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D A项,“省”应读xǐng。 B项,“中”应读zhòng。C项,“传”应读zhuàn。
2、A ③应为“抬起脚后跟”④应为“到达”⑨应为“强,这里指声音宏大”⑩应为“清楚”。
3、C A项,把“子自知”后的逗号移到引号外面。B项,将“三、五”之间的顿号去掉,在此是表示约数,不用顿号。D项,去掉书名号。
4、B A项,捧着金饭碗要饭:有极好的条件不知利用却向别人伸手。B项,不一而足:形容同类事物很多,不止一次或一个。C项,吃小灶:比喻享受到特殊照顾。此处应该用“穿小鞋”。D项,登峰造极:形容造诣精绝,也泛指达到极点。不合事实。
5、D A属成分残缺,应在“扩大中等收入人群”后加“比例”“比重”等词语作“扩大”的宾语。B项关联词语位置不当,“不但这里的蔬菜新鲜而且价格低廉”中的“不但”应调到“这里的蔬菜”后面。C项主客体倒置,应为“以往对人们私有概念是陌生和淡薄的”。
6、C C项与“圣心备焉”中的“备”均为“具备”。A、B两项是“准备”。D项是“完全”。
7、C ④⑤均为连词,表并列关系。③表顺承关系。①②⑥表修饰关系。
8、C 注意前后的呼应关系,应为“关键在于‘舍’还是‘不舍’”。
9、答案:(1)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和牙齿,强壮的筋骨,却能向上吃泥土,向下饮地下的泉水,这是用心专一的缘故。
(2)螃蟹有六条腿和两只蟹钳,然而没有蛇和黄鳝的洞穴就无处藏身,这是心思浮躁的缘故。
10、D “语”,应为告诉。
11、D ①说的话;②字;③读;④说。
12、C ①②均为承接连词,于是;③像;④按照。
13、A 本文涉及苏轼读《汉书》的方法,但主要记载了苏轼对《汉书》的熟练背诵这一奇事。
14、(1)(朱载上)想留下来,但已等候得很疲倦了;想离开,又已经通报过姓名。
(2)两人坐定之后,别的话说完了。
(3)已经亲手抄过三次了。
【译文】
负责农业的官员朱载上曾经到湖北黄冈设署办公,当时苏东坡因为贬谪住在黄冈,但他不认识朱载上。朱载上的朋友有一次在苏东坡面前吟诵朱载上的诗句“官闲无一事,蝴蝶飞上阶”,苏东坡听后吃惊地问:“这诗是什么人写的?”朱载上的朋友就把作者朱载上给苏东坡作了介绍。苏东坡连连称赞激赏,认为这句诗透彻地表达了一种幽静清雅的情趣。几天后,朱载上前去拜见苏东坡,于是两人结为知己。从这以后,朱载上经常获得登门拜见苏东坡的机会。偶然有一天朱载上去拜见苏东坡,到了苏家门口,负责接待拜客的人已经通报了访容的名字,可是苏东坡过了好长一段时间还不出来见客。朱载上想留下来等,对等待见面又感到倦怠;想要离开,可是自己作为访客名字已报了进去。像这样犹豫不决了好长一会儿,苏东坡才出来见客,向朱载上表达了让他久等的愧疚致歉之意,并且解释说:“我刚才要了却一些每天必做的功课,耽搁了知闻有无访客的事。”两人坐了下来,说完了一些别的话题,朱载上问道:“刚才先生说的每天必做的功课是什么呢?”苏东坡回答说:“抄写《汉书》。”朱载上不解地问道:“凭先生的天纵之才,打开书看一遍,能够因此一辈子忘不了,怎么用得着手抄呢?”苏东坡说:“不是这样的,我读《汉书》,到这段时间总共经过三次手抄了。起初时是从每一段史事摘抄三个字作为题签,第二次摘抄二个字,现在第三次摘抄一个字。”朱载上听后起身离开座位问道:“不知道先生摘抄成的书册是怎么样子的,冒昧地希望先生能教导我,可以吗?”苏东坡就让手下的老兵从书桌上拿来一册给朱载上,朱载上看了看,都不能明白其中的意思。苏东坡说:“你可以试着枚举题签中的一个字。”朱载上像苏东坡所说的那样做了,苏东坡应和着他说的那个字,把与那个字有关的《汉书》中几百个字的记述背诵了出来,没有一个字的差错或遗漏,凡是后来几次随意挑选的字,他都能像前面这样子把相关章节背诵出来。朱载上叹服了好长时间,说:“先生您真是有被贬谪的神仙的才份啊。”过了几天,朱载上把这件事说给自己的儿子朱新仲听,并且说:“ 东坡先生尚且像这样地用功,我们这样的中等天赋的人,难道能不勤奋读书吗!”朱新仲曾经用这件事来教育他的儿子朱辂。以上这些记载都是据我的叔父陈旸说的。
