二、(8分,每小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912题。

    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注明:“高邮咸蛋”。高邮还出双黄鸭蛋。别处鸭蛋也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只是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已。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袁枚的《随园食单·小菜单》有“腌蛋”一条,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他的《食单》好些菜的做法是听来的,他自己并不会做菜。但是《腌蛋》这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文不长,录如下:

    腌蛋以高邮为佳,颜色细而油多,高文端公最喜食之。席间,先夹取以放客,放盘中。总宜切开带壳,黄白兼用;不可存黄去白,使味不全,油亦走散。   

    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鸭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说,带壳切开,是一种,那是席间待客的办法。平常食用,一般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高邮咸蛋的黄是通红的。苏北有一道名菜,叫做“朱砂豆腐”,就是用高邮鸭蛋黄炒的豆腐。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

9.对高邮咸鸭蛋出名的原因,说明不准确的一项是(    )

    A.高邮大麻鸭是著名鸭种,鸭多,蛋也多。   

    B.高邮人善于腌鸭蛋。

    c.高邮鸭蛋是双黄蛋。

    D.高邮咸蛋质细而油多,好吃中看。

10.不能说明高邮鸭蛋出名的一句是(    )

    A.外地人对高邮人“肃然起敬”。

    B.上海店铺必特别标明“高邮鸭蛋”。

    C.古书上有关于高邮鸭蛋的记载。

    D.高邮鸭蛋确实好吃,别处鸭蛋不能比。

    11.下列述说不当的一项是(    )

    A.选文介绍了高邮鸭蛋名闻遐尔。

    B.“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原因是只称道鸭蛋是小瞧了家乡人。

    C.文中画线句不删为好,它体现着作者的行文风格。

    D.“发干、发粉…”作者用夸张手法贬斥别处的鸭蛋的态度不可取。

1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表现力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每逢有人……就……”

    “每逢”表无例外,高邮鸭蛋广为人知;“就”说明反应之快,足见鸭蛋印象之深。

    B.‘‘必用纸条特别标明”   

    突出了高邮鸭蛋品质卓越,对顾客有非常的吸引力,并有仿假冒的作用。

    C.“……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

       用决绝语气尽显热爱家乡夸赞家乡的骄傲与自豪之情。

    D.‘‘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用摹声法使食蛋之状如在眼前,声形俱现,生动感人。

三、(10分,每小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317题。

    这是种生面别开的场所,对调子的来自四方,各自蹲踞在松树林子和灌木丛沟凹处,彼此相去虽不多远,却互不见面。唱的是情歌酬和,却有种种不同方式。或见景生情,即物起兴,用各种丰富譬喻,比赛机智才能。或用提问题方法,等待对方答解。或互嘲互赞,随事押韵,循环无端。也唱其他故事,贯穿古今,引经据典,当事人照例一本册,滚瓜熟,随口而出。在场的既多内行,开口即见高低,含糊不得,所以不是高手,也不敢轻易搭腔。那次听到一个年轻妇女一连唱败了三个对手,逼得对方哑口无言,于是轻轻地打了个吆喝,表示胜利结束,从荆条丛中站起身子,理理发,拍拍绣花围裙上的灰土,向大家笑笑,意思像是说,“你们看,我唱赢了”,显得轻松快乐,拉着同行女伴,走过江米酒担子边解口渴去了。   

这种年轻女人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性情开朗活泼,劳动手脚勤快,生长得一张黑中透红枣子脸,满口白白的糯米牙,穿了身毛蓝布衣裤,腰间围个钉满小银片拓花葱绿布围裙,脚下穿双云南乡下特有的绣花透孔鞋,油光光辫发盘在头上。不仅唱歌十分在行,而且大年初一和同伴各个村子里去打秋千(用马皮做成三丈来长的秋千条,悬挂在高树上),蹬个十来下就可平梁,还悠游自在,若无其事!

13.概括这两段内容最准确的一项是(    ) 

    A.描写了山野对歌的场面。

    B.描写了一个年轻妇女一连唱败了三个对手。

    C.描写了山野对歌的场面,表达了作者对山野对歌的向往。

    D.描写了一个年轻妇女一连唱败了三个对,表现了作者对她的热情赞美。

14.对“这种年轻女人”的特点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是对歌的高手:   

    B.性格开朗活泼,劳动手脚勤快。

    C.既朴素动人,又机智有才能。

    D.旅游自在,爱打扮。

15.对“唱的多是情歌酬和,却有种种不同方式”一句分析恰当的一项是(    )

    A.“和”读hé,是与“一唱一和”的“和”意思相同。

    B.作者认为唱歌的内容很好,但方式太多太乱。

    C.“种种表达方式”是指唱歌方式和唱胜利后的种种表现。   

    D.“多”字与下文”也唱其他故事”照应,因此用得准确精当。   

16.对文中画线句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运用了比喻修辞方法。

    B.运用了肖像描写。

    C.表达了作者赞美之情。

    D.烘托出活泼欢快的场面。

17.“青线线那个蓝线线,蓝个英英采,生下一个蓝花花,实实的爱死人”,这首民歌运用了文中提到的一种方式是(  )

