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优秀作文,我认为需具备以下要素:
高境界(文章要有风骨、怀抱、情怀)
火热情(要“丹田运气”)
水结构(一气呵成,文随意转,自然灵动)
肺腑言(说真话,我手写我心)
深思想(深刻,见解独到)
接地气(关注现实,拒绝真空,方有力量和生气)
今天重点讲解作文素材要接地气。
(一)它山之石
先看2015年高考语文高分学生的经验之谈,所谓“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或许对我们都很有启发:
1.“课前一练”引发学习兴趣
我非常难忘的是我们班高三坚持了一年的课前一练,是它真正唤起了我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当很多班级在大量地做题时,我们的课前一练仍在愉快的进行着,我的语文老师常说的“无用之用为大用”也真切的体现出来。课前一练要求是每位同学背诵优秀作文片断,然后对最近的热点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这不仅能让每个同学都参与进来,还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新闻热点的机会。而有了兴趣,接下来的学习就显得轻松不少,课余时间同学们谈话的内容也开始渐渐和语文学习有了联系。就这样,语文学习开始渗透进我们的生活,写作文的时候那些课前一练里讲过的热点事件、热点言论也就很自然的用上了。
关于素材的积累,我想把它与第二个学习方法观察结合在一起来说。高三这一年,可以说素材的积累从未间断,即使是到了最后关头,不再有统一的作业,我也时不时地在素材本上添上一两句自己觉得很有感觉的话,而它的来源更是不定向的,有时是一句名人名言,有时是一句电影台词或是歌词,甚至是杂志上读到的好句子……总之,它没有固定的格式,一切你喜欢的,都可以摘抄记录,这就是我说的——观察。
2.随意观察记素材
高三时间非常紧张,每个人都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在数学和综合科目上,这种情况下,观察就是节约时间的法宝。一眼瞄到的好素材不需要抽出专门的时间来,就可以迅速的记个大概,心情烦躁的时候与其什么都不干不如拿出一本书来随便翻翻,随口读上几个句子……因为关于高考一切都是未知的,不要想着我要冲着他考的去学,等到现在回过头来去看,或许正是其他人觉得没有用,不屑去做的帮了我的忙。
3.归类素材新且鲜
素材本的要求与错题本是一样的。我们整理的素材,既要新,还要鲜。我们不妨将素材进行归类整理,我的语文老师给我们准备了五个素材抽屉,后来进一步拓展为十个小专题,它们分别是:科技人文,生命关照,责任意识,文化传承,竞争合作,道德良知,一念之善,人生世相,追求理想,自然环保。如果能按照这样的类别来整理,你的素材本一定是独一无二的。直到高考之前的一个小时,我们班的同学还在捧着自己的素材本看,因为它已经不仅仅是素材的积累,也是你这一年的心路历程。
人物素材的积累
顾宪成曾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副对联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作为一名高中生,关心社会上的热门事件是必须的,于是我的选择了《作文素材》,此书中的人物不再只有喝酒作诗的李白、忍辱负重的司马迁、投江泄愤的屈原,更多的是仙风道骨的教授李小文、苹果公司的又一个奇迹蒂姆·库克、百米飞人苏炳添等一些热门人物。
想要积累人物素材,就必须要全方位了解这个人物,毕竟一个人所能展现的性格是多方面的。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多的了解人物的各种品性,边了解边整理边思考,这样的整理和思考有助于我们以后在作文运用中更方便快捷,真正做到信手拈来。
在想到文章的主题之后开始想自己已经掌握的素材,个人喜欢把想到中心立意后脑中浮现出的所有人物名称在纸上列一遍,然后在心里排排序,古今中外怎么安排,哪些详写哪些略写都想好,另外要用心雕琢出一个好听的题目。
谈谈作文构思思路:
我们的高考作文以议论文为主,讲究起承转合和思想上的深度,我常采用正反对比式的行文思路:
首先,作文题目引人入胜---采用对偶、借代、象征等修辞手法,达到夺人眼球的作用;
其次,开头段引用名人名言,引出话题,迅速切题,切忌长篇大论;
再次,开头段后举例,起到过渡作用,运用排比、哲理句强化论点,并且深化思想,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三四段则要提到主旨部分,以事实论证和道理论证相结合,简明地提出与主旨相关部分,留下想象部分给阅卷老师;第五段引出反面例子,第六段论述反面例子,随后以道理论证引回主题;
最后,第七段升华,也是篇末点题,这里要有优美的句子作为点睛之笔,但是一定要切题、升华主旨。
转载敬请注明“
七色花学习网”
http://3w.7se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