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A 2、C 3、D 4、A 5、D 6、A
二、7、B 8、C 9、C
三、10、D 11、C 12、C 13、C
四、14、(1)语助词,且。(2)使……愉快(3)满。(4)同“影”,日光。
15、(1)拄着拐杖走走歇歇,时进抬起头向远处望望。(2)院子里的小路快要荒芜了,松菊还长在那里。
16、离开官场,挣脱樊笼后,轻松、愉快、自由的心情。
17、①一方面,山中树木茂盛,掩蔽了人们的活动,显得“空”;另一方面“空山”二字点出此处如同世外桃源一般,这是诗人的一种独特的内心感受。②从自然现象的描写来说,诗人以物芳而明志浩,从侧面反映了自己对官场的厌恶,表现了自己的高洁情怀;从人的活动来说,展现的是纯洁美好的生活图景,反映了诗人过安静纯朴生活的理想,也从反面反映了他对污浊官场的厌恶,展现了诗人的人格美。
五、18、明指“我”欣赏荷池的时间,暗寓荷的生命状态,虽已由“喧哗”走向“寥落”,将谢而未谢,但它安静地等待来年再唱,在“我”心中永远是“盛开的”。
19、通过“诚心”“紧张”等描摹“我”的心理,表明第二次看荷前“我”的心理准备和心理期待,该段是全文的关节所在,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但我真正懂得荷,是在今年一个秋末的下午”紧承上文,而“再轻步向荷池走去”则引领下文。
20、①形象美:由花的娇美、叶的清香、枝的挺秀所呈现出来的自然美;亭亭玉立中的韵致美;在雨中英姿勃发的矫健美。②精神美:风雨中伟岸、挺拔的气质美;将谢未谢而安静温柔的孤寂美;接受命运安排,等待生命第二次接唱的平和美。
21、第一次观荷,面对雨中之荷矫健、挺拔、矜持的形象,听到“欣赏别人的孤寂是一种罪恶”,“我”有些不解,这引起了“我”的思索,也引发了“我”第二次诚心观荷。第二次观荷是在花残季节,面对“空虚向我袭来”,“残荷来欣赏我的孤寂”,“我”由此悟出“兴衰无非都是生命过程中的一部分”,从而认识到“孤寂也并不就是一种羞耻”,欣赏孤寂也不是“一种罪恶”,生命在澄明的自我观照中得到升华,两次观荷,围绕“欣赏别人的孤寂是一种罪恶”,展示出“我”“不解---思索---感悟---升华”的心路历程。
六、22、①哪里牧草遍野 ②哪里就会牛羊成群 ③但它们要捕食食草动物,所以归根结底仍然是离不开植物的。
23①将“恭贺”改为“祝贺”;②将“出尽风头”改为“大显身手”;③将“轻而易举地”改为“奋力拼搏”;④将“荣幸”改为“自豪”(或“骄傲”“光荣”)。
24、略
七、作文(略)
感谢talhz投稿
转载敬请注明“
七色花学习网”
http://3w.7se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