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克明字彦昭,其始饶州乐平人,后徙湖州乌程县。绍兴、乾道间名医也。初生时,母乏乳,饵以粥,遂得脾胃疾,长益甚,医以为不可治。克明自读《难经》、《素问》以求其法,刻意处药,其病乃愈。始以术行江、淮,入苏、湖,针灸尤精。诊脉有难疗者,必沉思得其要,然后予之药。病虽数证,或用一药以除其本,本除而余病自去。亦有不予药者期以某日自安有以为非药之过过在某事当随其事治之言无不验。士大夫皆自屈与游。
魏安行妻风痿十年不起,克明施针,而步履如初。胡秉妻病气秘腹胀,号呼逾旬,克明视之。时秉家方会食,克明谓秉曰:“吾愈恭人病,使预会可乎?”以半硫圆碾生姜调乳香下之,俄起对食如平常。庐州守王安道风禁不语旬日,他医莫知所为。克明令炽炭烧地,洒药,置安道于上,须臾而苏。金使黑鹿谷过姑苏,病伤寒垂死,克明治之,明日愈。及从徐度聘金,黑鹿谷适为先排使,待克明厚甚。克明讶之,谷乃道其故,由是名闻北方。后再从吕正己使金,金接伴使忽被危疾,克明立起之,却其谢。张子盖救海州,战士大疫,克明时在军中,全活者几万人。子盖上其功,克明力辞之。
克明颇知书,好侠尚义,常数千里赴人之急。初试礼部中选,累任医官。王炎宣抚四川,辟克明,不就。炎怒,劾克明避事,坐贬秩。后迁至额内翰林医痊局,赐金紫。绍兴五年卒,年六十七。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二百二十一》有删改)
【注】掊克:聚敛贪狠。
阅读训练:
1.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亦有不予药者/期以某日自安/有以为非/药之过/过在某事当随其事/治之/言无不验。
B.亦有不予药者/期以某日/自安/有以为非药之过/过在某事/当随其事治之言/无不验。
C.亦有不予药者/期以某日/自安/有以为非药之过/过在某事/当随其事治之/言无不验。
D.亦有不予药者/期以某日/自安/有以为非药之过/过在某事当随其事/治之/言无不验。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相关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不久后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往往是名的补充或解释。
B.绍兴、亁道,南宋年号。年号是我国从汉武帝继位后开始使用,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C.旬是中国一种传统的时间单位。古代地支纪日法,每十天周而复始,称一旬,每月分为上、中、下三旬。
D.礼部是中国古代官署。其长官为礼部尚书,主管朝廷中的礼仪、祭祀、宴餐、学校、科举和外事活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克明是极具传奇色彩的一代名医。他自幼患疾使他自学医术,在各地行医实践和对难治的病的深入思考,使他对医道有着特别的见解。
B.王克明医术极为高明。他擅长针炙,讲究标本兼治,对于风痿、风禁、伤寒等疑难之症,用针用药,常常收到很好的效果。
C.王克明治病救人,医德高尚。他深得士大夫的广泛认同,还拒绝金国友人的谢礼,在战乱时救人数万,拒绝别人为已请功。
D.王克明好侠尚义,不趋权贵。他经常远赴千里之外治病救人,但回绝四川宣抚王炎的召诊,遭到王炎弹劾,因此降了职级。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病虽数证,或用一药以除其本,本除而余病自去。(5分)
译:
(2)后再从吕正己使金,金接伴使忽被危疾,克明立起之,却其谢。(5分)
答案:
1、C亦有不予药者,期以某日自安。有以为非药之过,过在某事,当随其事治之。言无不验。
2、C “古代地支纪日法”错,应是“古代天干纪日法”。
3、D “回绝四川宣抚使王炎的召诊”错误,应该是拒绝王炎之召前去当官。
4、(1) 如果病情有几种症状,(王克明)有时用一味药医除根本,根本除掉而其余的病自行除掉。(得分点:“证”“或”“本”各1分句意2分)
(2) 此后(王克明)第二次跟随吕正已出使金,金接伴使忽然得了重病,王克明立即治好了他,并推却谢礼。(得分点:“再”“被”“却各1分,句意2分)
转载敬请注明“
七色花学习网”
http://3w.7se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