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喻是比喻中的一种.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和借喻.一个比喻句一般有三个部分组成,即本体,喻体和比喻词.在明喻和暗喻中,一般三部分都出现,而借喻的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只出现喻体.借代是不直说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借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去代替.看下面例子:
例1,看吧,狂风紧紧地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高尔基《海燕》)
例2,我们主张积极的思想斗争,因为它是达到党内和革命团体内的团结使之利于战斗的武器,每个共产党员和革命分子都应该拿起这个武器.(毛泽东《反对自由主义》)
例3,先生,给现洋钱,袁世凯,不行么 (叶圣陶《多收了三五斗》)
例4,凡是愿意留下的,再不许强拿人家的一草一木.(姚雪垠《李自成》)
例1是借喻的修辞方法,句中只出现喻体"翡翠",用"翡翠"来比喻绿色的海浪.
而例3是借代的修辞方法,"袁世凯"指的是银元上的袁世凯的头像,用银元上的标志来代替银元本身,是换了一种说法,用"袁世凯"很容易使人联想到有袁世凯头像的银元,想到这个具体的实物,而且比直接说银元增加了语言的变化,显得丰富多彩.
借喻和借代最容易使人产生误解的是因为它们在一句话中都只出现喻体或代体.
如例1例2中的"翡翠","武器"和"袁世凯","一草一木",它们没有出现本体"海浪","积极的思想斗争"和"银元","所有东西".但是只要弄清它们的特征,借喻和借代还是可以区别的,
首先借喻重相似,借代重相关
借喻中的喻体和本体具有相似性,如"绿色的海浪"和"翡翠"它们有相似点,即都是绿色晶莹透明的,"积极的思想斗争"和"武器"也有相似点,因为战斗需要武器,反对自由主义也需要武器,这个武器就是积极的思想斗争.而借代中的本体和代体没有相似性,"袁世凯"不可能和银元相似,但它们具有相关性,银元上有袁世凯的头像,它们之间有关联.
例4中的"一草一木"它和群众的所有东西有关联,以部分代全体.
其次,借喻中的本体和喻体两者不同类,如"翡翠"和"海浪","思想斗争"和"武器",因为同类事物不能构成比喻,而借代中的本体和代体可以是同类事物.
最后,借喻可以改成明喻,如"海浪"像"翡翠","积极的思想斗争"像"武器",借代则不能改成明喻.如"银元像袁世凯",所有的东西像"一草一木".
转载敬请注明“
七色花学习网”
http://3w.7se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