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闯关练
1、 B
2、 (1)①挣扎②挣脱(2)①沉思②深思
3、 B
4、 D
5、 (1)D(2)C(3)A(4)B(5)E
示例:威武中华志于深渊穹宇外/浩荡中华志于千秋百代时
名校金题练
世行副行长英卓华认为城市化会帮助实现“中国梦”。
中考真题练
1、(1)我一心向往的中国梦,就是那万古传诵的《下泉诗》所描绘的国治民安的太平盛世。(2)示例:①大河上下神州魂(或“情”)示例②大江南北神州情(或“魂”)
(3)示例:我的梦想是长大后做一名优秀的军人,为维护祖国的和平、人民的安全贡献自己的力量。
2、示例:(1)诗歌抒发了作者对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缅怀和追思之情,表达了对古代先贤渐行渐远的忧思。诗歌开篇,以“沉重的河流”“飘零的小舟”“痛苦抖动的艾叶”等意象,营造了孤寂冷清、萧瑟苍凉的意境,奠定了悲愤的感情基调,勾起了对屈原的怀想。落寞的屈原,“愤怒”地“沿瘦瘦的汩罗江”“走过去”,留给我们一个“站立着的背影”和“不折的脊梁”,表现了一种视死如归的浩然正气。壮哉!悲哉!而那些“麻木”“饥饿”的“鱼儿”却无动于衷,它们感受不到屈原“汀兰”般高洁的情怀,感受不到屈原心系祖国人民前途命运的伟大抱负,感受不到屈原与黑暗势力决斗到底的英勇无畏。于是,作者从心底发出疾呼,在五月里重温屈原坚贞的“秉性”,不再沉默,以挽住那行走在消逝中的脚步。(2)作者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表情达意。运用拟人手法,把“汩罗江”以“瘦瘦”的形象呈现,原本辽阔、汹涌的江水,在屈原“从容”“挚诚”的气度面前“瘦身”,以衬托他高大的形象。诗歌第三节赋予“橘树”“芙蓉”“河水”人的品性和情态,再现了屈原高洁的人格和崇高的抱负。同时,这三组句子构成排比,强烈地表达了作者的景仰之情,为篇末的“无法沉默”蓄势。此外,诗歌还运用典故,如“汀兰”语出“搴汀洲兮杜若”(《湘夫人》),“芙蓉”语出“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离骚》),“橘树”语出《橘颂》,“浑浊”语出“举世浑浊我独清”,写出了屈原的“高洁”“无私”“坚贞”“洁身自好”的品格和崇高的政治理想。(3)诗歌情感跌宕起伏,耐人寻味。诗歌开头以白色的五月里痛苦抖动的艾叶营造了一种悲怆的氛围,而五月里“愤怒”走向“汩罗江”的伟大的灵魂却没能感动“麻木的鱼儿”,于是作者陷入了深深的忧虑之中,情绪跌落谷底,然而值得庆幸的是那“站立着的背影”和“不折的脊梁”始终还在。于是,作者看到了希望,在重温屈原的品性和抱负之余,发出了呼吁,在五月我们无法沉默了,只为那“秉性坚贞”,只为那无悔的求索。……(只要抓住一至两个赏点,能作正确的赏析评价,合乎情理,内容具体,表达好即可)
转载敬请注明“
七色花学习网”
http://3w.7se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