    A.见景生情,即物起兴。

    B.提问题方法,等待对方解答。

    C.互嘲互赞,随事押韵,循环无端。

D.贯穿古今,引经据典。

四、(8分,每小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821题。

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无论是令人厌恶的苍蝇蚊子,还是美丽可人的鲜花绿草;无论是高深莫测的星空,还是不值一提的灰尘,都是大自然精巧绝伦的艺术品,展示出大自然深邃、高超的智慧。大自然用“死”的物质创造出了这样丰富多彩的生命,而人类却不能制造出一个哪怕是最简单的生物。就目前所知,人本身就是自然智慧的最高体现,是她最杰出的作品之一。人体共有一万亿多个细胞,这么多的细胞不仅能够相互协调,而且每个细胞都有着与众不同的特殊分工,每个细胞都有其特定的工作,绝对不会混淆,从而使整个人体处于高度有序的状态。在近百年的时间中,人体细胞尽管替换许多次,但这种秩序并不会改。最不可思议的恐怕要数我们的大脑了,它使人有喜怒哀乐,能够思维,能够理解、想象。大自然也很“懂得”美学原则,在创造每个事物以及我们身体的时候运用了各种美的规律,比如对称性、协调性等等,使人体、花朵等表现出难以形容的美。要造出这样的一个人来,让一万亿个细胞协调工作,是人类的智慧所不能胜任的。

大自然之所以创造出会思维的生物,也许是有深意的。宇宙创造智慧生物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为了欣赏她自己壮丽无比的美。人是自然发展的高级阶段,人的智慧是宇宙智慧的高级形态,其高级之处就在于他会思维、能够理解、有我意识。人的智慧与宇宙的智慧是同一智慧的不同阶段。宇宙(或者说自然)借我的眼睛来观看她自己,借我的嘴来表达她自己,说出她亿万年来想说而没有说出的话。从这个角度可以说,我的智慧即是自然的智慧,我对宇宙的认识即是宇宙对自己的认识,我思维即是宇宙在思维,我痛苦即是自然在痛苦,我欢笑即是宇宙在欢笑。所以,人仅有的一点小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的,并不属于他自已所有,他只不过是宇宙自我认识的工具。因此,人对自然的种种误解,也许是自然对她自己的误解吧。 

这样看来,我就只是宇宙机体上的一个部分,一个器官,就如同大脑是我们身体的一个器官一样,人与宇宙本来就是一体的。宇宙是一个大生命,而我只是这个大生命的一个组成部分。那么,让我们爱护自然就像爱护我们的身体一样吧。

18.选文所表达的观点是(    )

    A.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

    B.大自然之所以创造出会思维的生物,也许是有深意的。

    C.人对自然的种种误解,也许是自己对自己的误解。

    D.让我们爱护自然就像爱护我们的身体一样吧。

19.不能作为“人本身就是自然智慧的最高体现”的依据的一项是(    )

    A.大自然使人体众多细胞分工合理并且相互协调。

    B.人本身是大自然最杰出的作品之一。

    C.大自然创造了人体难以形容的美。

    D.大自然创造了人类有感情会思维的大脑。

20.“大自然用‘死’的物质创造出了……”一句中引号的作用是(    )

    A.表示引用    B.表示特殊含义

    C.表示突出强调    D.表示比喻

21.对作者使用“一个器官”一词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与上文“肌体”呼应,增强文意连贯性。

    B.运用比喻使表达形象。

    C.提醒人们爱护自己的肌体。

    D.强调了人类与宇宙之间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五、(8分,每小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2225题。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________。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________。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________,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________;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22.依次填人文中空缺处的句子,与原文一致的一项是(    )

  A.林壑优美

  B.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C.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荫   

  D.临溪而鱼,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

23.语气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望之蔚然而深透者,琅琊

    B.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   

    C.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

  D.庐陵欧阳修

24.对加点词解释全对的一项是(    )

①负(背着东西)者歌于途②临(靠近)溪而渔⑧杂然而前陈(摆开)|④非丝非竹(弦乐器)⑤鸣声上下(高处和低处)⑧太守之乐(以···盼快乐为快乐)其乐也   

  A.①④    B.②⑤    C.③⑥   D.④⑥

25.对“太守醉也”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因山水之景而醉    B.因宴会事盛而醉 

    C.因太平盛世而醉    D.因年老不胜酒力而醉

   

    第Ⅱ卷(表述题共70)

六、(5)   

26.在横线上填人恰当的句子。

①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化作春泥更护花。

③宠辱不惊,任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________________。

④ ________,________,秋色连波,

  ⑤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3)

27.写几句话,用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12分,每小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2831题。

    神圣的沉静

    刘心武

①还记得童年在重庆的一些事。我家住在南岸狮子山,从那里可以到一座更高的真武   山去游览。真武山上有段路非常险,靠里是陡峭的山岩,靠外是极深的悬崖。那天玩得很开心,返回时,我故意贴在悬崖边上走,还蹦蹦跳跳的,甚至用颠连步跃进。七岁的我还不懂生命的珍贵。那样做,有存心让母亲看见着急的动机。