15、(1)无以至千里 无以成江海(2)假舟楫者 而绝江河(3)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
16、(示例一)诗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理由:它用比喻的手法说明,只有多读书,知识才会不枯竭,才思才会不间断。它鼓励人们努力学习,不断进取。
(示例二)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
理由:它告诉人们,站得高才能望得远,可以激励人们勇攀高峰,不断进取。
17、(示例)(1)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挤,总还是有的。
(2)冬日的阳光,好像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的爱心。
18、[例文赏析]
我的香格里拉
每个人都有自己休闲的方式,我也一样。一有时间我就去做自己最喜欢的事情-----读书。一想到每天夜晚,做完了一天的功课,趴在灯下书桌上读书,我就感觉很温馨。我将每天的读书时间称之为-----香格里拉。
读书,就是这样充满快乐与新奇。在韵味无穷的夜晚,一盏青灯,一弯新月,一杯清茶,一把小椅,再加上那必不可少的书,就可以在古今中外任何一个时光隧道中徜徉,可以观赏文学殿堂中的任何一件宝物。
我爱读书,因为书中有一种无法抗拒的力量在吸引着我。读书陶冶了我的性情,改变了我的人生态度,使我忘却了痛苦的记忆,抹去了伤心的往事,带给我强大的动力,唤醒我沉睡的灵魂……因为读书,我学会了用双眸去关注春的神韵、夏的激情、秋的喜悦、冬的宁静。学会了用心去回忆过去、用心去畅想明天、用心去展望未来……
书仿佛是毒品,我越吸,越上瘾;越上瘾,越吸……读书让我懂得了时间的流逝。正如毛泽东的“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读书让我拥有了雄心壮志,“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读书让我有了毅力。虽然我没有“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誓言,但是我可以在我的“书山”“学海”中毫不放松,做一个永不言弃的人。读书让我明白了友谊的伟大:“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读书让我享受美的气息:“留恋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我仿佛身临其境,感受百花尽放,香蝶飞舞的美。读书给我太多太多。
读书给了我感情的慰藉。我吟诵戴望舒的《雨巷》,感到温馨浪漫;朗诵岳飞的《满江红》,感到激动万分;翻阅李清照的《声声慢》而感动得泪流满面……我希望可以与屈原一起“上下而求索”;我希望可以和李煜一起“问君能有几多愁”;还希望可以和巴金一起变成飞蛾,勇敢地扑火……每逢读到高兴处,我会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脸上洋溢着欣喜的神情,绽开舒心的笑容;而读到悲伤处,我便为主人公的不幸遭遇而伤心不已,流下同情的眼泪;读到幽默风趣处,我常常禁不住开怀大笑,觉得妙不可言;读到深奥处,我总是皱起眉头,冥思苦想;读优美的词句,我会动笔摘录,细细回味。书既像是一位充满智慧的老人,不断启迪我,又像是一位真诚的朋友,跟我面对面地交谈。
我爱读书,如一只勤劳的小蜜蜂,在书的百花园里不知疲倦地飞来飞去,采集花粉。小说教给我做人的道理,诗歌唤起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童话让我明白什么是美与真,什么是假和丑。
朋友,让我们一起步入书的海洋!朋友,愿你握住开启智慧大门的钥匙,做书本和知识的主人,成为遨游在知识海洋中的佼佼佼者!
感谢talhz投稿
转载敬请注明“
七色花学习网”
http://3w.7se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