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1、B(A项,第二个“舍”读shè;C项“要”读yāo;D项“语”读yù;)
2、(1)咸 全,都。(2)缘 沿着。(3)寻 随即,不久。(4)规 计划。
3、(1)“要”通“邀”邀请。(2)“止”通“只”只有。
4、C(“具”通“俱”,一一、详尽。)
5、(1)交通:古义为交错相通;今义为交通运输。(2)妻子:古义为妻子和儿女;今义专指男子的配偶。绝境:古义为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今义为山穷水尽的地步,没有出路的境地。(3)如此:古义为像这样;今义为这样。(4)无论:古义为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为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不管”。
6、(1)C(2)C(3)A(4)C
7、(1)问/所从来(2)后/遂无/问津者(3)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8、B
9、(1)中无杂树,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2)土地平旷 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3)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4)先世避秦时乱
二、
(一)
1、东晋 陶渊明
2、(1)通“邀”,邀请(2)又(3)作标记(4)从前的、旧的
3、表现出桃源人与世隔绝已久,外面的人从来没到过桃源,桃源人对外面时代的变化、战乱的频仍也一无所知。
4、表现了那里美丽祥和,安宁和平,没有战乱,没有压迫,民风淳朴,人民生活富足、安定、快乐。
5、可以从向往安宁和平的美好生活,厌恶黑暗的社会现实,同情劳动人民等方面答。
(二)
1、(1)春蚕收长丝,秋熟靡(mǐ)王税。
春天收取蚕丝,秋天收获了却不用交赋税。
(2)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
荒草遮蔽了与外界的交通,鸡和狗互相鸣叫。
2、与“土地平旷……并怡然自乐”一段文字一致。
3、描绘了没有阶级,没有压迫,没有战乱,人们自食其力,和平宁静,古朴自然,怡然自乐的社会情景。
转载敬请注明“
七色花学习网”
http://3w.7se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