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皮影戏历史悠久,相传皮影戏产生于汉代(公元前200年),汉武帝 的宠妃李夫人死后,汉武帝思念成疾。宫中有个叫少翁的人,用素纸剪成李 氏人形,将纸放在灯前投影到帷幕上,武帝看后,似见到李氏一样,病渐 好。这便是皮影戏的雏形,后来发展成为皮制,再配上音乐、唱腔,慢慢形 成了皮影戏。兴盛于隋唐,到公元十世纪宋朝进入极盛时代,著名的《清明 上河图》上已有多处皮影戏演出情景。 中国皮影艺术从十三世纪元代起,流传很广的一种民间艺术,并远播海 外,成为世界性的艺术。还随军事远征并海陆交往,相继传入了波斯(伊 朗)、阿拉伯、土尔其、暹罗(泰国)、缅甸、马来群岛、日本以及英、 法、德、意、俄等亚欧各国。
皮影戏又称羊皮戏,俗称人头戏,影子戏.发祥于中国陕西,成熟于唐宋时代的秦晋豫,极盛于清代的河北。顾名思义,皮影是采用皮革为材料制成的,出于坚固性和透明性的考虑,又以牛皮和驴皮为佳。上色时主要使用红、黄、青、绿、黑等五种纯色的透明颜料。正是由于这些特殊的材质,使得皮影人物及道具在后背光照耀下投影到布幕上的影子显得瑰丽而晶莹剔透,具有独特的美感。沿袭传统戏曲的习惯,皮影人物被划分为生、旦、净、末、丑五个类别,更加特别的是,每个人物都由头、上身、下身、两腿、两上臂、两下臂和两手十一件连缀组成,表演者通过控制人物脖领前的一根主杆和在两手端处的两根耍杆来使人物做出各式各样的动作。在中国,不少的地方戏曲剧种都是从皮影戏中派生出来的,而皮影戏所用的幕影演出道理,以及表演艺术手段,对近代电影的发明和现代电影美术片的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先导作用。如今,中国皮影被世界各国的博物馆争相收藏,同时也是中国政府与其他国家领导人相互往来时的馈赠佳品,由此可见,皮影艺术在中国乃至世界上拥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转载敬请注明“
七色花学习网”
http://3w.7se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