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CE(选C得2分,选E得3分,选D得1分,选A.B不得分。A项,原文中“你怎么有这么多钱?慕青看到几捆钱后,惊奇地问。”可以看出母亲并不知道顾林卖瓷瓶的事情:B项,老教授着急想见到瓷瓶,是因为想尽快确定是不是自己送给恩人的那个;D项中,“更重的是为了塑造父亲不为名利、高尚无私的品质”过度拔高。)
(2)①他对瓷瓶的价值心存疑虑,不知道瓷瓶的真伪。②弄不清它的真正价值,担心卖了低价。③有但矛盾。瓷瓶记录着父亲的荣誉,他不愿意卖;但父亲住进医院急需用钱,他不得不卖。(每点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3)①知恩图报,王教授在被救后,为寻找恩人而到江北开设分店,用30万元买下被认为是赝品的瓷瓶。②诚信待人,王教授一直因送给“赝品”瓷瓶而愧疚,知道瓷瓶的真正价值后毅然把瓷瓶送回。(每点3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4)与小说有关,不能删掉。(1分)①从情节上看,撞人之后逃逸与前文顾林着急出手瓷瓶紧密相关,补充了小说的情节,使故事情节波澜起伏,又耐人寻味。(3分)②与后文老教授父子知恩、感恩形成鲜明对比。更有利于塑造老教授的光辉形象。(2分)③从思想内容上看,瑕不掩瑜,虽然有不负责任的逃逸者,但像老教授这样有感恩情怀的人还是主流,弘扬了社会正能量,丰富了作品的主题。(2分)
转载敬请注明“
七色花学习网”
http://3w.7se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