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时
【目标引领】
1、掌握第三四段重点字词
2、学习作者善于从日常琐事中选择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来抒写情感的技巧
【自主探究】
预习三、四段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迨诸父异爨:
内外多置小门: 墙往往而是:
东犬西吠: 客逾庖而宴:
庭中始为篱: 已为墙:
凡再变矣: 乳二世:
先妣抚之甚厚: 先妣尝一至:
妪每谓余曰: 而母立于兹:
呱呱而泣: 娘以指叩门扉曰:
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大母过余曰: 何竟日默默在此:
大类女郎也?: 比去,以手阖门:
吾家读书久不效: 儿之成,则可待乎!:
瞻顾遗迹: 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 能以足音辨人:
轩凡四遭火: 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2)词类活用
内外多置小门( ) 东犬西吠( )
乳二世( ) 妪每谓余曰( )
吾家读书久不效( )
(3)古今异义
凡再变矣( ) 墙往往而是( )
(4)特殊句式
鸡栖于厅( ) 尝居于此 妪,先大母婢也( )
室西连于中闺( ) 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 )
令人长号不自禁( ) 轩凡四遭火,得不焚( )
【合作解疑】
1、为何不直接写母亲的音容笑貌,而要通过老妪之口?
• 归有光8岁丧母,对于母亲的音容笑貌没有什么印象。
• 对于一个日渐长大的孩子来说,想象和怀念母亲的感情一天比一天浓厚,乃至于成为一种阴影笼罩在心头。
• 这是第一点不易言明的伤痛。
2、突出”祖母”形象的方法? (提示:细节描写、语言描写)
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语气亲切而风趣,又爱怜又夸誉。
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
——喃喃自语,忧虑中充满殷切希望。
顷之,持一象笏至,曰:“……他日汝当用之!”
——情意真诚,嘱咐庄重。
三个细节,三个层次,依次如实道来,不饰雕琢,但感人至深,读之欲泪。
3、文中为何只写祖母来来去去不写自己半句话?
• 一、幼年早慧却遭遇科举不利的现实,这是不好接受的;
• 二、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归有光的家庭给他内心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 一个日益败落的家庭渴望有一个能够支撑门户、重振家声的人物出现,所以,归有光肩上的期望之负是很重的。然而,科场不利,这怎么不叫他伤心呢?
• 这是第二点不易言明的伤痛。
【巩固练习】
1、选出对下面划横线的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 A )
A.往往而是(到处) 亦遂增胜(美)
B.而母立于兹(你的) 顷之(音节助词)
C.大类女郎也(像) 乳二世(用乳汁喂养)
D.大母过余(过问) 逾庖而宴(厨房)
2、从词类活用的角度,选出一句不同类的( C )
A.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
B.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C.吾家读书久不效。
D.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3、下列句中加点的字与“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中的“为”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B )
A.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B.轩东故尝为厨
C.庭中始为篱 D.余既为此志
4.下边有关的文化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D )
A.“诸父”即伯父、叔父的统称;“先大母”,即已去世的祖母。
B.“三五之夜”即农历每月十五的夜晚,“十五”又称“望”,如“丁卯年三月之望”,即丁卯三月十五。
C.“象笏”,即象牙做的笏。笏,就是封建时代,官员们上朝时所用的手板,有事可记于上,以备忘。
D.“公”、“子”、“先”在文言文中常用作尊敬的称呼,“婢”、“妾”则常作女子谦称。
5、翻译:
(1)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
(2)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布置作业】
1、掌握三四段重点字词
2、预习五六段
感谢talhz投稿
转载敬请注明“
七色花学习网”
http://3w.7se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