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集锦 >> 小学试题 | 初中试题 | 高中试题 | 专项练习 | 其它
站内搜索: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试题集锦 >> 专项练习 >> 阅读文章

张益州画像记---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

来源:七色花学习网 作者:七色花学习网 发布时间:2017-01-17 查看次数:767
至和元年秋,蜀人传言,有寇至边。边军夜呼,野无居人。妖言流闻,京师震惊。方命择帅,天子曰:“毋助变。众言朋兴朕志自定外乱不足变且中起既不可以文令又不可以武竞惟朕一二大吏。孰为能处兹文武之间,其命往抚朕师。”乃推曰:“张公方平其人。”天子曰:“然。”公以亲辞,不可,遂行。
冬十一月,至蜀。至之日,归屯军,撤守备。使谓郡县:“寇来在吾,无尔劳苦。”明年正月朔旦,蜀人相庆如他日,遂以无事。又明年正月,相告留公像于净众寺。公不能禁。
眉阳苏洵言于众曰:“未乱 易治也,既乱易治也。有乱之萌,无乱之形,是谓将乱,将乱难治。不可以有乱急,亦不可以无乱弛。惟是元年这秋,如器之欹未坠于地。惟尔张公,安坐于其旁,颜色不变,徐起而正这。既正,油然而退,无矜容。为天子牧小民不倦,惟尔张公。尔繄及以生,惟尔父母。且公尝为我言:‘民无常性,惟上所待。人皆曰,蜀人多变,于是待之以待盗贼之意,而绳之以绳盗贼之法。重足屏息之民,而以砧斧令,于是民始忍以其父母妻子之所仰赖之身,而弃之于盗贼,故每每大乱。夫约之以礼,驱之以法,惟蜀人为易。至于急之而生变,虽齐鲁亦然。吾以齐鲁待蜀人,而蜀人亦自以齐鲁之人待其身。若夫肆意于法律之外,以威劫齐民,吾不忍为也。’呜呼!爱蜀人之深,待蜀人之厚,自公而前,吾未始见也。”皆再拜稽首曰:“然。”
苏洵又曰:“公之恩在尔心,尔死,在尔子孙。其功业在史官,无以像为也。有公意不欲。如何?”皆曰:“公则何事于斯?虽然,于我心有不释焉。今夫平居闻一善,必问其人之姓名,与其邻里之所在,以至于其长短、小大、美恶之状,甚者,或诘其平生所嗜好,以想见其为人。而史官亦书之于其传,意使天下之人,思之于心,则存之于目。存之于目,故其思之于心也固。由此观之,亦不为无助。”苏洵无以诘,遂为之记。
(选自苏洵《张益州画像记》有删节)
[注]①张益州:古人往往以官名称呼,张方平为益州太守,故称“张益州”。②朔:农历每月初一日。③繄:yi,犹“实”。④砧斧:是古代的刑具,这里代指严刑竣法。⑤齐民:齐等的民众,指无辜的善良百姓。
阅读训练: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器之欹未坠于地 欹:倾斜
B.为天子牧小民不倦 牧:管理
C.以威劫齐民 劫:胁迫
D.或诘其平生所嗜好 诘:责问
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且:且公尝为我言 吾今且报府
B、以:尔繄以生,惟尔父母 以想见其为人
C、于:若夫肆意于法律之外 而史官亦书之于其传
D、虽:虽齐鲁亦然 虽然,于我心有不释焉
3.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文字,补出后句子意思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A.(朝廷)方命择帅 B.(百姓)相告留公像于净众寺
C.(张方平)惟尔父母 D.由此观之,(蜀人)亦不为无助
4.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张方平合理施政的一组是
①归屯军,撤守备 ②寇来在吾,无尔劳苦 ③民无常性,惟上所待 ④安坐于其旁,颜色不变 ⑤夫约之以礼,驱之以法 ⑥存之于目,故其思之于心也固
A.①②④ B.①②⑤ C.③④⑥ D.③⑤⑥
5.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记叙张方平在蜀地将发生祸乱时,临危受命,赶赴蜀地,恰当地应对危机的事
迹。
B.众人传说敌寇将要侵犯边界,宋仁宗决定选派既有文治又有武功的张方平前往。
C.苏洵认为蜀地百姓忍心不顾性命沦为盗贼的原因在于上司用残酷的刑罚惩治他们。
D.虽然张方平的功劳业绩已载入史册,但蜀人仍坚持要为他画像,以表达对他的怀念。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实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以至于其长短大小美恶之状②无羞恶之心,非人也
B.①故其思之于心也固②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C.①今夫平居闻一善②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D.①而史官亦书之于其传②于传有之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待之以待盗贼之意②吾将瞷良人之所之也
B.①既正,油然而退②环而攻之而不胜
C.①以威劫齐民,吾不忍为也②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
D.①而绳之以绳盗贼之法②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益州在蜀地发生祸乱,“京师震惊”之际,临危受命,赶赴蜀地。由于措施得当,祸乱很快被平息,“蜀人相庆如他日”,从此,蜀地相安无事。
B.张益州治蜀,反对施行严刑竣法。他认为,施行严刑竣法只会使百姓沦为与盗贼为伍,酿成大乱;反之,用礼义、法律教化、差使百姓,那么蜀人是很容易管理的。
C.作者认为,爱惜蜀人如此深切,对待蜀人如此厚道,在张公之前,自己还未曾见过;即使不用画像,张公的恩情也会世世代代记在蜀人的心中。
D.张益州是“为天下牧小民不倦”的封建官吏的形象,他有文治武功之才,采取安抚办法宽政爱民,使之安居乐业,博得人心。
9、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以亲辞 辞:推脱
B.亦不可以无乱弛 弛:松懈
C.为天子牧小民不倦 牧:管理
D.于我心有不释焉 释:解释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众言/朋兴朕志/自定外乱不作/变且中起/既不可以文令/又不可以武竞/惟朕一二大吏
B.众言朋兴/朕志自定/外乱不作/变且中起/既不可以文令/又不可以武竞/惟朕一二大吏
C.众言朋兴/朕志自定/外乱不作变/且中起/既不可以文令/又不可以武竞/惟朕一二大吏
D.众言/朋兴朕志/自定外乱不作变/且中起/既不可以文令/又不可以武竞/惟朕一二大吏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至和,宋仁宗的年号。我国古代统治者为纪其在位之年而立的名号,也就是用来纪年的名号。年号所使用的名词往往是选用吉祥福禄的字。
B.朔旦,即朔日,阴历每月的最后一天。与《庄子·逍遥游》“朝菌不知晦朔”中“朔”的意义相同。
C.稽首,指古代汉族跪拜礼,为九拜中最隆重的一种。常为臣子拜见君父时所用。跪下并拱手至地,头也至地。
D.史官,中国历代均设置专门记录和编撰历史的官职。在中国历史上,设立史官,记录国家大政和帝王言行,是一种由来已久的制度和传统。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面对敌人入侵四川,百姓逃亡的局势,宋仁宗想派一位文武全才的官员去安抚军队,众望所归,张方平被委以重任。
B.张方平在蜀地治理有方,百姓安居乐业,第二年,百姓在净众寺里摆放张公的像,他没有阻止住百姓的这一行动。
C.苏洵对张方平的功绩和品质大加赞赏,认为他既有智慧,又对当地百姓宽厚仁爱,是前所未有的好官。
D.老百姓坚持要给张方平画像,要让天下人不仅从心里想着,还要时刻看到其形象,以便长久牢记于心。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寇来在吾,无尔劳苦。

