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A
食不果腹shí bù guǒ fù 果:充实。吃不饱肚子。[近义] 饥肠辘辘 [反义] 酒足饭饱 [用法] 多用生活艰难;吃不饱肚子。一般作谓语、定语。食不重味shí bù chóng wèi 味:菜肴。吃饭不要两样菜肴。形容生活俭朴。食不甘味shí bù gān wèi 甘:味道好。吃东西品不出其中的味道。形容心中有事;吃东西也不香。 [近义] 忐忑不安 如坐针毡
[反义] 泰然处之 心安理得 [用法] 多用在形容心神不安、操劳过度、身体虚弱等。一般作谓语、补语。
2、B A、语义重复,可将“导致”或“引起”删掉。C、成分残缺。 应在句末加“力度”。D、一面对两面。将“能否”删去。
3、C A应译为“像野马奔跑似的蒸腾的雾气,飞荡的尘土,都是生物用气息互相吹拂的结果”。B“莫之夭阏”的意思是“没有什么力量能够阻遏它”。D“特”应译为“凭借”。
4、(1)①通过写闲灯、清漏,营造出凄清的意境,衬托出诗人孤寂、清冷的内心世界。(3分)②表面写灯和漏,实则写人。写诗人守着“闲灯”到深夜,听着凄清的漏声和渐渐稀疏的打更声,夜不成寐,含蓄地表现了诗人的满腹愁绪。(3分)(2)①明天又要出发离开此地。“还须去”表达了诗人对羁旅飘零的生活的无奈和对稳定的生活的渴望。(3分)②诗人感叹自己已离家好几年了,表达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3分)
5、C 原因解释错误。应该是因为他意识到人的生命有限,而所要学的知、能无限。
6、B 以全概偏。根据原文“对他们的评语大多是‘学富五车,博古通今’”可知,并不是每个通才都获得这样的评价。
7、D “通才比专才更受欢迎”于文无据。根据文意,他们“同等重要”,专业领域需要专才,在统御专业方面最好用通才。
8、B 原文标点:“异日,汤见上。问曰:“前奏非俗吏所及,谁为之者?”汤言倪宽。及汤为御史大夫,举侍御史。”
9.C【解析】 “封”指“祭天”,“禅”指“祭地”。
10.C【解析】倪宽业绩考核最好是因为百姓对他的大力支持。
11、(1)奏书写成后,诵读出来,都感到敬服,掾史把这件事告诉了廷尉张汤。(得分点:“服”“以”“白”各1 分,句意2分)
(2)收租税,根据季节收成的多寡裁定,借贷给百姓,因此租税大多没能进到府库。(得分点:“时”“阔狭”“假贷”“以故”“入”各1分,句意2分)
12、答B得3分,答D得2分,答C得1分,答其它不得分。(C更主要是对唐朝统治者的失望。A“不愿同流合污”理解错误。应是“厌倦了官场压抑的气氛”。E“以李商隐的诗歌为线索”理解错误,传记是以李商隐的经历为线索行文。
13、(1)交代李商隐的身份、影响和他与桂林的关系,点明标题。(3分)(2)交代李商隐生活的时代背景和他的遭遇,为下文写他受党争牵累而结束代理昭州郡守埋下伏笔(或答:与下文他受党争牵累而结束代理昭州郡守相呼应。(3分)
14、①多用短句,使文章句义明晰,简洁明快,读起来朗朗上口;②文白夹杂,使用口语。使文章既富于雅致,又不过于深奥,通俗易懂。(每点3分,若答出其他角度,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满分不超过6分)
15、①文学才华横溢。他的诗表现桂林山水,意境不让韩愈;他创作了大量诗歌,不少诗篇是家喻户晓的名篇,很多诗篇被收进《全唐诗》;他的诗歌构思奇妙、意象幽幻,他堪称“朦胧诗之父”。(4分)。②政治才华卓越。他受郑亚赏识,被派往昭州任代理昭州郡守。当时的昭州政局一片混乱,他到任后,一面惩治贪腐,一面发展生产,没过多久,昭州在他的治理下,经济有了起色,社会恢复了秩序。(4分)
16、示例:晴朗的夜空中,繁星点点,新月如钩,就像深色的锦缎上点缀着珍珠与美玉。夜空下的池塘,把漫天星斗揽入怀中,变成了一只盛满珠玉的盘子。
17、球拍的轮廓与羽毛球的后部形成了英文字母Q、D,突出了赛事举办地----青岛;融入中国传统特色的毛笔书法艺术,以三笔苍劲有力的毛笔笔迹代表羽毛球的羽毛,突出赛事主题;挥动的球拍和向上飞起的羽毛球,寓意羽毛球运动会有更加灿烂的未来。(答出两个角度即可)
【写作提示】材料包含以下几个关键信息:看书成为杨绛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杨绛关爱贫寒子弟,奉献爱心;贫寒子弟的上学梦难圆。参考立意角度:看书是一种享受;读书能改变命运;关爱他人,奉献爱心;等。
【文言文译文】倪宽,是千乘人。研习《尚书》,师从于欧阳生。因贫困没有钱财,曾由弟子供养。时常租田而耕,带着经书劳作,休息时便诵读,读书精深到如此地步。补廷尉文学卒史。
当时张汤任廷尉,廷尉府尽用文史法律之类的官吏,而倪宽以儒生的身份处于他们中间,表现出不谙事理,被任为从史,前往北地看守牲畜数年。回到廷尉府,上报牲畜簿册,正遇廷尉碰到疑难奏章,已经多次被退回,掾史不知道如何是好。倪宽对他讲明写法,掾史便让倪宽写奏书。奏书写成后,诵读出来,都感到敬服,掾史把这件事告诉廷尉张汤。张汤大惊,便赏识他的才能。一天,张汤面见皇上。皇上问道: “上次的奏书非俗吏所能写就,是谁写的?”张汤说是倪宽。等到张汤担任御史大夫,提拔任侍御史。
倪宽任治理百姓的职务之后,鼓励农耕,减缓刑罚,治理狱讼,谦恭下士,选择任用仁厚之士,以情义对待下属,不求名声,官员百姓非常信赖他。倪宽上书请求开六辅渠,制定治水条令来扩大灌溉的田地。收租税,根据季节收成的多寡裁定,借贷给百姓,因此租税大多没能进到府库。后来有军役征发,因为欠租,考核名列最后,应当免官。百姓听说他将被免官,都怕失去倪宽,大户人家用牛车拉,小户人家用担子挑,交租接连不断,他的考核变成最好。
当议论仿古巡狩封禅之事时,对策的儒士五十余人,没能确定下来。皇上用这件事询问倪宽,倪宽说:“今天将举办大事,可是数年间议而不决,让群臣各自发言,终无所成。只有天子确立中和之正位。”皇上赞同他,便自己制定礼仪,采用儒家学术加以修饰。
当初梁国相褚大担任博士,当时倪宽是他的弟子。等到御史大夫位置空缺,征召褚大来就任。到洛阳,听说倪宽已就任,褚大就笑起来。等到了朝廷,与倪宽在皇帝面前议封禅一事,褚大不如倪宽,退下佩服说:“皇上真是了解人。”倪宽在位九年,死于官任上。
转载敬请注明“
七色花学习网”
http://3w.7se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