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幸聆听了小学语文教学能手评选的课堂展示课,几乎堂堂精彩,让我学习、思考的东西太多太多。
一、善于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上课不仅是知识信息的传播过程,更是一个心灵交汇的心理场。如果教师和学生在情感上没有沟通,一堂课的效果将是不会很好的。 我所听的十余节课的开始,都有一项师生情感交流的活动。这些活动不仅拉近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而且有的渗透了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有的激发了学生学习新课的情感。如我听到的刘振娟老师在课前交流时告诉孩子们:如果我有一个苹果,你有一个苹果,我们交换,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有一种思想,你有一种思想,我们交换,你我就有两种或多种思想。我想,学生们听了这样一席话,肯定会在后面的课堂上畅所欲言,积极交流。就是在这一声声呼喊中,学生们感到讲授老师越来越亲切,越来越喜欢上只认识了一天的老师,而这不同语气的呼喊,也为后面指导学生都好人物的对话打下了基础,可谓一举两得。老师通过组织学生进行“猜名胜”的游戏,自然的引入课文的学习,通过组织学生进行“找不同”的游戏,引入课文情景,也可谓自然又贴切。正是这一个个课前的“热身”活动,让学生们熟悉了原先还非常陌生的老师,使后面的课堂师生活动流畅、和谐。
二、注重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比如,威海的袁海英老师在介绍作者之前,提醒学生一定要认真倾听。“倾听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语文学习能力,会倾听的孩子会越来越聪明”;老师对小朋友的循循善诱:“我喜欢看到端着书认真读书的小朋友,喜欢听到你响亮的读书声,更喜欢遇到问题向别人请教的小朋友。”;菏泽的孙伟老师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认识这个“狼”字的?有的学生说是从成语“鬼哭狼嚎”中认识的,有的学生说是从字典中认识的,有的学生说是从电视播放的动画片中认识的,有的学生说是读故事书时认识的,有的学生说是从爸爸衣服上的商标“七匹狼”上认识的……教师及时总结了这些识字方法,并引导学生运用这些识字方法认识更多的字;泰安的赵兴秋老师通过理解“摇撼”、“安然”等词语的意思引导学生总结理解词语的多种方法:查字典、查资料、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等。
三、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注重培养学生语感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要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潜心读书,深入思考,让学生真正地与文本对话,与文本交流。我所听到的每堂课都做到了上面所提到的这一点。当然,他们的方法却各有千秋。教师引导学生在对话的前面加上表示两人心情的词语练习朗读,如林园园“很不乐意地说”、“担心地说”“不高兴地说”、“生气地说”,李丽“着急地说、”“有礼貌地说”等,很好的引导学生们理解了当时两人的心情、语气,第二次对话除了加上表示心情的词语之外,还引导学生加上两人的表情、动作等,学生读得也非常到位;而威海的袁海英老师执教时,为了引导学生读出小鸟寻找小树时着急的心情,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小鸟在茫茫追寻路上会遇到哪些困难?她心里会想些什么?学生们说可能会遇到大风、暴雨,可能会遇到猎人的捕杀,可能会遇到没有同伴的孤独……,但是她心中依然想着快快找到自己的好朋友——小树”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们就读出了小鸟着急而又坚定的情感。比如同是这一课,在学习小鸟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已成为灯芯的小树时,教师通过大屏幕出示了小鸟与灯火(小树)重逢的场景,并配上比较悲凄的音乐,教师用声情并茂的引言调动学生的情感:小鸟和小树终于重逢了,可是,却是一种令人伤心的重逢,此时此刻,他们的心中又会浮现多少曾经快乐的画面,然而以后不再有可能再在一起享受这份快乐……请同学们再次朗读课文的最后一段”学生们的朗读让听课者有了一种震撼心灵的感受。进行欣赏性阅读,让学生读出情感。通过启发想象,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和已有的情感积淀,启动情感,学生读起课文来才能找到感觉,读出味道。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全身心地诵读,让语言所抒发的情感溢出纸面,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和情感的共鸣,这正是我们语文教师努力达到的语文课堂的美好境界。
转载敬请注明“
七色花学习网”
http://3w.7se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