(2)若夫肆意于法律之外,以威劫齐民,

(3)甚者,或诘其平生所嗜好,以想见其为人。
(4)有乱之萌,无乱之形,是谓将乱。将乱难治;不可以有乱急,亦不可以无乱弛。(4分)
(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2分) 转载敬请注明“七色花学习网http://3w.7seha.com
您读过此篇文章后的感受是:
0
0
0
0
0
0
0
0
欠扁 支持 很棒 找骂 搞笑 扯淡 不解 吃惊
相关文章
文章评论
现在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最新更新  
·舟中对月---诗词鉴赏专项训练
·溪上遇雨(二) ----诗词鉴赏专项训练
·朝中措(次韵同官约瞻叔兄及杨仲博约赏郡圃
·华下---诗词鉴赏专项训练
·九月二十日微雪怀子由弟(其一)----诗词鉴
·除夜寄弟妹---诗词鉴赏专项训练
·九日和韩魏公----诗词鉴赏专项训练
·都下无忧馆小楼春尽旅怀二首---诗词鉴赏专项
·江行寄远---诗词鉴赏专项训练
·浣溪沙•洞庭 ----诗词鉴赏专项训练
·古从军行---诗词鉴赏专项训练
·落梅---诗词鉴赏专项训练
·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诗词鉴赏专项
·徐孺子祠堂-----诗词鉴赏专项训练
·沁园春•将止酒戒酒杯使勿近---诗词鉴
阅读排行  
·画夜诗雨---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
·家有斑鸠----语文阅读专项训练
·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农民工--一个英雄的群
·背楼的父亲----语文阅读专项训练
·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锄柄上的眼睛
·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悠长的铃声
·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慈善的不是钱,是心
·徐坚---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
·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麦黄黄 杏黄黄
·“衣食足”应“知书趣”--现代文阅读训练
·心境防割---现代文阅读训练
·被时间决定的讲述--语文阅读专项训练
·坚守的胡杨----语文阅读专项训练
·致吾女---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答案
·为了尊重,不谢幕----语文阅读专项训练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联系方式 | 鲁ICP备11027593号| 联系邮箱:llcycy@126.com | 在线QQ:877049710 | Copyright 2025 | 版权所有 3w.llcy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