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今仆不幸,早失父母,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仆之不得已乎?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虽累百世,垢弥甚耳!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身直为闺阁之臣,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书不能悉意,故略陈固陋。谨再拜。
阅读训练: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4分)
A、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B、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C、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D、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A、《周易》,即《易经》,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
B、《诗》三百,即《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C、本纪,是纪传体史书中帝王、诸侯传记的专用名词,始于司马迁的《史记》。
D、再拜,旧时用于书信的开头或末尾。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A、司马迁列举了周文王、孔子、屈原、左丘明、孙膑等人受辱的事例,说明受辱者能在逆境中发愤图强,获得成功。
B、司马迁“就极刑而无愠色”,身受腐刑却能不以为辱,反而把它作为著书立说的动力,实在是难能可贵的。
C、司马迁著《史记》的目的在于研究历史,借鉴前人,同时又不拘泥于前人,力求有自己的见解。
D、最后一段是书信的结尾。司马迁再次向任安表述沉痛羞辱的愤懑心情,再次婉辞解说无从“推贤进士”的苦衷。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4分)
(2)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4分)
答案:
1、D
2、C
3、B
4、(1)古时候虽富贵但名字磨灭不传的人,多得数不清,只有那些卓异而不平常的人才在世上著称。(2)现今我虽然想自我雕饰一番,用美好的言辞来为自己开脱,这也没有好处,因为世俗之人是不会相信的,只会使我自讨侮辱啊。
转载敬请注明“
七色花学习网”
http://3w.7seha.com