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坚,字元固,幼有敏性。沛王闻其名,召见,授纸为赋,异之。十四而孤,及壮,宽厚长者。举秀才及第,为汾州参军事,迁万年主簿。
天授三年,上言:“书有五听,令有三覆,虑失情也。比犯大逆,诏使者勘当,得实辄决。人命至重,万有一不实,欲诉无由,以就赤族,岂不痛哉!此不足检下之奸乱,适长使人威福耳。臣请如令覆奏,则死者无恨。”
圣历中,东都留守杨再思、王方庆共引为判官。方庆善《礼》学,尝就质疑晦,坚为申释,常得所未闻。属文典厚,再思每目为凤阁舍人样。与徐彦伯、刘知几、张说与修《三教珠英》,时张昌宗、李峤总领,弥年不下笔,坚与说专意撰综,条汇粗立,诸儒因之,乃成书。累迁给事中,封慈源县子。
睿宗即位,授太子左庶子兼崇文馆学士,修史,进东海郡公,迁黄门侍郎。时监察御史李知古兵击姚州渳河蛮,降之,又请筑城,使输赋徭。坚议:“蛮夷羁縻以属,不宜与中国同法,恐劳师远伐,益不偿损。”不听,诏知古发剑南兵筑城堡,列州县。知古因是欲诛其豪酋,入子女为奴婢,蛮惧,杀知古,相率溃叛,姚、巂路闭不通者数年。
初太平公主用事武攸暨屡邀请坚坚不许又以妻岑羲女弟固辞机密转太子詹事曰吾非求高逃祸耳。羲败,不染于恶,出为绛州刺史。数外徙,久乃迁秘书监、左散骑常侍。
玄宗改丽正书院为集贤院,以坚充学士,副张说知院事。帝大酺集贤,幔舍在百司上,说令揭大榜以侈其宠,坚见,遽命撤之,曰:“君子乌取多尚人!”从上泰山,以参定仪典,加光禄大夫。坚于典故多所谙识,凡七当撰次高选。卒,年七十余,帝悼惜,遣使就吊,赠太子少保,谥曰文。
(节选自《新唐书儒学列传》)
【注】酺:聚饮。
阅读训练: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初太平/公主用事/武攸暨屡邀/请坚坚不许/又以妻岑羲/女弟固辞/机密转太子/詹事曰吾/非求高/逃祸耳。
B.初/太平公主用事/武攸暨屡邀请坚坚不许/又以妻/岑羲女弟固/辞机密转/太子詹事曰/吾非求高逃/祸耳。
C.初太平公主/用事武攸暨屡邀/请坚/坚不许又以妻岑羲女弟/固辞/机密转太子詹事曰/吾非求高逃/祸耳。
D.初/太平公主用事/武攸暨屡邀请坚/坚不许/又以妻岑羲女弟/固辞机密/转太子詹事/曰/吾非求高/逃祸耳。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如屈平,字原;徐坚,字元固。
B.年号纪年自汉武帝刘彻开始。“圣历中”,采用的是年号纪年。“元和十年”使用的也是年号纪年法。
C.《礼》与《易》《诗》《书》《论语》合称五经。它们是我国古代的重要思想学术流派----儒家的主要经典。
D.赠,追赠,古代朝廷对功臣的先人或本人死后公司追封爵位官职或荣誉称号。如“赠太子少保”。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徐坚聪敏敦厚。自幼聪明,沛王听说他的名声,召见了他,给他笔纸让他作赋,很赏识他。徐坚到了壮年,像个宽厚长者。
B.徐坚尊重生命。他认为,人命至重,不能滥用刑法,对罪犯应从轻量刑;只有到了非判处死刑不可,死者才没有遗憾。
C.徐坚博学多才。王方庆曾向他请教疑难问题,徐坚为他解说,使他常得到从未听说的知识。徐坚为文典雅厚重,令人称赞。
D.徐坚深谋远虑。他认为蛮夷被迫归属,不应和中原人同样对待,恐怕劳师远征,收益不能抵偿损失。结果正如他所言。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说令揭大榜以侈其宠,坚见,遽命撤之,曰:“君子乌取多尚人!”(5分)
译:
(2)坚于典故多所谙识,凡七当撰次高选。(5分)
答案:
1、D 2、C
3、B
4、(1)张说命令张挂大榜用来炫耀集贤院所受的恩宠,徐坚见了,立即命令撤除大榜,说:“君子怎么能做这么多凌驾于人的事!”(“侈” “乌” “尚” 各1分,句意通顺2分.)(5分)
(2) 徐坚对于典故多有了解、熟悉,共有七次因编纂有功而提升。((“谙” “凡” “高选” 各1分,句意通顺2分.)(5分)
感谢talhz投稿
转载敬请注明“
七色花学习网”
http://3w.7se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