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引领】
1、掌握第五六段重点字词
2、学习作者善于从日常琐事中选择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来抒写情感的技巧
【自主探究】
预习五、六段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吾妻来归: 或凭几学书:
吾妻归宁: 且何谓阁子也:
乃使人复葺南阁子: 其制稍异于前:
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今已亭亭如盖矣:
(2)词类活用
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
(3)古今异义
吾妻来归( )
(4)特殊句式
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
【合作解疑】
归有光想起母亲,潸然泪下,想起祖母,长号不自禁,想起爱妻,又会怎样呢?哪些句子最能感动你?
(1)妻子“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时”表常来,“或”表亲密无间。字里行间可听到轩中欢声笑语。可知两人相敬相爱,美好生活。
(2)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睹物思人。 这 一句寄托了对亡妻的缅怀和眷恋。“今已”表时光推移。树长,人亡!物是,人非!然光阴易逝,情意难忘。
【巩固练习】
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古代文化常识解释不全正确的一项( C )
A.“三五之夜”(农历每月十五日)
“既望”(农历每月十六日)
B.“妪,先大母婢也”(敬称自己已死去的祖母)
“先妣”(敬称自己已死去的母亲)
C.余自束发读书轩中(古代男子成人自立的标志)
“而立之年”(指三十岁) 束发指十五岁,非古代男子成人自立的标志,20岁才是
D.吾妻归宁(旧指女子出嫁后回娘家)
吾妻来归(旧指女子出嫁)
2、文末两段文字,写到有关亡妻的几件事:“凭几学书”、“归宁述语”和“手植枇杷”,对这种写作的安排,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 )
A.正文已忆及祖母和母亲,这里忆及妻子,以补先前写作之缺憾。
B.这几件事均与“项脊轩”有关,又可表怀念亡妻之意。
C.本文主题在“念旧”,由物及人,亡妻几件事的补记应是顺理成章。
D.三个细节平实真切,尤其是最后一个细节意味深长,融入了作者绵绵不尽之思。
【拓展提升】
别人的文字写得好,可能我们心生羡慕。我告诉大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同学们,下面就请你们采用我们本课学习的一些方法,写下一个有关母爱的细节。请这样开头:亲爱的妈妈:我还深深地记得……(参看第9页例文)
【布置作业】
1、掌握五六段重点字词 2、做同步练习册
感谢talhz投稿
转载敬请注明“
七色花学习网”
http://3w.7se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