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角楼上》将课文凝练成对联一副“八角楼上,点亮星星之火;一盏灯下,著就篇篇华章”。
《艰苦岁月》一文时,将课文内容总结成“岁月艰难,打就天下解放;笛声悠扬,吹出未来光明”
让学生通过比较,联想到革命的胜利成果来之不易,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这些众多的革命志士经过抛头颅、洒热血,用生命换来的。从而激励他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树立将来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的雄心壮志。
通过对联展现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成就,激发孩子们爱国之志。
《赵州桥》把课文总结成“绞河水清,大展燕赵风景如画;赵州桥美,尽显人民智慧似泉。”
《长城》时“远看如巨龙,宏伟建设创奇迹;遥想那长城,无数血汗筑古墙”,让学生体会中华古老的文明。
《南京长江大桥》用对联概括长江大桥的雄伟“万涛涌西东,百舸前后竟,大流归海;一桥通北南,两层上下行,巨龙卧江”。
《参观人民大会堂》一文时用“十二根石柱,六七层楼高,擎起闪闪国徽 ;一万人会场,千百只灯明,围住灿灿红星”,表现人民大会堂的雄伟壮丽。从而,体现新中国的伟大建设成就和人民杰出的聪明才智。
为了帮助学生掌握文章的脉络结构,我还是灵活的采用对联这一文学方式。
《海底世界》时,用“海底动物、植物景色异;水中油藏、金藏物产丰”,让学生抓住作者描写的线索。
《鸟的天堂》时用“晚上看鸟鸟无踪;早晨赏雀雀成群”,将课文很自然的分成两个部分。
《桂林山水》的讲读课上,我先总结文章的内容“桂林之山--奇、秀、险;漓江其水--绿、静、清”,学生很快知道了文章描写的线索和顺序,于是学生通过这个脉络结构,也很轻松地完成了课后所要求背诵的内容。在教学
《飞夺泸定桥》一文时,通过讲读,有意得出对比式的板书:“①全军翻山岭---越泥潭---飞速行进;②勇士攀铁索---穿泸水---夺取桥头”,让学生进行比较以后,启发学生自己用对联形式总结文章结构,学生开动脑筋得出“‘全军翻山岭、越泥潭、飞速行进’是文章前一段;‘勇士穿泸水、攀铁索、夺取桥头’乃作品第二层”的对句。
《火烧云》时,就有“宝驹、宝犬、宝狮,云辉绘出九天宝;金鸡、金狗、金猪霞光映得满地金”。教学
《第一场雪》时有“银条舞、玉屑飞、阳光下面漂彩虹,雪后山村真秀美;孩子乐、老农欢、麦子上头罩棉絮,田间明年遍囤仓”。
《种子的力》一文用“种芽顶破头盖骨;小草掀翻大石块”的对联做总结,引起学生深深思索。
《养花》一文用“忙闲成双、苦甜皆存,育出枝叶茂;喜忧参半、笑泪俱夹,换来花果香”概括,让学生明白劳动的光荣和乐趣。
《黄河象》一文用“黄河象骨架今存博物馆;科学家头脑昨幻黄河滩”,促发学生对现存事物的联想。
《第一场雪》中用“瑞雪昨夜悄悄至;丰收明年跚跚归”一联做出概括,引发学生对丰收美景的美好崇仰。
《三味书屋》可概括成“常常书,处处书,与书为友 ;时时早,事事早,唯早有成”。
《落花生》一文可有“种花生、收花生,只要能奋斗终生;吃花生、议花生,何须做体面人生”的概括。学生读了这样的对联句,也很自然的得到一种激励,产生奋进,甚至成为一生的座右铭。
《李时珍》有“走万路,寻千山,尝百味,换回一部宝典;无三心,不二意,尽一生,觅遍九州良方”,
《飞机遇险的时候》有“铁鹰凝翅,好一场虚惊;总理让生,诺大个镇定”,
《我的战友邱少云》有“守纪律、为整体,何惧烈火焚身;怀怒火、攻高地,怎忘战友献生”,
《詹天佑》有“上岗爬坡,青龙桥畔,‘人’字呈智慧;开山架桥,京张线上,‘黑’轨扬声威”,
《中国石》有“战士玩石、藏石、赛石,军营生活多趣乐;英雄戍边、守边、卫边,祖国人民常安宁”,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有“鲁迅华章贬前世;伯父精神昭后人”的概括和总结,榜样对学生有了一种说服力和感召力,往往成为精神动力的源泉。
《草船借箭》可用“军令状下无戏言;草船幔里卧机关”的偶句让学生体会文章人物的机智,也可让学生体会三国故事的玄机奥妙。
《月光曲》一文中可有“贝多芬屋内弹琴感情深;盲姑娘月下赏曲心灵明”,让学生体会美妙的音乐、幽静的月光给人带来的美好心境。
《卖火柴的小女孩》有“大年夜,小女孩,冷中求暖,生死未卜;富人家,穷良心,乐里寻欢,酒肉积山”,上下两联穷富生活地鲜明对比,反映和揭露了资本主义旧社会的黑暗。而在
《草原》一文里有“天明河清、草翠丘绿,祖国山水美;襟飘带舞、马叫人欢,民族蒙汉情”,通过美好景色和美好民族关系的描写反映社会主义和谐团结的民族关系。
《古井》“一口古井酿冽甘泉滋故里;两位老人享受爱心遍乡梓”反映农村田园和人们心灵的双重美。
转载敬请注明“
七色花学习网”
http://3w.7se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