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存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媒介、数码技术的飞速发展,以短信、微博、微信为主要载体的传播手段逐渐普及,衍生出了微文学这种崭新的文学样式。从范围上它包括短信文学、微博文学、微电影文学、微图文文学等众多文学子类,从内容上它承继了传统文学道义担当、弘扬真善美的精神品格,又呈现出了快捷、互动、多样的技术特质,更容易为广大受众所接受。微文学已成为传统文学与现代技术的有机联结点,体现出了古老艺术眼光与崭新媒介载体的完美统一,
微文学的产生从一开始就以技术为约束条件,最早的短信文学、微博文学都以短信、微博的字数要求为限,一般要求在140字以内,微电影则以较短时间的视频为限,且都可以通过手机平台进行阅读、发布。这些客观的技术约束有效提高了大众获取的便利度,适应了当代人的快餐式阅读的需要,易被公众所接受和广泛传播,使微文学发展具备了庞大的读者基础。同样,基于技术上对“微”的要求,微文学在内容表达上也随之转变适应,改变了普通文学作品文字繁复、结构宏大的写作风格,产生出了迥异于传统的文学特质。微文学作品一般语言都高度凝结精练、情感表达直率自然,较少用华丽的词藻,从内容类别上看集中在哲理类、情感类、幽默类、社会类等愉情喻理的主题范围,这些主题贴合大众的情绪需求,容易用简练的语句取得较好的效果,类似于佛教中用“顿悟”的方式以一个微小的细节瞬间引发受众的共鸣。因此微文学特别强调“炼字”,强调言简而意浓。这种对语言提炼的重视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当代一些文学作品尤其是网络文学作品等的码字、注水现象。更重要的是,一部手机或一台电脑就可以使每个人成为微文学作品的发布者,这使文学摆脱了传统出版的资金、机制等困扰,进入到了“自媒体”时代,写作者真正实现了有感而发,自由表达,不特意强调迎合和包装等文学内容之外的事物,这使微文学相对而言较为纯粹,与传统文学“我手写我口”的品质不谋而合。
微文学的“微”是一把双刃剑,体量的“微”很容易造成思考的浅薄和言说的局限,不能很好地表达深刻的思想。与此同时,技术上的“微”却又有效地克服了这种“浅言说”的缺陷。作为微文学载体出现的微博、微信等传播方式的便捷、多样,以及数码技术日新月异的变化,使微文学可以通过多样化、炫目化的技术方式实现内容的“深表达”。微文学作品中大量的内容是作者即时发布的、亲身感知的真实事件,在以往许多难以被捕捉、只能通过文学作品假想的现实故事也能够即时地呈现,而这种真实的现实一旦呈现,在一定意义上就比刻意创作的小说更深刻、更震撼,从而具备了深层次的审美体验。
在传统的文学作品中,读者只能进行阅读、评价,很难有效地参与创作、修改。微文学能很好地克服这种缺点,微博、微信本身群体化或部落化的特征,使其对微文学作品评论、转发十分便利,读者与作者联系沟通的交互性强,这在很大程度上最终改变了微文学作品的初始形态,使其呈现出了新的面貌。
阅读训练:
1、下列关于“微文学”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微文学是在媒介、数码技术的飞速发展下,随着短信、微博、微信的普及而衍生出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
B、微文学”作品改变了普通文学的繁复结构,要求语言高度凝练、情感表达直率自然,有着迥异于传统的文学特质。
C、微文学作品内容集中在哲理类、情感类、幽默类、社会类等类别上,承继了传统文学的弘扬真善美的精神品格。
D、微文学形式上实现了从“浅言说”到“深表达”的转变,在一定意义上比刻意创作的小说更深刻、更震撼。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章意思的一项是( )
A、微文学具有快捷、互动、多样的技术特质,易为广大受众所接受,它已成为传统文学与现代技术的有机联结点。
B、基于技术上对“微”的要求,微文学较少运用华丽的辞藻,在内容上实现了从“文繁复”到“字简约”的转变。
C、因为微文学特别强调“炼”字,强调言简而意浓,所以微文学能产生佛教“顿悟”的方式来引发受众的共鸣。
D、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微文学作品的发布者,相对于传统文学而言,微文学的受众实现了从“观看者”到“参与者”的转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微文学技术上的“微”,克服“浅言说”的缺陷,数码技术的多样化、炫目化使微文学能够实现内容的“深表达”。
B.微文学作品中的大量内容是作者即时发布的、亲身感知的真实事件,可以实现与传统文学一样“我手写我口”的意愿。
C.微博、微信群体化或部落化的特征,使微文学作品能够实现读者与作者的联系沟通,最终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作品的初始形态。
D. 文学进入了“自媒体”时代,每个写作者可以有感而发,自由表达,不再受包装等外物限制,这使微文学变得纯粹。
转载敬请注明“
七色花学习网”
http://3w.7se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