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B 2、B 3、A 4、A 5、A 6、A 7、A
二、8、C 9、B 10、C 11、D
三、12、(1)我听说,从君主那里拿来厚赏然后散发给百姓,这就是臣子代替君主统治人民,忠臣是不这样做的。
(2)圣明的人经过多次考虑,也难免会有失误。愚蠢的人经过多次考虑,也有可取之处。13、(1)月落、乌啼、霜满天、江边的枫树、渔火、寒山寺。特征:秋夜幽寂清冷。(2)写出了羁旅者孤孑清寥、愁绪满怀的情感。
四、14、把自己和柔石等烈士的遭遇对照来写,并采用排比句式,用时间的流程来说明自己没有忘却他们;也说明社会兵荒马乱、居无定所,英勇的烈士逐渐被淡忘,因而作者十分悲愤。
15、“懂得”了向秀在好友被杀害 后不能直书其事的原因。
16、①用“埋”才能跟前面的“层层淤积起来”和后面的“挖一个小孔”呼应起来。②“闷”和“淹”都不如用“埋”更足以表现作者受到的黑暗现实的重压和无比悲愤沉重的心情。③用“埋”更能表明被杀害的革命青年之多,及白色恐怖之重。
17、略。
18、论述了无产阶级与其敌人对待马克思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
19、对敌人的极端蔑视和大无畏的气概。
20、他可能有众多的敌人,但没有一个是因个人仇恨而结成的,他所反对的是整个无产阶级共同的敌人。
五、21、断发学医,这是鲁迅人生中的一次挣扎和反抗,刻画了一个要和过去决裂,从而开始坚定走自己的路的、孤独的先行者(前行者)形象。 (意思对即可)
22、①自己属于被鄙视者;②自己作为被鄙视者也鄙视(或“痛心于”)中国围观者的“麻木”;③对自己不能改变被鄙视者的“麻木”和“无可救药”的自责。(答出①③或②③或①②③均可获满分)
23、①照应题目“烧梦”,同时暗寓鲁迅的梦想正在照亮黑暗照亮人生。②照应开头,文章以黑夜始,以火焰结束,给人一种敞亮光明热烈的美的感受。
24、①“烧掉”(抛弃)以前不切实际的学医救人的梦想,和过去的思想一刀两断(或:彻底决裂)。②点燃绝望为自己照明,为自己找一条出路,也为国人照亮,找一条生存发展之路。(“烧”在文中有两层意思:一是“烧掉”“烧毁”;一是“燃烧”“照亮”)
六、25、见到茂密的森林,你只要无愧地做了丛林中挺拔的一棵;见到奔腾的大河,你只要无愧地做了浪花里最纯净的一滴;见到无垠的蓝天,你只要无愧地做了云朵中最祥和的一朵。
26、生活的艺术就是平衡的艺术。(或:生活的艺术就是得与失的艺术或平衡。)
27、直到她们被带工老板榨完残留在皮骨里的最后一滴血汗为止。
七、作文(略)
附译文:
晏子正在吃饭,齐景公派使臣来到,(晏子)把食物分出来,给使臣吃,(结果)使臣没吃饱,晏子也没吃饱。使臣回去后,把(晏子贫困的情况)告诉了齐景公。齐景公惊叹道:“唉!晏子的家真的像(你说的)这样穷!我不了解,这是我的过错。”(于是)派公差送去千金与税款,请他用千金与市租)供养宾客。晏子没有接受。多次相送,最终(晏子)拜两拜而辞谢道:“我的家不贫穷,由于您的赏赐,恩泽遍及父族、母族、妻族,延伸到朋友,并以此救济百姓,您的赏赐够丰厚了,我的家不贫穷啊。我听人这样说,从君主那里拿来厚赏然后散发给百姓,这就是臣子代替君主统治人民,忠臣是不这样做的;从君主那里拿来厚赏却不散发给百姓,这是用筐箧收藏财物归为己有,仁义之人是不这样做的;在朝中,得到君主的厚赏,在朝外,取得君主赏赐不能与士人共享而得罪他们,死后财物转为别人所有,这是为家臣蓄积财物,聪明的人是不会这样做的。有衣穿,有饭吃,(只要)心里满足就可以免于(一切)忧患。”
齐景公对晏子说:“从前我们前代的君主桓公用五百里的土地人口授予管仲,(他)接受了并没有推辞,你推辞不接受是为什么呢?”晏子回答说:“我听人这样说,圣明的人考虑多了,也难免会有失误。愚蠢的人经过多次考虑,也有可取之处。想来这是管仲的错,是我的对吧?因此再次拜谢而不能接。”
感谢talhz投稿
转载敬请注明“
七色花学习网”
http://3w.7se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