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C(A、kě---gě B、zhī---jì C、nà---ruì)
2、C(A项,“必需”指非有不可的;不能少的。此处应用“必须”;B项,这里应用“捉摸”,是无法猜测和估量的意思;D项,“一挥而就”形容文章、写字、绘画很快就完成。此处应用“一蹴而就”)
3、D(A项,结构混乱,可将“自从”移至句首;B项,语序不当,应为“加大和丰富对实体书店的扶持力度和扶持方式”或“丰富和加大对实体书店的扶持方式和扶持力度”;C项,不合逻辑,“无时无刻”应该为“无时无刻不”)
4、D
二、(9分,每小题3分)
5、D(并不是所有的寺庙的都有“四殿”)
6、C(A、寺庙不都建在“名山”;B、陵墓建筑只是“地上形态仍显示出另一种高、大、深、庄的特征”;D、“中国所有的建筑”太绝对)
7、A(B、“面对帝王时”错误;C、“肃穆之感”也是心理感受,且该句答非所问;D、逻辑关系不成立,且该句答非所问。)
三、8、C
9、A(B、①因为②而;C、①苟合②吻合;D、①崇尚②喜好做)
10、A(浩荡:恣情、放纵)
11、D
四、12、(1)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4分)
(2)对于送宝的宋国人来说,把玉送与他人,则其失宝;对于子罕来说,如果接受他人的馈赠,则失去“廉正之品德”之宝,所以说是“皆丧宝也”.(4分)
13、(1)冰、雪、长城、大河、山、高原、丘陵。表达了词人热爱祖国及祖国山河的豪情壮志。(4分)
(2)这两个结句,分别是两首词的主旨所在,都表现了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表现了敢于斗争、敢于追求胜利的豪迈气概和乐观精神。(4分)
14、(1)惟昭质其犹未亏(2)余独好修以为常(3)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4分,写对一句得1分)
五、
15、(1)答D3分,E2分,B1分。(A项,“早年名声很大”“晚年淡出人们视野”等表述不准确,且“北大中文四老”也不属早年。从提供的材料来看,他是一个专注创作和学问、不显山露水的人。B项,“吸引了学生们全神贯注的倾听”还有“不用讲稿”“旁征博引”等学问方面的因素。C项,原文说“教书为业,心在创作,先是诗人,后是教授”,再从所供材料来看,“先教书后创作”的表述有误,两者是同时兼顾的,不能简单分先后。)
16、①年轻时,林庚先生因为丰子恺的漫画和郑振铎的序而由理转文,从此走上文学创作和研究之路。②林庚先生一生从事诗歌创作和研究工作,是现代诗人,并且终生笔耕不辍,90高龄时还新出了一本诗集,牵头组建了北大诗歌中心。③文革时期,林先生借《西游记》排遣心中的困惑,结果写出了充满诗人气质的《<西游记>漫话》.④林先生性格中充满了诗人气质,他淡泊名利,不慕权势,天真乐观,到晚年还童心未泯。(每点2分,答3点即可)
17、①夜读《西游记》是“文化大革命”中,处在内心困惑中的林庚排遣苦闷的方式,他从文学中得到宽慰和愉悦。②《<西游记>漫话》是林庚先生晚年重要的文学研究著作,他将自己人生感悟融进了对小说的理解,是他作为一个学者的一部“极具个性的充满诗人气质和潇洒笔意的快意之作”.③《西游记》研究中所表现出来的童真和乐观精神,最能体现林庚先生的诗人气质。(每点2分)
18、①学识渊博,治学严谨。②专注学术,知行合一。③不慕名利,淡泊处世。④谦和真诚、纯真乐观。(以上每点1分,共4分)如今许多大师已离我们而去,但是他们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精神财富。新时代的我们要以大师们为榜样,在治学、为人、处世等方面严于律已,宽以待人,在现在这个喧嚣的时代保持一份精神的清洁、灵魂的高尚,从而传承大师的精神衣钵,让中华美德星火相传,生生不息。(4分)
六、19、①但心态决不能染上秋霜(沾上暮气或死气沉沉)(2分)②年轻心态犹如生命深处的一股清泉(2分)
20、示例:①文学社最近有活动吗?(2分)②我想参加,需要我做什么?(2分)
21、认真研究儿童心理,将爱国教育融合在审美教育中(后一句有写成“使爱国教育具有审美性”“使爱国教育拥有美感”亦可)。(4分,每点2分)
七、22、作文(略)
转载敬请注明“
七色花学习网”
http://3w.7se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