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引领】
1、有感情地诵读文本
2、理清文章脉络
3、掌握第一二段重点字词
【自主探究】
1、作者介绍
归有光(1506——1571年),字熙甫,明朝昆山人,著名散文家。作者自幼苦读,9岁能文,20岁通读五经和三史(《史记》《汉 书》《后汉书》,加《三国志》称“四史”),但考试不利,35岁才中举,后8次考进士落第,于是迁居到嘉定(今上海市)安亭江上,讲学20余年,学生颇多,称之为“震川先生”。他直到60岁才中进士当县令。一生郁郁不得志。
在封建社会中,由科举而登仕途,这是一般知识分子所追求的出路。但他一生科举不是很如意,所以本文也借项脊轩的兴废抒发了抑郁萧索的身世之感。
2、题目解说
本文是归有光抒情散文的代表作。项脊轩是归有光的书斋名。归有光的远祖归隆到曾在太仓(现在的江苏太仓)项脊泾居住,作者自号项脊生,有把自己的书斋题名为“项脊轩”,含有怀宗 追远之意。
“ 志”就是“记”的意思,是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一种文体。
3、内容介绍
文章借项脊轩的兴废,写与之有关的家庭琐事,表达人亡物在,三世变迁的感慨,也表达作者怀念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感情。文章主体部分写于19岁,后一部分写于15年后,是补记。
4、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 项脊轩:( ) 渗漉:( ) 修葺:( )
• 垣墙:( ) 栏楯:( ) 偃仰:( )
• 万籁:( ) 迨: ( ) 异爨:( )
• 老妪:( ) 婢: ( ) 先妣:( )
• 呱呱:( ) 阖门:( ) 象笏:( )
• 扃牖:( ) 长号:( ) 枇杷:( )
5、预习一、二段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室仅方丈: 雨泽下注:
每移案: 顾视无可置者:
又北向: 不能得日:
使不上漏 : 垣墙周庭:
以当南日: 室始洞然: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亦遂增胜:
借书满架: 冥然兀坐:
三五之夜: 桂影斑驳:
珊珊可爱:
(2)词类活用
雨泽下注( ) 使不上漏( )
前辟四窗( ) 垣墙周庭( )
借书满架( )
(3)古今异义
室仅方丈:( )
(4)特殊句式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
【合作解疑】
1、找出文中承上启下的句子?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2、修缮前后形成鲜明对比,“喜”在何处呢?
不漏: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明亮:前辟四窗 垣墙周庭 日影反照 室始洞然
优雅:杂植兰桂 庭阶寂寂 明月半墙 桂影斑驳
3、项脊轩后来发生了变化, “悲”在何处?
“悲”一:大家庭的衰败离析
“悲”二:亲人阴阳两隔
【巩固练习】
1.选出下面划横线的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 ( A )
A.旧时栏楯(shǔn) 冥然兀坐(wù)
B.垣墙周庭(yuán) 先大母婢也(bēi)
C.余扃牖而居(jiǒng) 呱呱而泣(gū)
D.家有老妪(ōu) 万籁无声(lài)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不是词类活用的一项( A )
雨泽下注 使不上漏
前辟四窗 室仅方丈
3、《项脊轩志》选自明代后期著名散文家 归有光 的《震川文集 》,项脊轩是 书斋 名,
“志”是 记 意思。本文通过记叙与项脊轩有关的家常琐事,表达了人亡物在、三世变迁
的感慨,也表达了作者怀念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思想感情。
4、翻译:
(1)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
(2)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布置作业】
1、掌握一二段重点字词
2、预习三四段
感谢talhz投稿
转载敬请注明“
七色花学习网”
http://3w.7se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