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1)kǎn (2)duó (3)shì (4) shì (5)tuí (6)zhàn 2、(1)荤 (2)羼 (3)疤 (4) 蘸 (5)惋 (6)舀 3、呐喊 鲁迅 周树人 文学 思想 革命 4、略 5、B
二、6、(1)虚荣心十足、四体不勤、死要面子、自欺欺人、迂腐可笑,但又心地善良等。(2)动作、神态、外貌、语言等。(3)使故事显得真实亲切;使情节集中,内容简要;增加悲凉的意味。(4)小说反映了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对读书人的毒害,控诉了科举制度的罪恶。(也可有其他说法)
7、(1)①脸上的伤疤。②经常偷人家的财物。 (2)①一个“排”字表现了孔乙己根本不把对方放在眼里,显示了孔乙己摆阔气、内心得意的心理②写出了孔乙己额上青筋暴起似乎历历可数的形象,逼真地表现了孔乙己当时窘迫的神情。(3)“窃”和“偷”是同义词,意思相同,只不过前者是文言,后者是白话。孔乙己为了面子,为了维护读书人的“清高”而狡辩,这是自欺欺人,强词夺理。(4)示例:①穿长衫的都不会站着喝酒。②站着喝酒的都不会是穿长衫的。③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又穿长衫的。④像孔乙己这样的穿着和喝酒方式在这个酒店里仅有他一人。(5)略。
8、(1)肖像描写: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作用:与前面的肖像描写形成对比,突出了孔乙己更加悲惨的境况,揭露了丁举人的罪恶,为孔乙己的悲剧结局作铺垫。(2)①中秋过后的一个下午 ②咸亨酒店 ③孔乙己、掌柜、“我” ④孔乙己到酒店最后一次喝酒。(3)与前文的“排”出九文大钱形成对比,说明孔乙己衣袋里已剩下钱不多;用手探取,描写出了孔乙己穷困不堪的可怜神态,表明孔乙己已经走到穷途末路了。(4)渲染悲凉气氛,预示孔乙己悲剧的必然来临。(5)直接原因是他的偷窃,根本原因是封建科举制度的摧残,封建制度的腐朽和黑暗,以及当时社会的冷漠。(6)这些变化说明了封建制度不但毒害了孔乙己的思想,而且摧残了他的肉体,更深刻地揭示了孔乙己受封建教育毒害之深。(7)略。
9、示例:(1)年轻一代要全面发展,不能再走孔乙己的老路;(2)要通过读书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不能四体不勤,好逸恶劳;(3)要通过读书树立一切从实际出发,行行出状元的观念,不能固执地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4)要通过读书掌握独立生存的一技之长,不学完全无用的知识;(5)要通过读书使自己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10、(1)小油灯(“我”)。(2)生活在贫穷、落后、愚昧的环境里。(3)聪明、执着、刚毅,深明事理、善解人意,对理想充满强烈的渴望之情。(意思近即可)(4)表现手法:运用烘托、映衬的手法。语言表达:具有质朴简洁、含蓄隽永的特点。(不论选择哪方面,只要言之有物,合情合理即可。)
三、11、示例:B、愚公的愚:(1)移山没有修路方便轻松;(2)移山可能会破坏这一地区的生态平衡;(3)愚公的个人意愿,让子子孙孙陷入无穷无尽的劳苦之中。(以上任选其一,言之成理即可)
转载敬请注明“
七色花学习网”
http://3w.7se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