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几点温馨提示或建议:
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要解决“无米”的问题,我建议除了多读报,还可以必备一个“素材本”,按照高考必考的热点话题,积累素材,每天一则,分类积累(诚信类、人性类、环保类、时尚类、教育类等),并注明材料的适用话题(成功自信、诚实守信、坚韧坚强、理想责任、谦逊豁达、感恩惜物、想象创造等)。积累后,经常翻阅,烂熟于心;以小组为单位,交换成果,一则变多则;交流看法,一材变多用。积累得越多,写作的视野就越开阔,写作时自然就能信手拈来,运用自如。
如果提供一下市面上的杂志的话,我觉得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权威指导的《作文素材》和延边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作文与素材》内容比较丰富且很有时效性。
二、选材要新颖。
这虽然是个老话题,但绕不开它,不得不说。选材时应尽量选取“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材料,避免老生常谈。别人用过的材料我们尽量不用,自己要选取新的材料,避免与他人重复。试想一下,一个阅卷老师判一百份卷子,其中五十位同学写同样一件事例,那么,除了第一张卷子看着有新意的话,其他试卷都雷同,你还会得高分么?显然,第一印象就大打折扣了。所以,选择材料要有新意,不要写别人写过的。
三、选取自己最动情的材料。
所谓自己最动情的材料,就是使自己的心灵受到剧烈震颤的材料,就是感受、体验的程度超出了一般的材料,就是那些最让自己激动、自豪、难忘、羞愧、气恼、不平的材料。
作者自己情真意切,才能感动对方,自己都不动情的材料,写出的文章又怎能感染,教育他人呢?因此,只有选取深深打动了自己,激起自己强烈思想感情的材料,写出的文章才会真实自然,生动引人, 才会拨动读者的心弦,唤起读者的感情共鸣,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要有使用角度上的变化。
每位伟大人物都是一座丰富而立体的宝库,倘若能够丰满人物的各个侧面,真正地了解这些人物,选材自然不会如此千篇一律。比如贝多芬,性情暴戾而温情,渴望爱情却又躲避爱情以致终身孤独;蔑视权贵,充满对自由的渴望,崇拜拿破仑又遭遇偶像的破灭。又比如比尔·盖茨,学生都喜欢用他大学没毕业就出来创业做例子,但他同样是位伟大的慈善家,而且善于审时度势,年纪一到就辞去微软CEO,当初退学时果断,而今退位时洒脱,来得潇洒走得也潇洒。其他如史铁生、华盛顿等等,莫不如是。当你对人物了解得越深,你能抒发的情感自然也就越丰富。
转载敬请注明“
七色花学习网”
http://3w.7se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