②还记得那天母亲的身影面容。她紧靠着路段里侧的峭壁,慢慢地走动。她一定后悔转到那段路以前没能牢牢牵着我的手,把我控制在她身边,她自己往前挪步,眼睛却一直盯在我身上。我顽皮地蹦跳投掷,不住地朝她嬉笑,呕她,气她,悬崖边缘就在我那活泼生命的几寸之外。事后,特别是长大成人后,回想起母亲在那段时刻的神态,非常惊异,因为按一般的心理逻辑与行为逻辑,母亲应该是惶急地朝我呼喊,甚至走过来把我拉到路段里侧,但她却是一派沉静,没有呼喊,更没有吼叫,也没有要迈步上前干预我的征兆,她就只是抿着嘴唇,沉静地望着我,跟我相对平行地朝前移动。

⑧那段险路终于走完,转过一道弯,路两边都是长满芭茅草和灌木的崖壁了,母亲才过来拉住我的手,依然无言,我只是感受到她那肥厚的手掌满溢着凉湿的汗水。

 ④直到中年,有一天不知怎么的提及这桩往事,我问母亲那天为什么竟那样的沉静。她才告诉我,第一层,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层,她注意到我是明白脚边有悬崖面临危险的,是故意气她,尽管我不懂将生命悬于一线是多么荒唐,但那时的状态是有着一定的自我防险意识与能力的,一个生命一生会面临很多次危险,也往往会有故意临近危险也就是冒险行为,她那时觉得让我享受一下冒险的乐趣也未为不可。我很惊讶母亲那时能有第二层次的深刻想法

⑤母亲去世快20年了,她遗留给我的精神遗产非常丰厚,而每遇大险或大喜时的格外沉静,是其中最宝贵的一宗。我写第一个长篇小说《钟鼓楼》时,母亲就住在我那小小的书房里,我伏桌在稿纸上书写,母亲就在我背后,静静地倚在床上读别人的作品。我有时会转过身兴奋地告诉她,我写到某一段时自我感觉优秀,还会念一段给她听,她听了,竟不评论,没有鼓励的话,只是沉静地微笑,而且,有时她还会把手头所读的一篇作品的某些内容讲一下,那作品是一位同行写的,我没时间读,也并不以为对我有什么参考价值,不怎么耐烦听母亲介绍,母亲自然是觉得写得挺好,但她也并不加些褒扬的话语,她就是沉静地给我客观讲述,亳不罗嗦,具有点穴的效果。后来《钟鼓楼》得了茅盾文学奖,那时母亲已到成都哥哥家住,我写信向他们报喜,母亲也很快单独给我回了信,但那信里竟然只字未提我获奖的事,没什么祝贺词,但语气沉静地嘱咐了我几件家务事,都是我在所谓事业有成而得意忘形时最容易忽略的。

2000年第三次去巴黎,又去罗浮宫看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在众多的观赏者中,我忽然产生了一个非常私秘的感受,那就是蒙娜丽莎脸上的表情并不一定要概括为微笑,那其实是……

28.文章三次对母亲进行了描写,请简要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联系生活常识谈谈第④段中母亲的第一层想法应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我很惊讶母亲能有第二层次的深刻想法”;我“惊讶”有哪几方面原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1.为文章续写一个结尾,要甩到抒情或议论的表达方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作文(50)

32·先补充完整题目‘‘到_______中去”,然后写一篇文章,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等。

转载敬请注明“七色花学习网http://3w.7seha.com
您读过此篇文章后的感受是:
0
0
0
0
0
0
0
0
欠扁 支持 很棒 找骂 搞笑 扯淡 不解 吃惊
相关文章
文章评论
现在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最新更新  
·《窦娥冤》教学案
·泰安市 二0一一年初中学生学业考试语文试题
·泰安市2015初中学生学业考试语文试题
·泰安市2015初中学生学业考试语文答案
·2015年4月初中学生学业考试语文模拟题
·2015年一月岱岳区九年级语文期末考试题
·散步•同步练习
·2014年九年级语文(上)第六单元检测题答案
·泰安市二0一四年初中学生学业模拟考试语文试
·泰安市二0一四年初中学生学业模拟考试语文试
·2013年11月岱岳区八年级语文期中测试题
·2013年岱岳区七年级下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2012年七年级语文期中考试题(201211)
·七年级周周清语文试题
·2012年初中招生语文试题
阅读排行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检测题答案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检测题答案
·2011年八年级语文期末考试题
·2013年岱岳区七年级下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2011年八年级上学期期终考试语文练习题参考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期中测试题答案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检测题答案
·2011年九年级上学期学期期终考试语文参考答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测试题答案
·2009—2010学年度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
·2011年泰山区初中生学业水平测试语文试题
·2011年岱岳区毕业年级语文练习题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检测题答案
·2010—2011学年上学期七年级语文抽考试题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答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联系方式 | 鲁ICP备11027593号| 联系邮箱:llcycy@126.com | 在线QQ:877049710 | Copyright 2025 | 版权所有 3w.llcy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